首頁 > 職責大全 > 沖擊地壓煤層安全開采實施細則辦法

沖擊地壓煤層安全開采實施細則辦法

2024-07-13 閱讀 9294

第一章總則

第1條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加強沖擊地壓防治工作,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張集煤礦沖擊地壓煤層安全開采實施細則》(暫行)。

第2條本規定以《煤礦安全規程》、《沖擊地壓煤層安全開采暫行規定》、《徐州礦務集團公司沖擊地壓煤層安全開采實施細則》和上級頒發的有關規定、文件及通知為依據,針對張集煤礦具體情況進行編制。

第3條沖擊地壓是國內外正在研究的技術難題,沖擊地壓煤層開采,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管理、裝備、培訓”并重的原則,堅持應用先進成熟技術與科研攻關相結合的指導思想,依靠科技進步,進行綜合治理。

第4條沖擊地壓防治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沖擊傾向鑒定→采取防范措施→沖擊危險預測預報→實行解危措施→進行效果檢查。

沖擊地壓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安全技術措施和專項措施。

新采沖擊地壓煤層必須采取防治沖擊地壓的安全技術措施。在有沖擊危險區進行開采作業時,必須遵守防治沖擊地壓的基本程序,采取防治沖擊地壓的專項措施。

沖擊地壓煤層進行采掘作業前,必須編制包括防治沖擊地壓內容的掘進與回采作業規程與專項防治措施,由礦總工程師批準,報集團公司防沖辦公室備案。

第5條在編制礦井建設規劃、安排生產計劃時,必須同時安排沖擊地壓防治工作計劃。

第6條發生沖擊地壓事故后,礦長、總工程師、生產副礦長、安監副處長、副總、防沖擊地壓小組成員及相關單位黨政主管必須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處理,調查分析事故原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第二章沖擊地壓防治責任制

第7條為加強沖擊地壓防治工作,礦成立防沖管理領導小組,礦長為組長,總工程師、生產副礦長、安監副處長、經營副礦長、黨委副書記、安全副總、采掘機運通及地質副總為副組長,防沖科、安全監察科、技術中心、機電科、供應科、培訓中心、通訊科等有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防沖辦公室負責沖擊地壓防治日常管理與研究工作,通風工區設置專職防沖隊負責進行沖擊危險區域的解危工作,基層各單位行政主管是協助防沖辦公室和防沖隊在施工現場進行沖擊地壓防治的負責人。礦井生產技術、安全、地質等專業管理人員均具有相應的防沖責任,確保沖擊地壓預測預報及防治措施的落實兌現。

第8條為落實防沖工作,建立各級人員(單位)防沖管理崗位責任制。

一、礦長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對礦井防沖管理工作全面負責。

2、負責配備防沖所需的人、財、物,建立防沖工作隊伍并健全管理體系,聽取防沖管理人員的工作匯報,檢查防沖管理的各項工作。

3、沖擊地壓事故發生后,組織對事故進行搶險和處理。

二、總工程師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負責礦井防沖技術工作,對防沖工作負技術責任。

2、負責配備技術力量,確定技術崗位責任。

3、組織沖擊地壓防治的科研工作,推廣應用先進技術。

4、組織審定長遠及年度防沖工作計劃。

5、沖擊地壓事故發生后,組織對事故進行搶險和處理。

三、生產副礦長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負責防沖安全技術措施的現場落實。

2、督促防沖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的執行。

3、督促有沖擊傾向的區域開展防沖工作。

4、參與組織各類沖擊地壓事故的調查分析與處理。

四、安監副處長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負責監督檢查防沖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的執行情況。

2、負責監督檢查沖擊危險區域的安全技術措施的兌現情況。

3、組織各類沖擊地壓事故的調查分析,并監督落實相應責任。

五、經營副礦長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負責對防沖工作所需的人、財、物的投入。

2、參加礦長組織的沖擊地壓防治分析會。

六、黨委副書記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負責組織安排對全員進行防沖知識的教育培訓。

2、負責對防沖專業技術人員每年進行防沖知識的更新。

3、參加礦長組織的沖擊地壓防治分析會。

七、安全副總工程師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對防沖技術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

2、協助總工程師審批沖擊地壓煤層的采掘作業規程及防沖的安全技術措施。

3、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開展防沖調研,組織科研攻關。

4、組織各類沖擊地壓事故的調查分析與處理。

八、采掘機運通副總工程師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負責防沖安全技術措施的現場落實。

2、協助總工程師審批沖擊地壓煤層的采掘作業規程。

3、督促有沖擊傾向的區域開展防沖工作。

4、參與各類沖擊地壓事故的調查分析與處理。

九、地質副總工程師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參與沖擊地壓的發生機理及其預測、分析方法的研究。

