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工作面回風順槽叉子棚點柱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前,由技術人員負責向職工傳達批準的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傳達后進行簽字,輪休或請假的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學習,并簽字后方可上崗。
2、審頂,用柄長不小于2.4m的長柄工具找掉危煤(巖)。
3、開工前,班組長必須對工作地點進行詳細檢查,嚴格執(zhí)行“敲幫問頂”制度,及時審掉危巖活石。
4、找頂工作應有2名有經(jīng)驗的人員擔任,一人找頂、一人觀察頂板和退路。找頂人應站在安全地點,觀察人應站在找頂人的側(cè)后面,并保證退路暢通。
5、找頂應從有完好支護的地點開始,由外向里依次進行,找頂范圍內(nèi)嚴禁其它人員進入。
6、找頂工作人員應佩戴手套,用長柄工具找頂,并應防止煤、矸順桿而下傷人。
7、打設單體液壓支柱前應將虛煤清理干凈,不能打設在虛煤上,且打設的單體液壓支柱的初撐力不得小于90kn。
8、用風鎬臥底時,風鎬與風帶必須連接牢固并用雙股鐵絲擰緊,防止風帶脫落傷人。風帶可吊掛在巷壁上或從道軌下穿過,防止過往車輛將風帶壓壞。
9、施工時挖出的煤要及時清理外運,保持好巷道的環(huán)境衛(wèi)生。
10、清理煤時,人與人之間應拉開合理間距(大于等于2m),要目迎目送,嚴禁背甩,防止傷及周圍工作人員。
11、行車時,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停止施工,進入躲避洞內(nèi)。行車停止后方可繼續(xù)施工。
12、打設單體液壓支柱時工作人員要協(xié)同作業(yè),要注意頂板和頂梁的牢固情況,防止墜物傷人。
13、打設好的單體液壓支柱要立即拴牢防倒鏈,防止倒柱傷人。
14、打柱用的液壓槍槍口不得正對人員。
15、回撤單體柱時,嚴禁用錘擊柱筒活柱,回收壓死的單體柱時應先在壓死的柱旁邊按標準打設好臨時單體液壓支柱,然后將死柱刨出,嚴禁炮崩掏柱。
16、抬、運、放工字鋼、單體液壓支柱、π型鋼梁等大件物料時,操作人員要協(xié)調(diào)配合好,小心操作,防止抬、運、放的施工過程中擠壓手腳事故的發(fā)生。
17、其他嚴格按《11011工作面掘進作業(yè)規(guī)程》執(zhí)行。
18、避災路線:
若施工段發(fā)生水災時,施工人員應按如下路線進行撤離,所有施工人員應熟悉避災路線。
施工地點→11011工作面回風順槽→一盤區(qū)輔運大巷→輔運煤門→輔運斜巷→輔運石門→四號交岔點→三號交岔點→二號交岔點→一號交岔點→副井底→地面。
若施工段發(fā)生火、瓦斯、煤塵災時,施工人員應按如下路線進行撤離,所有施工人員應熟悉避災路線。
施工地點→11011工作面回風順槽→11011工作面開切眼→11011工作面膠帶運輸順槽→輔運煤門→輔運斜巷→輔運石門→四號交岔點→三號交岔點→二號交岔點→一號交岔點→副井底→地面。
附:《11011工作面回風順槽打叉子棚點柱施工避災線路圖》
篇2:工作面回風順槽打叉子棚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jù)工程聯(lián)系單要求,我隊在11011工作面回風順槽打叉子棚支柱,為保證施工安全、高效的進行,特編制本措施。
一、工程概況
11011工作面回風順槽為矩形巷道,凈寬3800mm,凈高2800mm,采用錨網(wǎng)索支護,為加強頂板支護,確保安全生產(chǎn),我隊需在11011工作面回風順槽通尺2052m至通尺2202m打叉子棚點柱支護。
二、技術要求
1、施工前先核對中線,嚴格按線施工。
2、打叉子棚點柱前將巷道變形嚴重處刷至設計斷面,并補齊一次支護。
