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病從皮入化學防護服規范
1:為什么要穿用化學防護服
據統計,生產中70%的化學中毒與危害是由于化學灼傷和化學毒物經皮膚吸收引起的。皮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在預防化學品危害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角色。據上海市化工職業病防治院對1240例化學燒傷統計分析,導致化學燒傷的物質有54種,以無機酸、無機堿為主?;瘜W燒傷除由違章操作和設備事故等造成以外,主要是個人防護不當引起的。另外,很多有機溶劑如四氯化碳、苯胺、硝基苯、三氯乙烯、含鉛汽油、有機磷等,即使不發生皮膚灼傷,也可通過完整的皮膚被人體吸收而引起全身中毒。有一名47歲女性,因手套多處有裂縫,接觸的三氯乙烯從破損的手套漏入,經患者的雙手皮膚吸收,引起全身進行性硬化癥,終因內臟大量出血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在炎熱的夏天或悶熱的工作場所作業,因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這種吸收會加快,發病也隨之增加。還有許多化學品如染料、橡膠添加劑、醫藥中間體等會引起接觸性和過敏性皮炎。因此,接觸化學品的人員必須要有“病從皮入”的概念。
適當的化學防護服能夠有效地阻隔無機酸、堿、溶劑等有害化學物質,使之不能與皮膚接觸。就化工廠而言,雖然化工原料一般都是在管道和反應罐中封閉運行,但還應為接觸化學物質可能性較大的人員如加料工、維修工等配備適當的防護服,這樣一旦由于操作失誤或發生泄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將工傷事故降到最低。
2:化學防護服的防護原理
1997年,某化工廠,王某穿普通工作服在硫酸車間工作,因硫酸噴出,全身受硫酸污染,通過工作服滲透到皮膚,燒傷面積達80%,至毀容殘廢。在這個案例中,職工只穿著了對這種化學品沒有什么防護作用的普通工作服而沒有穿著專業的防護服而最終致殘。那么是否穿著了專業的化學防護服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防護呢
化學品有液態、氣態和固態。化學品透過衣物(防護服)的方式有兩種:穿透和滲透。穿透是指化學品透過衣物的縫隙從外面到達內表面的過程,是一種物理過程;滲透是一種化學過程,化學品首先從織物的外表面吸附,然后通過分子運動到達織物內表面,最后再從織物內表面解析出來。
對化學品的防護主要參考兩個參數,即滲透時間和滲透速率。滲透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開始滲透速率很低,然后逐漸增高,最后達到平衡。對標準滲透時間的確定,歐洲標準為滲透速率達到1.0μg/cm2.min。標準滲透時間是安全穿著時間的重要參考數據。
在防護服的實際穿著過程中,當防護服接觸大量化學液體時,滲透過程即已開始。隨著防護服穿著時間的延長,滲透速率逐漸提高,但對于反復穿著的防護服,我們并不能累計它同化學品接觸的時間,也不能確定穿著時化學品的滲透速率究竟達到了什么水平,因而不能確定該防護服是否還能提供有效的防護。而且對服裝防護性的測試都是破壞性的,確定了其防護性,這件防護服也就不能再穿了。因此為了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防護,在國外發達國家現在推出了“有限次使用的防護服”,這種防護服有詳細的測試數據作為支持,在使用后就可丟棄處理。這樣不僅每件防護服的價格可大大低于重復使用的防護服,既降低了成本,又確保了防護的安全有效。
所以,并非穿著了化學防護服就一定能夠獲得真正有效的防護,防護服不專業,或防護級別不夠,或防護服由于長期使用,都會造成無效防護。在暴露于有危險化學品毒害可能性的環境下工作,要想獲得有效的防護,就必須選擇合適的專業化學防護服。