2、負責地質構造分析,參與沖擊區域的劃定,采掘工作面臨近及通過大型地質構造、采空區、煤柱等其他集中應力區及時提供地質預報。

3、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開展防沖調研,組織科研攻關。

4、參與各類沖擊地壓事故的調查分析與處理。

十、防沖辦公室工作崗位責任制

1、根據礦井年度生產計劃編制防沖規劃及年度工作規劃。

2、推廣防沖管理經驗及新技術、新裝備,參加沖擊地壓防治的科研攻關。

3、落實煤層的沖擊傾向性鑒定工作,組織沖擊地壓危險煤層預測預報的實施及資料、數據記錄、收集與分析,進行沖擊危險程度等級劃分。

4、參加審查有沖擊地壓危險煤層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中的放炮、采面支護和頂板管理等方面的防沖安全技術措施,負責審批并落實煤層注水、放頂卸壓、打卸壓鉆孔、超前松動爆破及誘發爆破等措施。

5、對沖擊地壓危險監測與防治情況要經常進行分析,做好相應記錄。

6、對發生的沖擊地壓進行原因分析和機理研究,井下沖擊地壓發生后,除參加事故的搶險工作外,還要對沖擊地壓事故發生的征兆、發生經過、有關數據及破壞情況進行全面、準確調查分析,填好沖擊地壓記錄和統計表,報送集團公司防沖辦公室。

7、沖擊地壓資料要建檔保管,經常分析整理,探索防治規律。

8、對礦組織的各種與沖擊地壓防治工作有關的會議做好專項記錄。

十一、技術中心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參與沖擊地壓的發生機理及其預測、分析方法的研究。

2、參與預測預報系統有關數據的分析。

3、負責提供有沖擊地壓危險煤層的地質資料。

4、負責地質構造分析,參與沖擊區域的劃定,采掘工作面臨近及通過大型地質構造、采空區、煤柱等其他集中應力區及時提供地質預報。

5、在編制生產計劃時,同時參與編制沖擊地壓防治計劃(包括具體的防治區域、措施等)。

6、負責防沖費用的年度計劃編排。

7、負責沖擊地壓煤層的開采設計。

8、負責組織地質、防沖辦、生產、安監、設計等專業人員每年對礦井沖擊危險區進行分析。

9、沖擊地壓事故發生后,參加事故的搶險工作及地質資料的搜集、報告。

十二、安全監察科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對開采有沖擊地壓危險煤層的設計、措施進行審批,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負責對礦井相關人員防沖知識培訓情況和效果進行監督檢查。

3、參與審批、驗收沖擊危險區域的劃定。

4、監督礦井年度的沖擊地壓防治費用的使用情況。

5、組織沖擊地壓事故發生原因初步調查分析,并提出處理意見。

十三、機電科、通訊科、培訓中心、供應科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供應科負責落實防沖工作所需要的設備、材料的供應。

2、培訓中心負責對全員開展防治沖擊地壓基本知識的培訓,使施工地點的所有職工熟悉沖擊地壓發生的原因、條件和征兆、應急措施以及發生沖擊地壓時的撤人路線。

3、通訊科負責微震系統的日常維護等工作。

4、機電科負責微震系統電源配備并進行搭火等工作。

十四、通風工區(防沖隊)防沖工作崗位責任制

1、參與沖擊地壓防治區域防沖措施的編制。

2、對沖擊地壓防治區域實施煤層注水工作,同時落實防沖措施中相關條款。

3、沖擊地壓事故發生后,積極參加事故的搶險工作。

4、負責危險區域的解危措施(如煤層注水、卸壓爆破等)的現場實施。

十五、總調度室防沖崗位責任制

1、負責協調防沖日常工作中的相關工作。

2、發生沖擊地壓事故時,負責在5min之內通知井下所有人員撤離災變事故地點。

十六、采掘單位的防沖崗位責任制

1、主動配合防沖專業組按要求做好鉆屑法、圍巖變形觀測法等各種數據檢測及有關信息的收集工作,每天進行沖擊地壓初步分析并報防沖辦公室。

2、配合通風工區做好危險區域的解危措施(如煤層注水、卸壓爆破等)的現場實施。

3、為防止沖擊地壓事故危害的加劇,在日常施工中,要強化工程質量的管理,按防沖要求組織生產。

4、對發生沖擊地壓事故的現場,積極配合礦組織的事故調查和搶險工作。

第三章沖擊傾向鑒定

第9條當礦井延深至新水平時,必須進行沖擊傾向鑒定。

第10條煤層的沖擊傾向鑒定以采區為單位,鑒定試驗工作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負責。

第11條開采具有沖擊傾向煤層的新水平、新采區,必須編制包括沖擊地壓防治措施的專門設計,其中新水平部分的設計須報集團公司審批、備案。

已開采的煤層一經確定為沖擊地壓煤層,礦井對正在開采的水平,必須在三個月內補充編制專門設計。

第四章開采設計

第12條開采設計應參照以下原則:

1、在有沖擊地壓可能發生的區域,如果具有開采解放層的條件,應首先開采解放層。在開采煤層群的條件下,首先開采沒有沖擊傾向,或沖擊危險性較小的煤層,由于受其采動影響,使有沖擊地壓危險的煤層在采掘過程中不再發生沖擊地壓。

