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坡陡坡土石方開挖施工安全專項處置方案

高坡陡坡土石方開挖施工安全專項處置方案

2024-07-13 閱讀 3292

總則1.1編制依據本預案根據施工生產過程中潛在危險源和事故后果分析進行編制,符合以下法律法規與技術規程規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3.《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4.《鐵路工程基本作業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1—2009);5.《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2--2008);6.《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09);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鐵路高坡陡坡土石方開挖施工安全問題的預防與處置。工作原則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貫徹“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持續改進”的原則。在充分適應相關法律法規與鐵路行業相關要求的前提下指導應急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保證各種應急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幫助實現應急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運作,以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預防性、及時性和有效性。1.4應急預案體系為了加強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的組織領導工作,項目部應成立施工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指揮長:王義水黨工委書記:張明革副組長:副指揮長:楊中發邵?璞?王發樹?楊景杉?項目總工:呂伏河?黨工委副書記:任恩前組員:安全總監:徐存良?安質部長:彭足林?物資設備部長:趙勇財務部長:陳良明綜合辦公室主任:任恩前(兼)計劃合同部長:王發樹(兼)工程副部長:陳忠偉一項目部:楊景杉二項目部:何非三項目部:李衛兵職責:組織、協調各方搶險救援的人員、物資、交通工具等;保持與上級領導機關的通訊聯系,及時發布現場信息。領導小組應根據工程的特點及施工工藝的實際情況,組織對項目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然后制定發生緊急情況或事故的應急措施,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現場操作人員應急能力,以減少突發事件造的損害和不良環境影響。預案的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見下圖:(圖1?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圖)2主要風險及救援特點2.1主要風險高坡陡坡土石方開挖工程的主要危險源為: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坍塌和滑坡,臨近既有線施工掩埋、損壞既有設施設備等·。2.2救援特點高坡陡坡土石方開挖緊急救援的關鍵是速度,涉及人員傷害的,應及時組織搶救,避免人員死亡;涉及掩埋、損壞既有設施設備的,應及時采取應急防護和組織搶修,保證設施設備正常使用。3預警及預防3.1預警信息發布局指揮部成立后,依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程序》,組織成立辨識組(由安全、環境、管理、技術、物資、設備、車輛等部門成員參加)。對項目的生產和服務活動進行分類,根據不同的活動采用投入與產出等方法辨識出危險源,并進行風險評價。在獲悉預警信息后,應充分利用信息網絡、通訊、警報、宣傳、通知等有效辦法方式,對標段范圍內發出針對性預警通告,迅速做好應急處置的各項準備工作。嚴重、特別嚴重預警信息應在30分鐘內通過應急平臺預警信息(號)和特急紙質件文本等多種形式,向上級單位(或部門)應急辦報告,同時按照應急預案規定的程序立即做出應急響應,有關領導和人員要立即到位,做好應急隊伍和應急物資準備,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緊急疏散或轉移群眾,并對事故現場和危險源點迅速進行控制并加以處置,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置。3.2現場狀況檢查局指揮部根據本標段的實際情況和危險性分析對中等及以上的危險源采取監控措施,每周檢查一次,各項目部每天進行檢查;對危險性較小的危險源局指揮部每月檢查一次,各項目部每旬檢查一次,發現安全隱患并及時消除。