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施工安全方案范本
一、人工挖掘土方的安全要點:開挖土方的操作人員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橫向間距不小于,縱向間距不小于3m。因此,在開挖前,應根據工作面的大小,按上述要求,合理安排施工人數,以確保安全。土方開挖必須自上而下順序放坡進行,嚴禁采用挖空底腳的操作方法(即挖“神仙土”)對挖掘工具必須進行檢查,如鋤頭、鐵鍬、一字鎬等,其把手與鐵具接頭必須牢固可靠,以防鐵具部分脫把傷人。人工挖掘土方勞動強度很大,工人容易疲勞,要注意勞逸結合,做好勞動保護工作。二、靠近建筑物、設備基礎、電桿及各種腳手架附近挖土時,必須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在地下管線附近,特別是靠近煤氣管路挖土時,應注意嚴格控制開挖標高,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三、高陡邊坡處施工安全要點:作業人員必須綁系安全帶,在作業前,應對安全帶整套裝置進行嚴格檢查。邊坡開挖中如遇地下水涌出,應立即停止開挖,應先排水,后開挖,并嚴密注意邊坡的穩定性,采取相應安全措施。挖工作應與裝運作業面相互錯開,嚴禁上下雙重作業。注意對開挖中的孤散石塊的處理。棄土下方和有滾石危及范圍內的道路,應設警告標志,作業時,坡下嚴禁通行。坡面上的操作人員對松動的土、石塊必須及時清除,嚴禁在危石下方作業、休息和存放機具。四、設有支擋工程的地質不良地段,根據設計并結合實地情況,在認真確定分段開挖的同時,及時分段修建支擋工程。在開挖過程中應嚴密注意土體的穩定情況,并應有相應的安全措施,以保證在變化情況下的施工安全,并注意棄土的堆放,不要影響不良地質地段的原有穩定狀態。五、施工中如發現山體有滑動、崩塌跡象危及施工安全時,應暫停施工,撤出人員和機具,并報上級處理。六、滑坡地段的開挖施工,存在眾多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應弄清滑坡的類型和基本特征。堆積層滑坡,主要包括坡積、洪積、重力堆積體中或沿基巖頂面的各種滑坡。此類滑坡往往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引起的。殘積層滑坡主要是發生在厚層風化殼中的滑坡。由于強烈的化學風化作用,堅硬基巖已風化成土和碎石。滑坡多沿軟弱的風化滑動。黃土滑坡主要是新老黃土中發生的滑坡,多沿新、老黃土接觸面滑動。其產生滑動常和黃土對水的不穩定性有關。粘性土滑坡主要是均質和非均質粘性土中產生的滑坡。多是因網狀裂隙破壞了土的結構,水沿裂隙水下滲,使土的強度降低而產生滑坡。因此,在滑坡地段的開挖施工中,應根據滑坡的不同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安全措施,要有開挖的可靠方案。滑坡地段的開挖應從滑坡體兩側向中部自上而下進行,嚴禁全面拉槽開挖,其棄土不得堆在主滑區內。開挖擋墻基槽亦應從滑坡體兩側向中部分段跳槽進行,并采取加強支撐的措施,及時砌筑和回填墻背。在開挖中應視情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在施工中應設專人觀察,嚴防塌方。七、在落石與巖堆地段開挖施工,首先應弄清落石和巖堆的地質情況。巖堆有不同的情狀。如:不含雜質的碎石巖堆,一般是山區的堆積層,或是在平坦地區但已密實。碎石被細小顆粒包圍,碎石間互不接觸,而小顆粒是無粘結力的砂粒或是粘性土的巖堆;碎石相互尚能接觸,中夾粘性土,碎石具有棱角或是碎石失去棱角,較圓滑的巖堆。在開挖施工中,應先清理危石和設置攔截設施,然后再進行開挖。其開挖的坡度應按設計進行,塊面上的松動石塊應邊挖邊清除。八、在施工中,會車時應輕車讓重車。通過窄路、十字路口、交通繁忙地段及轉彎時,應注意來往行人及車輛。重車運行,前后兩車間距必須大于下坡時,間距不小于并嚴禁車上乘人。車道應有專人維修,保證行車條件和暢通,在懸崖陡壁處應設防護欄桿。