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X井上下防滅火措施

X井上下防滅火措施

2024-07-13 閱讀 6649

礦井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場等處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須符合國家有關防火的各項規定,并符合當地消防部門的要求。

1.?木料場、矸石山、爐灰場的設置符合《規程》第216條之規定。

2.?加強防滅火系統的管理,建全井上、下消防水池和消防管路系統,確保消防系統可靠,水源充足,供水正常。否則對責任單位罰款100元。

3.?井上、下設置的消防器材庫,庫內消防器材品種齊全,數量符合規定,井上、下有關硐室、井巷防滅火設施,設備齊全,性能良好,安裝地點、位置、數量符合質量標準要求。

4.?《礦井災害預防措施和處理計劃》中必須編制專項防滅火措施。開掘工作面作業規程必須有防火的專門措施并嚴格執行。

5.?所有煤巷掘進巷道必須清除浮煤,風筒和電纜要分側懸掛,消防管路設施齊全。

6.?皮帶運輸機頭附近禁止堆積可燃物,機頭前后各5米,用不燃性支架支護,并備有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司機應經常清理機頭前后5米內巷道周壁和電器上的浮煤。

7.?井下和峒室內不準存放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箱)內,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也必須放在蓋嚴的鐵桶(箱)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地面處理,不準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和峒室內。

8.?采區設計中,必須有綜合以及專項預防煤層自燃、發火的措施。

9.?嚴格井口驗身制度,嚴禁任何人攜帶煙火、火種及易燃品下井,井口附近20米內禁止煙火。違反規定的,對責任人罰款50元。

10.?加強井下機電設備管理,井下供電必須做到“三無”、?“四有”、“二齊”、“三全”、“三堅持”,消滅電器火源。

11.?放炮認真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放炮制”及其它有關放炮管理的具體規定,杜絕放炮火源。

12.?嚴格按《規程》要求進行火區管理。

13.?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和電爐取暖,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峒室、主要進風井巷和井口房內進行焊接工作,施工單位每次都必須制定安全措施,經總工程師批準后,報總監審批并報公司備案,指定專人在現場檢查和監督;監理和公司有關單位派專人在現場監督。

14.?各單位對本工作區域內的防滅火設施要加強管理,每周檢查一次,使其保持良好狀態。

15.?每季由總經理組織施工單位、礦山救護隊、通風、機電、安檢、調度、公安消防等有關部門分別對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統、防火門、消防材料庫和消防器材等其它防滅火設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6.?救護隊每旬進行一次火災預測、預報檢查,觀測地點和內容符合標準要求,結果報通風區存檔。

17.?加強對職工進行火災預防和滅火知識教育,使職工了解和掌握預防火災,直接滅火及使用各種防滅火設施、設備的方法,提高防火、救災技術素質,每半年舉辦一次學習班。

18.?嚴格執行《礦井防滅火規范》及各項規定,嚴格按照防滅火安全措施進行作業施工,否則嚴肅查處,對造成災害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9.?防滅火管理有以下情況之一的,應立即整改。

(1)、未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或滅火器材過期失效的;

(2)、未按規定設置井上、下消防材料或消防材料存放的種類和數量不符合規程規定的;

(3)、井下作業場所存放易燃物(汽油、油漆)的或將剩余油漆潑灑在巷道中的;

(4)、發生與小煤礦或老巷貫通,未及時進行永久封閉的。

21、回采結束的采區、工作面和廢棄的巷道按規定時間建立永久密閉。

22、永久井架及井口房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井口房內必須長期備有至少兩個滅火器,由值班調度負責管理。

23、生產礦井木材場應設在進風井主導風向下風側或遠離進風井口。

24、生產井口在地面應設消防水池,其儲水量不得少于200米3。

25、井下可利用上部水平的水倉作為消防水池。水池內必須至少備有200米3的水量。

26、井口房和主要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曖。

27、曖風爐的壓入式風道必須采取不燃性材料砌筑。

28、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工作。如確需使用時應由礦技術負責人編制安全措施,并報總工程師批準。

29、井上應在非井口房內設消防材料庫。消防材料庫應有軌道直達井口。

30、消防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應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31、回采工作面必須采用后退式開采,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線時,必須采取措施使頂板冒落嚴實。

