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標本采集管理制度格式

標本采集管理制度格式

2024-07-14 閱讀 3638

一、護士應掌握各種標本的正確留取方法。

二、采集標本嚴格遵醫囑執行。

三、標本采集前認真執行查對制度,醫囑和檢驗單逐項核對無誤后,方可執行。

四、標本采集時要攜帶檢驗單再次核對確認病人(必要時病人參與確認)。

五、輸血、配血抽取標本時,必須兩人核對后抽取并簽名。

篇2:標本采集人員工作職責

1.負責血液標本的采集工作,嚴格無菌操作技術,做到一針見血,防止引起獻血者的不適。

2.負責檢查一次性采血針管,嚴防使用不合格產品。

3.負責標本采集前的核對工作,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4.負責標本采集后體檢表及標本的送檢工作,并做好交接記錄。

5.負責工作環境的衛生工作。

篇3:臨床微生物標本采集與送檢規范

臨床微生物標本采集與送檢是目前臨床實驗室診斷質量保證中較為薄弱的環節,嚴重影響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對感染樣本中致病菌的分離培養的陽性率和醫院感染病原體監控,也影響臨床診斷,合理選用抗菌藥物,降低耐藥菌的產生和提高感染的治愈率,而且對預測或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杜絕感染蔓延、研究醫院感染的發病機制和環節、制定有效的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嚴格實施正確的微生物標本送檢和檢驗方法,是做好醫院感染病原體監測的關鍵。鑒此,希望臨床各科能按照本操作規范采樣送檢。

一、醫院感染標本的采集和運送基本原則

1.發現醫院感染應及時采集微生物標本作病原學檢查,我院總的醫院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應不低于70%。

2.盡量在抗菌藥物使用前采集標本。

3.標本采集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減少或避免機體正常菌群及其他雜菌污染。

4.標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實驗室,床旁接種可提高病原菌檢出率。

5.以棉拭子采集的標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傷口拭子,應立即送檢。

6.盛標本容器須經滅菌處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劑。

7.送檢標本應注明來源和檢驗目的,使實驗室能正確選用相應的培養基和適宜的培養環境,必要時應注明選用何種抗菌藥物。

二、常見醫院感染標本送檢方法

1.血液與骨髓

①通常采血部位為肘靜脈。疑似細菌性心內膜炎時,以肘動脈或股動脈采血為宜。切忌在靜脈點滴抗菌藥物的靜脈處采取血標本。

②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膚應嚴格消毒。將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養基前,應更換針頭或過火消毒針頭。血培養瓶應在避光室溫中保存,不必置冰箱保存。

③每次采血量成人5一10ml,嬰幼兒l一5ml,培養基與血液之比以lO:1為宜,以稀釋血液中的抗菌藥物、抗體等殺菌物質。

④懷疑菌血癥應盡早采血,體溫上升階段采血可提高陽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誤時機。對已用抗菌藥物而又不能停藥者,可在下次用藥前采血。

⑤每例病人至少采血兩次,間隔0.5一lh,以利于提高陽性率和區分感染菌與皮膚污染菌。

⑥對疑為細菌性骨髓炎或傷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處嚴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作增菌培養。

2.尿液

①中段尿:女性采樣前應先用肥皂水或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外陰部及尿道口;男性須翻轉包皮沖洗,用O.1%新潔爾滅消毒尿道口.滅菌紗布擦干后收集標本。

②導尿管導尿采樣可減少污染。對留置導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處的導尿管壁,用空針細針頭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消毒后解開接口,棄去導尿管前段尿液、留無污染的膀胱內尿液數毫升送檢。不可從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標本。

③尿厭氧菌培養,或嬰幼兒中段尿采集困難,或培養結果與病情不符時,可經恥骨上皮膚穿刺采集無污染的膀胱內尿液。

④送檢標本以早晨第一次尿液為佳。

⑤室溫下尿標本耽擱稍久,可致尿內細菌濃度明顯增加而影響病原菌與污染菌的區分。不能立即送檢者,可暫存4℃冰箱。

3.痰液

①咳痰:清水反復漱口后用力咳嗽,從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鮮痰液于無菌容器送檢。痰量極少者可用45℃的lO%氯化鈉溶液霧化吸入導痰。

②對咳嗽乏力或昏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經鼻腔或口腔抵達氣管腔內吸引痰液。用纖維支氣管鏡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濃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