九、大型施工機械進場前,應查清所通過的道路、橋梁的凈寬和承載力是否足夠,達不到要求時,應先予以拓寬和加固,保證其機械安全通過。并應與主管部門聯系,取得同意。十、施工單位應為進場機械提供臨時機棚或停機場地。機械在停機棚內起動時,必須保持通風,防止機械廢氣造成的傷害;棚內嚴禁煙火,機械人員必須掌握所備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十一、在電桿附近挖土時,對于不能取消的拉線地壟及桿身,應留出土臺。并應視土質決定邊坡坡度。土臺周圍應插標桿示警。十二、機械在危險地段作業時,必須設置明顯的安全警號標志,并應設專人站在操作人員能看清的地方指揮,以免造成翻機或其他事故發生。駕駛人員只能接受指揮人員發出的規定信號。十三、機械在邊坡、邊溝作業時,應與邊緣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使輪胎(履帶)壓在堅實的地面上。十四、配合機械作業的清底、平地、修坡等輔助工作應與機械作業交替進行。機上、機下人員必須密切配合,協同作業。當必須在機械作業范圍內同時進行輔助工作時,應停止機械運轉后,輔助人員方可進入。十五、施工中遇有土體不穩、發生坍塌、水位暴漲、山洪暴發或在爆破警界區內爆破信號時,應立即停工,人、機撤至安全地點。當工作場地發生交通堵塞,地面出現陷車(機),機械運行道路發生打滑,消防設施毀壞、失效,或工作面不足以保證安全作業時,亦應暫停施工,待采取措施恢復正常后方可繼續施工。十六、挖掘機作業施工的安全要點。發動機起動后,鏟斗內、臂桿、履帶和機棚上嚴禁站人。工作位置必須平坦穩固,工作前履帶應制動,輪胎式挖掘機應頂好支腿,車身方向應與挖掘工作面延伸方向一致,操作時進鏟不應過深,提斗不得過猛。在高陡的工作面上挖掘夾有石塊的土方時,應將較大石塊和雜物除掉。如果土體挖成懸空狀態而不能自然塌落時,則需用人工處理,嚴禁用鏟斗將懸空土砸下。人工處理時,亦應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對吊桿頂端的滑輪和鋼絲繩進行保養、檢修拆換時,應將鏟斗和吊桿放落地面,然后再進行維修。維修保養中,要注意檢查各部件的可靠性,如有損壞或不安全可靠時,應處理或更換。嚴禁鏟斗從運土車的駕駛室頂上越過。向運土車輛卸土時,應降低鏟斗高度,防止偏載或砸壞車廂。鏟斗運轉范圍內嚴禁站人。十七、推土機作業的安全要點:推土機上下坡時,其坡度不得大于在橫坡上作業,其橫坡度不得大于下坡時,宜采用后退下行,嚴禁空檔滑行,必要時可放下刀片作輔助制動,以確保安全。在陡坡、高壩上作業時,必須有專人指揮,嚴禁鏟刀超出邊坡的邊緣。送上終了應先換成倒車檔后再提鏟刀倒車。在垂直邊坡的溝槽作業,其溝槽深度,對大型推土機不得超過,對小型推土機不得超過。推土機刀片不得推坡壁上高于機身的孤石或大土塊。推土機在摘卸推土刀片時,必須考慮下次掛裝的方便。摘刀片時,輔助人員應同司機密切配合,抽穿鋼絲時應帶帆布手套,嚴禁將眼睛挨近繩孔窺視。多機在同一作業面作業時,前后兩機相距不應小于,左右相距應大于。兩臺或兩臺以上推土機并排推土作業時,兩推土機刀片之間應保持間距。推土前進,必須以相同速度直線行駛,后退時,應分先后,防止互相發生碰撞。用推土機伐除大樹或清除殘墻斷壁時,應提高著力點,防止其上部反向倒下,并應接近和停留在作業的危險范圍之內。十八、平地機作業的安全要點:在公路上行駛時,應遵守道路交通規則,刮刀和松土器應提起,刮刀不得伸出機側,速度不得超過。夜間不宜作業。刮刀的回轉與鏟土角的調整以及向機外傾斜都必須在停機時進行。作業中刮刀升降*量差不得過大。遇到堅硬土質需要齒耙翻松時,應緩慢下齒。不宜使用齒耙翻松堅硬舊路面。在坡道停放時,應使車頭向下坡方向,并將刀片或松土器壓人土中。十九、裝載機作業的安全要點:起步前應將鏟斗提升到離地面左右。作業時應使用低速檔。用高速檔行駛時,不得進行升降和翻轉鏟斗。嚴禁鏟斗載人。行駛道路應平坦,不得在傾斜度超過規定的場地上作業,運送距離不宜過長。鏟斗滿載運送時,鏟斗應保持在低位。在松散不平的場地作業,可將鏟臂放在浮動位置,使鏟斗平穩地推進。