3、施工前要由班組長對施工段進行全面檢查,找掉危煤(巖)并在支護破壞的地方補齊一次支護。
4、叉子棚點柱采用單體液壓支柱(最大支撐高度3500mm),順巷道方向打三排柱,巷道兩幫點柱頂梁使用木鞋(δ100×200×200mm),巷道中間點柱頂梁使用4000mm長π型鋼梁,點柱底梁為工鋼梁,縱底梁規(guī)格:12#工鋼×2根×3300mm(僅巷道中間點柱使用),橫底梁規(guī)格:12#工鋼×2根×3900mm,縱橫底梁交叉布置,每根點柱配一塊大鐵鞋,打設的點柱具體位置見附圖。
5、單體液壓支柱活柱伸縮量不得低于400mm。
6、車場處,巷道兩幫點柱的位置、底梁長度依據(jù)巷寬適當調(diào)整。
7、乳化液泵站司機必須熟悉乳化液泵的性能和構(gòu)造原理,具備保養(yǎng)、處理故障的基本技能,經(jīng)過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后方可上崗操作。
8、上崗的乳化液泵站司機發(fā)現(xiàn)乳化液泵和乳化液箱處于非水平穩(wěn)固狀態(tài)、乳化液箱位置高出泵體不足100毫米或無備用泵時,應立即匯報,并處理以上問題。
9、乳化液泵上的開關、電動機、按鈕、接線盒等電氣設備需避開淋水時,否則應妥善遮蓋。
10、乳化液泵電動機及開關地點附近20米以內(nèi)風流中瓦斯?jié)舛冗_到1.5%時,必須停止運轉(zhuǎn),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11、應堅持使用自動配液裝置,必須保證乳化液濃度始終符合規(guī)定要求(乳化液濃度為2%~3%),要對水質(zhì)定期進行檢查,保證配液用水清潔,符合規(guī)定。
12、必須保證乳化液泵的輸出壓力,應不小于18mpa。
13、檢修乳化液泵時必須停泵;修理、更換主要供液管路時必須關閉主管路截止閥,不得在井下拆檢各種壓力控制元件,嚴禁帶壓更換液壓件。
14、嚴禁擅自打開卸載閥、安全閥、蓄能器等部位的鉛封,嚴禁調(diào)整部件的動作壓力。
15、供液管路要吊掛整齊,保證供液。
16、要按以下要求進行定期檢查、檢修,并做好記錄:
(1)每班擦洗一次油污、臟物;按一定方向旋轉(zhuǎn)過濾器1-2次;檢測兩次乳化液濃度。
(2)每天檢查一次過濾器網(wǎng)芯。
(3)每10天清洗一次過濾器;
(4)至少每月清洗一次乳化液箱;
17、操作乳化液泵時發(fā)現(xiàn)有異聲異味、溫度(泵、液)超過規(guī)定、壓力表指示壓力不正常、乳化液濃度、液面高度不符合規(guī)定、控制閥失效、失控、過濾器損壞或被堵不能過濾及供液管路破裂、脫開時應立即停泵并處理。
18、開乳化液泵前必須發(fā)出開泵信號;停乳化液泵時,必須發(fā)出信號,切斷電源,斷開隔離開關。
19、開工前應備齊扳手、鉗子、溫度計、折射儀等工具,鉛絲、擦布、油壺、油桶、管接頭、u形銷、高低壓膠管等必要的備品備件。另外還必須備有潤滑油、機械油、乳化油等油類材料。
20、接班后,把控制開關手把扳到切斷位置并鎖好,按規(guī)定要求對如下內(nèi)容進行檢查:
(1)泵站附近巷道安全狀況及有無淋水情況;
(2)泵站的各種設備清潔衛(wèi)生情況;
(3)各部件的連接螺栓是否齊全、牢固,特別要仔細檢查泵柱塞蓋的螺釘;
(4)減速器的油位和密封是否符合規(guī)定;
(5)泵站至工作面的管路接頭連接是否牢靠;
(6)各截止閥的手柄是否靈活可靠,吸液閥、手動卸載閥及工作面回液閥是否在開啟位置,向工作面供液的截止閥是否在關閉位置,各種壓力表、控制按鈕是否齊全、完整、動作靈敏可靠;
(7)乳化液有無析油、析皂、沉淀、變色、變味等現(xiàn)象;用折射儀檢查乳化液配比濃度是否符合規(guī)定;液面是否在液箱的三分之二高度位置以上;
(8)乳化液箱和減速器上的透氣孔是否暢通;
(9)檢查電動機、聯(lián)軸節(jié)和泵頭是否轉(zhuǎn)動靈活。
