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雨季施工安全作業方案
夏季施工面臨雨多、風大、高溫等不利環境因素的影響,并能直接危及生產安全,給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科學合理組織施工,采取安全技術措施,積極應對雨期施工面臨的各種危險狀況,對提高抗風險能力、保障企業生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一、施工總要求
1、確保信息暢通
搞好施工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末來企業科學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夏季施工暴風雨等惡劣天氣的不確定性和突發性,對破壞程度難以進行預測,需要加強對氣象信息的了解,及時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強防范。
2、防護的全面性
施工現場涉及面較廣,包括各部分現場和臨時設施的安全防護以及全部人員的安全,因此在制定安全措施時一定要全面細致周到,不可因事小而不為,以留有隱患,帶來損失。
3、科學組織施工
充分考慮雨期施工的特點,將不宜在雨季施工的工程提前或延后安排,根據天氣合理搞好室內外作業安排,風雨天氣盡量安排在室內施工作業,搞好工序穿插,提高工效和施工速度,遇到較大的暴風雨天氣應停止施工。
4、防汛搶險救災應急準備
在雨期施工時,各種防護措施要進一步加固,對打樁機采取有效的加強措施。確保搶險救災物資人員到位,發生險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二、施工準備措施
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夏季施工作業時間盡量向兩端壓縮,避開中午的高溫,氣溫超過37℃時,停止室外作業。遇較大的暴風雨天氣應停止所有的作業,人員撤到安全地方。
三、各重點分項施工技術措施
1、由于夏季是雷電多發季節,在施工現場為防止雷電襲擊造成事故,必須在打樁機設置避雷設施。
一、接閃器
即避雷針,可用直徑25~32毫米、壁厚不小于3毫米的鍍鋅管或直徑不小于12毫米的鍍鋅鋼筋制作,設在打樁機立竿上,高度不小于1米,并應將最上層所有的橫竿連通,形成避雷網絡。
二、接地線應盡可能采用鋼材
垂直接地極可用長1.5~2米,直徑25~30毫米、壁厚不小于2.5毫米的鋼管,直徑不小于20毫米的圓鋼或50*5角鋼。水平接地極可選用長度不小于3米直徑8~14毫米的圓鋼或厚度不小于4毫米寬25~40毫米的扁鋼。
三、接地線即引下線,可采用截面不小于16平方毫米的鋁導線或截面不小于12平方毫米的銅導線
為了節約有色金屬可在連接可靠的前提下采用直徑不小于8毫米的圓鋼或厚度不小于4毫米的扁鋼。接地線的連接要絕對接觸可靠,連接時應將接觸表面的油漆及氧化層清除,露出金屬光澤,并涂中性凡士林。接地線與接地極的連接最好用焊接,焊接點的長度應為接地線直徑的6倍以上或扁鋼寬度的2倍以上。如用螺栓連接,接觸面不得小于接地線截面積的4倍,拼接螺栓直徑不小于9毫米。
設置避雷裝置還要注意下列事項:
一、接地裝置在設置前要根據接地電阻限值、土的濕度和導電特性等進行設計,對接地方式和位置選擇,接地及和接地線的布置、材料選用、連接方式、制作和安裝要求等作出具體規定。裝設完成后要用電阻表測定是否符合要求。
二、接地線的位置應選擇人們不易走到的地方,以避免和減少跨步電壓的危害,防止接地線遭受機械損傷,接地極應和其他金屬或電纜之間保持3米或以上的距離。
三、接地裝置的使用期在6個月以上時,不宜在地下利用裸鋁導線作為接地極或接地線。在有強腐蝕性土壤中,應使用鍍鋅或鍍銅的接地極。
四、施工期間遇有雷擊時,打樁機的操作人員應立即撤離。
2、大型機械設備
(1)打樁機是雨季施工的重點控制項目,其基礎要按要求高于地面以及時檢查員觀測有無變化。
(2)安裝避雷裝置,接地電阻值不得大于10Ω;
(3)所有機身上不得懸掛標志牌,防止風載荷過大,附著裝置采取加強措施;
(4)停止作業前應將打樁機必須移到平坦地方,鉆桿必須入地,并切斷電源。四、搞好現場消防安全
(1)各工地加強對火源的管理。
(2)施工用電勤于檢查,杜絕電路短路;合理布置好施工電纜,不要接近易燃物品。
