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空作業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高空作業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024-07-12 閱讀 5448

一、事故特性危險源與危險分析1.1?安全風險高處作業,是指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1.5米以上(含1.5米)有可能墜落的高處作業;高空墜落,是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亡事故;高處作業的危險性,高處作業是最致命的,多發的事故就是高處墜落,易造成墜落人員身體的摔傷,嚴重的可導致人員傷亡;通過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風險,可能會導致發生高處墜落事故;1.1.1?孔洞無蓋板;1.1.2?臨邊無欄桿;1.1.3?高處作業點防護設施不全;1.1.4?設備或工具有缺陷;1.1.5?個體安全防護用品有缺陷;1.1.6?其他行為性、管理性和裝置性違章;1.2?發生事故的條件1.2.1?安全設施不齊全;1.2.2?作業人員沒有接受過專項培訓;1.2.3?作業環境不能滿足安全要求;1.2.4?個體防護用品不合格;1.2.5?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1.2.6?其他違章行為。二、應急組織與職責(一)事故應急處置小組組長:江關喜副組長:陳平?嚴桂斌?羅?銳?席培偉成員:鄭?舟?梁?剛?秦興連?劉?林?王?俊敖兵?陸庭智?張?躍?蘇炳銀?周光普楊貴平(二)工作職責1.組長負責了解和掌握事故現場情況,及時向上級匯報,并指揮和組織現場搶修。2.副組長負責協助組長開展應急搶修工作。3.各成員在組長或副組長的指揮下開展現場搶修。三、應急處置1、發生高空墜落事故后,現場知情人應當立即采取措施,切斷或隔離危險源,防止救援過程中發生次生災害。2、切斷或隔離危險源后,現場知情人員應當立即開展現場急救工作,同時請求應急救援和上報事故信息工作。撥打電話時要盡量說清楚以下幾件事:2.1?說明傷情和已經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讓救護人員事先做好急救的準備。2.2?講清楚傷者(事故)發生的具體地點。2.3?說明報救者姓名(或事故地)的電話,并派人在現場外等候接應救護車,同時把救護車輛進事故現場的路上障礙及時予以清除,以利救護車輛到達后,能及時進行搶救。3、現場知情人員應做好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工作。如受傷人員出現骨折、休克或昏迷狀況,應采取臨時包扎止血措施,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盡量努力搶救傷員,將傷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損失降到最小。4、應急人員趕赴現場后,應當立即采取措施對事故現場進行隔離和保護,嚴禁無關人員入內,為應急救援工作創造一個安全的救援環境。同時,應立即組織開展事故調查,為盡快事故恢復創造條件。5、急救人員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迅速對患者判斷有無威脅生命的征象,并按以下順序及時檢查與優先處理存在的危險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難,反常呼吸,骨折。6、在對患者病情做出評估后,應在最短時間內建立靜脈通道,保護重要的器官,維持受傷人員的基本生命活動,并提出下一步醫療建議。7、在傷員轉送之前必須進行急救處理,避免傷情擴大,途中作進一步檢查,進行病史采集,通過詢問護送人員,事故目擊者了解受傷機制,以發現一些隱蔽部位的傷情,做進一步處理,減輕患者傷情。在傷員轉送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出血情況,以及加壓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環情況等,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做出相應的處理。8、當事故有可能出現擴大、惡化苗頭時,應當立即向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應急領導小組提出申請,請求必要時社會支援。9、常用的救治處置方法9.1?出血的處置方法:9.1.1?傷口滲血,用消毒紗布或用干凈布蓋住傷口,然后進行包扎。若包扎后扔有較多滲血,可再加繃帶,適當加壓止血或用布帶等止血。9.1.2?傷口出血呈噴射狀或鮮血液涌出時立即用清潔手指壓迫出血點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斷,并將出血肢體抬高或舉高,以減少出血量。有條件用止血帶止血后再送醫院。9.2?骨折處置方法9.2.1?肢體骨折可用夾板或木棍、竹桿等將斷骨上、下方關節固定,也可利用傷員身體進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動,以減少疼痛,防止傷勢惡化。9.2.2?開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應先止血,固定,并用干凈布片覆蓋傷口,然后速送醫院救治,切勿將外露的斷骨推回傷口內。9.2.3?疑有頸椎損傷,在使傷員平臥后,用沙土袋(或其它替代物)放在頭部兩側使頸部固定不動,以免引起截癱。9.2.4?腰椎骨折應將傷員平臥在平硬木板上,并將椎軀干及二側下肢一同進行固定預防癱瘓。搬動時應數人合作,保持平穩,不能扭曲。9.2.5?在搬運和轉送過程中,頸部和軀干不能前屈或扭轉,而應使脊柱伸直,絕對禁止一個抬肩一個抬腿的搬法,以免發生或加重截癱。9.3?顱腦外傷9.3.1?應使傷員采取平臥位,保持氣管通暢,若有嘔吐,扶好頭部,和身體同時側轉防窒息。9.3.2?耳鼻有液體流出時,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輕輕拭去,以利降低顱內壓力。9.3.3?顱腦外傷,病情復雜多變,禁止給予飲食,應立送醫院診治。9.3.4?搬走時,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腰部束在擔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走時,傷員頭部在后,上樓、下樓、下坡時頭部在上。9.4?穿透傷及內傷9.4.1?如有腹腔臟器脫出,可用干毛巾、軟布料或搪、瓷碗加以保護。9.4.2?及時去除傷員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9.4.3?禁止將穿透物拔除,應立即將傷員連同穿透物一起送往醫院處置。9.4.4?有條件時迅速給予靜脈補液,補充血容量。10、信息收集、報告10.1?信息收集人身傷害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組接到高處墜落事件相關信息后實行首接負責制,并負責收集、匯總突發人身傷害事件信息。10.2?信息報告發生一般輕傷及以上事件時,安全生產應急領導小組應在1小時內上報公司人身傷害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組。11、后期處置11.1?善后處置:應急處置結束后,做好對受傷人員,以及緊急征用的設備、物資按照規定給予補助或補償,并協助做好正常施工秩序恢復等工作。11.2?事故調查及報告:11.2.1?應急處置結束后,協助公司安全生產應急領導小組做好事故現場的勘查、警戒和事故原因的調查取證工作。11.2.2?將有關文件上報公司安全生產應急領導小組,為事故處理提供事實依據。五、附錄應急處置小組通訊錄序號姓名聯系電話序號姓名聯系電話1江關喜10王俊2陳平11敖兵3嚴桂斌12陸庭智4羅銳13張躍5席培偉14零小明6鄭舟15蘇炳銀7秦興連16楊貴平8梁剛17周光普9劉林

