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放射防護器材含放射性產品衛生管理辦法

放射防護器材含放射性產品衛生管理辦法

2024-07-12 閱讀 4076

(20**年1月4日衛生部令第18號發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放射防護器材,是指對電離輻射進行屏蔽防護的材料以及用屏蔽材料制成的各種防護器械、裝置、部件、用品、制品和設施。

本辦法所稱含放射性產品,是指含放射性物料、含放射性物質消費品、伴生*射線電器產品和衛生部確定的其他含放射性產品。

第三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銷售、使用以及進口放射防護器材與含放射性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條例》及本辦法。

第四條衛生部主管全國放射防護器材與含放射性產品的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管轄范圍內放射防護器材與含放射性產品的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檢測

第五條生產單位首次生產放射防護器材或者含放射性產品的,應當進行檢測。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進行重新檢測:

(一)已連續生產兩年的產品;

(二)進口的每批產品;

(三)停產逾一年再投產的產品;

(四)設計、生產工藝和原料配比有改變的產品。

未經檢測或者經檢測不符合有關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放射防護器材與含放射性產品,不得生產、銷售、進口與使用。

第六條檢測機構應當按照有關標準和衛生要求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

檢測報告除具備基本的內容外,還應當有檢測依據、檢測結果和檢測結論。

第七條經檢測符合有關標準及衛生要求的放射防護器材與含放射性產品,由檢測機構出具衛生部統一印制的《檢測報告單》一式四份,交送檢單位兩份,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一份,存檔一份。

衛生行政部門根據監督檢查結果或者檢測機構報送的《檢測報告單》發布公告。

第八條放射防護器材與含放射性產品經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后,在出廠及銷售時,應當附有產品標簽、說明書等資料。進口產品應當使用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

標簽應當標明下列內容:

(一)產品名稱、型號;

(二)生產企業名稱及其地址;

(三)檢測單位名稱及檢測日期。

個人防護用品的標簽還應當標明鉛當量。使用說明書應當同時載明防護性能、適用對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進口放射防護器材與含放射性產品還應當標明生產國家(地區)名稱,國內代理商名稱與地址。

第九條衛生部對放射防護器材檢測機構、含放射性產品檢測機構進行資質認證。資質認證的日常工作由衛生部指定的國家放射防護機構負責。

對取得資質認證的檢測機構,由衛生部予以公告。

取得資質認證的檢測機構應當在認證的范圍內開展檢測工作。

第三章放射防護器材要求

第十條放射防護器材的防護性能應當符合有關標準和衛生要求。

第十一條放射防護器械、裝置、部件及設施必須堅固、可靠,用于屏蔽設施的建筑材料必須固化成型,不得直接使用礦砂、廢礦渣等無定型材料充填制作。

第十二條放射防護用品、制品與人體接觸的部分應當使用對人體無害的材料制作。

第十三條對于新研制且結構復雜的放射防護器材,生產單位應當提供兩個以上使用單位的試用報告,經檢測機構檢測,取得《檢測報告單》后,方可定型生產、銷售。

第十四條放射防護器材的使用單位應當使用合格的放射防護器材并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性能檢測,發現不符合要求或者存有隱患的,及時維修或者更換。

第四章含放射性產品要求

第十五條建筑材料、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水平應當符合有關標準和衛生要求。

第十六條含磷肥料應當符合有關磷肥放射性鐳-226的限量衛生標準。

第十七條含放射性物質消費品應當符合有關含放射性物質消費品的放射衛生防護標準。

禁止生產、銷售或者進口含放射性物質的玩具、炊具、餐飲具和娛樂用品。

第十八條伴生*射線電器產品及其他含放射性產品應當符合有關標準和衛生要求。

第十九條在建造居民住房或者生活、工作、娛樂建筑物時,應當選用符合放射衛生防護標準的建筑材料、天然石材,使室內氡符合氡濃度控制標準。

第五章罰則

第二十條違反《條例》及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停產、停業,或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銷售未經檢測的放射防護器材或者含放射性產品的;

(二)使用、銷售不符合有關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放射防護器材或者含放射性產品的;

(三)放射防護器材或者含放射性產品的標簽和說明書內容不符合規定要求的。

第二十一條違反《條例》及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停產、停業,或處以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和沒收違法所得:

(一)經第二十條的行政處罰,逾期仍不改進的;

(二)生產、進口放射防護器材或者含放射性產品,未經檢測的;

(三)生產、進口不符合有關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放射防護器材或者含放射性產品的;

(四)偽造、涂改、轉讓放射防護器材或者含放射性產品的標簽、說明書或者檢測報告的;