③雙側肺部感染伴人工氣道如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患者,可用吸痰管經人工氣道插至肺支氣管水平吸引痰液。

④對重癥、難治、或伴免疫抑制、或疑似厭氧菌引起的醫院內肺部感染,可采用環甲膜穿刺經氣管吸引(TTA)、經胸壁穿刺肺吸引(LA)、經纖維支氣管鏡或人工氣道作防污染雙套管毛刷(PSB)或防污染支氣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無口咽部菌群污染的痰液,進行感染病原學診斷。

⑤痰標本不能及時送檢者,可暫存4℃冰箱。如果室溫下延擱數小時,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可呈過度生長,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桿菌檢出率則明顯下降。

4.傷口、燒傷創面與膿液

①用無菌生理鹽水擦洗病灶表面后,用棉拭于取病灶深部的膿液和分泌物,置運送培養基內送檢。

②對未漬破的膿腫宜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膚后,以無菌注射器抽取膿液送檢:也可于切開排膿時用無菌棉拭子采樣。

5.糞便

①排便后,挑取有膿血、粘液部分的糞便約2—3g(液狀糞便則取絮狀物),盛于滅菌廣口瓶或蠟紙盒送檢。用棉拭子挑取糞便插入Cnry—BLair運送培養基或PH7.0的磷酸鹽甘油中送檢,可提高病原菌檢出率.

②對不易獲取糞便者或嬰幼兒,可用直腸拭于(又稱肛拭)采集。將拭子前端用無菌甘油水濕潤,然后插入肛門約4—5cm(幼兒約2—3cm)處,輕輕旋轉擦取直腸表面粘液后退出置運送培養基內送檢。

6.咽拭、口腔拭子

①病人清水嗽口后.由檢查者將其舌外拉使懸雍垂盡可能向外牽引,棉拭子越過舌根到咽后壁或懸雍垂的后側,反復擦拭數次,插入運送培養基。棉拭子應避免觸及舌、口腔粘膜和唾液。

②對化膿性扁桃體炎或口腔念珠菌病,用棉拭子在病灶部位擦拭數次即可。

7.漿膜腔積液、腦脊液

①漿膜腔積液包括胸水、腹水如心包液、關節液和鞘膜液等.以嚴格無菌操作抽取數毫升液體置無菌試管或小瓶送檢。對易自凝的標本可添加抗凝劑。

②嚴格無菌操作下采取腦脊液數毫升置于無菌試管。標本采集后應立即送檢,以防細菌死亡。疑似有腦膜炎奈瑟菌時,應注意保暖,不可置冰箱保存。

8.生殖道標本

①根據不同感染種類和病變特征采集不同的標本。采集尿道標本時,應先用生理鹽水局部清洗,以無菌棉拭子插入尿道口l一2cm停留十余秒鐘。輕輕旋轉拭子后退出.

②對外陰部糜爛、潰瘍者,經生理鹽水清洗后用棉拭子擦取病灶邊緣的分泌物。

③陰道和官頸口分泌物須在窺陰器下用長棉拭子采集。

④子宮內分泌物需用無菌導管抽取.導管外套一層保護膜,插入子宮后再刺穿該膜予負壓吸引,可減少陰道菌群污染。

⑤女性盆腔膿腫,應在陰道局部消毒后,由直腸子宮凹陷處進針抽取。

⑥前列腺液需進行前列腺按摩獲取。

9.組織標本

①表淺的感染組織和各種竇道標本可用棉簽擦拭、小刀刮取、穿刺抽吸或手術切除。對竇道和痰管應深部刮取管壁組織。

②深部組織標本可經皮膚穿刺采集或手術切取。標本置無菌容器并加少量生理鹽水以保濕度,或置肉湯增菌液,或置血平皿送檢。

③尸檢標本應于死后20h內采取,以防腸道等菌群侵入引起污染。

④作病原體分離的組織標本,不可用福爾馬林固定。疑有污染的較大組織塊,可用燒紅的烙鐵燒灼其表面或置沸水中5—10秒鐘使表面變白消除污染后,再用無菌器械切開組織,取中央部位組織送檢。

10.靜脈導管

從病人體內拔出靜脈插管,用無菌技術剪去導管體外部分。體內段導管立即置血平皿上作滾動涂布接種。不能作床旁接種者,將導管置含有少量生理鹽水的無菌試管內送檢。也可將剪下的導管體內段置肉湯增菌液或置于血培養液內,但不能區分導管感染菌與少量的定植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