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防護及防護器材安全培訓教案
一、工業衛生與職業病
1、安全生產的特點: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性強、生產的連續性
2、職業病的影響因素:存在職業性有害因素、接觸該因素的機會、接觸方式、接觸劑量、個體因素
3、?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內容:
常見職業性有害因素包括:生產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和一般衛生條件、衛生技術措施不良的有關因素;社會和經濟環境因素等。
4、?就是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三級預防原則:一級預防,亦稱病因預防;二級預防,亦稱疾病預防;三級預防,亦稱院外預防。
二、職業危害因素基礎知識
1、化學危害:
1.1化學品危害形式:
a.煙霧(mist):懸浮于空氣中的塵粒
b.蒸汽(vapor):有液態化學物揮發的氣體
c.氣體(gas):各類氣態化學品
d熏煙(fume):物質受熱氣化的固體化學品
e.煙塵(dust):各類固態微粒及纖維
f.液體(liquid):各類液態化學品
1.2化學傷害:火災、爆炸、人員中毒、慢性疾病、皮膚腐蝕及肺部灼傷。
2、生物危害:
2.1、來源:昆蟲、霉菌、菌類、細菌、病毒、原生蟲
2.2、途徑:針頭感染、空氣感染、唾液感染、食物感染、皮膚感染
3、職業危害因素的分類:勞動因素、生物因素、化學因素、物理因素
4、物理危害:
4.1、機械性危害:切傷、割傷、卷傷、壓傷、夾傷、撞傷
4.2、能量性危害:窒息、墜落、跌傷、*-ray(*射線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輻射)、紅(紫)外線、震動、溫度(燙傷、凍傷)、壓力、電擊
三、個人防護裝備的定義及分類
1、個人防護用品:是勞動者在勞動中為防御物理、化學、生物等外界因素傷害人體,而穿戴和配備的各種物品的總稱。
2、個人防護裝備的通用選擇原則:
2.1、個人防護裝備一定要能夠達到相應的防護要求(使用者對于環境中能夠存在的危害因素有清晰的了解)
2.2、個人防護裝備本身的材料對使用者無害(選擇個人防護裝備的時候要注意材料和材質)
2.3、在滿足前兩點的前提下盡量保證穿戴的舒適性(選擇個人防護裝備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材質和工藝,并清楚的了解危害因素大小)
注:選擇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國家要求有“三證一標志”--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和安全鑒定證,并且產品上貼有la安全標志認證
3、個人防護用品分類:
3.1、按照用途劃分:防塵用品、防毒用品、防噪聲用品、防電用品、防高溫輻射用品防酸堿用品、防油用品、防墜落用品等
3.2、按照防護人的體部位劃分:按照《勞動防護用品標準體系表》、頭部防護呼吸防護、眼面部防護、聽力防護、防護手套
四、各類人體防護裝備簡介
1、眼臉部防護
1.1、眼面部防護用品:防御電磁輻射、煙霧、化學物質、金屬火花和飛屑、塵粒等傷害眼睛或面部和頸部的防護用品。
1.2、眼部護具的選擇原則:
a、優良的光學性能-透光率、屈光度,色散
b、達到需要的物理和化學防護需求;如耐沖擊
c、達到需要的光學要求;如過濾紫外線,抵御強光,焊接,防化,增光
d、有較好的防霧性能
e、佩戴舒適
f、貼合臉部
1.3、眼部可能遇到的危害:
a、外來物體的機械傷害(固體顆粒、尖銳物體)
b、化學物質的傷害(酸性/堿性/腐蝕性物質)
c、高溫(冶金)
d、有害電磁波(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等)
e、微波/激光
f、用眼過度疲勞
1.4、常見的幾種眼面部護具:
a、防護眼鏡-眼部沖擊防護與光學防護
b、護目鏡(眼罩)-眼部沖擊防護、光學防護和化學防護