21、擰松乳化液泵吸液腔的放氣堵,待把吸液腔內(nèi)的空氣放盡并出液后擰緊。合上控制開關,點動電動機、檢查泵的旋轉(zhuǎn)方向是否與其外殼上箭頭標記方向相一致。
22、乳化液泵的正常操作順序:
(1)起動電動機,慢慢關閉手動卸載閥,使泵壓逐漸升到額定值。
(2)開泵后要檢查以下內(nèi)容,確定無問題或問題處理后,保持泵的正常運轉(zhuǎn):
1)泵運轉(zhuǎn)是否平穩(wěn),聲音是否正常;
2)卸載閥、安全閥的開啟和關閉壓力是否符合規(guī)定;
3)過濾站的臟物指示器是否正常,進、出口壓力指示的壓力差是否在1.5-3.0兆帕之間;
4)電流表、壓力表的指示是否正常、準確;
5)柱塞潤滑是否良好,齒輪箱潤滑油壓力是否在0.2兆帕以上;
6)各接頭和密封是否漏液;
7)浮化液箱中自動配液的液位開關及低液位保護開關是否靈敏可靠;
23、運轉(zhuǎn)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各種儀表的顯示情況,機器聲音、溫度是否正常,乳化液箱是否平穩(wěn)、液位保持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液面無污染物,柱塞是否潤滑,密封是否良好。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與工作面聯(lián)系,停泵處理。發(fā)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泵;
(1)異聲異味;
(2)溫度超過規(guī)定;
(3)壓力表指示壓力不正常;
(4)自動配液裝置起動不正常;
(5)控制閥失效、失控;
(6)過濾器損壞或被堵不能過濾;
(7)供液管路破裂、脫開,大量泄液。
24、應把乳化油摻倒在水中進行配液,禁止把水摻倒在乳化油中進行配液。每次配液后,都要檢驗乳化液的濃度,不符合規(guī)定時再進行調(diào)配,直到合格為止。
25、事故停泵和收工停泵時都應首先打開手動卸載閥,使泵空載運行,然后關閉高壓供液閥和泵的吸液閥,再按泵的停止按鈕,將控制開關手把扳到斷電位置,并切斷電源。當接觸器觸頭粘住時可用隔離開關停泵,其他情況下只許用按鈕停泵。
26、停泵后要把各控制閥打到非工作位置,清擦開關、電動機、泵體和乳化液箱上的粉塵。
27、在現(xiàn)場向接班司機詳細交待本班設備運轉(zhuǎn)情況、出現(xiàn)的故障、存在的問題并在工作日志中做好記錄。
篇3:綜采工作面溜子搭接控制處理技術規(guī)定
綜采工作面在推進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工作溜與轉(zhuǎn)載機搭接位置不合適,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會直接造成工作溜與橋式轉(zhuǎn)載機搭接不上或搭接過頭,運煤困難甚至無法運輸。同時會造成端頭支護困難、安全出口不暢通、溜子超負荷產(chǎn)生斷鏈事故等情況,甚至會影響工作面通風安全,給正常的回采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為了防控溜子搭接不合適,有效處理給回采所帶來的問題,強化采煤技術管理工作,對綜采工作面溜子搭接特作以下技術規(guī)定要求:
一、防控溜子搭接不合適技術措施
1、采用標定工作面前后端頭推進位置控制法。即根據(jù)工作面上下順槽測繪點位置,測量出距離工作面的距離,將工作面前后端頭實際位置標定在“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圖”上,控制前后端頭在推進方向的錯距(h),確保工作面推進方向與運輸順槽平行(h<3m)。
要求:每日標定一次,根據(jù)h大小,安排生產(chǎn)班及時調(diào)節(jié)。
2、工作溜與轉(zhuǎn)載機搭接位置控制法。
①控制工作溜鏈輪外沿與轉(zhuǎn)載機中部槽工作面一側(cè)外沿距離(竄動量s),以s=0為基準,控制前后竄動量。
