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MS記錄編制與要求
0HSMS記錄的設計應與編制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同步進行,以使0HSMS記錄與程序文件和管理作業文件協調一致、接口清楚。
1.編制記錄總體要求的文件
根據標準、手冊和呈現文件的要求,應對體系中所需記錄進行統一規劃,同時對表格的標記、編目、表式、表名內容、審批程序以及記錄要求做出統一的規定。
2.表格設計
在編制程序文件與作業文件的同時,分別制定與各程序相適應的記錄表格。必要時可附在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的后面。
3.校審和批準
匯總所有記錄表格,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校審。校審的重點,應從體系的整體性出發,重點是各表格間的內在聯系和協調性、表格的統一性和內容的完整性。校審并作相應修改后報主管領導批準。
4.匯編成冊
將所有表式統一編號,匯編成冊發布執行,必要時,對某些較復雜的記錄表式要規定填寫說明。
5.要求
①應建立并保持有關OHSMS記錄的標識、收集、編目、查閱、歸檔、儲存、保管、收回和處理的文件化程序。
②記錄應在適宜的環境中儲存,以免損壞并防止丟失,保管方式應便于查詢,應制定相關方查閱和索取所需記錄的有關規定。
③應明確記錄所采用的方式(如文字填寫、縮微膠卷、磁盤或其他媒介)。
④按規定表式填寫或輸入記錄,做到記錄內容準確、填寫(輸入)及時、字跡清楚、整齊。
⑤應根據需要規定記錄的保存期限,一般應遵循的原則是:有永久保存價值的記錄應整理成檔案,長期保管;合同要求時,應征得相關方的同意或由相關方確定。
⑥應規定對過期或作廢記錄的處理辦法。
篇2: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記錄編制要求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記錄的編制與要求
OSHMS記錄的設計應與編制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同步進行,以使OHSMS記錄與程序文件和管理作業文件協調一致、接口清楚。
1.編制記錄總體要求的文件
根據標準、手冊和程序文件的要求,應對體系中所需記錄進行統一規劃,同時對表格的標記、編目、表式、表名內容、審批程序以及記錄要求作出統一的規定。
2.表格設計
在編制程序文件與作業文件的同時,分別制訂與各程序相適應的記錄表格。必要時可附在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的后面。
3.校審和批準
匯總所有記錄表格,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校審。校審的重點,應從體系的整體性出發,重點是各表格間的內在聯系和協調性、表格的統一性和內容的完整性。校審并作相應修改后報主管領導批準。
4.匯編成冊
將所有表式統一編號,匯編成冊發布執行,必要時,對某些較復雜的記錄表式要規定填寫說明。
5.要求
應建立并保持有關OHSMS記錄的標識、收集、編目、查閱、歸檔、貯存、保管、收回和處理的文件化程序;
記錄應在適宜的環境中貯存,以減少編制或損壞并防止丟失,保管方式應便于查詢,應制訂相關方查閱和索取所需記錄的有關規定;
應明確記錄所采用的方式(如文字填寫、縮微膠卷、磁盤、或其它媒介);
按規定表式填寫或輸入記錄,做到記錄內容準確,填寫(輸入及時,字跡清楚整齊);
應根據需要規定記錄的保存期限,一般應遵循的原則是:有永久保存價值的記錄應整理成檔案,長期保管;合同要求時,應征得相關方的同意或由相關方確定;
應規定對過期或作廢記錄的處理方法。
篇3:企業生產作業計劃編制要求
企業生產作業計劃的編制要求
1.目的作用
企業的生產計劃確定后,為了便于組織執行,還要進一步編制生產作業計劃。企業的計劃工作,應當是長期計劃與短期計劃相結合,既要做好長期規劃,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規定企業的戰略目標和方針,又必須加強短期計劃工作,使戰略目標和方針得到貫徹落實。生產作業計劃就是企業短期計劃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編制生產作業計劃把企業的全年生產任務,具體分配到各車間、工段、班組以至每個工作地和工人,規定他們在月、旬、周、日以至輪班等具體生產任務,從而保證按品種、質量、數量、期限和成本完成企業的生產任務。
2.管理職責
2.1公司市場營銷部應根據產品銷售訂單及各片區要貨情況,于每月25日前編制出下月的產品銷售計劃,經部門主管審核簽字及報總經理批準后,應于25日準時將計劃發到生產計劃部門。
2.2生產計劃部門在每月25日接到銷售計劃后,應立即進行下月的廠級生產作業計劃編制,并于27日完成,經部門主管審核簽字報總經理批準后,立即發送到物流管理部門、質量檢驗部門、成本控制部門以及各生產車間。