開采解放層時要合理安排開采順序,充分利用解放效果,避免形成應力集中,在解放層內保證整個塊段回采干凈,避免留設煤柱,否則要對煤柱進行預處理。

2、開拓巷道及永久硐室布置在巖層或無沖擊危險的煤層中,服務期不超過2年的硐室可以布置在解除了沖擊危險的煤層地段內,保護帶寬度不得小于3.5倍采高。

3、各煤層、各水平、各階段和各采區應按合理順序開采。不得形成對煤體應力分布有不良影響的孤島殘柱。在向斜構造中應從軸部開始回采、在盆地構造中應從盆底開始回采;合理安排采區開采順序、回采方向、速度和距離,使解放層走向方向上保持足夠的超前距離。在已形成的孤島煤柱、高應力區內進行掘進和回采前,必須制定專門的防治沖擊地壓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實施,并報集團公司備案。

4、采區一翼內各工作面應向同一方向推進,避免相向回采。回采工作面均應背向采空區方向推進,避免形成孤島煤柱,斷層附近的回采工作面應背向斷層方向推進或面向斷層的斜交方向推進。在構造應力較大的情況下,巷道的方向最好與構造應力作用方向一致,使巷道周邊應力分布較為均勻。

5、開采沖擊地壓煤層,應盡量選擇不留煤柱、少掘巷道,避免大面積懸頂的冒落法管理頂板的長壁開采方法。

6、對緩傾斜或傾斜煤層在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應采用無煤柱護巷。

7、開采煤層必須留設煤柱時,煤柱形狀應規則不得有銳角處。

8、開采沖擊地壓煤層在回采前應進行煤層預注水,注水參數應在防沖措施中明確規定。若現場發現注水量沒有達到規定要求,對相關責任人給予嚴厲考核通報。

9、按照防治沖擊地壓的要求,合理確定頂板管理、支護、放炮等回采工藝。

第13條開采沖擊地壓煤層的專門設計,應包括設計說明書和工程圖。

設計說明書除一般采掘工程設計的內容外,應包括下列內容:

1、地質條件:煤層的地質年代、賦存情況、地質分層及其沖擊傾向和有關物理力學性質、頂底板的巖性和厚度,地質構造。

2、開采條件:開采范圍、儲量、開采程序、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上下煤層及本煤層相鄰的開采情況(包括遺留煤柱、開采邊界、工作面錯距、開采時間等)。

3、沖擊地壓危險程度:根據本地區開采條件,過去發生沖擊地壓的情況,相鄰地區及地質開采條件相似地區發生沖擊地壓的情況,評價本地區的沖擊地壓危險程度。

4、防治沖擊地壓的生產技術措施:

(1)根據第12條規定的開采設計原則,按照沖擊地壓防治的要求,合理選擇開拓方式、開采順序、推進方向、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等。

(2)根據第五章的規定,按照防治沖擊地壓的要求,合理確定頂板管理、支護、放炮等采煤工藝。

5、防治沖擊地壓的專項措施:

(1)計劃采取的沖擊危險預測方法(鉆屑法)—規定鉆屑法的實施地點、時間、機具、危險指標及預測預報的工作制度。

若采用微震監測方法、電磁輻射監測法或頂板動態觀測法等預測方法,也必須在設計中規定相應的制度。

(2)計劃采取的沖擊地壓治理方法(煤層注水)--規定煤層注水的實施時間、地點、鉆孔布置及注水參數、煤層含水量增加值以及注水的工作制度;規定卸壓爆破(包括超前松動爆破、誘發爆破)、卸壓鉆孔、頂板注水,或強制放頂等減緩應力集中程度的措施,制定施工設計、規定實施的時間、地點、相應的工藝參數以及檢查實施效果的方法。

(3)計劃采取的特殊生產技術措施--第九章所規定的特殊開采措施。

專門設計的工程圖應有:

a、采掘工程圖與地質構造圖--應標明本區及相鄰地區開采情況及地質構造等。

b、上下煤層對照圖--應標明上層、下層的開采情況、遺留煤柱的位置與尺寸、上下煤層中遺留煤柱和開采邊界對開采煤層的影響范圍等。

c、防治沖擊地壓專項措施的工程圖--應標明預測預報、防治方法和生產技術性專門措施的實施地點、實施順序與實施方法等。

d、地質剖面圖和柱狀圖。

第14條開采煤層群時,應盡可能首先開采無沖擊地壓煤層作為解放層。

當沖擊地壓煤層的頂底板方向都有解放層時,應優先開采頂板方向的解放層。

當全部煤層都是沖擊地壓煤層時,應盡可能首先開采危險性最小或厚度最小的煤層。

第五章掘進和回采

第15條沖擊危險區內的掘進與回采工作,必須始終在保護帶內進行,保護帶的寬度一般為3.5倍采高(或巷道高度)。

第16條煤層應力高度集中時,必須進行解危處理,否則不得進行回采與掘進工作。如若由于基層單位不予配合防沖隊進行解危工作而造成事故者,按重大隱患進行處理,并由礦追究其相關責任。

