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刮膩子油漆工程工序

刮膩子油漆工程工序

2024-07-13 閱讀 8252

什么是“刮膩子”及油漆工程的工序

1、什么是“刮膩子”

刮膩子就是俗話的“打底”,是油漆前的準備工作,打底的目的,是讓要油漆的平面里面的“坑坑洼洼”填平,刮膩子的目的就是找平,所以膩子刮三遍還是四遍沒有嚴格限制,直到表面光滑平整為止。油漆起來,就不會凹凸難看。

看上去還算平整,白花花的墻,為什么非要鏟掉重來?

新房子為什么要重新刮膩子

一、原墻體抹砂灰后本來有一段很長時間的"養生期",但是由于"時間就是金錢的關系",建筑商不大可能等徹底"養生"后再刮膩子,這樣勢必導致砂灰收縮形成的小"詐紋"透過膩子"頑強"地給你臉色看.

二/建筑商用的膩子成本特低,無論從附著力/韌性/強度等哪方面都很差.更遑論環保.

三/為了讓臨時保護層徹底脫離"澆制",有施工隊在基層上涂刷一層"脫膜劑",給后抹的砂灰層留下很大的隱患.導致砂灰層跟原墻體嚴重"脫層",產生"空鼓"現象.仔細點的油工鏟墻皮的過程當中應該有所覺察.

2、油漆工程要經過哪些工序啊"

底漆刷4遍,前兩邊是一起刷的,然后用膩子抹平,打磨,再刷第三第四邊,再打磨。他們的解釋是油漆太薄禁不住打磨。

木制品油漆工序:

1.批刮:在木制品表面進行全面批刮膩子,然后根據不同涂刷工藝要求進行砂磨。

2.透明涂刷工藝(清水漆)先嵌補蟲膠膩子用蟲膠與酒精按1:6配成蟲膠液(一般市購)與老粉(碳酸鈣)調成膏狀。蟲膠膩子配比:(按重量%計算)老粉75%、蟲膠液24.2%,著色顏料0.8%。應按顏色深淺要求來摻和顏料。配比的膩子顏色應比樣板色稍淡一些。用剔刀嵌補釘孔、蟲眼、縫隙,必須嵌實嵌補膩子應略高于平面作為干燥收縮砂磨的余量。

3.不透明涂刷工藝(混水漆):先嵌補油性填孔劑(油性膩子)用酚醛清漆或光油(熟桐油)、石膏、顏料、水混合。一般先在石膏總加清漆調成糊狀后,在加少量水進一步調勻,再逐步加入顏料調和直至顏色達到要求為止,油性膩子有局部嵌補和全面批刮嵌補兩種施工方法,砂磨必須待完全干燥后方可進行。

木地板油漆工序:

(1)地板磨好后,先檢查平整度(2000mm直尺范圍內間隙≤2mm),然后將地板縫隙間內和地板表面的木屑、粉塵全部吸除干凈。并將地板凹陷處磨不到的死角部分的污跡清除干凈。

(2)如地板表面有缺陷需膩子進行嵌補,使用石膏油膩子較為合適,為防止其脫落,應調制成略帶粘性為好。現調現用,其優點是使嵌補的缺陷處平整、粘接度好。

(3)地板油漆的涂刷根據“先上后下,由里向外”的原則。即先刷地板對應部位的踢腳板,后由里向門口方向順紋理依次進行涂刷。較大面積地板的油漆涂刷宜兩人同時配合進行。

(4)刷漆時接口及拼縫處不宜刷的太整齊以互相叉開為宜。要特別注意在接口疤痕處用筆要輕靈飄逸,以使漆膜涂刷均勻,避免產生接口痕跡。

(5)油漆充分干燥約需1-2D時間,由于這類地板漆質地較為柔軟,因此砂磨必須使用舊砂紙輕輕進行,在刷最后一道罩面漆時,油漆要刷的稍厚,以使漆膜干燥后,既有光澤,又能起到緊固作用。

3、"清漆","混漆"指什么

清漆又分為油基清漆和樹酯清漆兩大類,前者俗稱“凡立水”,后者俗稱“泡立水”,是一種不含顏料的透明涂料。清漆有以下幾種:

●酯膠清漆,又稱耐水清漆。漆膜光亮,耐水性好,但光澤不持久,干燥性差。適宜于木制家具、門窗、板壁的涂刷和金屬表面的罩光。

●酚醛清漆,俗稱永明漆。干燥較快,漆膜堅韌耐久,光澤好,耐熱、耐水、耐弱酸堿,缺點是漆膜易泛黃、較脆。適用于木制家具門窗、板壁的涂刷和金屬表面的罩光。

●醇酸清漆,又稱三寶漆。這種漆的附著力、光澤度、耐久性比前兩種好。它干燥快,硬度高,可拋光、打磨,色澤光亮。但膜脆、耐熱、抗大氣性較差。適于涂刷室內門窗、地面、家具等。

●硝基清漆,又稱清噴漆、臘克。具有干燥快、堅硬、光亮、耐磨、耐久等特點,是一種高級涂料,適于木材、金屬表面的涂復裝飾,用于高級的門窗、板壁、扶手。

●蟲膠清漆,又名泡立水、酒精凡立水,也簡稱漆片。它是用蟲膠片溶于95度以上的酒精中制得的溶液。這種漆使用方便,干燥快,漆膜堅硬光亮。缺點是耐水性、耐候性差,日光暴曬會失光,熱水浸燙會泛白。一般用于室內木器家具的涂飾。

●丙烯酸清漆。它可常溫干燥,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光性、耐熱性、防霉性及附著力,但耐汽油性較差。適于噴涂經陽極氧化處理過的鋁合金表面。在木材涂飾中用作封閉劑,漆膜堅硬光亮,能絕緣,干燥迅速,遇熱水易泛白,附著力較好,主要適用于木器、家具等。易受潮受熱影響的物件不宜適用。

混漆就是不透明的涂料,比如一些柜子的背面、不顯眼的側面等,不會把原來板材的紋路顯示出來,比如結巴多的板材和紋路不好的,都可以使用它來油漆。

4、"底漆","磁漆"又指什么呢

底漆就是打底的油漆,讓后面的油漆增加黏性和防潮性的油漆;

磁漆:

磁漆通常是指干透后表面如釉面般的光潔平整,通常磁漆用于各類木器、金屬等表面起裝飾及保護作用。

按其基料樹脂不同有一些不同種類如醇酸磁漆、聚氨酯磁漆、環氧磁漆、過氯乙烯磁漆、丙烯酸磁漆、硝基磁漆、抗弧磁漆、丙烯酸乳液磁漆等。

5、是不是要先刷聚脂漆,再刷硝基漆,再刷調和漆啊這不同種類的漆有什么作用啊

篇2:建筑外墻涂料膩子施工做法措施

建筑外墻涂料膩子施工做法

適用范圍

目前市場上的建筑外墻膩子主要有三大類產品:粉狀膩子(以水泥、可再分散膠粉、高分子水溶性干膠粉等為粘結劑)、雙組分膩子(以聚合物乳液、水泥為粘結劑)、膏狀膩子(以聚合物乳液為粘結劑),主要作用是用于外墻基層找平處理。

1本標準范圍只適用于這類基層找平處理膩子。具有裝飾質感的厚質涂料及中間層、彈性膩子不在本標準范圍內。

2膩子涂層的厚度

根據一般外墻飾面涂飾工程的實際情況,通常批刮2-3道膩子,總厚度約為2mm-3mm(濕膜)。為接近實際情況,參照日本標準,將膩子涂層濕膜厚度定為2mm。

3容器中狀態

不同形態的膩子產品貯存期限不同,但無論是膏狀、粉狀還是膠液都要求在貯存期內均勻、無結塊,該項指標用于判定膩子的表觀性能。

4施工性

施工性對于保證墻體平整、減輕工人操作負擔、保證涂料飾面的工程質量是十分重要的。外墻膩子目前主要采用批刮的施工方法,勞動強度大,因而將刮涂無障礙列為質量控制指標。

5干燥時間(表干)

列該項目主要是便于考察打磨及刮涂第二道膩子的時間間隔,通常在膩子表干后即可進行打磨。

6初期干燥抗開裂性

由于外墻膩子較厚,屬厚質涂層(2mm),干燥時間較長,又在室外施工,環境較室內復雜,干燥過程中易出現龜裂現象,因此制定此技術指標。在初期干燥抗裂儀中進行測試.6h后未出現龜裂為合格。