3:怎樣選擇化學防護服
穿著防護服對避免人身傷亡事故如此重要,所以每當有可能暴露于危險品之中,便自然涉及到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為工作人員提供合適的防護服以達到有效的防護要求下面介紹選擇防護服的基本原則和選擇依據。
現在市場上的防護服主要有兩類:有限次使用的防護服以及可重復使用的防護服。前者在污染環境中被污染后無須清洗,當作污物一樣處理掉;后者則可以反復使用,因此在被污染之后必須進行清洗,以便再次使用。毫無疑問,較之可重復使用的工作服而言,一次性工作服具有許多優勢,如無須除污、輕便、成本相對較低、顯著的衛生性能。尤其對于污染區域內艱苦的體力勞動而言,一般不建議同一套工作服重復使用,因為過多的排汗可能導致病菌泛濫(細菌、霉菌等)。而且可重復利用工作服的清洗、保存是一項復雜、耗時和高費用的工作:第一,要想把防護服上的污染物徹底清洗干凈以供重復使用絕非易事;第二,除污之后,防護服能否保持清洗前的防護性能難以確定。因此,從安全和節約成本的角度出發,現在發達國家開始大量使用有限次防護服。
就防護服本身而言要考慮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是防護性。第一,防護服所選用的材料必須對相應的危險品具有防護功能。廠家/供貨商應能提供相關的滲透數據,使用者再根據特定危險品的時間來確定安全穿著時間。第二,防護服的工藝質量也間接決定著防護服的防護性和耐用性,相關規范包括縫線、尺碼、質量控制與保證。防護服的尺碼,應保證工作服的合身,否則過大容易被周圍物體勾絆,過小則容易撕裂,不僅危險而且極不舒適。
理想的化學防護服需兼具防護性、耐用性和舒適性。如果防護服的穿著讓人感覺壓抑,即使配備了防護服,工人也可能會因為不夠舒適而拒絕穿用。通常舒適性好的防護服可能防護性不夠,比如傳統的機織材料的工作服;而防護性好的防護服又往往非常笨重,如傳統的橡膠和PVC防護服。
當危及到健康甚至生命的時候,成本費用便不再是影響決定的主要因素。但在防護服的選擇時還應考慮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相應防護級別的產品,當然防護服的防護級別越高,價格就越高,所以如果實際情況并不一定要求很高的防護級別,那就會造成成本的浪費。
總之在選擇防護服時應當進行相關的危險性分析,如工作人員將暴露在何種危險品(種類)之中,這些危險品對健康有何種危害,它們的濃度如何,以何種形態出現(氣態、固態、液態),工作人員可能以何種方式與此類危險品接觸(持續、偶然),根據以上分析確定防護服的種類、防護級別,綜合考慮防護性、耐用性、兼顧舒適性和成本因素,選擇適當的防護服。
篇2:個人安全防護用品防護服使用規范
電力建設施工現場上的作業人員應穿著工作服,安全鞋。焊工的工作服一般為白色,其他工種的工作服沒有顏色的限制。防護服有以下幾類:
(1)全身防護型工作服;
(2)防毒工作服;
(3)耐酸工作服;
(4)耐火工作服;
(5)隔熱工作服;
(6)通氣冷卻工作服;
(7)通水冷卻工作服;
(8)防射線工作服;
(9)勞動防護雨衣;
(10)普通工作服。
電建施工現場上對作業人員防護服的穿著要求是:
(1)作業人員作業時必須穿著工作服;
(2)操作轉動機械時,袖口必須扎緊;
(3)從事特殊作業的人員必須穿著特殊作業防護服;
(4)焊工工作服應是白色帆布制作的。
篇3:防護服工作服規范知識
在現代工業作業環境中,作業人員經常會遇到火焰、高溫、熔融金屬、腐蝕性化學的品、低溫、機械加工以及一些特殊危險。對于這些危險,需要專用的防護服來保護整個身體。防護服主要用于作業人員工作時的防護,分為一般防護服和特殊防護服,防護服也被稱為工作服。一般防護服主要用于防塵、防污,是防御普通傷害和臟污、在沒有特殊要求的作業場所使用,一般用棉布或化纖織物制做。而特殊防護服需要用特殊面料來制作,如防塵防毒服、防化學污染服、防熱耐火服、抗靜電服、抗輻射服、防酸工作服、阻燃防護服等。防護服設計的重點在于功能設計,即首先要滿足人體工效學方面的要求,使服裝的結構與造型滿足人體運動和現場管理的需要。