通風方式:直接通風、間接通風、不通風
c、防護屏-面部沖擊防護、光學防護和化學防護等
d、變光焊接面罩,傳統型面罩及護目鏡
2、聽力防護
1.1、聽力防護用品:保護聽覺、使人避免噪聲過度刺激的護品。
1.2、常用的聽力防護用品:一次性耳塞(發泡耳塞)、反復使用耳塞(塑料耳塞、注塑耳塞等)、可探測性耳塞、耳罩
1.3、聽力保護產品的選擇:足夠能力的保護、最大的舒適度、可溝通性
3、呼吸防護
3.1、呼吸防護用品:防御缺氧空氣和塵毒等有害物質吸入呼吸道的防護具
3.2、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
a、懸浮顆粒:不可見性、累計性、隱秘性、嚴重性
b、毒氣和毒蒸汽:刺激性、窒息性、人體系統傷害性、麻醉性、過敏性
3.3、常用的呼吸防護用品分類:
a、口罩?b、半面罩:硅膠材料類、epdm(三元乙丙橡膠)類?c、全面罩?d、
scba(正壓式空氣呼吸器)
4、防護服
4.1、定義:防御物理、化學、生物等外界因素傷害人體的工作服。
4.2、防護服的性能要求:
a、能夠起到相應的防護作用;如耐酸堿、耐高溫、防靜電、耐磨等等
b、滿足服裝用性能;如透氣性面料的吸濕、透氣、保暖等等,不透氣材料的柔軟、抗熔融。
c、透氣性的面料適合工作時間長的穿戴,不透氣的材料舒適性差,用于短期穿著
4.3、常見的防護服:避火服、隔熱服、核污染防護服、重型防化服、輕型防化服
5、手部防護
5.1、防護手套:防御勞動中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外界因素傷害勞動者手部的護品。
5.2、手部會遇到的四種主要傷害:
a、割傷、刺傷、刮傷等機械危害:面對各種生產操作環境,割傷、刺傷、刮傷等機械危害發生的幾率很高;對于食品加工行業、制衣行業和其他刀具使用行業,割傷、刺傷的幾率尤其高
b、與電相關的危害:各行各業都會接觸到于電有關的器件;觸電事故的發生往往都伴隨著人員的死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
c、化學危害:化學物質多種多樣,在各行各業應用廣泛;不慎的接觸會導致,輕者皮膚病,重者中毒、殘廢
d、?高溫及低溫危害:在工業生產中,工人可能遇到從-2000c到16000c的高低溫侵害;例如:鋼鐵行業16000c,玻璃行業15500c,制鋁行業11000c
5.3幾種常見手套:防化手套、綜合工作手套、熱防護手套、防凍手套、防割手套、金屬防割手套、電工絕緣手套、特殊防護手套
5.4技術性能及要求:
a、en388--機械傷害:
耐磨性--循環的圈數(1~4)?防割性--指數(1~5)
防撕裂性--牛頓力(1~4)?防穿刺性--牛頓力(1~4)
b、en1082--碰撞切割:碰撞切割測試驗是用1050g的金屬刀片從150mm高處落下沖擊手套
c、en511--防凍:
防對流寒冷--熱絕緣(1~4)防接觸寒冷--熱防護(1~4)
透水性-等級1至少防水30分鐘
d、en407--防熱防火:
明火防護--火焰停留時間(1~4)接觸熱防護-->15秒時的溫度(1~4)
對流熱防護--熱傳遞時間(1~4)輻射熱防護--熱傳遞時間(1~4)
小金屬顆粒飛濺防護--使表面達到40度所需小金屬顆粒數量(1~4)
金屬溶液飛濺防護--必然會引起表面燒傷的金屬溶液的重量(1~4)
e、en374--化學品防護:該標準針對的是化學品及微生物防護
f、en374-3:
該標志下有三個字母,是3種化學品的首字母,3種化學品必須從12種規定的標準危化學品(甲醇,丙酮,氰化甲烷,二硫化碳,甲苯,96%濃硫酸,40%氫氧化鈉等等)任意選擇。有此標志的手套能在3種化學品中的穿透時間大于30分鐘
該標志可以稱為低防化或防水手套。有此標志的手套說明在上面所說的3種化學品穿透試驗中沒有達到30分鐘。但是該手套也通過了滲透試驗
g、en421--輻射和放射性污染:該標記表示手套必須經過水密性試驗,并且還要根據其特定的使用要求進行特別的試驗
h、en60903--防電:對應6種電壓級別,有6種絕緣防護手套可供選擇(00級~4級),可防500伏~36000伏的工作電壓
6、足部防護
6.1防護鞋:防御勞動中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外界因素傷害勞動者的腳及小腿的護品。