第17條在煤層內掘進巷道時,在頂板條件允許情況下,應采用寬巷掘進(巷寬大于4m或斷面大于10m?;),巖巷掘進時必須施工水溝。

沿采空區掘進巷道時,應不留煤柱或少留煤柱。

應避免在支承壓力峰值區掘進巷道,否則必須采取卸壓措施并經礦總工程師批準。

第18條嚴重沖擊地壓厚煤層應避免雙巷同時掘進,否則兩平行巷掘進工作面的前后錯距不得小于100m,兩巷道之間的煤柱不得小于8m,聯絡巷同兩平行巷應成直角。

開采沖擊地壓煤層時,在同一煤層的同一區段集中應力影響范圍內,不得布置兩個工作面同時回采。兩個工作面相向掘進,在相距50m時(綜采機械化掘進時為60m),必須停止其中一個掘進工作面,以免引起嚴重沖擊危險。否則按重大隱患處理。

停掘的巷道要加固,繼續掘進的巷道除加強支護外,沖擊地壓危險嚴重時,必須采取解危措施。

第19條開采有沖擊地壓的煤層,巷道支護嚴禁采用混凝土支架、金屬剛性支架和木支架,巷道支護要用帶整體性結構的可縮性金屬支架。

在下列地點必須加強支護:

1、掘進工作面和巷道交叉口。

2、回采工作面煤壁前方的巷道。

3、沖擊地壓特別危險區。

在破碎頂板條件下,支架間頂幫必須插嚴背實。

第20條開采有沖擊地壓的煤層,回采工作面附近應力集中區的老巷,在使用前及停產3天以上的工作面恢復生產前1個班內,應鑒定分析可能發生沖擊地壓危險程度,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第21條在沖擊地壓煤層中進行回采,同一煤層的相鄰工作面向同一方向推進時,錯距不得小于150m,其他情況下相鄰工作面(如厚煤層相鄰分層的工作面或近距離煤層的相鄰工作面等)的錯距,由礦總工程師決定。

第22條回采時,在采空區中不得留有煤柱,否則必須由礦總工程師批準,并將煤柱尺寸和位置及其影響范圍標明在采掘工程圖上。

第23條回采工作面應盡量保持直線。

第24條厚煤層分層開采時,分層順槽、開切眼及停采線應內錯或鉛垂布置。

第25條沖擊地壓煤層的回采工作面,必須用冒落法管理頂板,采空區懸頂超過規程規定時必須采用人工放頂等有效措施。

回采工作面必須提高支護強度和穩定性。必須采用液壓支架或單體液壓支柱;大傾角工作面、俯采工作面還應增加防支架傾倒、防抽頂等穩定性措施(具體方式由施工單位在措施中明確規定);斷層處必須采取打木垛等加強支護的措施;回采工作面必須提高上下端頭和切頂線及工作面前方的支護強度。

第26條在預測煤層有沖擊地壓危險,進行爆破作業時,應符合下列要求:躲炮時間30分鐘以上;躲炮半徑在150m以外;躲炮地點必須寬敞,支護必須完整可靠,人員應站立口張開,不得撤在巷道交叉口及設備集中處。

第27條掘進與回采作業規程應包括作業地區沖擊危險程度的預測、地質構造說明與簡明圖表、上層采動邊界位置與影響范圍圖、掘進與回采方法、爆破作業制度、防治沖擊地壓的措施以及發現嚴重沖擊危險時的應急措施(包括撤人路線)。

第六章沖擊危險的預測預報

第28條建立沖擊危險預測預報制度,并報集團公司防沖辦公室備案。

工作地區沖擊危險程度的預測結果和相應處理意見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交有關部門執行。

第29條工作地區的沖擊危險程度可以用經驗類比分析法、鉆屑法、電磁輻射法、微震監測法和含水率測定等方法確定。

第30條通過綜合分析各種影響沖擊地壓的地質因素、開采技術因素,確定各因素的影響權重,然后將其綜合起來,就可建立沖擊地壓危險性預測的綜合指數法。

在進行采區設計、工作面布置、采煤方法選擇時,都可運用綜合指數法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定工作。

用綜合指數法評定待采區沖擊危險級別時,應著重考慮地質條件及開采技術條件,對沖擊危險程度按沖擊地壓危險狀態等級評定的綜合指數法定量化地分為五級,見表1:

表1沖擊地壓危險狀態分級表

沖擊地壓

危險等級沖擊地壓

危險狀態沖擊地壓

危險指數處理措施一無沖擊危險﹤0.25可以正常工作二弱沖擊危險0.25~0.5加強沖擊地壓危險狀態的觀察三中等沖擊危險0.5~0.75采取沖擊地壓控制措施四強沖擊危險0.75~0.95停止作業,撤出不必要人員;礦主管領導確定限制沖擊地壓危險的方法和措施。五不安全﹥0.95根據專家意見采取特殊條件下的綜合措施和方法;采取措施后,通過專家鑒定,方可進行下一步作業。