3.3安全情況的確認局指揮部安全質量環保部、應急救援領導組應定期對現場安全檢查情況進行確認,接到或發現有可能導致安全、質量問題或事故的信息后,應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各項目部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事故發生;當本級應急救援領導組認為事故較大,有可能超出本級處置能力時,要及時向上級救援領導組報告,同時確定預警行動。3.4風險預防措施為保證高坡陡坡土石方開挖施工安全,防患于未然,在施工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3.4.1高坡陡坡土石方開挖過程中的監測及監控要求①監測前編制系統的監測實施方案并報有關單位批準后方可進行監測。②監測基準點設置1個/10米,均設置在坡頂開挖邊線5米以外,必須可靠、穩定和牢固。③坡頂沉降和位移測量采用全站儀進行,要求儀器精度符合監測要求。④監測項目在開挖前應測得初始值,且不應少于兩次。開挖過程及使用初期,每天監測2次,位移及變形穩定后每天監測1次,直至施工結束。⑤特殊情況下加密監測。3.4.2降雨量過大引起坍塌滑坡的預防措施①坡頂及時修筑截水溝,防止地面水大量沖刷坡面。②自上而下分臺階施工,隨挖隨護。③坡腳及時修筑臨時排水溝,將水引排出邊坡范圍。④及時獲取天氣信息,預先做好準備工作。⑤在進行現場平面布置時,考慮適當加大明排系統的能力,并加強管理保持其暢通。3.4.3物體打擊與高處墜落的預防措施對作業人員進行崗前安全培訓,現場施工中應安排專職安全員進行監督警戒,要求作業人員按相關安全技術規程進行作業,嚴禁違章指揮、違章操作,上傳下遞物件應有應答機制,禁止拋投。現場設立安全標志,危險區必須懸掛“小心墜落”和“危險”等標志,坡頂周圍設置堅固、醒目的安全圍欄,欄桿桿件的規格及連接要求等應遵守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有關規定。3.4.4既有設施設備的預防措施①與設備管理單位簽訂安全協議,明確安全責任劃分和相關義務。②制定施工方案和既有設施設備防護措施,方案和措施必須得到設備管理單位、贛龍復線鐵路籌備組及監理單位的批準同意。③制定施工計劃,施工前應通知設備管理單位到場對既有設施設備進行監護。④實行現場巡查和防護制度,加強現場巡查和監控。如有異常情況,及時組織作業隊伍對既有設施設備進行檢查和搶修,確保既有設施設備盡快投入使用。4應急處置4.1信息報告4.1.1當問題或一般事故(施工安全、火災、爆炸及其它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或發現人應立即向項目部領導報告,迅速采取應急措施,防止事態擴大。4.1.2施工現場由項目經理或施工負責人組織應急小組對事故進行處理,并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4.1.3報警,詳細準確報告:出事地點、單位、電話、事故類別、事態狀況、報告人姓名、單位、地址、電話等。發生火災時要向當地119火警報警,并派專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車;事故中如有人員傷害時,還要向當地醫護救援120報警。發生人員被困情況,需要專業救援的,應及時向武警消防等部門報警。4.2緊急處置4.2.1緊急處置流程應急領導小組應遵循“統一指揮、快速反應、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原則,做好事故的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工作。應急事故發生處理流程圖見圖2。①局指揮部安全質量環保部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匯報事故情況以及救援情況。②事故發生初期,現場人員指派專人負責引導指揮人員及各專業隊伍進入事故現場。③指揮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了解現場情況及事故的性質,確定警戒區域和事故應急救援具體實施方案,布置各專業救援隊任務。④各專業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迅速對事故情況做出判斷,提出處置實施辦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參與事故調查及提出整改措施。⑤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按照應急救援小組安排,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按各自的分工開展警戒和救援工作。⑥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時,必須及時做出標志、攝影、拍照、詳細紀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⑦事故得到控制后,由項目部統一布置,組織相關專家,相關機構和人員開展應急處置總結和善后處理工作。