6.2腳部威脅:滾動物體、墜落物體、尖刺物體、發熱物體、帶電物體、腐蝕性液體
6.3防護鞋應滿足的標準:
a、防砸:安全鞋?歐標en345、防護鞋?歐標en346、工作鞋?en347
b、方穿刺:標準號:gb12017-89
技術參數,現行國家標準分為三級,特級,i級,ii級(特級防刺穿力要大于1100n,i級要大于780n,ii級要求大于490n)國家標準今后也會統一要求防刺穿力大于1100n
c、防化學:被化學品腐蝕的風險;濃酸、濃堿等環境材料;滑倒的風險
五、防護用品配備及標準
1、個體防護裝備的選用和配備:選用的個體防護裝備的防護性能應與作業環境存在的風險相適應,不應選用防護性能不能滿足作業安全要求的個體防護裝備。
2、個體防護裝備基本管理要求
2.1企業應制定個體防護裝備采購、驗收、保管、發放、使用、維護、保養、更新及報廢等管理制度。
2.2企業應明確個體防護裝備的主管部門職責。
2.3個體防護裝備的主管部門應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個體防護裝備的法律、法規、標準,制定企業的個體防護裝備制度和發放標準.
2.4企業應保證個體防護裝備的費用支出。
2.5企業應從符合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有關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要求的個體防護裝備的生產單位采購,采購的個體防護裝備質量及技術指標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要求。
2.6新入廠從業人員應經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發放滿足作業防護要求的個體防護裝備。
2.7凡是從事多種作業或在多種勞動環境中作業的人員,應按照其主要作業的類別和作業環境配備個體防護裝備。
2.8企業應監督在其區域內進行作業的外部單位及其他人員配備相應的個體防護裝備,未配備相應的個體防護裝備的,不應進行作業。
六、防護器材使用規范要求
1、防護器材的分類:根據防護原理和不同用途,防護器材可分為過濾式防護器材與隔離式防護器材兩大類。
2、全面罩過濾式防毒面具(pano系列):
2.1特點:過濾式防毒面具主要用于氧含量20%以上,毒氣濃度相對較低(不大于1%)而且對眼睛及面部皮膚有剌激作用的作業環境,不能在容器內使用此類防護器材。
2.2使用前注意事項:
a、首先要對檢查產品是否完整,沒有損壞,尤其是面屏及頭帶部分。再檢查防毒面具進行氣密性檢查。
b、濾毒罐是關鍵部件。要先弄清毒氣的性質,并根據不同種類的毒氣選用不同型號的濾毒罐。濾毒罐應裝填嚴實、表面無破裂銹痕、螺紋完好、罐蓋內應有墊片。
c、導氣管呈波紋狀,用橡膠制成,以防老化并耐磨擦。它是連接面罩與過濾罐的部體,導管兩頭的螺紋必須完好無損。
d、如果產品無法達到氣密的要求請不要使用。
e、由于頭發,胡須,眼鏡等原因造成無法達到氣密要求的請不要使用本產品。
f、使用前,請務必確認所選用的配合面罩使用的呼吸防護產品能夠滿足工作的需求,一旦無效請即刻撤離;在離開污染環境前不得取下本面罩。
g、脫卸產品時請務必確保面罩內部不要吸入雜質,面罩外部不受不必要的污染。
2.3、使用條件:
a、氧含量不低于20%,毒氣濃度不大于1%的環境方可使用過濾罐式防毒面具。
b、要根據毒氣種類不同而選用不同型號的濾毒罐。
c、判斷濾毒罐失效的方法是根據說明書給出的時間和能嗅到有毒氣體的氣味為準。
d、每次在使用前要進行氣密檢查。
e、在使用中發現排除不了的故障或藥罐失效時,應立即停止使用。
f、濾毒罐的使用時間(壽命)視其罐的型號及使用環境中有毒氣體的濃度不同而異,超過使用時間的濾毒罐必須報廢。
2.4使用后保養:使用后儲存將產品放于原包裝內,或可防塵的包裝內,請勿存放在溫度條件低于-20℃或高于50℃的環境,空氣濕度不能>;90%。
3、復式防塵、防毒口罩(半面罩)
3.1常見型號:b190,b290,b390,與巴固濾盒或濾罐配套使用
3.2使用時注意事項:
a、必須佩戴相適應的半面罩與濾盒或濾罐進入被污染環境中作業,否則將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甚至死亡。