(3)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工作并落實到人,專庫存放,氧氣、乙炔等禁止露天存放,防雷防日曬;電石等防止受潮雨淋發熱;一些草垛不易過高防止發生自然。
(4)明火作業應實行動火證審批制度,并配置必要的安全防火用品。
五、施工安全注意事項
1、加強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對施工用電、機械的防雨棚以及臨時設施、安全標志牌進行經常性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排除,對破損處及時修復。
2、暴風雨時應立即停止室外施工作業,人員迅速撤到安全地方,37℃以上天氣停止室外作業。同時全工地應果斷拉斷電源。
3、加強對各類人員的培訓教育,加強夏季安全施工常識的學習,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應急反應能力。
4、現場施工要合理安排。夏期施工期間露天作業人員應適當調整作息時間,盡量要在早晚氣溫較低時施工。
5、每個工程應根據具體情況搭設涼棚,提供工人休息的地方,工地上要有足夠的茶水供應和必要的防暑藥品。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要有專人保管,妥善安置。明火作業應實行動火證審批制度,并配置必要的安全防火用品。
篇2:夏季作業安全管理規定范本
一、目的為了保證夏季高溫天氣生產正常進行,落實好防暑降溫等安全措施,現制定本規定。二、定義高溫天氣是指:以當地氣象臺發布的當日最高氣溫為依據,連續三天最高溫在35℃以上或當日最高氣溫達38℃以上。三、措施1、防中暑安全措施1.1進入高溫天氣前(5月15日前),各單位應對防暑降溫,防塵排毒,通風設施進行一次認真全面的檢查和修理,保證現有的通風設施在高溫季節發揮應有的效能。設備保障部根據當年生產任務,及時做好通風設施的增添工作,以確保在高溫季節有足夠的通風設施。1.2積極采取降溫、通風、防塵,排毒技術措施,盡量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改善勞動條件,加強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減少或避免高溫輻射和電焊塵毒對職工的影響,保證安全生產。1.2.3在高溫悶熱季節,露天和艙內作業,應加強對職工防暑降溫的宣傳教育,保證得到充分休息,以利生產,對高溫禁忌的職工可臨時調做其他工作。1.2.4在高溫季節,安環部根據氣溫情況及時報告主管領導,經同意后,作出調整作息時間的通知,各車間、施工隊根據生產情況,自行調整作息時間,避開高溫時間段。如果在高溫天氣規定的作業時間段之外從事生產作業,需向安環部申報、審批后方可進行作業。(附高溫天氣作業申報表)1.2.5對高溫和露天作業的人員要供應足量的符合衛生要求的飲用水,后勤部門做好暑期必備物品的供應工作。1.2.6安環部應做好各生產單位及有關部門的防暑降溫、防塵排毒作息時間的監督檢查工作,并協助解決存在的問題,如發生中暑事故要按規定組織急救并且及時上報。1.2.7施工人員上班作業必須正確穿戴勞保用品,嚴禁赤膊,穿背心,短褲,拖鞋、高跟鞋上工地,嚴禁酒后上崗,進入狹小艙室作業,必須實行“雙人制”。1.2.8施工人員嚴禁用氧氣、二氧化碳氣等一切工業氣體沖涼、降溫。1.2.9任何人員嚴禁在江邊游泳、洗澡,嚴禁在空壓機冷卻水池內洗澡,嚴禁在碼頭邊無欄桿處休息、睡覺,防止墜落。1.2.10高溫期間,露天使用的氣瓶應有遮陽設施,乙炔氣瓶、氧氣瓶距明火保持5米以上,放置在火星飛落不到的地方。2、狹小、密閉艙室作業安全措施2.1無論白天、夜晚,嚴禁一人在悶艙、深艙等部位工作,生產管理人員、外協隊隊長及安全監督人員必須加強檢查、督促,下班必須清點人數并登記,要確保通風設施及時到位和正常使用,發現不正常情況時,必須立即搶救,向所在單位、安環部報告。2.2進入悶艙、深艙作業必須向單船安全管理人員申請填寫《密閉艙室作業申報表》并通過審批,進入分段艙室內工作,各車間、施工隊做好登記工作,嚴格執行“雙人制”,實行“先通風、后進入”的工作程序。下列位置,作業實行“雙人施工制”2.2.1狹小艙室(指人不能直立行走,兩人不能并列行走的艙室);2.2.2導門進出的悶艙;2.2.3狹小位置(指兩金屬物間距在800㎜以內);2.2.4深艙(指深度在6米以上,面積不足10㎡);2.2.5通風不良的各種艙室。2.3凡規定實行雙人施工處,隊長、主管未安排雙人施工的按違章作業處理。