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Y幼兒園體育鍛煉衛生管理制度

Y幼兒園體育鍛煉衛生管理制度

2024-07-14 閱讀 8868

一、學前幼兒體育鍛煉的衛生原則

1.經常鍛煉

體育鍛煉必須經常進行。學前幼兒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天都應有1小時以上的戶外體育鍛煉。

2.全面鍛煉

必須選擇對學前幼兒有益的多種項目進行科學的鍛煉。

3.循序漸進

學前幼兒的體育鍛煉必須循序漸進,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增加運動量和動作的復雜程度。

4.注意個體差異

學前幼兒的體育活動應使每一個幼兒得到鍛煉,但是,由于每個幼兒的體質條件、營養狀況、家庭的教養方式、健康現狀等方面的差異,不同幼兒的運動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組織活動時,要隨時觀察幼兒的反應,對體質較弱的幼兒要格外關心,降低要求,如發現異常,要分析原因,并作適當調整。心臟病及腎臟病患兒一般不宜進行鍛煉。

5.注意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的組織

鍛煉前的準備活動和運動結束時的整理活動是進行一般性體育項目所必須的。鍛煉前作適當的準備活動,使運動量逐漸增加,對于逐步提高心血管系統的活動水平、消除肌肉及關節的僵硬狀態、減少外傷的發生是有益的。而在大運動量的鍛煉以后,為了

使軀體和內臟比較一致地恢復安靜狀態,必須進行一些整理活動逐步減輕運動量,通常可為幼兒選擇慢跑、散步、放松體操達到這一目的。

6.注意運動與休息的適當交替

學前幼兒的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都易產生疲勞,鍛煉過程中必須安排適當的休息,避免因運動時間過長而導致身體機能不能及時恢復,防止因生理負荷過重而引起的運動創傷。

二、學前

一、環境衛生

1.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分片包干,定人、定點、定期檢查。

2.幼兒玩教具要保持清潔,定期要消毒、清洗。

3.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室內有防蚊蠅、防暑設備。

4.廁所清潔通風,定時打掃并消毒。

二、個人衛生

1.幼兒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專人專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兒飯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動水或干凈水洗手和洗臉,經常保持清潔。

3.飯后漱口,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4.要求幼兒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帶干凈的小手絹。

5.要求幼兒服裝整潔,被褥勤曬,床單每月洗1次。

6.保護視力,室內要注意采光,損壞燈具等要及時修理,看電視時間不宜過長,不能離得太近,高度要適中。

7.工作人員個人衛生,經常保持儀表整潔,勤洗頭洗澡,勤剪指甲,幼兒開飯前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離制度

1.有專用保健室、觀察床,保健寶用品專用。

2.幼兒及工作人員患傳染病立即隔離治療,所在班徹底消毒,患者待隔離期滿痊愈后,經醫生證明方可回園。

3.對患兒專人護理,仔細觀察,按時服藥和喂飯。

4.對患傳染病的幼兒所在班和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幼兒進行檢疫、隔離、觀察。檢疫期間不收新幼兒入托,幼兒不混班,不串班。檢疫期滿后無癥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5.工作人員家中及幼兒家中發現傳染病人時應報告園領導,采取必要措施。

篇2: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激發公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身體素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全民健身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規定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附件)(以下簡稱《鍛煉標準》)是以檢驗公民體育鍛煉效果、評價身體素質為目的,以測驗達標為手段的評價體系。

第三條實施《鍛煉標準》是一項基本體育制度,由有關部門負責,在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學校、社區、鄉村和有關組織中全面開展。

第四條鼓勵和提倡公民在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基礎上定期參加《鍛煉標準》測驗,爭取達到標準并不斷提高。

第五條有關部門和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特定人群的體育鍛煉標準和施行辦法,并報國家體育總局備案。

教育部負責制定、實施學校學生體育鍛煉標準和施行辦法。

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可以制定單項體育鍛煉標準,報國家體育總局備案。

第二章標準內容

第六條《鍛煉標準》適用于6至69周歲的健康公民,按年齡分為兒童、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五個組別,每個組別分男、女兩類人群。

《鍛煉標準》包括年齡分組、測驗項目、評級標準、評分標準和測驗細則五部分。

第八條《鍛煉標準》的測驗項目涵蓋人體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五類素質。

第九條《鍛煉標準》的評級標準分為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個等級。

第三章組織管理

第十條國家體育總局負責全國的《鍛煉標準》實施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鍛煉標準》實施工作。

