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墻制品運輸保管措施
玻璃幕墻制品的運輸和保管措施
a.根據工程進度表,應事前同業主、監理、土建協商,就搬入數量、時間、卸貨層數、貨車臺數、起重機使用時間等制定計劃。
b.用貨車運送制品,且單件裝載運輸。
c.運送制品時,要用聚乙烯苫布保護制品四角等露出部件,用繩子等固定,為防止倒塌,制品應豎置運送。
d.收貨時,施工副經理、施工員、材料員等均應在場,依據貨單對制品的型號和數量等進行確認,同時確認制品在運送中是否有損傷。
e.與制品同時進場的部件(連接件、螺栓、螺母、螺釘等),也應對型號、數量、有無損傷等進行確認。
f.上述內容中如發生數量不足,缺損等問題時,應盡快與總部負責人聯系。制品收貨確認時,必須有收貨人對制品搬入數量的簽字認可。
g.卸貨時使用在現場內的卸貨機械(塔吊等),由專職司機操作。
h.工廠運來的制品由卡車運抵現場后裝入貨箱內,然后使用塔吊將其直接送至各安裝樓層。
i.安裝層內的貨物存放點應暫設在認可的地點,而且根據施工現場的變化,如要求改變存放地點,應迅速移往所指定的地點。
j.對于運入的產品,應立即開包。
k.安裝層的貨物存放地點的面積應不小于300平米。
l.產品的保管場所應設在雨水淋不到并且通氣良好的地方。
m.保管過程中,不會因其他工序的施工而需移動的場所。
n.應避開搬運材料的通道且安全的場所。
o.應選擇距安裝現場較近的地方。
p.根據各種材料的規格,分類堆放,并做好相應的產品標識。
q.原則上,組件應豎放,但受場地等限制,亦可平放。另外,尺寸較長的材料以平放為宜。連接件、螺栓等附件則放在我司的倉庫保管。
r.材料應定期進行清點和清理,并作好收發記錄。
s.根據生產安排和生產任務書編制材料計劃,合理控制材料用量,防止多領、超領造成材料浪費;
t.定期檢查倉庫的防火設施和防潮情況。
篇2:井下電焊機領用運輸保管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持有電、氣焊操作特殊工種證的人員方可使用電、氣焊設備。
第二條各隊組需要井下電、氣焊(割)作業時,嚴格按“一焊一審批、一焊一措施、電、氣焊設備一審批一入井“的原則執行。
第二章電、氣焊設備的領用
第三條電、氣焊設備由各隊組自行保管,由各隊組派專人進行保存和管理。
第四條電、氣焊設備領用由各隊組車間管理人員根據電風焊安全技術措施,進行記錄登記發放。
第三章電、氣焊設備的保管
第五條電、氣焊設備使用隊組的責任人是電、氣焊設備的監督管理者,由各隊組指定人員負責,其主要職責有:
(一)對電、氣焊設備妥善保管,禁止損壞,丟失電、氣焊設備。
(二)定期對電、氣焊設備進行檢查,確保電、氣焊設備完好。
(三)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嚴格執行操作規定,正確使用電、氣焊設備。
(四)不得讓不熟悉操作方法的人員使用電、氣焊設備。
第六條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各隊組要建立本單位各類電、氣焊設備清冊、臺帳。
第四章電、氣焊設備運輸
第七條井口安全員為風電焊設備、設施入井的檢查人員,必須執行“電、氣焊(割)設備、設施入井審批手續”經機電辦、安全辦、生產指揮中心審批同意并在入井前經井口安全員檢查設備、設施完好合格后,副井信號工及擁罐工憑審批條方可入井,禁止信號工、擁罐工無審批條將“風、電焊設備設施”入井,一經發現對信號工、擁罐工進行罰款100元處罰。
第八條電、氣焊(割)設備、設施在入井前要保證氧氣瓶、乙炔瓶防護裝置(安全帽、防振圈)齊全,裝卸過程中必須清裝清卸,嚴禁從高處滑下或地下滾動,裝入礦車時必須保證分車裝運,兩側要有防護,防止與礦車箱體碰撞,以上措施均需由安全員進行檢查,有一項不合格均禁止入井。
第九條電、氣焊設備通過人力或橋吊裝入礦車中,通過副井罐籠入井,井下使用電機車進行運輸,運輸到無軌道地點時,由專人抬扛到使用地點。
第十條運輸過程中不得對電、氣焊設備進行野蠻裝運,造成電、氣焊設備損壞。
第五章電、氣焊設備的使用
第十一條井下電、氣焊作業必須遵守《井下電、氣焊管理規定》要求,嚴格執行《井下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審批手續。