一般防護服的款式按照其造型特征分類主要分為上身與下身分離式、上衣與褲子或帽子連為一體式、袍褂式(如化學實驗員或醫生穿用的白大褂)、背心式、背帶工裝褲式、圍裙式、反穿衣式。
防塵服適于粉塵作業,一般由從頭到肩的風帽或頭巾、上下裝組成,袖口、褲口及下擺收緊,選用質地密實、表面平滑的透氣織物制做。
防毒服有密閉型和透氣型兩種,密閉型是一種送氣型防護服,用抗滲透材料制做,由頭罩和上下聯接的衣服組成,整體結構密閉,清潔空氣從頭頂送入,從設置在袖口、褲口及其他部位的排氣閥排出,服內保持一定的正壓,形成穿著者舒適的小氣候。送氣型防護服能有效地防御毒氣塵埃的危害,適于污染危害較嚴重的場所。透氣型防毒服用纖維活性炭等特殊透氣織物制成。袖口、褲口扎緊,能防御一定的毒氣、煙霧的危害,適于在污染較輕的場所穿用。
防化學污染服有防酸堿服、防油服等,其種類、材料、用途有多種。橡膠耐酸堿服用含膠量大于60%,在煉制中加入穩定劑的橡膠布制做,材料不透氣。樣式有工作服、背帶褲、反穿衣、圍裙、套袖等,它適于防強酸堿液腐蝕,防酸堿易噴濺的作業。
塑料工作服用聚氯乙烯膜制做,不透氣。樣式有工作服、反穿衣、圍裙等。它適于防輕度酸堿腐蝕、防水、防油、防低濃度毒物的作業,不耐高溫和溶劑。
防酸綢工作服用經化學處理的柞蠶絲、化纖絲織物制做,材料透氣。樣式有工作服、大褂等。它適于防酸液酸霧腐蝕的作業,抗酸和透氣性較好,有一定的防堿防油能力。
合成纖維工作服有合成纖維織物如滌綸、丙綸、氯綸制做,有工作服和大褂等樣式。它適于防低濃度酸堿腐蝕的作業,抗滲透性較差。
毛呢耐酸服用生毛呢制做,材料透氣性好,它適于防低濃度酸液酸霧的腐蝕,對酸液有吸附和滲透能力,有隔熱御寒作用。在從事生產、搬運、傾倒、調制酸堿,修理或清洗化學裝置等職業活動中,均有可能引起由強酸、強堿、磷和氫氟酸等化學物質所致的燒傷,穿著適當的化學防護服,能夠有效地阻隔無機酸、堿等有害化學物質,使之不能與皮膚接觸,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合格的防酸工作服要求每件必須有產品合格證及注有生產廠名、廠址、產品名稱、產品等級、商標、規格型號、生產日期的產品標志;產品外包裝上應有制造廠名、廠址、產品名稱、級別、出廠日期、貨號、穿著注意事項、生產許可證編號;實施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后,要求在明顯位置加施牢固耐用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
理想的化學防護服需兼具防護性、耐用性和舒適性。選擇防護服時應對工作環境進行相關的危險性分析,如工作人員將暴露在何種危險品(種類)之中,這些危險品對健康有何危害,它們的濃度如何,以何種形態出現(氣態、固態、液態),工作人員可能以何種方式與此類危險品接觸(持續、偶然),再根據以上分析確定防護服的種類、防護級別,綜合考慮防護性、耐用性,兼顧舒適性和成本因素,選擇適當的防護服。
在酸污染較輕、非連續接觸酸液的工作場所,可選擇透氣型防酸工作服;而重度酸污染、連續接觸酸液的工作場所,應從防護要求出發,選用防護性好的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
選擇防酸工作服時,應向供應商索取檢測報告,查看檢測報告中的產品特征、生產批次、生產日期、粘貼布樣是否與所供產品一致,并向供應商索取一塊服料樣品備查。在訂購防酸工作服時應注意防止酸液從服裝與身體的結合部位、服裝之間、服裝與其他個體防護裝之間浸入。為了防止積存飛濺的酸液侵入,防酸服上一般不應有明衣袋。不透氣防酸工作服為排汗調節體溫而留的通氣孔宜在腋下、背部、胯部內側,以免外部異物或酸液進入。盡可能減少帶、絆等不必要的裝飾,以免在褶縫處積存酸液或妨礙工作。雙手用力拉扯接縫兩側的服料,接縫不應拉脫,透氣型防酸工作服的縫線不應脫斷,不透氣防酸工作服的接縫不應脫膠。結合其他個體防護用品,如耐酸堿鞋、防酸手套等試穿一下,既要保證防酸工作服上衣與褲子之間、上衣與防酸手套之間、褲子與防酸鞋(靴)之間、上衣領口與防酸帽之間的結合部位合理,能夠防止酸液濺入,又要保證易于活動,便于穿脫。配用的其他個體防護用品也必須具備防酸功能。最好模擬使用場所的酸液,對防酸工作服進行簡單測試。