32、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進行永久性封閉。

33、井下采用架線式電機車運輸的大巷必須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34、井下巷道中的浮煤必須每天定時清理。

河興煤礦

2012年8月

篇2:礦井防滅火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總則

1、礦井開采的煤塵都屬于自然發火煤層。為了確保礦井安全生產,必須成立以企業法人為首的,礦長和工程師參加的防滅火管理機構,負責礦井防滅火工作。

2、井下火災的定義

1)明火,井下煤層自然發火或紅炭。因生產過程中進行特殊工作,如電焊、放炮引起著火等。

2)井下煤炭、矸石或其他可燃物出現灼熱,溫度超過70度的。

3)井下某區域內出現火、煙或風流中連續四次出現CO濃度達到或超過0.01%。

4)煙霧進入井下,影響采掘工作的。

5)導致瓦斯煤塵爆炸的電火,放炮及其他原因等。

6)井下發生自燃不能直接滅火而加以封閉的區域稱為火區。

3、井上下必須建立消防倉庫,并儲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和工具,地面消防倉庫應有鐵道與井下直通,消防倉庫的器材做到有消必補,保證足夠的材料和器具。

4、火災處理完畢后一星期內整理火區卡片并向煤管站和煤管局報告。

二、井下火災的預防

1、硐室必須設在進風流中,進出口處設置防火鐵門,并儲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和沙包沙袋。

2、井下設備不能超負荷運行,并定期檢修,低壓電網每條線都要按負荷大小裝設漏電、過流、短路等保險裝置,當電流增大發熱時能自動切斷電源。

3、井下進風流中需要電焊或噴燈時,必須寫出安全措施,報煤管站或煤炭局批準后方可施工。

4、預防摩擦產生火花,如溜煤筒、提升絞車、回柱絞車等機械設備,都必須設安全防護設施或灑水裝置,防止摩擦火花引燃瓦斯煤塵。

5、放炮施工的采掘工作面必須嚴格執行規程規定,嚴禁糊炮、挑桿炮,嚴禁用炮崩落卡在溜煤眼中的大塊煤矸,炮眼必須使用水炮泥、黃泥封堵,嚴禁使用粉煤或易燃物代替炮泥,炮眼的封泥量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三、煤層自然發火的預防:

1、礦井必須對已開采的煤層進行煤炭自然發火傾向性鑒定,并嚴格按照煤炭自然傾向性分類、管理和編制措施。

2、開采自然發火煤層時,應選擇丟煤少、坑木消耗低、回采速度快、采掘切割工程量少、巷道與采空區的密閉性好等原則進行巷道布置和合理的采煤方法。

3、開采自然發火的煤層必須后退工開采,在發火期風留隔離煤柱,在隔離煤柱間設置防火門套,防火門套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并在煤層發火期內采完。

4、采區隔離煤柱在巷道設計上應力求上下階段沿傾斜方向一致,在采煤過程中嚴禁超采、偷采破壞防火煤柱。

5、沿空留巷回采工作面回采結束的上段聯絡巷道必須隨采隨封,一般應在15天內封閉結束,長壁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如果回收困難時,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封閉,必須報告并說明幫因。

6、同一水平同一煤層在火區附近開采時,必須沿走向留20-40米的保護隔離煤柱,靠近火區邊緣和通向火區的巷道必須注漿或筑2米以上距離的黃土隔離墻,并配合其他防火措施才能在采區外回采。