第十二條使用電焊機安全技術措施
(一)電焊機電源線的拆、裝應由電鉗工進行。
(二)使用電焊機前,必須檢查外殼接地情況,接地線應有良好的導電性能,接地線應用螺絲上緊,禁止使用纏繞的方法進行接地。
(三)使用電焊機前,應檢查并確認一、二次線接線正確,輸入電壓符合電、氣焊設備的銘牌規定。接線柱應有墊圈,接線螺帽、螺栓及其它部件齊全,無松動或損壞。
(四)電焊機二次接地線應直接接在焊件上。嚴禁將電纜外皮、管道或其他金屬構件等作為電、氣焊設備二次接地線。
(五)起動電焊機時,焊鉗和焊件不可接觸,以防短路。調節電流或變更極性接法時,應在空載情況下進行。接通電源后,嚴禁接觸一次線路的帶電部分。
(六)焊鉗與把線必須絕緣良好、連接牢固,更換焊條應戴手套。
第十三條使用氧氣焊安全技術措施
(一)乙炔發生器及其連接部分不得漏氣,橡膠軟管不應有鼓包、裂縫或漏氣,如有漏氣現象,應將其損壞部分切掉,用雙面接頭管,并用夾子或金屬綁線扎緊。
(二)氧氣瓶、乙炔瓶不許碰撞,并嚴禁放在靠近熱源的地方。氧氣瓶和乙炔瓶距離不得少于7米,氧氣和乙炔距焊接點進風側10米以外。
(三)焊槍連接處必須嚴密,嘴子如有堵塞,應用專用工具進行處理。
(四)由于焊咀和割咀過熱堵塞而發生鳴爆時,應快速先將乙炔氣門關閉,再關閉氧氣,然后放在冷卻水中冷卻。
(五)焊槍和割槍點火時,應先開氧氣門,再開乙炔氣門,立即點火,然后調整火焰,熄火時與此相反,先關乙炔門,后關氧氣門,以免回火。
(六)點燃焊咀和割咀時,不準觸碰熱金屬,也不得將其放在熱的工件上。
第十四條嚴禁在帶壓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可能帶電的設備,必須先檢查電源已斷開。
第十五條在狹小或潮濕地點進行焊接工作時,應墊干燥木板或采取其他防止觸電的措施,并設監護人。
第十六條電焊作業時,作業人員應穿好勞動防護用品,在金屬工件上焊接時,必須穿好絕緣鞋或帶絕緣手套。
第十七條在高處電、氣焊作業時,必須掛好安全帶。作業點周圍和下方應采取防火措施并有專人監護。
第十八條電、氣焊設備作業完畢后,必須及時將風電焊設備、設施升井,井下嚴禁存放風電焊設備及工具,一經發現對責任隊組罰款500元。
第六章附則
第十九條本制度于2016年2月10日起開始實施。
第二十條本制度解釋權為機電供應中心。
篇3:氧氣瓶的使用保管運輸的安全規定
1.操作人員在開閉氣瓶的氣閥時,應該站在氣閥的接管側面,使用適當的工具慢開慢閉。
2.氣瓶的氣閥凍結時,應先把氣瓶移動較暖的地方,或者用潔凈的溫水解凍,嚴禁用火烤。
3.氧氣瓶的瓶嘴、瓶身嚴禁沾染油脂,如果手上、衣服上或者所用的工具上沾有油脂時,禁止接觸氧氣瓶。
4.氧氣瓶在使用時的放置地點,應符合下列要求:
⑴夏季不要放在日光暴曬的地方。
⑵不要放在容易跌倒或容易收到外來撞擊的地方。
⑶和明火的距離一般應該不小于十米。
⑷采暖期間和暖氣片的距離應該不小于一米。
⑸氧氣瓶、乙炔發生器和焊接處,三者之間的距離均不得小于十米,確實難以達到時,應該保證不小于五米,且必須采取妥善措施。
⑹和防止氣瓶局部受熱的擋板距離應該不小于100毫米。
5.氣瓶在使用中發生故障時,應立即采取妥善措施。
6.存放氣瓶的地點除應符合第4條規定外,還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⑴要放在僻靜和人員來往很少的地方。
⑵溫度不得超過攝氏35度,超過35度時,應采取降溫措施。
⑶應該張貼有關氣瓶貯存的規章制度和“嚴禁煙火”等標志。
⑷氣瓶必須擰緊安全帽。
⑸在貯存氣瓶的地點,周圍十米以內禁止堆放任何易燃品和使用明火進行工作。
⑹交付運輸的每個氣瓶,應該裝設厚度大于25毫米的防震膠圈兩個或其它相應的防震裝置,并且擰緊安全帽。在運輸途中,必須保證不使氣瓶跌落、撞擊、受熱、玷污或損壞。
7.運輸氣瓶時,必須遵守下列事項:
⑴嚴禁搬運人員在搬運時吸煙。
⑵氣瓶頭部必須朝向一方,裝好車的氣瓶,應該保證可靠牢固。
⑶在夏季必須加以適當的覆蓋,防止日光暴曬。氣瓶不得接觸導電線。
⑷必須輕卸,防止震動,嚴禁采用拋、滾、滑的裝卸方法。
⑸用汽車運輸的氣瓶,一般應該按車廂橫向放置,不準與乙炔瓶或乙炔發生器放在同一車上。
⑹易燃品、油脂或者帶有油污的物品,不得于氧氣瓶同車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