b、每次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以確認面罩性能良好。如果發覺有任何缺損,必須馬上停止使用。
c、在使用過程中吸氣覺得越來越困難時或聞到異味滲入,就應調換濾盒或濾罐。
4、sperian-t8000型自給開路式壓縮空氣呼吸器(各工序主要配備型號):
4.1用途:sperian-t8000型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是一種自給開放式空氣呼吸器。它廣泛地用于消防、化工、石油、冶煉、礦山等部門供給消防隊員或搶險救護人員在濃煙、毒氣、蒸氣或缺氧的各種環境下安全有效的進行滅火、搶險、救災和救護工作。可防止氣體、灰塵和有毒懸浮顆粒侵害使用者呼吸道,也用于氧氣含量不足(體積濃度小于17%)的地方。
4.2空呼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以安全員實物培訓為準
4.3檢查:空氣呼吸器長時間不用應每月檢查一次壓力
4.4充氣:氣瓶使用后必須重新補充氣。但是要求不得低于15mpa的壓力。
5、b1pu防火隔熱服:適用于在特定的時間內進入火災現場,使用者可以穿著該服裝穿越800-1000攝氏度的火焰。主要適用于消防、搶險救援等情況。
6、過濾罐:
6.1使用時間:當污染物為劇毒時,建議過濾罐只使用一次。凡過濾罐上標為a*級或包含a*級是,該過濾罐應只使用一次。
6.2儲存事項:
a、建議將過濾罐儲存在低溫、干燥、無有毒物質的環境中。儲存時,應將密封蓋蓋嚴。
b、過濾罐上標有儲存壽命,在超過有效期后不得使用。
c、在一般環境中使用過濾罐后,應將密封蓋蓋嚴以保證其日后的使用。過濾罐在開封6個月后不得再用。
篇2:安全設施及防護器材管理規定
1目的及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司安全設施及防護器材管理、使用、維護、保養。
本標準適用于唐山旭陽化工有限公司各類安全設施及防護器材管理。
2定義
2.1安全設施.
配置在生產設備上,起保障人身和設備安全作用的所有設施(防護罩、安全閥、液位計、限位器、聯鎖報警、電氣設備的過載保護裝置、靜電和避雷防護裝置、起重設備的行程限制裝置等)總稱為安全防護設施。6
2.2防護器材
在作業過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器材,如:防塵口罩、防毒口罩、過濾式面具、氧氣呼吸器、防護眼鏡、防護服、絕緣用品等均屬防護器材。
3職責分工
3.1機械、設備上的安全設施(如壓力容器上的安全閥、壓力表、各種機械上的負荷、行程限制器等裝置)、電氣方面的安全保護設施(如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和避雷裝置、電機接地線等)、工藝過程中的溫度、壓力、液位聯鎖報警設施,由機動車間負責管理。
3.2生產區域中的火災報警裝置、自動滅火裝置和其它固定、半固定滅火裝置由總管理部(消防隊)負責管理。:
3.3在作業過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用品,由安環部負責管理。
3.4使用單位對安全設施、防護器材進行合理使用、檢查、維護。
4安全設施的維護管理
4.1各種安全設施要有專人負責,定期巡回檢查、維護管理,保證靈敏好用。
4.2分管安全設施單位要建立檔案,編入設施檢修計劃,定期檢修。
4.3安全設施的主管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所管理的安全設施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并將檢查和校驗結果載入檔案。
4.4安全設施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拆除的,檢修完畢后必須立即恢復。
4.5凡經過改造或新設計安裝的安全設施,必須經過技術鑒定,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5防護器材的使用與保管
5.1根據各車間的作業性質、條件(空氣中氧含量、毒物種類、濃度等)、勞動強度及有關技術標準,正確選擇和采用合適的防護用品和工具。