2.3各生產車間在每月27日接到廠級生產作業計劃后,應根據本車間的生產任務要求內容,編制車間生產作業計劃,并于兩天內完成,報生產作業部,進行最后的統籌平?檢查,批準后正式實施。
2.4各職能部門在接到生產計劃部門的生產作業計劃后,應立即按生產任務內容的要求,進行技術、物資等方面的準備工作,為生產計劃任務的實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2.5公司主管生產技術的副總經理,應對生產作業計劃的編制和管理進行工作跟蹤督察,加強對各部門間的工作協調和統一指揮。
3.編制生產作業計劃的工作內容
3.1編制全廠的生產作業計??和車間內部的生產作業計劃。這就是把企業的生產計劃(一般是年度分季)具體分解為全廠的生產作業計劃(一般是按月編制),并進一步規定車間、工段、班組在短時期內(月、旬、周等)的具體生產任務。
3.2編制生產準備計劃。按照生產作業計劃的任務內容,規定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的供應,安排設備檢查、工裝夾具和工具的準備工作,并對技術文件的準備、勞動力的調配等生產準備工作提出要求。
3.3進行設備和生產面積的負荷核算和平衡。主要目的是使生產任務在生產能力方面得到落實,并使生產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3.4制定或修改期量標準。這是編制生產作業計劃所依據的一些定額和標準的資料。這項工作也是編制生產作業計劃的重要工作內容。
3.5日常生產派工。這就是依據工段和班組的作業計劃任務,在更短的時間內具體安排每一個工作地和工作者的生產任務和進度,作好一切作業前的準備,下達生產指令,使生產作業處在即可實施的狀態。
4.廠級生產作業計劃的重點工作事項
4.1編制計劃并落實到車間
廠級生產作業計劃,是對年度生產計劃的具體落實,是根據銷售部門提出的月銷售計劃內容,對每個月的生產任務作出詳細的計劃,同時將產品分解到各生產車間,使各車間在品種、數量和時間上相互銜接配合,保證生產協調均?地進行。廠級作業計劃落實到車間的步驟和方法是:
4.1.1生產計劃部門根據月生產任務及產品出產進度的要求,按產品加工的逆工藝順序,分別對各車間提出生產產品品種、數量和期限等要求;
4.1.2各車間組織有關人員討論計劃,在匯總各項建議和措施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各種產品的投入、出產的數量和期限,編制出車間的生產作業計劃。車間在進行生產能力負荷核算的同時,還???做好與其他車間相互之間半成品提供和交付方面的銜接工作;
4.1.3各車間生產作業計劃編制后,生產作業部的計劃員應從整個企業的全局出發進行檢查,如有不協調之處應再次提出調整修改,直到各車間都能協調地完成全廠的產品出產任務。
4.2確定生產作業計劃標準(即期量標準)
生產作業計劃的中心問題是選擇合理的期量標準。“期"是指時間,如制造一件產品需要多長時間,相隔多長時間出產一件產品等;“量"是指數量,如一次同時投入生產的制品數量,庫存在制品數量等。
4.2.1對確定期量標準的管理要求:
a.生產管理部門要從實際需要出發,規定企業采用的期量標準的種類及其詳細程度。
b.要采用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簡便易行的制定方法。
c.要對各個生產單位的期量標準規定使用、考核和獎勵的辦法,以保證期量標準得到貫徹執行。
d.期量標準的水平應當先進可靠,當影響期量標準的各種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時,必須及時修改或重新制定。
e.期量標準由生產作業部歸口管理,變更期量標準必須要取得批準。
4.2.2不同生產組織形式的期量標準內容:
a.單件產品生產的期量標準有:產品生產周期、生產提前期等。
b.成批生產的期量標準有:批量、生產間隔期、生產周期、生產提前期、在制品定額、交接期等。
c.大量流水生產的期量標準有:節拍、在制品定額等。
4.2.3有關名詞釋意
a.生產間隔期。就是前后兩批產品(或零件)投入或出產的時間間隔。
b.生產周期。是指產品從原材料投入生產起一直到成品出產為止的全部日歷時間(或工作日數)。
c.生產提前期。是指產品(或零件)在各生產環節出產(或投入)的時間同成品出產時間相比所要提前的時間。
d.在制品定額。是指在一定技術組織條件下,各生產環節上為了保證生產銜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儲備量
e.批量。就是相同產品(或零件)一次投入和出產的數量。
f.節拍。就是流水生產線上前后出產兩件相同產品之間的時間間隔。
4.3組織好各項生產準備工作
為了使生產作業計劃的實施得到保障,還應組織好與生產相關的各項準備工作,由生產計劃部門負責對各項準備工作的狀態進行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解決措施。具體的檢查內容如下:
4.3.1人力資源是否具備,特別是關鍵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操作者是否具備。
4.3.2設備完好情況以及能力是否具備,必要時應進行驗證認可。4.3.3工裝、夾具是否齊備完好,必要時對其精度進行檢查確認。