防油工作服有用合成橡膠經硫化制成的,有用聚氨酯布制成的,有用含氟樹脂纖維制成的,既有防油也有防水的作用。合成橡膠防油服可耐有機溶劑,聚氨酯防油服也可防有機深劑,樣式有工作服、背帶褲和圍裙、套袖等。
防熱工作服適用于高溫、高熱及強輻射熱的的作業場所。制做防熱工作服的材料要具有阻擋輻射熱效率高、導熱系數小、阻燃、表面反射率高等性能。它用帆布、石棉和鋁膜布等材料制成。白帆布防熱服用天然植物纖維織成的棉帆布、麻帆布制做,具有隔熱、飛濺火星及熔融物易彈落、耐磨、扯斷強度大和透氣性好等特點。石棉防熱服用含少量棉纖維的石棉布制做,對輻射熱有很強的遮擋效率,但石棉對人體有害,使用時須注意不要吸入體內。熔融金屬作業的工人常用石棉的護腿和圍裙。鋁膜布防熱服是在基布上鍍鋁或用鋁化纖維制成的,適合于熔煉爐搶修、火場搶救等極高溫度的作業。鋁膜呈銀白色,反射率高,里襯起隔熱作用,耐老化防火,但透氣性差。
防寒服具有良好的保溫性,導熱系數小,外表面吸熱效率高,一般用天然植物、動物皮毛羽絨或化纖作填充物。普通的棉、皮防寒服保溫性能好,而化纖的防寒服重量輕,也在室外作業的人員中流行起來。
防水服有膠布雨衣,用防水膠布裁制,氯丁膠粘合而成,分單雙面膠,有雨衣、雨披等。適于有噴淋水、雨天作業;下水衣適用于下水道、涵洞、水產捕撈等涉水作業。消防戰斗服以防火布料作外層,配優質隔水透濕層,隔熱層和阻燃舒適透氣里料,對外界火與熱源構成四重阻燃隔熱屏,用于近距離和結構性火災,道路事故搶險等場合。抗紫外焊工防護服對電弧熱和紫外線有較好的防護作用,應用與電焊,造船,油田,消防,機械加工等有電弧紫外光和火患存在的場所。
導電防護服有防靜電服和等電位均壓服兩種。防靜電服用于生產靜電聚集的作業場所,可消除服裝及人體帶電。一類用導線纖維布制作,有銅絲、鋁絲等,其作用是與帶電體接觸時,能在導電纖維周圍形成較強的電場,發生電暈放電使靜電中和,導電纖維越細,防靜電效果越好;另一類用抗靜電劑浸涂纖維織物,如滌綸、滌棉布等制做。等電位均壓服是用金屬絲制作的,是帶電高壓作業的必備安全用品。目前生產的均壓服僅限于220KV級以下的帶電作業,均壓服表面電阻率規定從頭到腳不大于10Ω,使用時避免表面氧化及金屬絲折斷。
怎樣根據工作性質選擇工作服,合理的衣著和工作服可協助調節體溫,保護皮膚,以達到防水、防火、防熱輻射、防毒、防動物咬等目的。衣著與工作服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人體健康。高溫環境下工作時,接觸熱輻射量大,因此,在高溫條件下工作時穿著的工作服應盡量采用白色或淺色,布料要厚而軟。另外,高溫下工作出汗多,有些人喜歡上身赤膊,這樣會導致熱輻射灼傷皮膚,使皮膚熱而干,降低散熱功能。還容易使身體受傷。因此高溫下工作不但應該穿衣服,還應當穿著較厚的長袖衣服和長褲,并戴上手套以至面罩、護腳罩等。機械工人則經常來往于機器之間,需要避免衣服被機器纏絞,還需要耐摩擦。因而,工作服就要求是緊身的,下擺、袖口、褲腿都是可以扣起來的,并且,布料要求較結實、耐磨,色澤以較深為宜。
從事化工生產的工人或化驗人員在含腐蝕性物質的車間、實驗室工作時,除應穿著較厚實的緊袖工作服外,還應穿戴橡皮圍裙、橡皮長筒手套、橡膠長筒套鞋。必要時還應穿附有帽盔的可與外界隔離的橡皮工作衣。農業生產工人進行一般戶外作業,則可用一般淺色粗布或卡其布工作服。森林工人要穿三緊工作服,領口、袖口、腳踝處都要收緊,以防害蟲侵襲。炊事人員和食品工人則應穿白色的,背后帶扣的工作服,要求工作服長過膝,袖口能扣緊,并配戴帽子、口罩,以加強清潔度,防止食品被污染。穿著工作服除要根據工作性質選擇外,還應注意專服專用,工作服只在工作間穿用,不要帶回家,以防帶回病菌或毒物傳染擴散。還應注意保持清潔、整齊,經常清洗、縫補,保證工作服起到應有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