5.2各種防護器材都應定點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檢驗和維護。
5.3各種防毒面具的使用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熟知各種面具的結構性能、使用和保養方法。
5.4各種防毒面具在使用前、后應仔細檢查,符合使用要求,嚴禁使用失效的防護器具。
5.5凡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8%(體積)、有毒氣體含量高于2%(體積)的作業場所,要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代替空氣呼吸器。
5.6使用長管面具應將呼吸氣口置于空氣新鮮的上風頭,嚴禁折、壓軟管,管長不得超過15m,否則強制送風。
5.7空氣呼吸器的空氣氣瓶壓力應保持在20MPa以上,在使用中如壓力降至5MPa時,應及時撤出現場,使用中嚴禁碰撞、接近火源。
5.8崗位配備的事故柜和各種防護用品必須納入每班的交接班內容。
5.9各車間對個人使用保管的各種面具應建卡造冊,定期檢查,過期的面具及時更換。
5.10氣防站內備用的各種防毒防護用品,是用于事故處理所急需的,必須妥善保管,時刻處于備用狀態。:p5v4m!U$y&Y&W!@#*-*
5.11安全帶使用前要仔細檢查,使用后要檢查有無損壞之處。安全帶應放置在自然通風良好的庫房內,防止受潮霉變強度下降。安全帶每年應進行一次強度試驗。
5.12對常用的電氣絕緣工具,要按《電氣安全工作規程》中有關規定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嚴禁使用不合格的絕緣工具進行電氣作業。常用電氣絕緣工具要建立帳目,并履行出庫手續。
篇3:安全防護器材(個人防護)管理制度
為進一步規范全防護器材的領用發放、使用管理和廢棄處理,嚴格申報、審批、購買、發放和使用各環節控制,特制定本管理規定。
1嚴格審批程序。安環部負責各種安全防護器材采購計劃的制定、審批,各部室、車間按照實際所需,報安環部審核、匯總,經生產廠長審核,主要領導審簽后,報公司采購部購買;確因特殊情況急需購買的,由部門負責人報生產廠長、公司主要領導審簽后購買。
2嚴格比質比價采購。采購部負責安全防護器材的采購,根據安環部上報的個人安全防護器材計劃,采購部按照公司有關規定,從具有相應資質的廠家比質比價采購安全防護器材,并必須保證所采購的安全防護器材質優價廉,需正規廠家生產,廠家需雙證齊全(安全生產許可證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產品必須滿足QS認證許可、LA安全標志認證、3C認證的合格產品。所購買廠家資質、供貨商資質必須提供復印件留存安環部。
3嚴格入庫、發放、調換程序。物品采購后,由安環部和采購部、倉管部、所使用車間、職工代表根據產品質量標準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由倉管部辦理入庫手續,質量不合格的,不予辦理入庫。安環部待安全防護器材入庫后全部領出存放至安環部專用倉庫內。物品發放時,使用部門根據所報計劃到安環部辦理《安全防護器材領取記錄單》,然后領取所需安全防護器材。
4嚴格使用管理。使用部門要每月對所屬各類安全防護用品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并做好記錄,安環部定期檢查各部門安全防護器材、維護保養記錄。附:各種安全防護器材(含個人防護)使用、維護、保養參數、時間一覽表。
5嚴格廢棄處理。使用部門在每月檢查維護中發現安全防護器材損壞、內部介質欠壓或超期、失效、使用后無法繼續使用應主動向安環部報停。安環部接到申請后對所報物品嚴格審查,發現屬實給予更換或者補充介質等維修。安環部對無法使用的防護器材,集中后統一銷毀。
6其他事項:外來實習、培訓人員個人安全防護用品,由安環部提供;任何職工不得出賣或變相出賣公司發放的安全防護用品,否則,除按用品價值雙倍罰款外,根據情節輕重予以勞動紀律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