對于中等沖擊危險區域進行采掘活動,必須制定專門的防治沖擊地壓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對于強沖擊危險區域及不安全區域進行采掘活動,必須編制防治沖擊地壓的專門設計,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實施,并報集團公司備案。

第31條采用鉆屑法、含水率測定法、圍巖變形觀測法等預測沖擊危險方法時必須確定沖擊危險指標。

沖擊危險指標由防沖科負責測定,并不斷優化,報集團公司批準。沖擊危險指標以采區為單位,按煤層分別測定。

第32條采用微震法預測沖擊危險時,應記錄該區域發生的礦震及爆破誘發震動,分析震動發生頻次、能量及位置,以每日接收的信號為依據,根據震動信號的頻次、能量、位置變化趨勢來對沖擊地壓的危險程度提出預測預報。

第33條在被認定為沖擊危險區或已經發現有沖擊地壓現象的地點,應實施煤粉監測。

檢測指標由煤粉量、深度和動力效應組成。

1、鉆孔時,應采用小直徑(ф=41~50mm)鉆孔。

2、鉆孔應盡量布置在煤層采高中部、平行層面、垂直于煤壁。

3、鉆孔的布置和超前監測范圍:

(1)采煤工作面:工作面上下順槽兩幫,孔距10~30m,超前范圍60m;工作面孔距10~30m,全面監測,對重點區域必須重點監測。

(2)掘進工作面:正常掘進每天施工一預測孔,該預測孔距底板0.6~1.0m;過應力集中區和嚴重沖擊區域每班施工一預測孔。

(3)鉆孔孔深:確定沖擊危險最大檢測深度一般孔深為3.5倍采高或巷道高度,在此范圍內如已確定沖擊危險可停止鉆進。

4、監測時間:一般情況下采掘工作面順槽兩幫間隔時間3~4天,采煤工作面間隔時間為3個循環(三班為一循環)。掘進工作面根據循環進尺,保證掘進進度處于監測范圍。

5、預測沖擊危險的鉆孔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布置在根據推測最可能發生沖擊地壓的地點。在地質構造變化帶,按實際需要適當減少孔距、縮短檢測間隔時間。

6、正常鉆孔煤粉量指標測定。正常煤粉量在支承壓力影響帶范圍以外測得的煤量。測定煤層正常鉆孔數不少于10孔、并取各孔煤粉量的平均值。

7、工作地點沖擊危險性判別、危險指標參考表1。

表l:判別工作地點沖擊危險性的鉆粉率指標

鉆孔深度/煤層開采厚度1.51.5~3>;3鉆粉率指數≥1.52~3≥4

注:鉆粉率指數=每米實際鉆粉量(kg)/每米正常煤粉量(kg)

沖擊危險指標由防沖專業組結合實際情況按煤層分別測定。確定沖擊危險指標應通過科學試驗,現場實測驗證并報礦務集團公司批準。

沒有確定沖擊危險指標前,由防沖專業組根據實際經驗,參考表1規定臨時的沖擊危險指標,并報礦務集團公司防沖辦公室備案。

8、煤粉監測使用普通煤電鉆和分節麻花鉆桿,鉆進速度要均勻,推力和鉆孔成一條線。

9、稱重采用桿秤或彈簧秤,用鐵篩把3mm以上的煤粉篩出來并過秤,做好現場記錄,把監測對間、地點、每米的煤粉量及孔內沖擊、卡鉆等現象填在表上,同時記錄附近發生煤炮、來壓等宏觀礦壓現象。

10、打鉆地點出現以下情況,先將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待壓力穩定后,經跟班人員檢查,確認無危險后,再進行煤粉監測。

(1)有較大的煤炭突出,煤壁突然外臌。

(2)出現煤壁有連續聲響、煤炮聲不斷、圍巖活動明顯加劇、支架變形等現象時。

(3)壓力持續增加時,要先放炮卸壓,解危后再進行打鉆工作。

第34條?頂板沖擊型沖擊礦壓煤層開采時,必須進行頂板運動規律的觀測與分析,在摸清頂板運動規律的同時,摸清其引發沖擊礦壓的規律。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還應做好工作面直接頂垮落及老頂來壓(斷裂或失穩)的實測記錄,作為相臨區段回采時沖擊礦壓分析預報的基礎資料。

第35條?根據監測及綜合分析,沖擊危險區要設立警告牌、限制無關人員進入。

第七章沖擊危險的治理

第36條?工作地區的沖擊危險可以選用以下方法予以解除或減緩:

1、煤層卸壓注水。

2、煤層爆破處理。

3、煤層卸壓鉆孔。

4、頂板注水。

5、強制放頂。

6、具有解危效果的生產技術措施。

第37條?開采沖擊礦壓煤層,必須在回采前進行煤層注水。由于生產地質條件不能進行注水時,需經集團公司批準。

第38條?注水參數及注水措施

l、煤層預注水的實施指標為含水率增值(或總含水率)以及煤層濕潤時間。實施指標由礦井防沖專業組負責,通過科學試驗和研究,對井田內不同煤層分別確定,并報集團公司防沖辦公室備案。

