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罐火災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范本
1事故特征
1.1危險性分析和事故類型
根據事故發生的過程、性質和機理,以及可能導致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破壞的各種危害因素,經危害識別,儲罐火災爆炸事故類型有先爆炸后燃燒、先燃燒后爆炸、局部穩定燃燒三種類型。
1.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及裝置名稱
1.2.1區域或地點
儲罐
1.2.2裝置名稱
儲罐。
1.3事故發生的季節及危害程度
1.3.1事故易發季節
事故易發季節為夏季和冬季。
1.3.2危害程度
儲罐的火災爆炸危險等級為很高,但在采取了現行的安全措施后,經計算,其補償后的火災爆炸危險等級均為較低。假設儲油罐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還是容易對油品儲罐、輸油管線造成嚴重的破壞和財產損失,現場作業人員極可能發生傷亡。
1.4事故發生前的征兆
a)油品儲罐出現油品的跑、冒、滴、漏;
b)儲罐區油氣濃度過高;
c)油品輸轉過程中產生靜電打火、遇明火、雷擊、電氣打火等;
d)操作人員違反安全操作規程。
2應急組織及職責
2.1應急指揮人員
發生事故由罐區經理擔任現場指揮,負責現場應急措施的決策、現場人員和應急物資的調配、
2.2操作人員或現場人員
現場發現事故的操作人員或現場人員的主要職責是報警,并聽從現場指揮人員的安排,協助開展具體的應急行動。
2.3搶險組
工程搶險組由操作部人員構成,主要負責搶險搶修,疏散輸轉未燃燒油品,清理現場等工作。
2.4救護組
消防救護組由兼職消防隊員組成,主要負責滅火和掩護工程搶險人員。
2.5搜救組
人員搜救組由地磅室人員組成,主要負責事故狀態下傷亡人員的搜尋、救護等工作。
2.6警戒組
警戒組由警消部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布置安全警戒,保證現場井然有序、暢通,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通行,緊急情況下引導人員疏散。
2.7后勤保障組
后勤保障組由辦公室人員組成,主要負責應急通信聯絡、物資保障及與其他部門的協調等工作。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原則
a)先控制,后消滅,先重點,后一般,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b)離行動;
d)徹底檢查,防止死灰復燃。
3.2應急處置
3.2.1報警
a)現場人員一旦發現火災事故,立即使用對講機在第一時間向應急救援人員發出報警信號;
b)立即用對講機或內部電話報告罐區經理和警消部;
c)報警主要內容有:火災事故的大小、時間、具體位置、事故狀態、人員傷亡情況等;
d)罐區應急救援聯絡通信表及公司應急救援聯絡通信表見附件。
3.2.2應急措施啟動
a)儲罐發生任何火災,現場工作人員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由當班班長立刻按本應急處置預案措施組織進行先期處置;
b)罐區經理接到報警通知后,立即布置現場應急措施或要求,并立即趕赴現場承擔現場指揮的職責,警消部主任同時趕赴現場,協助罐區經理現場指揮救援;
c)罐區經理趕赴現場后,要立即確認現場事故狀態及響應級別;
d)當事故擴大且本現場應急處置預案不能滿足事故救援時,應請求公司應急指揮部啟動公司火災爆炸專項應急預案。
3.2.3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3.2.3.1人員防護