(圖2?應急處置流程圖)4.2.2事故處置的指揮與控制:①發生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事故后,發現事故發生人員應及時通知現場安全員,由現場安全員撥打急救電話并向局指揮部安全質量環保部匯報,同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自救;安全質量環保部接到通知后應立即上報搶險領導小組,組織應急搶險隊進行現場搶救;一部分搶險隊員進行人工呼吸或包扎傷口;其余隊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展擴大。②發生爆炸、坍塌和滑坡等事故后,發現事故發生人員應及時通知現場安全員,由現場安全員撥打急救電話并向安全質量環保匯報,同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自救;安全質量環保部接到通知后應立即上報搶險領導小組,組織應急搶險隊進行現場搶救;一部分搶險隊員清理土方或雜物,如有人員被埋,應先按部位搶救被埋人員;其余隊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展擴大;并安排專人隨時監護邊坡狀況,及時清理邊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發生。在等待外部醫療救援的同時,對受傷人員可在現場采取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救援人員應各負其責,分工有序的處理事故,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③現場設施設備受到損害時,應及時通知設備管理單位和有關部門,并采用封鎖、慢行等措施,防止事態擴大,同時組織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進行修復。4.3人員救治在外部救援機構未到達前,搶險隊員應對受害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傷部位受污染等),并合理安排,使重度受害者優先得到外部救援機構的救護,協助外部救援機構轉送受害者至醫療機構,并指定人員護理受害者。4.4安全防護檢查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根據工程特點、環境條件、事故類型及特征,事先準備必要的應急人員安全防護裝備,以備救援時使用。2.在事故發生后,由保衛疏導組專門負責封鎖現場和人員撤離,必要時拉設警戒線,安排專人負責把守,嚴禁閑雜人員進入事發現場,以免影響應急救援工作快速順利開展。3.在應急處置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前,應嚴格檢查,必須按要求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證自身安全。4.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根據事故情況決定應急救援人員的進入和撤出,根據需要具體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5.在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安排專人負責對現場安全狀況進行專門的排查,把安全區域和危險區域明確分開,防止救援人員誤入危險區域發生次生事故。4.5信息發布處置工作結束后,在全局指揮部內通報事情調查結果,并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存檔。5保障措施應急資源的準備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項目部應根據高坡陡坡土石方開挖事故性質和特點,配備應急救援中所需的通信設備、救援機械設備、交通工具、醫療設備和藥品、生活保障物資。5.1通信及信息保障設立項目部、勞務隊二級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對重大危險源點進行定編監控,落實具體責任人,執行安全逐級負責制。構建內部通信聯絡系統,各級人員通訊方式及應急救援辦公室電話,統一編制印發,若發生人員變動的及時更換通訊聯絡方式,確保通訊聯絡暢通。各級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安排專人值班,及時傳達上報工程現場安全狀況和生產信息。同時與當地政府、就近醫院、公安消防及設備管理等單位提前取得聯系,在發生事故時形成“路地”聯動機制。5.2應急救援設施設備及安全防護備品保障1.根據應急救援業務的需要,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配備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及器材,建立相應的維護、保養和調用等制度。2.局指揮部、各項目部應加強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企事業等單位溝通協調,確保應急處置時可根據應急搶險救援需要,依法征用、調用單位和個人交通工具、設施及工程搶險裝備和器材。3.局指揮部、各項目部應按照標準建立救援和搶險裝備,以及安全防護備品信息數據庫并及時更新,重點做好應急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等物資儲備,明確應急搶險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并制定相應的維護、保養和檢測等制度,使其處于良好狀態,確保應急指揮調度準確、可靠。4.常備藥品:消毒用品、消毒注射器(或一次性針筒)、血壓計、聽診器、止血帶、止血鉗、(大、小)剪刀、氧氣瓶(便攜式)、無菌橡皮手套、無菌敷料、棉球、棉簽、繃帶、膠布、夾板、別針、手電筒(電池)、鑷子等。5.主要應急機械設備。主要應急機械設備儲備表序號材料、設備名稱單位數量規格型號主要工作性能指標現在何處1挖掘機輛3小松PC200斗容量1.6m3現場2裝載機輛5卡特966H斗容量3.4m3現場3出碴車輛10北方奔馳容量15m3現場4液壓汽車吊輛1QY-2525T5對講機臺10GP88S現場6木樁、木板塊若干現場7其它小型工機具臺若干(鐵鍬、撬棍等)現場5.3醫療衛生保障與項目所在地的就近醫院提前溝通聯系。以便在事故發生時造成人員傷亡后,立即撥打就近醫院的120生命綠色通道電話請求救援,并對傷員進行必要的現場救治。若條件允許,可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時把傷者送往鄰近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應急救援電話如下:生命急救:120連城縣醫院:0597-8922814設備管理單位:連城縣公安局0597-89222665.4應急隊伍保障各項目部員工是施工安全應急救援的主要力量,地方有關單位、協力隊伍是應急救援的協助力量。各專業救援組應根據各自的分工和職責,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快速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各項目部應加強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駐地部隊等單位與部門的溝通協調,確保應急處置時公安、醫療、防汛、地震等專業救援隊伍及時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搶險救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定期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進行培訓和演練,以提高各救援小組的應急救援能力。5.5物資保障1.建立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制度,根據發生事故種類的不同,制定應急救援物資購買、儲存、調撥體系和方案。2.在危險源點附近合適的位置設置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倉庫,若有些救援物資儲存在他出的,要確保在事故發生時能夠及時調運到事發現場。3.由后勤保障組負責救援物資的購置、儲存和調運工作,并定期對儲備的應急救援物資進行檢查,將過期或影響使用功能的及時清理,重新購置符合使用要求的物資,確保物資安全供給。5.6技術保障1.在施工前,組織技術過硬、現場施工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深入了解和掌握現場的地質、水文、自然環境資料,編制符合現場施工實際的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方案以及突發事件安全應急救援預案。2.由安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定期組織各專業救援小組進行應急救援演練,增強救援隊伍處置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和現場應急救援能力。3.在重大危險源施工過程中不斷加強對項目管理人員和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項目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操作水平。