如推進阻力過大時,可稍稍提升鏟臂,裝料時鏟斗應從正面低速插入,防止鏟斗單臂受力。向運輸車輛上卸土時應緩慢,鏟斗應處在合適的高度,前翻和回位不得碰撞車箱。經常注意機件運轉聲響,發現異響,應立即停車除故障。當發動機不能運轉需要牽引時,應使各轉向油缸能自由動作,以免在牽弓沖出現事故。二十、汽車作業的安全要點:載重汽車必須按規定噸位裝載,不得超載、超高,不得人貨混裝,駕駛室內不得超額坐人。車輛裝土場地必須平整堅實,當用機械裝土時,汽車就位后應拉緊手閘,裝載要均勻,不得偏載。在陡坡、高坡、坑邊或填方邊坡處卸土時,停卸地點必須平整堅實,地面宜有反坡,與邊緣必須保持安全距離;在危險地段卸土,應有專人指揮。公路上行駛必須遵守道路交通規則;運載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時,應遵守有關規定,除必要的隨車人員外,不得搭乘其他人員。不得在雷雨夜晚運送爆炸物品。在裝有長物件時,如裝運鋼筋、鋼管,必須扎牢,以免下溜傷人,在轉彎時,必須減速以免長物因轉動半徑過大而出事故。物尾應扎紅布作為示警標志。裝運土石,應裝量適當,特別是在公路和穿過城鎮時,不得下掉土石,污染環境,或造成交通受阻等問題。自卸汽車除應遵守上述載重汽車的各項規定外,還應遵守以下規定,以保安全。發動機起動后,應檢查起翻裝置,確保可靠、良好;嚴禁在駕駛室外進行操作,翻斗內嚴禁載人。當裝載高度超過車箱欄板時,不得猛力加速,也不得緊急制動,起動亦應平穩。卸料起斗時,應檢視上空有無電線,防止刮斷。
篇2:建筑工程土方開挖施工規定
1、應根據設計及專項施工方案的施工順序及工況進行土方開挖。不得超工況開挖。
2、土方應分區、分塊、分層均衡開挖;土方分區、分塊、分層開挖后應按設計及專項施工方案的要求及時支撐、澆筑墊層。
3、進場施工機械應由施工企業安全管理部門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作業,并應有驗收記錄。
4、機械作業位置應穩定、安全,不得利用基坑支護結構體作為機械作業的支承體。
5、嚴禁挖土機械和施工人員在同一工作面作業。
6、基坑開挖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護結構、工程樁或擾動基底原狀土。
7、應根據基坑監測數據及周圍環境情況指導土方開挖施工;當基坑及周圍環境監測數據超過設計報警值時,應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后方可繼續施工。
8、地下結構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及時進行夯實回填土施工。
篇3:土方工程工程施工監理實施細則
一.依據標準
應符合國家標準GB50202-20**《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二.基本要求
1.場地平整,排水溝坡度在設計無要求情況下應向排水方向作不小于2‰的坡度,按每20m的檢查點逐點檢查,且每邊不應少于1點。
2.施工區域及施工周圍的上下障礙物已作好折遷處理,防護措施。
3.施工機械試運轉正常,道路、排水溝暢通,路面應高于施工場地地面。
4.工程軸線控制樁離建筑物距離應大于兩倍挖土深度。
5.挖土機挖土接近設計坑底標高或邊坡邊界時,應預留20~30cm厚土層,用人工開挖或修坡。
6.超挖時不得用土回填,應用砂、碎石或低強度混凝土填實至設計標高
7.挖土邊坡坡度嚴禁陡于設計要求
8.使用人工降水時,地下水位必須降至設計要求(一般使地下水位低于本次開挖坑底0.5m)時方可開挖。
9.坡頂棄土時,棄土堆坡腳到挖方上邊緣距離應根據挖土深度,邊坡坡度和土的性質確定,土質干燥密實時距離不得小于3m,土質松軟時距離不得小于5m
10.保證基坑(槽)基底土質符合設計要求并嚴禁擾動。
控制點
1.防止挖方邊坡塌方⑴控制開挖過程各土層中邊坡度,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
⑵地下水位變化活躍時,加強井點降水和排水措施,嚴密監視地下水位