進入現場開展應急工作的任何人員都必須進行防護。進入危險區,人員必須穿防火隔熱服,佩戴呼吸器,并采取水槍掩護。
3.2.3.2偵檢
現場指揮員可派人到現場進行偵檢以便:
e)確定攻防線路、陣地等情況。
3.2.3.3警戒
現場指揮員根據詢情、偵檢情況下令設置警戒區域。警戒區域劃分為:危險區、安全區。警戒人員分別劃分區域,并設立標志,在安全區外視情設立隔離帶;嚴格控制(或引導疏散)出入人員、車輛。
3.2.3.4人員搜救
a)人員搜救組緊急集合,攜帶救生器材迅速進入危險區;
b)采用正確的救助方式將遇險人員轉移至安全區域;
c)對救出人員進行登記、標識和現場急救;
d)將傷情較重者及時送交嵐山區人民醫院救治。
3.2.3.5工程(現場)搶險
a)當儲罐發生初起火險時,現場作業人員立即拉響警報器,關閉油輸轉作業(如有作業時);
b)若儲罐量油口、呼吸閥處著火,且火焰成帶黑煙的橘黃色時,迅速用罐頂消防箱內的石棉被蓋住呼吸閥,同時用干粉滅火器對準火焰根部噴射;若是火焰成猛烈的藍紅色且幾乎無煙的火焰,要快速用干粉滅火器滅火,以免向罐內回火;
c)若儲罐破裂處著火,迅速用附近消防箱內的滅火器對準火焰根部噴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堵漏器材緊急堵漏;
d)檢查該儲罐防火堤排水閥門是否關閉,防止儲罐發生漏油時油火外流擴散;
e)著火罐一時難以撲滅,并且成穩定燃燒時,在消防救護組的掩護下,要迅速打開著火罐閥門,向其它儲罐轉輸下部油品;
f)若發現儲罐內有響聲,且無煙或煙發黃、發藍,將有爆炸危險,現場人員要立即撤離至安全區域,用高壓消防器材進行遠距離滅火。
3.2.3.6消防救護
a)立即通知新綠洲消防泵房值班人員迅速啟動消防泵,足額供應消防水和泡沫;
戰術;
i)滅火結束后,要檢查火災是否徹底消滅,防止死灰復燃。
3.2.3.7現場救護
a)對燒傷人員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濕敷或浸泡傷區,可以減輕燒傷創面深度并有明顯止痛效果;
b)對燒傷人員在寒冷環境中進行冷療時須注意傷病員保暖和防凍;
c)對淺度燒傷的水皰一般不予清除,大水皰僅作低位剪破引流,保留泡皮的完整性,起到保護創面的作用;
d)對燒傷人員給予適當的鎮靜、止痛;
e)對昏迷、躁動和抽搐者,給予安定和頭部降溫;
f)對于呼吸、心臟停止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采用心肺復蘇措施并給予吸氧。
3.2.3.8清理恢復
a)對殘余油品用防爆泵或吸油氈回收,集中處理;
b)清掃現場,確保不留殘液;
c)清點人員、車輛及器材;
d)注意保護現場,便于事故調查;
e)撤銷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恢復工作現場。
4注意事項
a)正確佩戴和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b)正確使用各類消防器材;
c)現場工作人員遇有火災發生,一定要保持冷靜,危及生命安全時,迅速逃離火場,利用現有條件進行自救或互救;
d)進入現場,正確選擇行車路線、停車位置、作戰陣地。進攻路線要選擇上風或側上風向;
e)要加強安全警戒,嚴格控制火源及危險區域內的人員數量;
f)火被撲滅后,應繼續冷卻防止復燃,安排人員進行現場監護;
g)確定宣傳口徑,慎重發布災情和相關新聞。
篇2:礦山生產安全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礦山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為做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控制事故擴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損失,減少人員傷害。根據本項目作業生產中可能存在的觸電、機械傷害及砂堆高懸塌滑等事故,制定如下現場處置措施:
1、觸電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發生人員觸電時,現場作業人員應首先將電源切斷,然后對觸電人員采取應急救護措施。如發現傷員昏迷不醒,應立即采取人工呼吸進行搶救,待蘇醒后將傷員送往附近醫院治療。
2、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現場作業人員應立即按下停機開關,并向現場負責人報告。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迅速趕往事故地點,根據傷害情況開展事故處置,先要為人員進行止血包扎,然后將傷員送往附近醫院。如在事故處置時需要外援時,應最近車間或分公司請求支援,包括人員、救援工具、車輛等。
3、砂堆高懸塌滑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發生砂堆高懸塌滑事故時,將車輛或人員埋在砂里,現場作業人員應立即并向現場負責人報告。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迅速趕往事故地點,根據情況調集鏟車開展清砂處置,但要必須保證不能傷害到人。在鏟砂接近人員時,要停止鏟車作業,采用人工進行清理。處置過程中要時刻注意砂堆上部活動變化情況,要指專人負責觀察,及時向應急處置人員報告情況。被埋人員獲救后,應根據傷員傷情,現場進行簡單的救護處理后,送往附近醫院。如在事故處置時需要外援時,應最近車間或分公司請求支援,包括人員、救援工具、救護車輛、鏟車等救援物資。
篇3:電梯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電梯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基本措施
1崗位職責
1.1使用單位電梯管理機構的負責人
負責啟動使用單位應急處置方案,全面動員管理機構的全部資源,按照方案規定的程序,展開救援工作;向有關部門、上級報告事故情況,以便相關部門及時啟動相關預案。
1.2使用單位消防值班人員
在發生火災時啟動電梯消防回降功能;在發生水浸時通知配電值班室切斷電梯供電電源;
1.3使用單位電梯安全管理員
向上級報告事故情況;通知維修保養單位趕赴現場救援;安撫乘客,記錄乘客姓名和聯系電話,聯絡與乘客有關的人員,提供飲水、食物、藥品;組織做好現場安全防護、隔離措施;在不影響救援的前提下做好事故現場保護工作。
1.4維修保養單位負責人
接到事故報告后,負責啟動維修保養單位應急預案,調動組織本單位相關力量及時參與救援工作。
1.5電梯維保人員
檢查回降基站的電梯轎廂內是否還有乘客;電梯井道內是否有煙氣和消防水;配合開展電梯被困人員的救援工作。
2現場應急處置基本措施
2.1垂直電梯火災事故
2.1.1電梯服務的樓層發生火災時的應急處置措施
⑴當大樓發生火警時,底層大廳的值班人員或電梯管理人員應立即撥動消防開關,不論電梯處于何種運行狀態,均應立即自動返回底層,開門將乘客放出,并將情況報告管理機構負責人。
⑵設法使乘客保持鎮靜,組織疏導乘客離開。將電梯置于“停止運行”狀態,關閉層門并切斷總電源。
⑶對于有消防運行功能的電梯,應由消防員確定是否可以使用。如必須使用,則可通過打碎電梯基站消防面板、按動“消防”按鈕開關,或用專用鑰匙將安裝于底層召喚按鈕箱上或電梯轎廂操縱箱上標有“消防緊急運行”字樣的鑰匙開關接通來啟用電梯消防員專用功能。對于無此功能的電梯,應立即將電梯直駛到首層,并切斷電源,或將電梯停于火災尚未蔓延到的樓層。
2.1.2電梯井道或轎廂內發生火災時的應急處置措施
⑴首先立即在就近的樓層停靠,即刻疏導乘客撤離。
⑵然后切斷電源。
⑶再用滅火器滅火。
⑷共用井道中有電梯發生火災時,其余電梯應立即停于遠離火災的位置,防止火災蔓延,并交消防人員滅火使用。