7、在火區下方開采時,沿傾斜留足10-20米的隔離煤柱(當煤層傾角變化大于45度為25米)并編制回采措施報煤管站和煤炭局批準后,才進行回采。

8、開采自然發火煤層巷道掘進時嚴禁用茅草、樹枝背幫背頂,必須用竹笆或搪材背幫背頂。

9、地面的小煤窯開采情況在開采前必須調查清楚,對開采深度較大的小煤窯必須設置磚石密閉,黃土填實或注漿。

10、采區內通風設施(如風門、密閉)應設置在圍巖堅固、

地壓穩定的地點,并保證嚴密不漏風。

12、在布置新水平和下部采煤工作面時嚴禁利用遺留風眼作為回風巷。

13、煤層巷道掘進巷道過程中因發生冒頂或突出,棚梁上的浮煤應采取注漿或注石灰水等措施,防止煤炭自燃。

14、上段采空區嚴禁兼作下段回采工作面的排瓦斯巷,若因瓦斯大,無法解決,非利用不可時,由礦工程師寫出措施報煤管站批準后方可實施。

15、回采工作面出現CO,有發火征兆時,可以采用均壓通風,調節風壓等措施,但必須寫出措施報煤管局批準實施,并做好調壓后觀察工作,包括調壓后的風量、風壓、漏風、氣樣分析等。

16、礦井在編制采掘作業計劃的同時,應根據生產采掘作業地點編制防滅火工作計劃。

四、井下火災處理

1、井下從業人員當發現井下著火,有權迅速報告礦業主及礦長,業主和礦長應積極組織有關人員根據著火性質和地點進行處理。

2、礦井火災處理工作應由礦長、工程師擔任總指揮,參加處理火災的人員應服從指揮,任何人不得干預火區的處理工作。

3、處理火災過程中應指派專人負責檢測火區氣體成分和井下風流的變化狀態,并定時定點地觀測結果及時報告礦井滅火指揮中心和井下滅火總指揮。

4、井下電氣設備著火應首先切斷電源,在未切斷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如干粉滅火器、四氧化碳滅火器等進行滅火,嚴禁用水直接滅火。

5、井下火災處理時,工作地點的空氣中各種氣體成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和沼氣在2%以下時,非救護隊人員可在進風側處理或直接滅火。

6、火災在處理過程中嚴禁改變通風系統、風量或風流方向,只能在可能情況下采取降壓措施,但必須監視火區氣體的變化情況,當瓦斯超過2%時必須解除通風設施,恢復正常通風。

7、井下火災不能采取直接滅火時,應采取封閉方法,封閉火區時,用不燃材料砌筑密閉。

8、封閉火區時,應先封閉火區相關連的供風系統,簡化火區系統,然后再由救護隊同時封閉火區進回風巷的密閉,并迅速撤離災區。

9、火區封閉的全過程,必須有救護隊待急,救護隊施工時,必須一個小隊工作,一個井下待急,一個在地面待令(共計三個小隊)。

五、火區防爆

1、在搶救火災處理中,嚴防沼氣積聚,要采取措施防止風流變化、倒轉,嚴格控制沼氣濃度確保滅火人員安全。

2、盡量減少火區內的人員,參與運料人員,在運完后迅速離開,煤礦要指定專人負責清點人數并向火區指揮領導小組報告。

3、當火勢較大,用水直接滅火時,先從火源周圍慢慢向火源中心供水,切不可用水直接向火源中心滅火,以免引起火災氣體、瓦斯和水分解氫氣爆炸。

4、火區封閉后,24小時以內禁止人員進入災區工作或檢查,只有在24小時后,由救護隊人員沿進風側至回風側依次對火葬區封閉進行檢查,48小時后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制定恢復工作的計劃。

5、火區有爆炸危險時,必須先采取防爆打電話,預先在火區的進回風巷中設立隔爆墻,隔爆墻的長度不小于4米,24小時視火區穩定后,方能設置永久密閉或采取先封進風,后封回風的方法,減少火區的爆炸危險。

6、永久設施的施工必須由救護隊進行,永久設施必須安裝取樣管、注漿管、放水管和反水池,取樣管和注漿管安在密閉的中上部,其余安裝在密閉下部。

六、火區的管理、啟封和注銷

1、每形成一個火區,都要建立火區管理卡片,繪制火區關系圖,由礦井通風部門永久保存,此卡片建立在火區后10天內報煤管局、煤管站。

2、火區封閉,防火領導小組制定火區密閉觀測,注漿等積極措施繼續滅火工作,并作好處理和觀測記錄。

3、井下永久性火區密閉的管理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凡屬火區永久性密閉前都必須設置柵欄,提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的警示牌。

2)發現密閉質量不好,閉溫升高,必須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封閉的火區必須經常取樣化驗分析,掌握火區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

5、火區的啟封條件:

1)火區內的CO絕跡或穩定在0.001%以下。

2)氧氣在5%以下。

3)二氧化碳在大量增加。

4)火區內氣溫低于30度或水溫低于25度。

6、火區啟封前,應在啟封的密閉外側設置嚴密的鎖封風門,由救護隊員在保持封閉渠完好的狀態下,進行啟封和偵察火區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氧氣的含量情況以及巷道的完整情況。

7、鎖封風門內應備足重新封閉的材料,如果發現火區內有異常變化和復燃現象時應立即重新封閉火區。

8、啟封火區的工作由救護隊佩帶呼吸器在鎖封風門內進行,先將回風巷的密閉打開一個小口,進入火區偵察,其余人員應撤離火區。

9、救護隊員進入火區檢查后,確無問題時,打開封閉風門,讓火區氣體在主扇負壓作用下進行排放,待1小時后,再由救護隊員進入火區檢查情況,確認無問題時,由指揮小組決定開啟火區進風巷密閉。

10、恢復正常通風后的火區,觀察三天,三天內都要對火區的氣體進行取樣分析,火區無復燃跡象后才能恢復火區內的修整和采掘工作,但要采取快采快封的措施。

11、火區面積較大,封閉后火區穩定,要采取措施進行鎖封,按啟封密閉的方法,由救護隊進行鎖封。

12、火區經處理以后,通過取樣分析,判斷火區火的熄滅,并符合熄滅條件時,可寫出火區注銷報告,報煤管站、局核準。未寫出火區注銷報告的火區,都應該按照火區進行管理,啟封后采完的火區,又無復燃即為自然注銷

篇3:K礦礦井防滅火一般規定

第一條礦井必須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礦井的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場等處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須符合國家有關防火的規定。第二條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可與防塵系統的水池和管路共用。井下消防管路水源總控閥門應安設在進風巷,井下各硐室進風口10m范圍應設置三通閥門,主要硐室應配備消防器材,并定期檢修、維護。第三條煤礦井下消防材料庫內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應在《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作出規定,并予以保證。第四條礦井每季度應對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統、防火門、消防材料庫和消防器材的設置情況進行1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填寫檢查記錄。第五條嚴禁攜帶煙草、點火物品和穿化纖衣服下井,嚴禁井下吸煙、使用燈泡取暖、使用電爐。井下嚴禁使用汽油、煤油,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等必須在蓋嚴的鐵桶內存放,用過以后不得亂扔、亂放。第六條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按《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相關要求進行處理。第七條回風巷、硐室、聯絡巷等地點浮煤、電纜皮等可燃物必須明確責任單位管理。第八條封閉火區滅火時,應盡量縮小封閉范圍,并制定專項措施,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等事故發生。第九條礦井發生火災形成火區后,必須建立火區管理臺帳,并繪制火區位置關系圖,注明所有火區和曾經發火的時間、地點。對符合注銷或啟封條件的火區,應先向公司提出注銷或啟封報告,經批準后方可注銷或啟封。啟封已經熄滅的火區,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執行。第十條要按月對礦井防火系統進行分析,消除高阻力區對火區和采空區的影響,正確選擇風門、風窗、密閉等通風設施的位置,以盡可能降低采空區、火區和煤柱裂隙處的漏風壓差,減小漏風量。第十一條加強對現有防滅火系統的管理,要充分發揮其防滅火作用,及時填寫相關記錄。當防滅火系統需要報廢時,必須報公司審定,經現場核實認可后,方可拆除。第十二條嚴格井下電焊、氧焊等明火作業管理。井下、井口房不得進行電焊、氧焊和噴燈等明火作業。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進風井巷及井口房、井底主要硐室內進行電焊、氧焊作業時,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并報項目部(礦)總工程師批準。作業過程中必須有專人檢查瓦斯,安監人員現場監督措施執行情況。施工完畢后,必須安排專人在現場留守觀察1h以上,發現問題,立即處理。采區進風大巷中未采取砌喧或噴漿封閉措施的煤層段巷道、主要硐室不得進行燒焊等明火作業。第十三條井下要使用阻燃皮帶,井下硐室及其回風道要采取不燃性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