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水災事故避災措施

水災事故避災措施

2024-07-13 閱讀 7391

水災事故的避災措施

1、發生透水事故時的處理措施

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突水預兆時,必須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最先發現透水的現場工作人員首先報告礦調度室,同時迅速組織搶險。水勢兇猛來源不明時,人員應立即向高處撤退,安全出井。

井下突然突水,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避災路線上的指示牌,人員一旦迷失方向,必須朝著有風流通過而又能通達風井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切勿進入獨頭下山巷道。

2、透水后現場人員撤退時的注意事項

(1)透水后,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透水的地點、水源、涌水量、發生原因、程度等情況,根據曉南礦2008年度《煤礦企業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預案)》中規定的撤退路線,迅速撤退到透水地點以上的水平,而不能進入透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

(2)在水中行進時,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流動的矸石和木料撞傷。

(3)如透水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標,迷失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

(5)人員撤退到豎井,需從梯子間上去時,應遵守秩序,禁止慌亂和搶上。行動中手要抓牢,腳要蹬穩,切實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如唯一出口被水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在獨頭工作面躲避,等待救護人員營救。嚴禁盲目潛水逃生等冒險行為。

3、透水后被圍困時的避災自救措施

(1)當現場人員被涌水圍困無法退出時,應迅速進入預先筑好的避難硐室中避災,或選擇合適地點快速建筑臨時避難硐室避災。迫不得已時,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間待救。如系老窯透水則須在避難硐室處建臨時擋風墻或吊掛風簾,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所體傷害。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

(2)在避災期間,遇險礦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情緒安定、自信樂觀、意志堅強。要作好長時間避災的準備,除輪流擔任崗哨觀察水情的人員外,其余人員均應靜臥,以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

(3)避災時,應用敲擊的方法有規律、不間斷地發出呼救信號,向營救人員指示躲避處的位置。

(4)被困期間斷*物后,即使在饑餓難忍的情況下,也應努力克制自己,決不嚼食雜物充饑。需要飲用井下水時,應選擇適宜的水源,并用紗布或衣服過濾。

(5)長時間被困在井下,發覺救護人員到來營救時,避災人員不可過度興奮和慌亂,以防發生意外。

篇2:礦井水災防治管理制度范本

1、礦井每年必須編制防治水規劃和年度防治水計劃。

2、礦井每年雨季必須對井上、下防治水工程進行全面檢查,并進行安全程度評估。評估不符合要求的應及時整改。

3、礦井必須有水文地質和礦區范圍內老窯積水資料,對地下水進行探、防、堵、截、排”綜合措施。

4、地面防治水:

(1)低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的井口,建筑物必須修筑堤壩、溝渠、疏通水路;

(2)井口附近和塌陷區內外的積水或雨水可能侵入井下時,必須修筑排水工程;

(3)有滑坡危險的地段,必須制定防止滑坡的技術措施;

(4)地面報廢的鉆孔必須及時封閉;

(5)排到地面的礦井水,必須妥善處理,避免再滲入井下;

(6)每次降大到暴雨時和降雨后,必須派專人檢查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縫、老窯陷落和巖溶塌陷等現象。發現漏水情況,必須及時處理。

5、井下防排水制度:

(1)井下主要水倉必須有主水倉和副倉,當一個水倉清理時,另外一個水倉能正常使用。新建、改擴建礦井或生產礦井的新水平,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以下時,主要水倉的有效容量應能容納8h的正常涌水量。主要水倉的總有效容積不得小于4h的礦井正常涌水量。采區水倉的有效容積應能容納4h的采區正常涌水量;

(2)水泵必須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能力要符合設計;

(3)排水管必須有工作和備用的;

(4)主要泵房至少有兩個出口,一個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應高于水泵房地面7米以上,另一出口通井底車場,且應設防水密閉門、防火門;

(5)泵房和水倉連接通道應設置防水閘門;

(6)水倉沉淀池每年至少清兩次淤泥;

(7)在建礦井在永久排水系統形成前,各施工區必須設置臨時排水系統,并保證有足夠的排水能力。

6、井下探放水制度:

(1)井下探放水工作必須有專人負責;

(2)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3)探水作業必須編制操作規程;

(4)用鉆孔放水時必須設

篇3:隧道突發涌水災害預防措施救援預案

隧道突發涌水災害預防措施及救援預案

根據招標文件及設計圖提示,該隧洞存在突發涌水可能性,盡管目前大多數隧道采取了超前地質預報和超前帷幕注漿措施,但仍有涌水涌泥等突然事件發生,因此應付突然涌水涌泥的應急救援措施必須準備。

(1)、救援指揮系統

指揮部設立救援指揮組,由項目經理任組長,由主抓安全的副經理任常務副組長,設立常設機構及值班室。由工程、安全、技術、探測、量測、預報專業組、決策指揮組、醫療救護組、通訊組、物資設備運輸保障組和突擊搶險隊組成。

建立災害警報預測、探測系統:由TSP202、探地雷達、中長探孔、紅外探水等組成。保證警報信號迅速及時傳遞:領導下達警報命令,立即由計算機、通信等自動手段實行,立即拉響報警器,防護門關閉,洞內高壓斷電,應急照明供氧通風啟動,人員撤離設施起用。

在掌子面安設攝像監控儀,通過電纜連接到洞口值班室及項目經理部調度室,對注漿止水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如出現險情,便于經理部果斷采取措施,下達命令。

建立應急程序:包括警報決策程序,命令執行程序,生命救援程序,工程搶險程序,善后處理程序,事故上報程序,對有關人員進行交底培訓,適時組織應急演練。

(2)、指揮信息系統

由值班室中央監控電視墻,中央處理計算機,傳輸電纜,聯結掌子面和各探測點探測元件、傳感器。實時監測掌子面的各種參數、水壓信息、圍巖信息等。

通訊指揮系統:由無線通訊、有線通訊和警報激光信號機等組成。

自動執行控制系統:由計算機訊號傳輸線路,執行控制器組成,災害警報。

使每個人都掌握隧道涌水規律,尤其是掌子面施工人員,在掌子面出現涌水前兆時,現場指揮員要果斷下達人員、設備撤離的命令。

洞口值班人員根據攝像監控,發現險情,立即起動應急程序,切斷電源,起動通風供氧,起動警報,下達撤離命令。

制定搶險救援預案,確定方法措施、注意事項,并傳達到施工隊。

(3)、救援方案

生命逃離:洞內危險區人員在感受到聲、光警報后,首先知道發生了什么災害,逃離方向和路徑。

掌子面及危險區人員的避難屏障、平臺、撤離時交通工具等的準備,應及時的調度。

提前制定重大裝備、設施的救援和撤離方案。

高壓供電的應急斷電方案及設施,安全供電的轉換。

工程搶險預案,如防突水、突泥預案,止漿墻施做預案,排水預案,清淤泥、清碴預案。

制定醫療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