2.1.3相鄰的建筑發生火災的應急處置措施
相鄰建筑物發生火災時,應立即停梯,以免因火災造成停電而發生困人事故。
2.2垂直電梯水浸事故
由于電梯被水淹時,可能造成短路或觸電,除了要對水源進行控制及處理外,還要對電梯進行如下處置:
2.2.1當底坑內出現少量進水或滲水時,應將電梯停在二層以上,停止運行,斷開總電源。
2.2.2當樓層發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進水時,應將轎廂停于進水層站的上二層,停梯斷電,以防轎廂進水。
2.2.3當底坑井道或機房進水很多,應立即停梯,斷開總電源開關,防止發生短路、觸電等事故。
2.2.4發生水浸時,應迅速切斷漏水源,設法使電器設備不進水或少進水。
2.2.5對水浸電梯應進行除濕處理,如采用擦拭、熱風吹干、自然通風、更換管線等方法,確認水浸消除,絕緣電阻符合要求,并經試驗運行無異常后,方可投入運行。對微機控制電梯,更需仔細檢查,以免燒毀電子板。
2.2.6在恢復電梯運行時,應確認無積水,無短路現象后,方可使用。對于那些急于使用的電梯,可采用烘干的辦法(如使用電吹風機),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短路的積水。
2.2.7電梯恢復運行后,詳細填寫水浸檢查報告,對水浸原因、處理方法、防范措施記錄清楚并存檔。
2.3垂直電梯剪切事故
2.3.1首先斷開電梯主電源開關,以避免在救援過程中突然恢復供電而導致發生意外,同時通報市急救中心。
2.3.2有足夠的救援人員且先行救援不會導致受傷人員進一步傷害的情況下,可在市急救中心專業急救人員到來之前進行救援,否則應根據市急救中心急救人員的指示進行前期救援準備工作并在市急救中心急救人員到來后配合救援工作。
2.3.3轎廂內人員或層站乘客在出入轎廂時被剪切
⑴如果可以通過打開電梯門直接救出乘客,則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用層門鑰匙打開相應層門,救出被困乘客。
⑵如果不可以通過打開電梯門直接救出乘客,則相應人員在受傷乘客所在樓層留守,相應人員進行盤車救援操作或緊急電動運行,并且保持與留守在受傷乘客所在樓層的人員通訊,一旦可以將受傷乘客救出,則停止盤車救援操作或緊急電動運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用層門開鎖鑰匙打開相應層門,救出被困乘客。
2.3.4乘客或其他人員在非出入轎廂時被剪切(發生轎底或轎頂剪切)
⑴發生轎底剪切時,相應人員在受傷乘客所在樓層留守,相應人員進行盤車救援操作或緊急電動運行(使轎廂向上移動),并且保持與留守在受傷乘客所在樓層的人員通訊,一旦可以將受傷乘客救出,則停止盤車救援操作或緊急電動運行。
⑵發生轎頂剪切時,相應人員在受傷乘客所在樓層留守,相應人員進行盤車救援操作或緊急電動運行(使轎廂向下移動),并且保持與留守在受傷乘客所在樓層的人員通訊,一旦可以將受傷乘客救出,則停止盤車救援操作或緊急電動運行。
2.3.5救出乘客后,根據市急救中心急救人員的指示進行下一步救援工作。
2.4垂直電梯困人事故
運行中的電梯會因供電線路故障、限電、電梯設備老化等因素,致使乘客被困在轎廂內,乘客首先要及時報警。電梯的轎廂里通常都設有報警裝置,配有電話、對講機,或有攝像監控鏡頭。一旦受困,應及時使用。其次是在救援中要聽從維修人員的指揮,密切合作。如電梯為有操作人員,操作人員應對乘客說明原因,使乘客保持鎮靜并與維修人員聯系;如無操作人員,維保人員應設法與轎廂內被困人員取得聯系,說明原因,使乘客保持鎮靜。如事故因供電引起,對于短時停電有備用發電機的應及時啟用。因線路故障或因其它原因造成的長時間停電,應考慮采用盤車等適當的方式將乘客救出。
2.4.1電梯停靠在樓層附近的處理方法
⑴到機房將電源開關斷開,防止電梯突然運行造成事故;
⑵在廳外用三角鑰匙將層門打開,將乘客從轎廂內放出。