⑶控制邊坡頂部附加荷載
⑷經常檢查開挖土層地質情況,防止因土層疏松造成塌方2.防止滑坡⑴嚴禁地表水滲入邊坡體內或沖刷掏空坡腳,增加斜坡陡度,引起滑動
⑵地下水位上升時,加強同設計方聯系和監測防止因土體自重增大引起滑坡
⑶控制挖方邊坡陡度,在坡體堆土高度,防止破壞土體平?引起滑坡3.防止基坑泡水⑴開挖基坑(槽)周圍應設排水溝擋水堤或外斜坡,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⑵挖土放坡時,坡頂、坡腳至排水溝保持一定距離。一般為0.5~1.0m
⑶逐層開挖,逐層放坡,并隨之開挖排水溝、集水井,保證開挖面,排水溝、集水井之間有一定高差,地下水位在開挖面以下不少于0.5m4.防止邊坡超挖⑴機械開挖應預留200mm厚土,采用人工修整。
⑵加強測量、復測,嚴格定位,在坡頂、坡腳處設明顯標志和邊線,并設專人檢查。風險分析:
由于地下情況復雜多變,勘察數據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基坑施工必須小心謹慎,現有機械設備能力完全可以加快常規施工進度,但管理不當將帶來眾多不安全因素。大面積塌方,滑波不僅對本工程是災難性事故,而且給周圍環境和建筑物帶來巨大影響,過快施工進度不可避免超挖,如果回填工程沒有完全到位,結構將發生設計外附加沉降,大多這種沉降是差異沉降,也就意味著給結構構件施加了附加荷載,降低了整個建筑安全系數。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和水的關系十分密切,施工過程必須嚴密注視降雨和地下水位變化、土中含水量大時,要加強監測,必要時輔以保護措施,保證施工順利完成。預檢項目:
1.施工方案
(1)人員、設備配備情況
(2)挖土順序
(3)降、排水方案
(4)監測方案
(5)事故應急措施
2.復核紅線圖紙要求3.復核灰線,軸線圖紙要求4.開挖前文件及準備工作符合要求(注意政府要求)試驗項目:
土工試驗根據設計要求
旁站檢查:
1.開挖面距設計標高20cm左右
人工開挖
2.填土施工分層壓實3.接近紅、灰線減少施工誤差4.意外事故處理方法正確性、可靠性實測檢查:
1.邊坡坡度,開挖面標高
符合設計要求
2.挖方堆土高度符合設計要求隱蔽工程驗收:
基底土層會同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共同驗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提供資料:附表土方開挖工程質量檢驗標準
項序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mm)檢驗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場地平整管溝地(路)面基層人工機械主控項目1標高-50+30+50-50-50水準儀2長度、寬度(由設計中心線向兩邊量)+200
-50+300
-100+500
-150+100—經緯儀,用鋼尺量3邊坡設計要求觀察或用坡度尺檢查一般項目1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2基底土性設計要求觀察或土樣分析注:地(路)面基層的偏差只適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層填土工程質量檢驗標準
項序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mm)檢驗方法柱基基坑基槽場地平整管溝地(路)面基礎層人工機械主控項目1標高-50+30+50-50-50水準儀2分層壓實系數設計要求按規定方法一般項目1回填土料設計要求取樣檢查或直觀鑒別2分層厚度及含水量設計要求水準儀及抽樣檢查3表面平整度2020302020用靠尺或水準儀挖土、降水施工方案降水記錄隱蔽工程驗收單技術核定單沉降、變形監測報告事故處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