7打磨性

膩子的主要作用是找平基材,但在實際操作中特別是外墻大面積批刮時,不可能非常平整,因此需要打磨。一般情況下,打磨不要求象內墻膩子那樣細膩、平整度高,不需要量化判定。本標準規定用O號(120目)砂紙進行手工打磨即可,方法簡單易行。

如手工可打磨出粉末即認為合格。

8吸水量

由于外墻膩子較厚(2mm),是否易吸水對其性能有影響,參照日本標準制定此技術指標。在此試驗過程中試塊密度的差異及不同粘結劑封邊時不能保證所批膩子的面積是完全相同的,使試驗結果離散性大、重復性不好。為此根據試驗積累數據,將試塊質量定量為220g±10g。涂覆粘結劑后試塊各邊長不得小于64mm。

日本標準的吸水量一項中乳液型定為<2g,C-2型定為<1g。考慮本標準膩子類型中包括乳液型、水泥基型及其它材料等三種類型,因此將其定為<2g。

9耐水性

外墻膩子用于室外應具有耐水性,且應與外墻涂料的耐水性相一致,外墻涂料的耐水性為96h,因此,將外墻膩子的該指標定為96h。浸水后觀察板面有無起泡、開裂、掉粉等現象。

10耐堿性

由于待批膩子的外墻基層主要是一般抹灰基層或混凝土基層,堿性大,要求膩子有抗堿性。內墻膩子耐堿性指標為24h,考慮外墻膩子耐堿性要求要高于內墻,因此該指標定為48h無異常。

11粘結強度

室外環境較室內復雜、多變,要求外墻膩子自身并與基材有較高的粘結強度,特別是經過冷熱氣候的變化后是否仍然能夠保持一定的粘結強度而不產生開裂、脫落等現象。為了較直觀的模擬并考察此項性能,在本標準中增加了凍融循環后的粘結強度。

考慮到外墻涂料的涂層耐溫變性(耐凍融循環性)已由10次循環改為5次循環,故在本標準中定為5次凍融循環后的粘結強度,由于凍融循環的試驗條件有間斷浸水(-20℃3h-50℃3h-水中浸泡18h),相當于間斷浸水90h(約為3.75天),因此不再另設浸水后的粘結強度。

需要注意的是浸水的位置與內墻膩子浸水粘結強度不同,應高過膩子層面。

另外,通過試驗發現,經凍融循環后直接測試膩子的粘結強度,膩子層可能未完全干透,造成測試結果偏低。

為此,增加了凍融循環試驗后,在50℃±2℃恒溫箱中干燥24h,然后再于標準條件(溫度23℃±2℃,濕度50%±5%)下放置24h后再進行測試。

根據所搜集樣品的試驗結果并綜合考慮膩子的動態抗開裂性,本標準將粘結強度的指標定為標態≥0.6MPa,凍融≥0.4MPa。

測試數據的處理:

鑒于粘結強度測試結果影響因素較多,有時離散性較大,簡單的選擇三個數據進行算術平均顯然缺乏足夠的科學性,甚至可能由于某些問題數據參與平均,造成結果的誤判。為此,我們需要確定一個合理的數據處理方法和偏差范圍來保證數據的可靠性.

以現有粘結強度試驗數據為基礎,根據常用的試驗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去大去小法對其進行測試值偏差分析,最終選定如下方案:

對于同一試驗條件,每一相同樣品應同時制備至少6個試樣進行測試,其結果根據常用的試驗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去大去小法,去掉一個最大值和一個最小值,取剩余4個數據的算數平均值。

各測試數據與平均值的最大相對偏差應不大于20%。

12動態抗開裂性

當前我國外墻涂飾工程的弊病仍然很多,除了由于膩子或涂料本身質量不過關造成的褪色、起泡、脫落之外,飾面上的裂紋一直是外墻涂飾工程中的老大難問題。

本標準中規定此項性能指標就是為了對外墻裂紋縱橫交錯的情況從膩子產品人手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根據該思路,我們設計了一種動態抗開裂性測試儀,在有關生產部門的協助下,對儀器進行了不斷的調整和完善,同時制定了相應的試驗方法,通過對樣品進行的一系列測試,選擇出最終的量化指標。

為滿足對抗開裂性的不同要求,在本標準中,按該項指標將膩子產品分為兩類,即普通型(P型)及柔性(R型)外墻膩子。對P型的要求為基層裂縫≥0.1mm時,膩子層無裂紋。對R型的要求為基層裂縫≥0.3mm時,膩子層無裂紋。

