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檢查改進規范
安全檢查和改進
一、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檢查和改進管理應包括規定安全檢查的內容、形式、類型、標準、方法、頻次,檢查、整改、復查,安全生產管理評估與持續改進等工作內容。
二、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檢查的內容應包括:
1安全目標的實現程度;
2安全生產職責的落實情況;
3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
4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防護情況;
5生產安全事故、未遂事故和其他違規違法事件的調查、處理情況;
6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其他要求的執行情況。
三、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檢查的形式應包括各管理層的自查、互查以及對下級管理層的抽查等;安全檢查的類型應包括日常巡查、專項檢查、季節性檢查、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等。
1工程項目部每天應結合施工動態,實行安全巡查;總承包工程項目部應組織各分包單位每周進行安全檢查,每月對照《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至少進行一次定量檢查。
2企業每月應對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安全職責落實情況至少進行一次檢查,并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傾向性問題、安全生產狀況較差的工程項目,組織專項檢查。
3企業應針對承建工程所在地區的氣候與環境特點,組織季節性的安全檢查。
四、建筑施工企業應根據安全檢查的類型,確定檢查內容和具體標準,編制相應的安全檢查評分表,配備必要的檢查、測試器具。
五、建筑施工企業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應定人、定時間、定措施組織整改,并跟蹤復查。
六、建筑施工企業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定期統計、分析,確定多發和重大隱患,制定并實施治理措施。
七、建筑施工企業應定期對安全生產管理的適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確定安全生產管理需改進的方面,制定并實施改進措施,并對其有效性進行跟蹤驗證和評價。發生下列情況時,企業應及時進行安全生產管理評估:
1適用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時;
2企業組織機構和體制發生重大變化;
3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4其他影響安全生產管理的重大變化。
八、建筑施工企業應建立并保存安全檢查和改進活動的資料與記錄。
篇2:安全檢查改進基本規定
1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檢查和改進管理應包括規定安全檢查的內容、形式、類型、標準、方法、頻次,檢查、整改、復查,安全生產管理評估與持續改進等工作內容。
2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檢查的內容應包括:
1)安全目標的實現程度;
2)安全生產職責的落實情況;
3)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
4)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防護情況;
5)生產安全事故、未遂事故和其他違規違法事件的調查、處理情況;
6)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其他要求的執行情況。
3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檢查的形式應包括各管理層的自查、互查以及對下級管理層的抽查等;安全檢查的類型應包括日常巡查、專項檢查、季節性檢查、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等。
1)工程項目部每天應結合施工動態,實行安全巡查;總承包工程項目部應組織各分包單位每周進行安全檢查,每月對照《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至少進行一次定量檢查。
2)企業每月應對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安全職責落實情況至少進行一次檢查,并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傾向性問題、安全生產狀況較差的工程項目,組織專項檢查。
3)企業應針對承建工程所在地區的氣候與環境特點,組織季節性的安全檢查。
4建筑施工企業應根據安全檢查的類型,確定檢查內容和具體標準,編制相應的安全檢查評分表,配備必要的檢查、測試器具。
5建筑施工企業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應定人、定時間、定措施組織整改,并跟蹤復查。
6建筑施工企業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定期統計、分析,確定多發和重大隱患,制定并實施治理措施。
7建筑施工企業應定期對安全生產管理的適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確定安全生產管理需改進的方面,制定并實施改進措施,并對其有效性進行跟蹤驗證和評價。發生下列情況時,企業應及時進行安全生產管理評估:
1)適用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時;
2)企業組織機構和體制發生重大變化;
3)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4)其他影響安全生產管理的重大變化。
8建筑施工企業應建立并保存安全檢查和改進活動的資料與記錄。
篇3:工程安全生產檢查改進計劃
工程項目安全生產檢查和改進計劃
1安全檢查
1.1目的
1、通過檢查可以發現施工中的不安全(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不衛生問題,從而采取對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產。
2、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上級各部門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3、通過檢查加強領導和群眾安全意識,糾正違章作業,提高搞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4、通過檢查了解安全生產狀態,為分析安全生產形勢,研究加強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據。
1.2職責
1、項目副經理是本要素的主管領導,工程部、安質部、物設部為本要素主管部門。
2、建立以項目副經理為負責人的安全生產檢查組織,健全完善安全檢查制度。
1.3安全檢查形式
1、定期安全檢查
由項目副經理組織,每月對項目工地安全生產進行一次詳細檢查。
2、專項安全檢查
主要是對腳手架、大型機械設備、施工用電等重要設施和設備在使用前進行檢查和在施工中存在普遍安全問題每月進行一次專項安全檢查。參加檢查的人員,主要是專業技術和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員共同參加。
3、上級主管部門檢查,公司上級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安全生產監察局來工地進行檢查,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作記錄,并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整改。
4、季節性及節假日前后
季節性安全檢查是針對氣候特點可能給施工帶來危險而組織的安全檢查。節假日前后防止職工紀律松懈、思想麻痹等進行的檢查。
5、經常性安全檢查
施工過程中進行經常性的預防檢查,及時發現隱患,消除隱患,保障施工生產正常進行。
1.4安全檢查的主要內容
安全檢查主要是查思想、查制度、查機械設備、查安全設施、查安全教育培訓、查操作行為、查勞保用品的使用、查傷亡事故的處理等。
1、項目安全目標的實現程度;
2、安全職責的落實情況;
3、遵守適用的法規、標準規范和其他要求的情況;
4、施工活動符合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文件和規定的情況;
5、具有重大安全風險或重大不利環境影響的活動的關鍵特性、實施和設備的狀態、人員的意識和行為;
3.4.1.5安全檢查記錄及整改
1、檢查記錄是安全評價的依據,因此要認真、詳細記錄。特別是對隱患的記錄必須具體,如隱患的部位、危險性程度及處理意見等。
2、對上級部門檢查提出的問題應詳細記錄。對上級部門檢查后,開具隱患整改單應定人、定時間、定措施認真落實,并及時將整改回復上級部門。
3、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規定要求和存在隱患的設施、設備、過程、行為,定人、定時間、定措施進行整改處置,并跟蹤復查。
4、對安全檢查和整改處置活動進行記錄,并通過匯總分析,尋找薄弱環節,確定需改進的問題及采取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的要求。
5、安全檢查記錄安質部應分類進行妥善保管。
2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2.1目的
為及時查明和消除存在或潛在的不合格原因,根據不合格影響的嚴重程度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防止不合格的發生和再發生.
2.2職責
1、項目總工程師是本要素的主管領導,安質部、工程部是本要素的主管部門。
2、專業工程師和作業隊長各自管理范圍的不合格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
3、安質部對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驗證。
2.3糾正措施
1、糾正措施的信息輸入
(1)內/外審核、檢查時發現不合格項;
(2)實際發生的不合格(項、事件、事故);
(3)上級公司及政府部門提出的環境、安全問題;
(4)業主、監理、社區居民等施工場所及外部周圍區域環境、安全投訴;
(5)管理評審時輸出的不合格。
2、糾正措施的評價和確定
根據不合格信息,各職責部門應及時對不合格信息進行評審和判斷,對無需采取糾正措施的不合格事實責令有關部門或崗位予以糾正,對應采取糾正措施的不合格項,應進行原因分析、判斷,確定其原因和性質,由歸口管理部門開列糾正措施單,明確糾正措施、實施部門、實施責任人、實施日期和驗證等。
3、糾正措施的實施
(1)當地政府的環境、安監站提出的對環境、安全不符合事實,由項目總工程師負責制訂糾正措施組織實施,組織驗證后進行回復。
(2)業主、監理、社區居民等對施工場所及外部周圍區域環境、安全投訴,由工程部專業工程師負責制訂糾正措施組織實施,由安質部監督驗證。
(3)對上級公司提出的對環境、安全不符合事實,安質部負責制訂糾正措施組織實施,并及時將整改情況回復公司,等待公司驗證。
(4)對體系審核中出現的不合格項,按審核程序要求執行。