篇2:高坡陡坡土石方開挖工程安全細則

一、久永鐵路高坡、陡坡土石方開挖工程概述

全線路基長18.023公里,其中區間路基長11.686公里。全線有陡坡路基32處,長度合計715m;全線有深路塹工點18處,長度合計2622m,代表性工點介紹如下:

1.DK2+550~DK2+646長96米,深路塹工點:最大邊坡高度44.5m,該段屬溶蝕低山地貌,植被發育,部分山體灌木較茂密,線路從溝谷中通過。

2.DK9+912~DK10+025.45長113.45米,順層深路塹路基工點,該段屬溶蝕低山地貌,相對高差24米,植被發育,部分山體灌木較茂密。

3.DK13+630~DK13+910長280米,順層深路塹工點:該段屬屬溶蝕低山溝谷峰叢地貌,線路從丘陵溝漕以挖方通過,中心最大挖方高度約為11米。

4.DK31+885~DK32+150深路塹工點,長265米:該段屬溶蝕低山地貌,地形起伏大,丘包與槽臺相間分布,局部基巖出露。路基以挖方通過,最大中心挖深26.19米,最大邊坡挖高約34米,其土層3~12米,覆蓋層塌陷隱患較嚴重。

二、安全監理的方法

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按照“六位一體”的管理要求,采用動態控制的基本方法,并與目標規劃、組織協調、信息管理、合同管理方法相結合,利用主動控制和被動控制的基本原理,預先分析各種安全因素,從同類工程已發生的施工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訓,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可能發生的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使建設工程安全控制在允許的風險程度范圍之內。

三、監理工作的措施

(一)、安全專項檢查制度

1.定期檢查

a)總監理工程師應每季組織有關人員對安全、文明施工情況進行綜合檢查。檢查主要內容:

外業檢查:對管段內施工現場、駐地進行全面檢查,對現場控制、制度落實、作業標準、文明施工等應對照要求檢查;

內業資料檢查:重點檢查安全制度、措施、方案的落實情況;人員教育培訓、技術交底、文件學習傳達情況,內業資料整理是否完善等。

b)安全監理工程師每月不少于一次組織有關人員對重點施工項目,關鍵工序進行重點抽查。

c)按“三集體”活動要求程序,監理組負責人每周組織一次有關人員安全質量綜合檢查,并填報安全檢查記錄表,記入監理日記。

2.專項(季節性)檢查

安全監理工程師負責組織專項或季節性安全專項檢查,如用電安全、特種設備安全、隧道、防火防爆、節假日前后、雨季、冬季、臺風前后等;要對定期檢查存在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復查;對各監理組現場安全監控情況進行檢查。

3.日常檢查、巡查

專業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員應加強對管段內施工情況日常檢查、巡查應現場把關;對定期和專項檢查發現及項目管理機構提出的問題,負責督促整改落實,及時反饋信息,并作好記錄。

(二)、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1.總監理工程師應定期對監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勞動紀律、專業技能和安全知識教育培訓。

2.按照培訓計劃,選送有經驗和有責任感、事業心強的人員進修培訓,同時,應結合施工特點,經常對監理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努力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安全監管能力。

3.監理站根據“學習制度”要求,每月組織有關監理人員進行一次業務學習,時間不少于2h。

4.安全監理工程師應根據工程進展及特點和項目管理機構要求,及時對監理人員和施工單位有關人員進行有關安全知識培訓或交底。

(三)、安全專項例會制度

1.監理站應建立由總監理工程師主持、每季召開一次的安全例會,主要內容有:學習文件,安全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安全管理經驗,制定有針對性措施,布置下一階段安全工作重點。