2、所有具有沖擊傾向的煤層必須采取注水卸壓措施,提前注水時間不少于30天,超前注水距離工作面不少于60m。

3、注水孔垂直煤壁,布置在采高的中部或巷道斷面中心,避免穿過斷層帶及破碎帶。

深孔注水:孔深為待注水煤體的2/3以上,或待注水煤體長度減15m,短孔注水:孔深為3.5倍采高加預定推進度。

注水孔距:煤體透水性較好取20m,較差則取10m,特殊地點的注水孔布置應在措施中規定。

4、對有沖擊危險的煤層注水時要安裝高壓低流量注水泵,注水壓力取6~12mpa,要緩慢加壓,每次增壓0.2mpa,每次增壓20min,逐步增加到所定壓力。每孔流量1.5m?;/h。

5、注水量根據注水孔承擔的濕潤煤量按下式計算:

q=k.l.s.m.r.w

q——一個注水孔的注水量,m?;;

l——待注水煤體長度,m;

s——注水孔間距,m;

h——注水孔附近煤層平均厚度,m;

r——煤的容重,t/m?;;

w——預計含水率增值,參考值1.5%~4.5%;

k——富水系數,一般為1.2~1.5。

注水時間根據需要注水量和實際注水量計算。

6、封孔根據實際情況,可選用水泥封孔、膠筒封孔器、膠墊封孔器和橡膠膨脹封孔器等封孔方法,封孔深度按最大注水壓力和煤層條件確定,以不漏水、不崩孔為原則,一般不應小于5m,

7、注水效果檢查:采用煤層預注水方法時,對不同的注水參數和施工條件以及不同的煤層條件,均應分期進行含水率分布情況實際測定,以檢查注水效果。

實測工作在工作面推進過程中進行,在不少于3個注水孔注水范圍內。

工作面每推進5m,沿工作面傾斜方向每5m按上中下三個位置用鉆孔方法取三個煤粉樣品為一組,鉆孔深度為0.5m,測出每組樣品的平均含水率,在煤層平面圖上繪制含水率分布圖,圖上標注鉆孔位置等注水參數。

若平均含水率或平均含水率增值未達到要求,或在大范圍內(150㎡以上)含水率不增加時,應改進注水參數或施工方法,以改善注水效果。

8、注水孔要均勻布置,不得出現注水盲區,特殊情況出現注水盲區要補打注水孔,或者采取其它卸壓措施。

9、煤層開采時,每10天左右應在注水部分用鉆屑法等手段檢驗注水效果,如果有沖擊危險還要采取其它卸壓措施。

10、打鉆孔時須防誘發沖擊傷人措施:

11、加強對注水工作管理,注水應編號,要配備流量計和壓力表,由專人管理,并填好班報表、為防止注水誘發沖擊礦壓,注水初期,注水人員應在距注水孔不少于30m處工作。

第39條?煤層爆破處理是在煤層中進行爆破以消除或減緩沖擊礦壓危險的一種治理措施。

l、煤層爆破按實施目的與后果分為超前松動爆破、卸壓爆破和誘發爆破。

超前松動爆破是在待采煤體前方支承壓力峰值區以外地區用爆破方法改變煤體結構,消除或減緩形成沖擊危險條件的一種防范措施。

卸壓爆破對形成沖擊危險的煤體,用爆破方法減緩其應力集中程度的一種解危措施。

誘發爆破是在特殊情況下,利用較多藥量進行爆破,人為地引起沖擊礦壓,使沖擊礦壓發生在限定的時間和地點,從而避免更大損害的一種解危措施。

實行煤層超前松動爆破、卸壓爆破和誘發爆破時應采用深孔(孔深>5m)爆破方法。卸壓爆破、誘發爆破時孔深應到達支承壓力峰值區。

2、進行煤層爆破處理,必須編制專門措施由礦總工程師批準實施。

3、實施煤層爆破處理時、爆破孔布置、實施間隔時間、起爆方法、同時爆破孔數等應在措施中明確規定。

4、煤層爆破處理的裝藥量按不超過孔深的一半計算。藥卷可用非金屬材料綁扎。用安全導爆索連接。

鉆孔不裝藥的部分必須填滿水炮泥或粘土泥。

5、所有爆破參數均應按生產地質條件和沖擊危險程度進行選擇和調整。

6、施工措施中要有加強作業地點支護強度、支護可靠性的措施,要對發生沖擊礦壓后的撤人路線及發生沖擊危險后的應急措施作明確規定。

第40條?煤層卸壓鉆孔是利用鉆孔方法消除或減緩沖擊危險的解危措施。

采用卸壓鉆孔方法時,要制訂防止誘發孔內沖擊傷人的專門安全措施,由礦總工程師批準。

l、煤層卸壓鉆孔直徑ф80~300mm,孔深應達到高應力區。在工作面上孔深為l≥3.5m十a;在巷道兩幫孔深l≥4m,一般為10~50m。

l----孔深,m;

m----采高或巷道高度,m;

a——兩次卸壓之間的進尺,m。

2、孔間距:在回采工作面上或巷道兩幫打卸壓孔時,孔距5~10m;在掘進工作面打卸壓孔,每10~12㎡斷面一個孔,孔應打在采高中部或斷面的中心位置,方向要和煤壁平行或按措施規定的方向。