篇2: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制度

為了加強交通安全運輸工作、確保人命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和省、市、有關部門文件精神,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一、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經理

副組長:分管安全技術副經理

成員:各部門負責人。

抽調高縣弘馳汽車修理廠修理工l-2人,其余人員根據事故救援需要臨時確定。

設立應急救援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全科

應急救援電話:

二、職責分工:

組長:負責道路交通事故、人流高峰期、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的全面指揮。

副組長:負責具體工作,協助組長做好督查落實工作,協調好各方面的工作。

組員:負責交通事故中疏散人員、保護好現場、保護好所有乘客人生安全、衣物及貴重物品,及時通知交通警察大隊和保險公司人員,負責交通事故車輛組織,同時負責交通肇事事故中對乘客的分流和傷員的運送工作。進行值班將有關事實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并負責建立登記工作。

三、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工作原則:

1、統一指揮原則:各小組成員必須接受統一指揮、統一安排、積極參加各類事故的應急處置。

2、自動遞補原則:領導小組組長不在崗時、副組長自動遞補、承擔應急工作的領導職責。

3、自動停休原則:領導小組各成員休假的一律停止休假,主動到單位參加應急工作。

4、奉公盡責原則:領導小組各成員要盡職盡責、拒絕冷漠、傳遞溫暖、無私奉獻、不能麻痹大意、全心全意做好應急工作。

四、工作程序:

1、領導小組在接到應急、救援電話后,首先弄清事故現場及周圍地理情況,立即召集救援領導小組所有成員,通報事故現場情況,商議事故、事件現場具體救援方案。

2、事故現場救援方案確定后,為盡可能降低施救費用,

采取自己組織救援的辦法,及時組織救援領導小組成員,攜

帶救援設施趕赴現場全力以赴組織救援。如現場施救難度

大,需另聘專業救援人員時臨時確定。

3、應急、救援設施的運送調修理廠救援車,如需要其它大型輔助救援設施,及時與相關單位聯系增補調運并請求公司增援。

五、救護和醫療:

事故發生后、按照本單位應急預案中確定的醫療救護單位,迅速聯系醫療機構、配合協助醫療部門開展緊急現場處理和醫療救護。

篇3:船舶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制度

1.0目的

1.1當船舶發生緊急情況時,船岸雙方應采取聯合行動,以最大限度減少船員傷亡,減少船舶或財產的損失和對海洋環境的污染。

2.0職責

2.1總經理

1)總經理為公司安全管理和防污染總負責人;

2)負責向指定人員提供足夠的資源和人員的支持;

3)負責為應急反應小組提供必需的額外資源包括人力資源;

2.2岸上應急反應小組

2.2.1岸上應急反應小組成員的組成

2.2.1.1岸上應急反應小組組長

總經理為應急反應小組組長,當總經理不在時由指定人員替代,負責召集應急反應小組成員到位。

2.2.1.2岸上應急反應小組成:

指定人員、海務主管、機務主管、人事主管和體系主管為岸基應急反應部門。

2.2.2岸上應急反應小組職責

2.2.2.1指定人員

.負責船舶和總經理的聯絡,為船舶提供足夠的資源支持;

.負責公司各主管的協調和緊急事故的處理;

.對應急反應的實施過程進行全面監控。

2.2.2.2指定人員接到船長有關應急情況報告時,并履行如下職責:

.了解船舶緊急狀況,第一時間通知應急反應小組成員;

.保持與船長的聯絡并記錄情況,提供足夠的資源支持,直到應急反應小組成員到達才能解除責任;

.記錄應急反應小組到位時間。

2.2.2.3海務主管

.負責提供必要的船舶駕駛與壓載等技術支持;

.負責提供必要的氣象航海資料;

.負責向應急反應小組提供租船人、貨運公司的資料;

.負責聯絡港口海事機關;

.負責聯絡保險公司;

.負責聯絡救助中心。

2.2.2.4機務主管

.負責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負責聯系船舶技術服務機構;

.負責提供必要的資源。

2.2.2.5人事主管

.負責向應急反應小組提供船員名單;

.提供船員檔案,必要時聯系船員家庭;?

.必要時聯系醫療機構。

2.3船舶人員應急反應職責

2.3.1船長是船舶應急反應負責人,負責根據現場情況指揮船員采取一切必要的搶險措施,或請求第三方援助。負責向就近主管機關、公司、港方或代理報告和聯系。

2.3.2大副是船舶應急現場指揮(除機艙搶險外)。船長不在時,是船長的接替人。

2.3.3輪機長是船舶機艙搶險的現場指揮。

2.3.4全體船員的應急反應職責,見船舶《應變部署表》。

3.0應急反應流程

3.1報告與聯絡

3.1.1為保證應急聯絡和通訊渠道的暢通,公司保證:

●總經理和指定人員的手機24小時開機;

●正常上班以外的時間,公司安排人員輪流值班:

3.1.2船舶發生緊急情況時,船長應盡快將發生緊急情況的時間、地點、種類、程度、趨勢、所受威脅和已采取的措施等情況向就近的主管機關和指定人員或總經理報告。

3.1.3在應急狀態發生后,船岸應明確主要通訊方式(如手機直通或岸臺轉接)。如通過岸臺轉接,船舶應安排人員值守單邊帶,確保船岸聯系暢通。

3.1.4緊急情況時的通信,船岸雙方應按照《應急反應須知手冊》(JZ05)的規定進行,國內海事機構的聯系電話見《應急反應須知手冊》(JZ05)中的《應急反應A章》海事主管機關聯系名單。