(5)所有糾正措施的有效性都必須進行驗證,糾正措施實施后對不能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范要求的糾正措施,應重新進行修改,以確保滿足各相關方要求及有關法律、法規、規范。
2.3預防措施
1、潛在不合格信息收集
(1)業主意見、社會投訴等信息;
(2)內外部體系審核、管理評審輸出信息、記錄和評價結果;
(3)市場分析和有關數據統計結果、承包方施工過程活動信息。
2、潛在不合格評價和確定
(1)各職能部門應對影響安全的環境、職業健康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以發現和消除不合格的潛在原因;
(2)根據潛在不合格原因分析結論,按損壞本公司聲譽,及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確定采取預防措施的可行性;
(3)各歸口職能部門所提出由項目總工程師組織召開會議進行評價確定,制定預防措施計劃,傳達至各部門及班組執行。
3、預防措施實施
(1)項目工程師組織預防措施實施,各職能部門配合,、安質部負責預防措施實施的監督,以確保其有效性,并對實施情況進行驗證。實施過程由實施部門做好記錄。
(2)重大和涉及多個部門的不合格,由項目總工程師組織各相關部門研究制訂預防措施和實施計劃,經項目經理批準,由項目總工程師組織各有關部
門實施。
(3)安質部應對各職能部門采取預防措施情況進行分析、評價總結,并提交管理評審。
3內部審核
3.1目的
驗證本項目部安全活動有關結果是否符合安保體系、相關法律、法規及安全保證計劃要求,有效地發現安全管理中的問題,組織力量加以糾正和預防,并確定安保體系的有效性、符合性。
3.3職責
由項目經理負責組織內部相關人員,對本項目在安全保證體系計劃運行一個階段后的內部審核。
3.3審核程序
1、在項目的安保體系運行一個階段后,對項目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進行內部審核,以確保安全保證計劃的有效性、符合性、適合性。
2、經過內審后、項目部對安全保證計劃進行總結,對存在問題擬定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在以后對施工中改進,并進一步完善安全保證計劃。
3、在項目工程接近完成階段,項目部組織人員對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內部進行內部審核,做出內審評價。
3.4內審要求
1、審核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和資格認可,并與被審核的部門或崗位無直接責任關系。人數應視工程規模而定,但必須二人以上。
2、審核日程和審核任務分配,經項目經理審核后執行。
3、審核員按分工編制檢查表,經組長同意后實施。
4、應以事實為依據,以規范和體系文件規定為準繩,收集客觀證據,作出客觀證據,作出公正判斷。如發現不合格,按規定填寫不合格報告。
5、在不合格報告得到糾正后,按規定編寫審核報告。
3.5糾正措施的實施
1、對不合格項的糾正措施不應就事論事,而必須舉一反三地進行分析、找出原因,使類似地不合格項一并得到糾正。
2、不合格項糾正由出現不合格項的責任人具體落實糾正,相關部門配合。由安質部對糾正措施進行監督驗證。
3、對較嚴重的不合格項由項目總工程師組織各相關部門研究制定預防措施和實施計劃,經項目經理批準,由項目總工程師組織各有關部門實施。
4安全評估
4.1目的
1、確保安全保證體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適宜性;
2、確保安全保證體系適用與現實項目部的安全方針和目標的要求及相關期望,提高項目部的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
3、促進安保體系的持續有效改進。
4.2職責
1、項目副經理是本要素的主管領導,安質部是本要素主管部門,負責安全評估活動;
2、項目副經理(或項目總工程師)向項目經理報告保證體系的運行情況,準備收集并提供安全評估所需資料,負責安全評估實施計劃的落實及組織協調工作,負責評估后進行的跟蹤檢查和報告工作;
3、與安全有關的部門(崗位)負責人,準備并提供與本部門工作有關的評估資料,并負責落實評估中提出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工作。
4..3安全評估的內容
1、安全目標的實現情況和重大危險源和重大影響因素的控制情況;
2、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的自我完善機制的運行情況;
3、從業人員遵紀守法和安全意識的提高情況;
4、建立實施和改進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的經驗和做法;
5、為確保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需要對安全目標以及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進行改進的要求和措施。。
4.4安全評估報告
項目經理可以親自或委托副經理組織有關人員依據評估情況和評估結果起草安全評價報告,經項目經理審閱、修改后簽發給相關職能部門執行。評估報告最后作為正式文件由資料員負責保管。
5安全紀錄
5.1目的
提供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符合要求并有效運行的證據。
5.2職責
1、項目總工程師是該要素的主管領導,安質部是本要素的主管部門。
2、由安質部組織相關人員建立證明安全生產保證體系有效運行安全紀錄,包括縣骨干臺帳、報表、原始記錄。
3、安全紀錄由項目安質部進行收集、整理、并進行標識、編目和立卷。
4、由安質部對所有記錄列出清單目錄。
5.3記錄要求及保管
1、安全紀錄應符合國家、行業、地方的法律法規與標準規范和上級的有關規定。
2、填寫完整準確,字跡清楚、標識準確,并可追溯相關活動。
3、編目立卷,便于查詢。
4、妥善保管,避免損壞、變質或遺失,直至工程竣工交付或歸檔、分類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