(五)生產、銷售或者進口含放射性物質的玩具、炊具、餐飲具或者娛樂用品的;

(六)使用不符合有關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建筑材料、天然石材,建造生活、工作、娛樂建筑物的。

第二十二條違反《條例》及本辦法規定,生產、銷售或者進口不合格的放射防護器材或含放射性產品,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檢測機構違反《條例》及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或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衛生部取消檢測資格,并予以公告:

(一)超出資質認證范圍從事檢測工作的;

(二)出具虛假檢測報告或者證明材料的。

第二十四條使用不合格的放射防護器材,造成放射事故的,按照《放射事故管理規定》處理。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所采用的用語及含義:

(一)放射性物料包括建筑材料、天然石材和含磷肥料;

(二)含放射性物質消費品,是指產品因功能或制造工藝需要,原料中添加放射性物質或者其裝置內含有密封放射源結構或者采用技術途徑使之具有放射性的消費品,并包括摻有獨居石、鋯英砂和稀土物質等成份的含放射性制品;

(三)放射性物質,放射性比活度大于國家標準規定的豁免限值的物質;

(四)伴生*射線電器產品,是指使用該電器時伴生有產品功能所不需要的Χ射線的電器產品,本辦法不包括電視機、計算機終端設備。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由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自20**年7月1日起施行。1988年11月28日衛生部發布的《射線防護器材防護質量管理規定》和1995年1月9日衛生部發布的《含放射性物質消費品衛生防護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篇2:煤氣防護器材使用管理規定

1、目的為了確保煤氣區域作業人員日常工作和檢修期間的健康和安全,的安全,依據科學預防的原則,正確合理安裝、配備使用煤氣檢測及固定式報警裝置,避免煤氣造成的傷害,特本規定。2、范圍適用于煉鋼生產過程中煤氣泄漏,設備設施檢修及區域煤氣含量日常檢測。3、責任區域:轉爐塔樓老區12米、24米(新區30米、36米、43米)平臺固定式報警器由除塵運行負責;轉爐塔樓區域老區18米(新區19.5米、24.5米)平臺由該爐座負責;轉爐塔樓區域老區30米(新區47米)各平臺固定式報警器由上料工段負責;未涉及區域固定式報警器按照設備設施劃分明確標識進行日常檢查維護。4、相關規定4.1設備科負責對防護器材的資源配備做好計劃申報工作,做好防護器材定期校驗工作。4.2安環科每班掌握煤氣崗位配備固定式CO監測情況,每周對防護器材進行全面檢查,發現超標或故障,及時聯系輔助維修處理;4.3工段每天對煤氣報警器進行檢查,教育員工正確使用防護器材。4.4、各班組崗位每班至少檢查兩次確保報警器電源、聲光、數值等正常運行,并做好相關記錄。4.5各轉爐、連鑄主體生產單位及除塵運行、鋼包、混鐵爐各崗位配備便攜式煤氣檢測儀一部,用于本區域日常例行監測或檢修作業時的煤氣含量監測;4.6各生產單位有煤氣設備設施的崗位班每天對所屬區域和煤氣管網、設備進行監測,發現煤氣超標應及時查找原因,按程序上報處理。4.7各單位對煤氣崗位所配置的CO檢測儀器、氧氣檢測儀、氫氣報警儀、固定式煤氣CO檢測儀建立健全臺賬,進行日常管理,定期進行檢查清灰,設備確保表面干凈,顯示器清晰可讀,做好相關檢查記錄。5、使用規定5.1各區域使用的CO檢測儀不能用水、酒精擦拭、不得接近火源和熱源;同時嚴禁用煙頭等試報警器;不能頻繁開關電源,不使用時關閉電源。5.2使用便攜式報警器時應用鏈子(或帶子)拴好防震防摔防墜落。5.3各單位不得私自設定、調整煤氣報警器的參數,嚴禁在作業場所拆卸,出現故障或缺電,上報安環科。5.4便攜式煤氣報警器在煤氣區域點檢、搶、檢修期間檢測CO含量,嚴禁在高溫、高濕及潮濕場所連續使用,必須使用時要采取防高溫、高濕措施。5.5各單位定期檢查報警器合格證,確保報警器在有效期內使用。5.6各單位便攜式檢測儀不得轉借,損壞、丟失。5.7輔助維修應日常巡檢、檢查報警器系統的運行情況,對電纜線接頭、傳感器的反應靈敏度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告知相關單位及安環科。5.8檢修作業使用便攜式報警器在未做工藝性理論評估吹掃合格的情況下,不得用報警器反復進行檢測。5.9除塵運行負責應急器材:長管呼吸器、空氣呼吸器管理工作,確保各裝置符合安全要求,出現故障及時上報設備科、安環科。5.10所有防護救護器材必須放置在班組顯眼位置,擺放整齊,整潔,背板氣瓶壓力充足,各連接部件密封靈活可靠,并確保時刻處于完好的備用狀態。6、煤氣危險作業監測及審批規定6.1按照分廠煤氣危險作業分類標準,危險作業分為三類:一類危險作業:由分廠安全環保科申請,分廠安全部門監測并審批;二類危險作業:由分廠安全環保科監測并審批,主管廠長同意;三類危險作業:由所屬單位安全員監測并審批,單位主管同意。附:區域煤氣含量及工作時間標準:一氧化碳含量不超過30mg/m3(24ppm),可較長時間工作;一氧化碳含量在50mg/m3(4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一氧化碳含量在100mg/m3(8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半小時;一氧化碳含量在200mg/m3(16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5-20分鐘。