2.4.2電梯轎廂在兩層樓的中間或沖頂、蹲底時的應急處理方法
電梯運行中因供電中斷、電梯故障等原因而突然停駛,將乘客困在轎廂內時,維修管理人員應做好下列工作:
⑴若有司機操作,司機應使乘客鎮靜等待,勸阻乘客不要強行手扒轎門或企圖出入轎廂,并與維保人員或消防值班室管理人員取得聯系。
⑵維保人員到現場后,應了解轎廂被困人數及其健康狀況、轎廂內應急燈是否點亮、轎廂所停層站位置,以便于解困工作的開展。
⑶告知乘客盡量遠離轎門或已開啟的轎廂門口,不要倚靠廳、轎門,不要在轎廂內吸煙、打鬧,聽從操作人員指揮。
施救方法如下
方法一:施救人員在轎廂位置的上層將層門用鑰匙打開,進入轎頂,將電梯置于檢修運行狀態,以慢速運行方式將轎廂運行至就近樓層的平層位置,用鑰匙將門打開,讓乘客撤離。
方法二:盤車放人操作
⑴操作前先通知被困人員,盤車操作已經開始,請乘客或司機配合。
⑵盤車放人操作一般由兩人在機房進行。操作前必須先切斷總電源開關,一人用松閘板手打開制動器,另一人盤車。當將轎廂盤至最近層樓面時〈轎門地坎應不高于層門地坎600mm〉可停止盤車,使制動器復位。
⑶讓司機或乘客在轎廂內打開層門,或用鑰匙打開緊急門鎖,并協助乘客離去。
⑷盤車時,應緩慢進行,尤其當轎廂輕載狀態下往上盤車時,應防止因對重側比轎廂重而造成溜車。當對無齒輪曳引機的高速電梯進行盤車時,應采用“漸進式”,一步步松動制動器,以防止電梯失控。
如事故時轎廂處于沖頂或蹲底的狀態時,宜采用上述方法二的盤車放人操作方式解救被困乘客。在電梯技術條件允許時,也可以在檢修狀態下,短接好相關安全回路,在機房控制柜處以檢修速度將轎廂運行至頂樓平層或底樓的平層位置,救出被困乘客后,使安全回路恢復正常功能。
2.5自動扶梯事故
2.5.1一般性故障或事故的應急處理
⑴突然停車的應急處理
操作人員應首先做好記錄,切斷自動扶梯的控制電源,檢查停車原因。
⑵異常現象的應急處理
自動扶梯在行使中有異常聲響、異味、不正常振動和摩檫,梯級或踏板有較大跳動,扶手裝置及裙板有“麻電”感覺現象,當發現時,應立即按下急停按鈕,停止自動扶梯運行,并立即通知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檢查維修,如按下急停按鈕仍無法停車時,應切斷供電總電源開關。
⑶無法啟動的應急處理
應首先檢查電源的供電情況,如無問題但仍不啟動,應暫時停用,進行檢查修復后再投入使用。
⑷制動距離過長的應急處理
自動扶梯急停時制動距離過長,須及時檢查自動扶梯制動器的抱閘間隙、制動器表面油污及磨損情況。
⑸扶梯裝置夾入異物的應急處理
發現扶梯的出入口或扶梯與扶手裝置之間夾入異物,不能等待扶梯的安全保護裝置起作用,而應立即按下急停按鈕或切斷總電源開關。
根據夾入異物的情況和程度,對異物進行取出處理,如能順利取出,對扶手帶裝置、安全保護開關等有關部位進行檢查,確認正常后,重新啟動扶梯。
如果異物不能順利取出,須打開驅動機房進行手動盤車,取出異物。
如果手動盤車仍不能取出異物,則應請求支持,盡快采取可行措施取出異物。
⑹梳齒板夾入異物的應急處理
當發現梳齒板有異物卡住時,應立即按下急停按鈕或切斷總電源開關,將扶梯停止運行。
根據夾入異物的情況和程度,借助有關工具取下。如果異物能順利取下,對梳齒板、安全保護開關等有關部位進行檢查,確認正常后重新啟動扶梯。
如果異物不能取下,應打開驅動機房進行手動盤車。
如果手動盤車仍不能取出異物,應請求支持,盡快采取可行措施取出異物。
2.5.2建筑物發生火災時的應急處理:
⑴應立即切斷扶梯的總電源開關,停止其運行。
⑵火災過后,要對自動扶梯有關設備進行認真檢查。
⑶自動扶梯遭受水淋或水淹時,參照執行“進水或遭受水淹”的處理方法。
⑷對于遭受火災、高溫燒烤的扶梯設備,應通知扶梯的制造廠家進行處理,經制造廠家修復并確認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2.5.3進水或遭受水淹的應急處理
進水或遭受水淹時,由于建筑物水管、水箱、暖水管及消防水栓等水管破裂,閥門泄露引起樓層間進水、水淹時,水會沿著樓層地板進入本層或下層機房,此時應當:
⑴立即停止有關樓層扶梯的運行,并切斷其供電電源。
⑵檢查扶梯機房控制柜、驅動電動機、安全保護開關、電子線路板、照明回路等電氣設備線路有無進水。
⑶若發現機房設備已進水或水淹時,除立即斷開機房主電源開關外,還應及時對進水部位進行排水處理。
⑷水災過后,由專業維修人員使用電熱吹風等方法對進水的電氣設備進行烘干處理,測量相關回路絕緣電阻應符合要求。
⑸確認無漏電、無短路現象,尤其是對微電腦控制的扶梯,更要仔細檢查,以免損壞線路板等主要的控制裝置。
2.5.4遭受臺風或暴風雨襲擊時的應急處理
⑴首先將建筑物內各門窗關閉,防止雨水進入濺濕或浸泡扶梯設備,引起電氣短路,造成人員觸電傷害或設備損壞。
⑵若判斷暴風雨可能導致雨水進入設備機房時,應提前將供電總電源開關切斷,停止扶梯的運行。
⑶若雨水已經進入扶梯設備或機房,應立即切斷扶梯的總電源開關,停止扶梯運行。
⑷暴風雨過后,可參照“進水或遭受水淹”的方法進行處理。
2.5.5雷擊時的應急處理
建筑物發生雷擊并造成扶梯供電電源跳閘,導致扶梯停止運行,不應立即恢復扶梯的供電電源,應待雷擊過后由電梯維修保養單位維保人員對扶梯的電氣設備和元器件進行全面檢查修理。檢修后檢測相關回路的絕緣電阻值,符合技術要求,方可使用。對于遭受雷擊的電氣元器件,無論是否符合技術要求,都要更換。
扶梯遭受火災、水淹、雷擊等事故后,應首先進行事故應急處理,再經專業維修人員全面檢查和維修保養,消除故障隱患。做好詳細應急處理和檢查維修記錄,并存檔備查。投入運行使用前,還須向市特檢院申請安全技術性能檢驗,檢驗合格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3注意事項
3.1發生火災時,在消防樓梯和機房排煙效果滿足人員通行要求的前提下,如確需救援人員進入機房搶救,在維保人員確保自身安全并有能力救援
的前提下才能實施,救援人員必須配備消防面具和消防器材并有專業消防人員同行,防止救援人員發生意外;在發生水浸時,必須按規定穿著安全鞋,防止觸電和滑倒。
3.2應急救援器材必須存放在規定地點,并定期檢驗狀態,確保符合使用要求
3.3在打開層門時,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必須確保周圍環境沒有無關的人員圍觀。現場保衛人員應及時設置圍欄,分流人群。嚴格控制人員靠近層門口。
3.4電梯使用單位的現場人員應及時安慰受傷的乘客,消除乘客恐慌情緒。嚴禁非專業人員用力拉扯傷者肢體,防止金屬銳邊切割身體,造成傷害擴大。如傷者頭部受傷,必須由醫護人員按照規范挪動傷者,防止搶救措施不當造成傷害。
3.5通常情況下,在轎廂內的乘客并無生命危險。值班室人員和維保人員應及時勸告乘客保持鎮定。乘客在轎廂內試圖自行爬出轎廂,往往造成危險。必須有效勸阻乘客盲目自救的不安全行為。
但在發生火災時救援人員又無法接近樓層的極端危險的情況下,如存在乘客自救的可能,電梯維修保養單位人員應通過消防值班室電話指導乘客逃生。
3.6及時收集各種證據,以便還原事故過程,分析事故原因。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徹底查明事故原因。
3.7電梯維修保養單位應全面檢查電梯系統狀態,在確認滿足安全運行條件后,還應經過電梯維修保養單位內部檢測員檢測后方可恢復電梯使用。如設備狀態存在不確定事項,電梯使用單位應委托市特檢院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運行。
3.8發生傷亡事故的電梯必須經監督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運行。
3.9及時安撫慰問相關乘客,解釋事故原因和已采取的預防措施,消除乘客對使用電梯的恐懼,消除誤解、誤傳的有關電梯的不安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