4.3.4量具是否合格有效,特別是測量能力是否滿足規定要求。
4.3.5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等物資是否準備到位。
4.3.6外協配套件是否到位,后續供應保證是否可靠。
4.3.7-F.藝技術文件是否滿足要求,未貫徹過的文件,是否要預先進行驗證。
4.3.8新產品上量的各項準備如何。
4.3.9重大的技術改進更新項目與計劃任務能否銜接上。為了做好生產準備工作,通過上述檢查,發現薄弱環節,生產計劃職能人員應編制出相應的生產準備計劃。要針對薄弱環節采取措施加以克服。生產準備計劃要與生產作業計劃銜接一致。在生產準備計劃中,要明確規定各項準備工作的內容、要求、進度和執行單位。
5.車間生產作業計劃的編制事項’
5.1車間生產作業計劃編制與廠級生產作業計劃編制其工作的方法原理是相同的,差別只是計劃編制的詳細程度有所不同以及計劃編制的責任單位(車間或廠部)有所不同。車間的生產作業計劃要具體地分解到工段、班組、各個工作崗位。從時間上分,有月、旬、周、日、輪班計劃。車間所采取的計劃形式,應根據生產類型和生產組織形式等因素決定。
5.2對于按對象專業化原則組織的生產車間,由于車間可獨立地完成產品的全部(或基本上全部)生產過程,一般與別的車間不存在相互間的加工銜接問題,所以編制車間作業計劃比較簡單,只需將本車間的生產任務按各工段各班組不同的專業分工,來分派生產任務。
5.3對于按工藝專業化原則組織的生產車間,由于產品的生產過程要經過各個車間進行各種不同工藝的加工才能夠成為成品,所以各
個生產車間的作業計劃就比較復雜些,既要能夠保證企業的成品出產任務按期、按量地完成;又要確保各個車間相互間在生產的數量和時間期限上銜接平衡。實現上述要求,就要從企業的成品出產任務出發,按照工藝過程相反順序,從成品出產的最后一個車間開始,向前逐個地決定各個車間的生產作業計劃(見附件二)。這些工作需要生產計劃部門在制定各車間作業計劃時,要做好各車間之間的計劃溝通和全面協調工作。
5.4為保證科學編制車間內部生產作業計劃,應特別注意抓好三項工作:
5.4.1要抓好關鍵零件的加工進度和關鍵工序及設備的負荷平衡,通過編制單獨表格來加強控制。
5.4.2確定生產任務時,要考慮零部件的成套性,作為重點任務將那些影響配套的缺件優先安排生產。
5.4.3要解決好各工段班組之間的協調、配合問題,以保證車間乃至企業整個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提高生產運作效率。
6.生產作業計劃的調整
產品銷售計劃是編制生產作業計劃的主要依據。在經營活動中經常會遇到突然性的顧客緊急訂單,需要生產部門處理插單生產的問題,
因此需要對已經編制好的甚至已經實施了的生產作業計劃,進行必要的調整。
6.1發生緊急插單時的工作原則
6.1.1顧客優先的原則。企業必須按照市場需求,來適應環境變化和調整自己的經濟活動行為,所有的部門都要用積極的態度,盡力滿足用戶的需要。
6.1.2經濟合理的原則。在盡量滿足用戶的前提下還應從經濟合理性來分析,緊急訂單如果價格合理,或該訂單生產具有長遠效益作用可接受,反之不能接受,應向客戶作好解釋工作。.
6.1.3保障到位的原則。新的產品訂單,特別是大訂單,必然會打亂原有的生產綜合平?。因此對緊急插單任務,仍然要用科學的態度,做好統籌平?工作,如果在技術工藝、設備能力、物資供應等方面無法保障,即使接下訂單,也完成不了,反而會貽誤了客戶。
6.1.4溝通協調的原則。一個業務訂單,將會牽動很多部門的工作,營銷業務部門應主動和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業務溝通,特別是客戶提出的非標準特殊要求的產品,更應事前征集生產、技術部門意見。
6.1.5統一指揮的原則。臨時生產插單的業務在訂單過程應按公司規定的接單程序進行。各部門均要有全局觀念,不能你說行他說不行爭論不休,要服從統一的指揮。經過合同會簽接下任務后,生產部門應迅速調整原作業計劃,做好生產安排,各有關部門應做好相關保障工作。
6.2業務處理的有關事項
6.2.1接下緊急訂單后,營銷業務部門首先應審視在已排的訂單中,有無可以延長交貨期的訂單存在,并結合實際靈活處理,盡一切可能來緩解對生產上的工作壓力。
6.2.2生產計劃部門在接到緊急插單生產任務后,應認真進行總體工作分析,并通過優化生產組合與計劃組合,發現剩余生產空間,盡量將插單任務安排在剩余生產空間上。
6.2.3生產管理部門還可進行工作時間的調整,正確使用加班。在設備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適時采用二班制或三班制。
6.2.4若既無剩余生產空間,又不能利用設備實施加班,則應對原有的產品出產進行重新排序,將緊急插單優先安排。
6.2.5基層生產車間、工段,應對生產計劃部門安排的插單任務采取積極的態度。除了要按上級要求合理進行設備、人力、物資的再組合,以達到最佳效果外,還應充分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要組織班組開會討論,進行生產動員,鼓舞士氣。
同時還應有效地使用獎勵手段,強化執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