篇3:安全設施及防護器材管理規定

1目的及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司安全設施及防護器材管理、使用、維護、保養。

本標準適用于唐山旭陽化工有限公司各類安全設施及防護器材管理。

2定義

2.1安全設施.

配置在生產設備上,起保障人身和設備安全作用的所有設施(防護罩、安全閥、液位計、限位器、聯鎖報警、電氣設備的過載保護裝置、靜電和避雷防護裝置、起重設備的行程限制裝置等)總稱為安全防護設施。6

2.2防護器材

在作業過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器材,如:防塵口罩、防毒口罩、過濾式面具、氧氣呼吸器、防護眼鏡、防護服、絕緣用品等均屬防護器材。

3職責分工

3.1機械、設備上的安全設施(如壓力容器上的安全閥、壓力表、各種機械上的負荷、行程限制器等裝置)、電氣方面的安全保護設施(如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和避雷裝置、電機接地線等)、工藝過程中的溫度、壓力、液位聯鎖報警設施,由機動車間負責管理。

3.2生產區域中的火災報警裝置、自動滅火裝置和其它固定、半固定滅火裝置由總管理部(消防隊)負責管理。:

3.3在作業過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用品,由安環部負責管理。

3.4使用單位對安全設施、防護器材進行合理使用、檢查、維護。

4安全設施的維護管理

4.1各種安全設施要有專人負責,定期巡回檢查、維護管理,保證靈敏好用。

4.2分管安全設施單位要建立檔案,編入設施檢修計劃,定期檢修。

4.3安全設施的主管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所管理的安全設施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并將檢查和校驗結果載入檔案。

4.4安全設施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拆除的,檢修完畢后必須立即恢復。

4.5凡經過改造或新設計安裝的安全設施,必須經過技術鑒定,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5防護器材的使用與保管

5.1根據各車間的作業性質、條件(空氣中氧含量、毒物種類、濃度等)、勞動強度及有關技術標準,正確選擇和采用合適的防護用品和工具。

5.2各種防護器材都應定點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檢驗和維護。

5.3各種防毒面具的使用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熟知各種面具的結構性能、使用和保養方法。

5.4各種防毒面具在使用前、后應仔細檢查,符合使用要求,嚴禁使用失效的防護器具。

5.5凡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8%(體積)、有毒氣體含量高于2%(體積)的作業場所,要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代替空氣呼吸器。

5.6使用長管面具應將呼吸氣口置于空氣新鮮的上風頭,嚴禁折、壓軟管,管長不得超過15m,否則強制送風。

5.7空氣呼吸器的空氣氣瓶壓力應保持在20MPa以上,在使用中如壓力降至5MPa時,應及時撤出現場,使用中嚴禁碰撞、接近火源。

5.8崗位配備的事故柜和各種防護用品必須納入每班的交接班內容。

5.9各車間對個人使用保管的各種面具應建卡造冊,定期檢查,過期的面具及時更換。

5.10氣防站內備用的各種防毒防護用品,是用于事故處理所急需的,必須妥善保管,時刻處于備用狀態。:p5v4m!U$y&Y&W!@#*-*

5.11安全帶使用前要仔細檢查,使用后要檢查有無損壞之處。安全帶應放置在自然通風良好的庫房內,防止受潮霉變強度下降。安全帶每年應進行一次強度試驗。

5.12對常用的電氣絕緣工具,要按《電氣安全工作規程》中有關規定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嚴禁使用不合格的絕緣工具進行電氣作業。常用電氣絕緣工具要建立帳目,并履行出庫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