2.4在規定實行雙人施工處的施工人員,兩人或多人施工間距應以彼此能相互看見對方并能及時相互照應為準,如在只能容納一個人施工的位置,另一人必須在最近處實施監護,并且不得離開。2.5在雙人施工過程中,任何人不得以如廁、喝水、拿工具、拿材料等為理由擅自離開,如確要離開,另一人必須停止工作。2.6各施工單位必須將雙人施工制規定宣傳落實到位,并安排人員進行長效督促檢查,安環部將進行巡查,查到一起違反雙人制施工的情況,將對當事人,施工隊長及車間主要領導和分管主管進行處罰。2.7凡規定實行雙人施工處,施工的雙人必須嚴格履行互為監督的職責,發現對方發生事故必須立即采取果斷措施進行搶救,盡最大努力搶救事故者的生命,如搶救及時,挽救了事故者的生命,立即將給予重獎。2.8進入狹小密閉艙室,各單位主管、施工隊管理人員要弄清艙室的結構前一天作業的情況,做好通風工作后,人員方可進入作業,如需明火作業,要了解相鄰艙室的情況,做好防范措施確認安全后方可明火作業。2.9在通風不良的分段、構件明火作業前,要仔細檢查內部情況,例如做過油漆的艙室必須進行通風,確認安全后方可明火作業。2.10在對有密閉空間的構件進行明火作業前,要采取防范措施,確定明火工藝,防止氣體因突遇高溫膨脹造成事故;如無法確認安全,須報安環部,安環部拿出書面意見后,方可按照執行。3.風機組3.1風機組應嚴格控制防爆風機的借用,根據施工隊實際通風要求借出風機,避免資源浪費。3.2如果風機損壞,使用單位應及時送風機組維修,禁止將損壞風機囤積在倉庫。3.3各風機使用單位在使用風機時,應接足夠長的風管通道艙內,不用的出風口應堵住,防止風壓降低,導致通風效果不良。3.4風機組工作人員應對各區域風機使用情況進行巡檢,及時發現使用不規范的現象并及時改正。3.5風機組在入夏前應根據施工隊實際人數,準備充足的風機、風管、電源線以及各種修理配件。3.6高溫天氣結束后,風機組應及時回收防爆風機,進行維護、保養。高溫天氣作業申報表SF-QR-221-**申請單位所屬車間申請人作業人數作業地點作業類型作業時間年月日時-年月日時作業環境□露天□廠房□悶艙施工安全確認安全確認內容(符合條件打“√”,不符合條件打“×”)1.施工地點風機到位,通風良好□2.施工人員精神狀態良好□3.攜帶清涼油、藿香正氣水、毛巾等防暑降溫用品□4.施工點附近有供應飲用水,并且施工人員攜帶足量飲用水□5.施工嚴格執行“雙人制”□6.嚴格執行班組長帶班制度□7.根據工種要求穿戴好勞防用品□8.進入悶艙作業需另外填寫“悶艙作業申報單”□注:申報表適用于高溫天氣規定的作業時間段之外的加班作業。會簽車間意見項目部/建造室意見安環部意見注:申報單一式三份,安環部一份(黑)、施工單位一份(藍)、車間一份(紅)
篇3:夏季混凝土施工作業建議
混凝土夏季施工作業建議
混凝土在交付及使用過程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較多,特別是夏季氣溫高、濕度低、干燥快,雖然混凝土強度早期增長較快,但會出現凝結快、干縮大等不利情況,若施工、養護過程不采取有效措施,均有可能造成質量問題。為此,對夏季混凝土施工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施工前的充分準備
1、混凝土澆筑前,檢查地基、模板及其支架,鋼筋及其保護層厚度,預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確認無誤。
2、模板和鋼筋不得沾有碎屑、污物,模板不能有縫,與混凝土接觸的模板要涂潤滑劑或襯墊薄膜材料。
3、對與混凝土接觸到的地基、模板,施工前應灑水濕潤,降低表面溫度,但應防止模板蓄水。
4、混凝土的澆筑盡可能安排在夜間施工。
二、澆筑順序合理
1、不得將潤管砂漿集中澆筑到柱、墻、梁等部位。
2、澆筑墻、柱等較高構件時,一次澆筑高度以混凝土不離析為準,一般每層不超過500mm,搗平后再澆筑上層,澆筑時要注意振搗到位使混凝土充滿端頭角落。
3、當樓板、梁、墻、柱一起澆筑時,先澆筑墻、柱,待混凝土沉實后,再澆筑梁和樓板。
4、當樓板與梁一起澆筑時,先澆筑梁再澆筑樓板。
5、澆筑時要防止鋼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動和變形。
6、分層澆筑混凝土時,要注意使上下層混凝土一體化,應在下一層混凝土初凝前將上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在澆筑上層混凝土時,須將振搗器插入下一層混凝土5cm左右以便形成整體。