要求:工作溜機頭整體推進兩次,觀測s值變動情況(變動量△s<30,s<300),超過要求,及時安排調(diào)節(jié)。
②控制工作溜機頭轉(zhuǎn)載落差b(溜子機頭架底沿至轉(zhuǎn)載機溜槽上沿的距離。要求:b≥200,
3、工作面?zhèn)蝺A斜推進法。在工作面傾角(α)較大時,支架及溜子會整體下滑(下滑量可用竄動量s衡量),采取加快工作面下端頭推進度,增大h值,使工作面推進方向與傾斜上方形成一個夾角(β),工作面在推進時產(chǎn)生向上方的移動量以抵消下滑量。β的大小由h大小確定(α=5~10°,h=≤6m;α=10~15°,h=≤10m;α=15~20°,h=≤15m)。
4、安裝防滑裝置。在工作面傾角(α)較大時,可采取安裝防滑裝置的措施,防控液壓支架及工作溜下滑(α>15°時必須安設)。
5、堅持正規(guī)循環(huán)、上線移架。避免工作溜出現(xiàn)多彎、中部前凸后凹,“三直”符合質(zhì)量要求。
6、保持工作溜基本平直。在采煤機截割過程中,要掌握好臥底量,避免工作溜出現(xiàn)上下起伏,特別是在局部煤層傾角變化較大或出現(xiàn)地質(zhì)構(gòu)造時,不能急上急下,而要根據(jù)兩側(cè)邊沿煤層層位,以一個坡度平穩(wěn)過渡。
二、工作溜搭接不合適處理技術措施
1、兩端頭加減刀處理法(假設工作溜前竄)。
竄動變動量△s50,可采取“21”加減刀處理法。即前端頭每進2刀,后端頭進1刀。
要求:①每次機尾減刀后,必須上線拉架,保證溜子直線性;②兩次機尾減刀進刀位置要盡量錯開(12節(jié)槽子以上)。③隨時掌握工作面前后端頭推進錯距h,當h值逐步減少時要相應減小調(diào)節(jié)幅度,當h<3m時,只可以采取“43”加減刀處理法。④當△s<0時(機頭回竄),停止機頭加刀。⑤當機頭回竄,s<400時,可采取“43”加減刀處理法給機尾加刀、機頭減刀,抑制溜子向機尾竄動。
工作溜后竄處理方法相同。
2、由機尾開始依次向機頭方向拉架調(diào)架,從機頭開始依次向機尾方向移溜(假設工作溜前竄s<400時)。
工作溜后竄處理方法相同。
3、增大工作溜機頭轉(zhuǎn)載落差b。
①煤層厚度穩(wěn)定時,一般不要破頂,適當增大端頭采高及端頭支護高度,保證足夠的支護及安全出口空間,相應抬高工作溜機頭。
②底鼓較嚴重,要起底下落轉(zhuǎn)載機機尾,增大轉(zhuǎn)載落差,減小運輸阻力,防止溜子超負荷。
4、溜子前竄造成搭接過頭轉(zhuǎn)載困難,可臨時采取外撥裝載機機尾調(diào)整搭接;在超前替換時,相應向外側(cè)移梁改柱,便于裝載機兩側(cè)支護,保證安全出口支護符合要求;在不能確保安全出口寬度時,應采取煤柱側(cè)擴幫的方法;因溜子前竄造成機尾端頭無液壓支架支護面積增大,可采取增加Π型長梁對梁支護的方法。
三、相關要求及規(guī)定
1、由地測科負責,用紅色漆在兩順槽標定出巷道導線點,并用白色漆每隔10米標定一點且編號。所有標定點必須保持清晰可見,由采煤主管技術員負責,將兩順槽距工作面50米范圍內(nèi)所有標定點及工作面前后端頭推進位置在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圖上標出,每日核對一次。
2、建立工作面推進位置控制記錄臺賬(表1)由采煤主管技術員負責,驗收員每班填寫。
3、建立工作溜搭接控制記錄臺賬(表2),由區(qū)隊隊長負責,值班干部每班填寫。
4、填寫臺賬的相關班長、驗收員、跟班干部、主管技術員、值班干部及隊長每天核對并簽字確認。
5、違反規(guī)定,未及時填寫記錄,處罰責任者50元/次;溜子搭接不符合要求,未安排落實調(diào)整,處罰值班干部、責任人及該隊隊長100元/人.次。
本規(guī)定自二〇一四年一月起執(zhí)行。
王村煤礦生產(chǎn)科
二〇一四年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