3.2船岸雙方的行動

3.2.1公司應急反應行動

3.2.1.1指定人員接到船舶緊急情況報告后,應立即報告總經理??偨浝斫拥街付ㄈ藛T報告或自己接到船舶緊急情況后,根據船舶緊急情況的程度和性質宣布應急反應小組進入應急狀態,并視情況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報告。

3.2.1.2指定人員按照應急反應小組長(總經理)的指示,立即通知應急小組成員。并在應急反應小組人員到位前,根據應急反應小組組長的指示,行使應急指揮權。

3.2.1.3應急反應小組成員接到通知后,應立即趕赴指定地點集中。船舶在搶險過程中,應急小組應根據緊急情況的程度和性質,船舶所處海域的海況、氣象、貨物種類等資料和信息,研究制定搶險方案,為船舶提供指導。

3.2.1.4應急反應小組長指定專人對船舶進行詢問并作好記錄。

3.2.1.5應急反應小組提供技術指導,并負責提供物資支持,答復船舶救助請求,聯系安排救助事項,了解搶險效果,必要時派員前往出事地點,做好后續安排等。

3.2.1.6船舶搶險行動結束后,應急反應小組長在征得當事船長確認后,宣布應急行動結束。相關人員應按《不符合規定的情況、事故及險情的報告、分析和糾正程序》(JZ0307)的規定處理。

3.2.2船舶應急行動

3.2.2.1船舶發生緊急情況時,船長負責根據現場情況和本計劃的要求指揮船員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搶險。情況危急時,船長有權要求公司和代理等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也可就近向第三方請求援助。

3.2.2.2船岸雙方在應急行動過程中應保持良好溝通和密切配合。搶險行動結束后,船舶應按《不符合規定的情況、事故及險情的報告、分析和糾正程序》(JZ0307)的規定報告公司。

4.0船舶潛在的緊急情況:

1)碰撞;2)擱淺和觸礁;3)火災或爆炸;4)船舶進水;5)棄船;6)人員落水;7)船舶意外停車和停電;8)舵機失靈;9)急救;10)江海盜襲擊;11)海上救助;12)船舶喪失操縱能力;13)防污染;14)船體結構損壞;15)貨物移動;16)惡劣天氣損壞;17)船岸失去聯系等。

5.0應急外援須知

5.1聯絡對象:

1)國內搜救組織和救助中心;

2)船舶所在海域、港口的船舶保險公司;

3)船舶代理;

5.2聯系內容:

應急船舶的船名、呼號、排水量、時間、地點、危急種類及程度;外援單位可能提供的援助方案,船舶所需援助的手段;根據應急船舶狀況,協商擬定最佳救助方案。

5.3岸上應急反應小組應將外援方案通知應急船舶:

1)救助外援名稱、設施、預計到達時間和船舶應做的準備工作;

2)如何建立與外援組織的通信聯絡方式及途徑;

3)船舶需辦的手續文件;

4)船舶建立外援救助過程時間記錄表。

5.4應急行動結束時,由應急總指揮宣布行動結束并且通知行動各方。

6.0記錄

1)在緊急情況處理后,船長應將船舶應急情況的報告和施救的過程等下列內容記錄在《航海日志》、《輪機日志》和《不符合規定的情況、事故和險情的報告和分析》(JZ0109):

●發生的時間、船位;

●與主管機關和公司報告聯系情況;

●施救方法和效果;

●緊急情況結束的時間;

●船舶和船員的損失情況。

2)船舶在到港后,船長應向主管機關遞交《海事聲明》,并根據要求填寫《海上交通事故報告書》,并做好接受調查的準備。

3)海務主管主任對整個應急行動過程作好記錄,行動結束時交公司應急小組組長審閱。指定人員負責保存應急行動記錄。值班人員應將有關情況記錄《人員值班記錄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