7、為防止混凝土發生離析,混凝土自高處自由傾落高度超過2米時應設置串筒或溜槽,以保證混凝土下落時不發生離析現象。
8、控制混凝土的澆注速度,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保障前后所澆筑混凝土的銜接,防止產生施工冷縫。
三、合理振搗
1、當混凝土澆筑溫度升高時,為了便于施工,一般坍落度都要求較大,導致混凝土收縮量增大、強度大幅度降低。如用增加水泥用量的方法來補充用水量的要求,凝結時及早期水化熱對混凝土影響更大,收縮過快導致的裂縫會更多。因此,應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坍落度。
2、對于大流動性混凝土,過振會將水泥漿、砂漿、粗骨料從上層至下層分布,其收縮比為3:2:1,這樣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漿在下層砂漿和石子的約束下極易產生收縮變形裂縫。因此,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應集中布料,應采用分散布料,然后用鐵耙子將混凝土基本摟平,接著進行梅花式振搗,振搗棒插入的點與點之間,應相距400mm左右,振搗時間不宜超過15s,并以觀察粗骨料在混凝土的各個層面上能均布為基準。
3、在澆筑混凝土時,如遇高溫、太陽暴曬、大風天氣,澆筑時應立即用塑料膜覆蓋,避免發生混凝土表面硬結。如出現硬結,可進行二次振搗。必要時應采取遮陽、擋風措施。
4、夏季遇暴雨時,應用薄膜對已澆筑混凝土進行覆蓋。
四、合理抹壓
1、混凝土經振搗后表面是不平的,所以要進行抹壓找平,但是第一次抹壓找平后,混凝土拌合物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還要自然下沉,直至初凝。到混凝土初凝時,表面又會出現凹凸不平的情況,甚至出現塑性收縮變形裂縫。
2、混凝土表面的不密實和塑性收縮變形裂縫的出現,加速了混凝土表面的失水速度,使裂縫加劇,特別是在大風和高溫的天氣環境下,此種情況極易出現,因此需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第二次或第三次的抹壓,消除已出現的塑性收縮變形裂縫。
3、表面處理時嚴禁澆水,如確實需要可用噴霧器限量噴灑。
五、保濕養護
1、在大風、高溫和干燥的天氣下,大流動性混凝土的表面水分極易蒸發,失水過快易產生表面裂縫,如養護不及時不但降低強度,有些縫向深度發展直至貫穿。所以保濕養護是防止混凝土產生塑性收縮變形裂縫的根本措施,能使混凝土抗拉強度及早生成,來抵抗隨后將產生的拉應力,較好地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2、在表面處理作業完成后及時進行養護,做到隨抹隨蓋,當混凝土表面沒有浮水,能經住手指輕壓,就可以開始覆蓋并灑水保濕養護,終凝后即澆水養護,夜間也不間斷連續進行。在炎熱、干燥伴有大風的夏季,必須保證混凝土表面處于充分的濕潤,并不得少于7天,摻抗滲防裂劑的混凝土保濕養護不得少于14天。
3、平板構件混凝土澆筑收漿和抹壓后,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止表面水分蒸發,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時,揭去塑料薄膜,鋪上麻袋或草簾,用水澆透,有條件時盡量蓄水養護。
4、截面較大的柱子,宜用濕麻袋圍裹噴水養護,或用塑料薄膜圍裹自生養護。
5、墻體混凝土澆筑完畢,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1―3天)后,必要時應及時松動兩側模板,離縫約3―5mm,在墻體頂部架設淋水管,噴淋養護,拆除模板后應在墻兩側覆掛麻袋或草簾等覆蓋物,避免陽光直照墻面,地下室外墻宜盡早回填土。
六、模板牢固,適時加荷
1、為防止混凝土不均勻沉降或受震動而產生裂縫,模板支撐必須牢固。
2、在混凝土未達到1.2MPa前,不準在幼齡混凝土上面踩踏、支模和加荷。
3、拆模時混凝土必須達到規定的拆模強度,過早拆模、承重會導致混凝土表面撕裂、產生裂縫等質量問題。
總之,只要遵守施工要求和技術,混凝土夏季施工一定能確保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