2.總監或副總監理工程師每月主持召開施工單位分管安全領導、安質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參加的安全工作協調會,總結、分析、布置安全工作。

3.監理站和各監理組建立安全隱患問題數據庫臺賬,作為分析依據,落實整改閉合。

(四)、安全重大方案審查制度

1.監理站應監督施工單位嚴格執行建設部有關“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對高坡、陡坡土石方開挖工程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和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經專家組論證通過。

2.對施工方案、安全技術專項措施,須經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核簽認后,報監理站安全監理工程師審核,并經總監理工程師批準方可下發執行。

3.專業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逐級細化施工方案和措施,細化的施工方案措施必須針對性強,并具有可操作性。

4.經過審查批準的方案措施必須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組織逐級召開專題會進行交底,做到逐級交底簽認,責任到人。

5.監理人員應參加施工單位召開的安全技術交底會議,并記入監理日記,對未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的,不得同意施工作業。

6.凡未達到以上要求、施工單位強行施工的,監理人員必須立即上報監理站,總監理工程師及時簽發暫停令,暫停該工程施工、檢查與驗收,并上報項目管理機構。

(五)、從業人員資格審查制度

監理站應督促施工單位在開工前建立完善施工組織機構,配齊相關人員;監理工程師應審核以下內容是否符合有關要求:

1.施工企業資質、安全生產許可證等有關證件或批文;

2.施工單位施工組織機構框架圖及人員名單,外聘勞務人員應納入其班組管理;

3.安全質量專職檢查體系機構圖、人員名單及資質證書;

4.項目經理(或指揮長)、總工、安全專職檢查人員、質量專職檢查人員等有關要求持證上崗人員證書;

5.各類特殊工種操作證和有關要求持證上崗人員的有效證件;

6.對人員進行動態管理,施工人員中途變動時,應及時辦理報批手續,并經培訓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六)、應急救援預案審查制度

1.監理站應督促施工單位開工前編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設立應急救援組織,配齊應急救援人員,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救援物資;

2.專業監理工程師對預案進行審核,現場實地查看清點確認救援人員、機具物資配備等有關事宜,確保落實到位;

3.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查應急預案符合要求、簽認后報監理站,經安全監理工程師審核后報總監理工程師批準備案。

4.監理工程師經常檢查應急救援機具、物資完好齊全,存儲到位,督促施工單位組織應急救援和消防安全演練,確保應急救援時能熟練進行。

5.監理工程師加強現場應急救援的動態管理,根據工程的推進,適時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方案或措施、救援物資的補充與完善。

(七)、安全技術管理制度

1.監理站安全生產技術管理,應逐步完成由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管理模式的轉變,即:實行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科學化管理,應不斷加強對安全技術管理工作的監控把關和推進。

2.監督施工單位實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制度

a)監理站應督促施工單位在工程開工前將工程概況、施工方法和安全技術措施向工程負責人、有關技術、安全、質量等管理人員及施工從業人員進行交底。

b)每個分項工程施工前,施工負責人應根據《施工組織設計(方案)》要求,向施工作業班組進行書面安全技術交底,監理人員應參加施工單位組織的交底會。

c)安全技術交底應履行簽字手續,交底內容全面、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交底應一式四份,經專業監理工程師簽認后,由交底人、接受人及項目管理機構安質部門和監理站分別存檔備查。

d)施工作業人員有權拒絕未經安全技術交底的工作內容。

e)施工作業人員必須嚴格依照交底的要求,進行施工作業。

f)施工負責人、技術人員、安檢人員應檢查現場落實情況。

g)監理人員對方案和措施進行監控,對未按要求落實的或違規、違章、違標作業,應堅決制止;對不聽勸告的,應立即向監理組長或總監理工程師報告,采取暫停報驗等強制性措施予以制止。

3.施工單位必須嚴格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級安全技術檔案,安全技術資料必須齊全、清晰、真實、完整、有效,符合標準和規范要求。

4.監理人員應認真審核各類安全技術資料,需現場核實的應及時到現場核實,嚴格按規范和有關要求把關簽認。同時,應及時整理歸檔,嚴禁補簽漏簽或違規亂簽盲目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