3、打卸壓孔之前,一定先打煤粉監測孔,以查清壓力帶的范圍、狀態和危險程度。

卸壓孔打完之后,也要利用煤粉鉆法進行效果檢查,若煤粉量仍然超限,就要再增加卸壓孔個數,卸壓后的檢查煤粉孔,要布置在兩個卸壓孔之間,距原卸壓孔不小于1~2m,深度7~8m,方向要平行卸壓孔。

4、為了預防誘發的沖擊礦壓傷人、要加強對鉆機操作人員的培訓。

5、打鉆時伴隨嚴重動力現象時,要抽出鉆桿,待壓力穩定后再工作。卡死鉆桿后要在該孔的附近另行打鉆(孔深應適當減小)并施行卸壓爆破工作。

第41條?頂板注水是向待采煤體前方的頂板內注水,減緩煤層應力集中的一種措施。

頂板注水至少應提前一個月進行。注水孔應避免與裂隙和斷層相通。工作面端頭及局部懸頂時可進行放頂處理。

第42條?工作面端頭及局部懸頂時可進行強制放頂處理,強制放頂是利用爆破方法使采空區頂板冒落以減緩工作面應力集中程度的措施,包括頂板預裂爆破、步距放頂和斷頂等。

進行強制放頂時,操作人員應在支架完好的安全地區內作業。

采用步距放頂措施時,必須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初次放頂步距和日常放頂步距。

采用斷頂措施時,爆破溝應有足夠的長度、寬度和高度,保證采空區頂板充分冒落。

第43條?工作地區的沖擊危險還可以采用調整工作面錯距、推進速度和推進方向、改變落煤工藝以及其它生產技術措施予以解除或減緩。

第44條?每項治理措施的實施參數必須根據生產地質條件采用科學試驗的方法確定。

第45條?實施治理措施應有記錄。記錄內容包括實施措施的時間、地點、人員、實施方法和具體參數等。

治理措施實施后必須進行效果檢查。檢查的方法及指標與預測沖擊危險的方法及指標相同。

第46條?采取治理措施后未能解除沖擊礦壓危險的必須停止作業,直到采取有效措施,解危后方可恢復生產。

第47條?由于沖擊礦壓發生時,大量煤體被瞬間壓出,瓦斯涌出劇增,且由于沖擊波作用,容易產生大量粉塵,破壞通風設施,因此,開采沖擊礦壓煤層,必須采取相應的防瓦斯、防塵、防通風設施破壞的措施。

第八章防護措施

第48條根據監測及綜合分析,沖擊危險區要設立防沖警示牌,執行“限制人員進入制度”。

第49條進入沖擊危險區的人員必須接受有關沖擊地壓知識的教育,熟悉沖擊地壓發生的原因、條件、征兆、應急措施及避災路線,并服從防沖管理人員的指揮和安排。

第50條沖擊危險區工作人員應時刻注意周圍環境變化,如發現煤炮聲突然頻繁、煤壁有連續聲響、煤壁突然外鼓、圍巖活動明顯加劇等現象時,應以最快的速度撤出該區域,并設好警戒,同時向調度室匯報。

第51條在沖擊危險區的工作人員應執行遠距離作業制度。為減小傷害,人員應避開應力集中區,應盡可能站立,不要蹲下,禁止平躺。

第52條沖擊危險區的工作面或掘進巷道應盡量減少各類物料碼放,保持巷道暢通及足夠的斷面,確需存放的設備、材料應采取固定措施,碼放高度不應超過0.8m;電纜吊掛留有垂度;各類管路吊掛高度不應高于0.6m。

第53條在強沖擊危險區可設置沖擊地壓避難硐室,配備急救器材。

第九章特殊開采

第54條?開采沖擊礦壓煤層時,下列情況必須作為特殊開采處理。

1、回收煤柱。

2、采掘工作面臨近大型地質構造帶或采空區。

3、采掘工作面通過上層遺留煤柱或采動邊界影響帶或其它集中應力區。

4、石門揭開沖擊礦壓煤層。

5、其它嚴重沖擊礦壓危險的情況。

第55條?進行特殊開采,必須制定專門措施,由礦總工程師批準,報集團公司備案。

特殊開采專門措施的內容,除第27條的規定以外,還應說明沖擊危險程度的評定依據和進行開采的理由,用文字和圖表規定特殊開采的范圍、各項防治措施的施工時間與地點以及這些措施與生產工藝配合關系等。

第56條?進行特殊開采,必須及時采用鉆屑法探測沖擊危險程度,也可以同時采用其他預測方法。

第57條?特殊開采時,必須至少采取下列措施中一項,并使實施效果符合第17條的要求:

1、爆破。

2、煤層卸壓鉆孔。

3、煤層注水。

第58條?回收煤柱時,應采用后退式回采,少掘巷道,加強安全出口的支護,所有不使用的巷道必須及時封閉。

第59條?在嚴重沖擊危險區進行特殊開采爆破作業時躲炮時間應在30分鐘以上,放炮撤人距離應根據實際考察結果確定,但至少不能小于150m,躲炮地點必須在指定的安全地點,同時要防止沖擊波的傷害。

第十章沖擊礦壓的記錄統計

第60條?必須建立沖擊礦壓記錄卡和統計表,沖擊礦壓發生后及時報送礦務集團公司防沖辦公室。

第61條?沖擊礦壓按破壞后果分三類記錄統計:沖擊礦壓事故、破壞性沖擊礦壓和一般沖擊礦壓。發生沖擊礦壓事故后,由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現場調查,填報記錄卡,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發生破壞性沖擊礦壓后,由防沖科負責進行現場調查,填報記錄卡。一般沖擊礦壓由防沖科負責記錄。

第62條?沖擊礦壓的顯現強度應及時與附近的地震臺聯系獲取資料。若用地震儀或微震監測系統的觀測記錄確定,則用里氏地震級表達,觀測記錄的準確性也應每季與國家地震臺網核對一次。

第十一章罰則

第63條?在具有沖擊地壓傾向的煤層中施工時,有單位不主動配合防沖科開展防沖工作的,對責任單位或責任人員一次罰款300元,由此發生事故的,由礦追究相關責任。

第64條?在防沖區域進行回采或掘進的單位要及時報送當天預測鉆記錄報表,未實施鉆孔時要說明原因,無故不報者對其所在單位區長、技術主管分別考核50元/次。

第65條?通風工區應在具有沖擊地壓傾向煤層中開采時,按要求時間、深度、注水量等實施注水卸壓措施,否則每拖延一天或鉆孔質量達不到要求的,一次罰款200元。

第66條?已實施的防沖卸壓鉆孔和預測鉆孔要實行掛牌管理,防沖科應對現場及時進行檢查,發現違規現象當場指出,并視情節給予考核。

第67條?防沖科無故未按要求采取卸壓措施防治沖擊地壓1次罰款100元,由此導致事故發生的由礦追究相關責任。

第68條?相關單位的監測工作中,無原始資料和監測臺帳的,對責任人一次罰款100元。

篇2:煤層爆破防治沖擊地壓方法技術規范

煤層爆破處理是在煤層中進行爆破以消除或減緩沖擊地壓危險的一種治理措施。第一節一般規定1、煤層爆破按實施目的與后果可以分為超前松動爆破、卸壓爆破和誘發爆破。煤層爆破處理方法按爆破孔徑D分為小孔徑爆破(D≥50mm)與大孔徑爆破(D>50mm);按爆破孔的長度L分為淺孔爆破(L≤3m)與深孔爆破(L>3m)。2、超前松動爆破是在待采煤體前方支承壓力峰值區以外地區用爆破方法改變煤體結構,消除或減緩形成沖擊危險條件的一種陳義東措施,實行超前爆破應采用深孔爆破方法。3、卸壓爆破是對已形成沖擊危險的煤體,用溫存方法減緩其應力集中程度的一種解危措施,實行卸壓爆破應采用深孔爆破方法,孔深應達到支承壓力峰值區,4、誘發爆破是在特殊情況下,利用較多藥量進行爆破,人為地引起沖擊地壓,使沖擊地壓發生在限定的時間和地點,從而避免更大損害的一種解危措施。實行誘發爆破應深孔爆破方法,孔深應達到支承壓力峰值區。5、進行煤層爆破處理,必須編制專門作業措施,由礦總工程師批準。第二節爆破參數1、煤層爆破處理方法的爆破孔布置及實施間隔時間按表1選擇。表1煤層爆破處理方法的爆破孔布置參數爆破類別實施地點孔距(m)孔深(n)實施時間間隔超前松動爆破工作面前方30—300m100—300D按工作面長度確定按推進速度確定卸壓爆破有沖擊危險的煤壁10—100D≥2倍采高按沖擊危險確定誘發爆破同上同上同上同上注:D為孔徑,單位為m2、煤層爆破處理的裝藥量按不超過孔深的一半計算,藥卷可用非金屬材料綁扎,用安全導爆索連接。3、鉆孔不裝藥的部分必須填滿水炮泥或粘土炮泥。4、起爆方法、同時爆破孔數應在措施中明確規定。5、所有爆破參數均按生產地質條件和沖擊危險程度進行選擇和調整。第三節爆破施工1、進行煤層爆破處理前,應加固支架,掩護或撤出機械設備及電纜、工具等。2、進行卸壓爆破或誘發爆破前必須采用鉆屑法確定沖擊危險地點。3、在嚴重沖擊危險地區進行、煤層爆破處理、躲炮半徑150m以上,躲炮時間30分鐘以上。在躲炮半徑上,對所有通往放炮地點的通道都必須設置放炮警戒線,并設專人看守。躲炮地點必須是作業規程規定的安全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