(1)試板要求:

采用200mm*l50mm的石棉水泥板,使用專用型框批刮制樣,濕膜厚度控制2mm,批刮后試板如圖1。

(1)測試要求:

由于觀察的是微細裂紋,要求測試操作仔細、認真。

目前國內尚無成型的動態抗開裂性測試儀器,我們在標準制汀過程中還配套開發研制了能夠滿足標準要求的簡便易行的小型測試儀器(圖2),現已由專業試驗儀器生產廠家開始批量生產并部分投放市場。

13低溫貯存穩定性

對于膏狀膩子和雙組分膩子中的膠液組分,仍然沿用內墻膩子的標準進行測定。

結語

在標準編制過程中,編制組對外墻膩子的標態及凍融循環后的粘結強

度、吸水量及動態開裂性做了重點驗證,積累了大量實驗數據。此外還收集了部分生產廠家外墻膩子產品的檢測數據,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整理,制訂出建筑外墻膩子標準的征求意見稿。

編制組在廣泛征求生產廠家、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管理單位及各級質檢中心等單位意見之后,最終修改并完成了建筑外墻膩子標準的送審稿。

我們相信該標準的出臺必將對提高外墻膩子產品質量、規范外墻膩子市場、促進行業有序競爭發揮積極的作用。

附:建筑工業行業標準

篇3:建筑膩子施工工藝方法

建筑膩子施工工藝

1、基層處理(水泥砂漿面)

清除基層表面粉塵、油污、銹跡等,確保墻面清潔;

檢查基層牢固度,疏松、空鼓部分應予以鏟除;

墻上明顯的凸出部位和砂漿疙瘩,應打磨平整,以及墻上洞口和縫口應用水泥砂漿進行填補;

檢測基層酸堿度與基層含水率,確保含水率小于10%,pH值小于10;

對于吸水性強,比較疏松的基層,應用高滲透型封底界面劑處理,進行封閉和加固。

2、刮膩子(注)

平壁型

找平型膩子主要用于找平基面,一般不在其表面直接進行涂刷涂料。施工時滿批2~3遍,第一遍以修補為主,第二遍滿批,要求批刮平整,不露底。可用2M鋁合金直尺沿橫向刮平,再沿縱向刮平,使之滿足平整度和垂直度的要求。待實干后,打磨墻面,并清除打磨粉塵,用量在2.5~4.0kg/m2左右。

光面型膩子其一般應和找平型膩子配套使用,主要使基層表面滿足光滑、細膩的要求,施工時一般批刮2遍即可,每遍厚度不超過0.5mm。待實干后,打磨墻面,并清除打磨粉塵,用量在1.2~1.5kg/m2左右。

平面型膩子適用于普通場合,以滿足涂料裝飾工程對基面的一般要求。施工時一般批刮2遍,每遍厚度在1mm左右。待實干后,打磨墻面,并清除打磨粉塵,用量在1.5~1.8kg/m2左右。

注:一般打磨時間不宜過遲,以12~24小時左右為宜,過遲會影響打磨性。

拉花型

可在平壁型膩子層上進行操作,也可在較平實的基層上直接拉花。用拉花滾筒滾涂并拉出所需形狀的花紋,花紋的深淺、大小決定于膩子漿的厚薄,花紋深則要求膩子漿較厚,反之則要求較薄,一般用量在0.8~1.5kg/m2左右。要求厚薄均勻紋理清晰。

浮雕型

基層應先批刮平壁型膩子,待膩子層實干后,用噴槍將浮雕膩子噴涂于表面,所用噴嘴的尺寸根據客戶所需花紋大小而定,并根據客戶要求決定是否滾壓表面。如需要,則用光面滾筒在噴涂顆粒基本表干后滾壓表面(沾水或200號溶劑油滾壓)。用量在1.0~1.8kg/m2左右,要求顆粒圓潤,分布應適中且基本均勻。

瓷磚專用型

應先檢查瓷磚是否有松動現象,如有應先剔除,并用水泥砂漿等進行修補,再用清水或洗滌劑清洗瓷磚表面,使之清潔干凈,油污一定要清除。然后按生產廠家產品使用說明進行批刮瓷磚專用型膩子。實干后,再滿批平壁型膩子,一般以用柔性膩子為宜。

注:目前市場上的各類膩子的堿性不一,涂料施工時,應確保膩子層的堿性小于10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