第十一條全國總工會和全國性人群體育協會負責本系統的《鍛煉標準》實施工作。

第十二條負責《鍛煉標準》實施工作的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本辦法和實際情況制定《鍛煉標準》實施細則。

第十三條負責《鍛煉標準》實施工作的部門和單位應當將《鍛煉標準》實施工作所需經費納入預算,廣泛宣傳實施《鍛煉標準》的目的、意義,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收集和反饋實施《鍛煉標準》的有關情況。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學生體育鍛煉標準實施工作。

第十五條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應當將實施《鍛煉標準》納入工作計劃,并與普及推廣體育項目相結合。

第四章測驗達標

第十六條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有關組織應當發動、組織本單位人員開展《鍛煉標準》測驗達標活動,并與工間(前)操和業余健身活動、運動會、體質測定等結合起來。

第十七條基層文化體育組織、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開展《鍛煉標準》測驗達標活動,并與全民健身活動結合起來。

第十八條組織開展《鍛煉標準》測驗達標活動的單位應當嚴格按照《鍛煉標準》的測驗細則進行,保證安全、科學、準確。

第十九條組織開展《鍛煉標準》測驗達標活動的單位應當選拔培訓并發揮本單位人員的作用,有條件的可以聘請體育專業人員、體育骨干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建立達標測驗人員隊伍。

第二十條鼓勵社會體育指導員掌握《鍛煉標準》測驗方法,并以志愿服務的形式協助有關單位組織開展《鍛煉標準》測驗達標活動。

第二十一條學校應當組織學生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學校學生體育鍛煉標準開展測驗達標活動。

第五章鼓勵措施

第二十二條對參加測驗達到優秀、良好和及格等級者發給相應等級的獎章、證書。

國家體育總局負責設計制作《鍛煉標準》的標識和獎章、證書,并制定獎章、證書的頒發辦法。

第二十三條負責實施《鍛煉標準》和組織開展達標測驗活動的部門和單位可以使用《鍛煉標準》標識制作其他形式的獎品,但不得以此贏利。

第二十四條鼓勵對身體素質有特殊要求的部門和單位將《鍛煉標準》測驗達標結果作為招工、人員素質評價、保險等工作的參考依據。

第二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體育、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將《鍛煉標準》的實施情況作為考核下級部門工作業績的指標。

第二十六條負責《鍛煉標準》實施工作的部門和單位對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設立表彰項目應當按照規定辦理。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12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原國家體委1990年1月6日發布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同時廢止。

附件: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一、年齡分組

(一)兒童組

1、兒童一組(6—8歲,每歲一個年齡組,相當于小學1—3年級)

2、兒童二組(9—11歲,每歲一個年齡組,相當于小學4—6年級)

(二)少年組

1、少年一組(12—14歲,每歲一個年齡組,相當于初中1—3年級)

2、少年二組(15—17歲,每歲一個年齡組,相當于高中1—3年級)

(三)青年組(18—24歲,不分年齡組,相當于大學本科和研究生)

(四)壯年組

1、壯年一組(25—44歲,每5歲一個年齡組)

2、壯年二組(45—59歲,每5歲一個年齡組)

(五)老年組(60—69歲,每5歲一個年齡組)

二、測驗項目

分五類,每人每類選測一項(老年組五項均測)。

年齡分組

項目類別兒童組(6-11歲)少年組(12-17歲)青年組

(18-24歲)壯年組(25-59歲)老年組

(60-69歲)

一組二組一組二組一組二組

一類30米跑

30秒跳繩50米跑

30秒跳繩50米跑

30秒跳繩50米跑

30秒跳繩50米跑

30秒跳繩1、1、2525米×4往返跑

30秒跳繩25米×4往返跑

30秒跳繩

二類300米跑

50米×6往返跑400米跑

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

3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

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

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

800米跑(女)3000米快走3000米快走

三類1分鐘仰臥起坐

立定跳遠1分鐘仰臥起坐

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

1分鐘仰臥起坐(女)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

1分鐘仰臥起坐(女)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

1分鐘仰臥起坐(女)立定跳遠俯臥撐(男)

1分鐘仰臥起坐(女)

立定跳遠1分鐘仰臥舉腿

擲實心球1分鐘仰臥舉腿

擲實心球

四類繞桿跑

十字象限跳繞桿跑

十字象限跳繞桿跑

十字象限跳繞桿跑

十字象限跳繞桿跑

十字象限跳繞桿跑

十字象限跳繞桿跑

曲線托球跑曲線托球跑

五類坐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

三、評級標準:

等級總分數

優秀400(含)以上

良好320—399

及格200—319

不及格199(含)以下

四、評分標準

見附件3。

五、測驗細則

(一)一類測驗項目

1、30米、50米跑

場地器材:地面平坦、線路清晰的30米或50米直線跑道若干條(終點外應有15米以上長度的緩沖帶),秒表,發令旗或發令哨。

測驗方法:受測者至少兩人一組,起跑姿勢不限,聽到或看到開始信號后起跑,測驗員開始計時,受測者軀干到終點時停表。

成績記錄:以秒為單位,取一位小數,第二位小數非“0”進“1”。

注意事項:受測者不得搶跑、串道。

2、30秒跳繩

場地器材:平坦、干凈的場地,秒表,發令哨,跳繩(木把線繩)。

測驗方法:受測者將跳繩的長短調至適宜程度,聽到開始信號后快速跳繩,測驗員開始計數,受測者聽到結束信號后停止跳繩。

成績記錄:記錄受測者30秒內跳繩的次數。

注意事項:跳壞不計。如有跳壞,可繼續跳。

3、25米×4往返跑

場地器材:地面平整、線路清晰的25米直線跑道若干條,道寬2—2.5米,起跑線前0.5米和24.5米處各豎一標桿(桿高1.2米以上,豎于跑道正中),秒表,發令旗或發令哨。

測驗方法:受測者以站立式準備,聽到或看到開始信號后起跑,測驗員開始計時,受測者按逆時針方向繞桿往返跑兩次,軀干到終點時停表。

成績記錄:以秒為單位,取一位小數,第二位小數非“0”進“1”。

注意事項:受測者繞桿時不得碰桿或扶桿,不得搶跑、串道。

(二)二類測驗項目

1、300米、400米、800米、1000米跑

場地器材:標準田徑場或地面平整、線路清晰的跑道(丈量準確長度),秒表,發令旗或發令哨。

測驗方法:受測者五人左右一組(不得少于兩人),以站立式準備,聽到或看到開始信號后起跑,測驗員開始計時,受測者軀干到終點時停表。

成績記錄:以秒為單位,300米、400米跑取一位小數,第二位小數非“0”進“1”;800米、1000米、1500米跑取整數,非“0”進“1”。

注意事項:受測者跑過終點后不能立刻停止,應通過慢跑或走動進行調整。

2、50米×8、50米×6往返跑

場地器材:地面平整、線路清晰的50米直線跑道若干條,道寬2—2.5米,起跑線前0.5米和49.5米處各豎一標桿(桿高1.2米以上,豎于跑道正中),秒表,發令旗或發令哨。

測驗方法:受測者以站立式準備,聽到或看到開始信號后起跑,測驗員開始計時,50米×8往返跑按逆時針方向繞桿往返跑四次,50米×6往返跑按逆時針方向繞桿往返跑三次,受測者軀干到終點時停表。

成績記錄:以秒為單位,取一位小數,第二位小數非“0”進“1”。

注意事項:受測者繞桿時不得碰桿或扶桿,不得搶跑、串道。

3、3000米快走

場地器材:標準田徑場或地面平整、線路清晰的跑道(丈量準確長度),秒表,號碼布,發令旗或發令哨。

測驗方法:受測者佩戴號碼布,15人左右一組(不得少于5人),聽到或看到開始信號后大步快走,測驗員開始計時,受測者軀干到終點時停表。

成績記錄:以秒為單位,取整數,非“0”進“1”。

注意事項:受測者快走時雙腳不得同時離地,不得有跑的動作。

(三)三類測驗項目

1、擲實心球

場地器材:20米長的平地一塊(在投擲區劃一條投擲線),實心球(1千克),量程在30米以上的皮尺。

測驗方法:受測者兩腳平行或前后站在投擲線后,面對出球方向,膝關節微屈,雙手持實心球舉過頭頂,用力將球投出。每人投擲三次。

成績記錄:丈量投擲線后沿至實心球著地點后沿之間的垂直距離,以米為單位,四舍五入取一位小數,取最好成績。

注意事項:受測者投擲時不得助跑,投擲后腳不得越線。

2、1分鐘仰臥起坐

場地器材:墊子,秒表。

測驗方法:受測者仰臥于墊子上,兩腿稍分開,屈膝成直角,雙手交叉貼于腦后,一人壓住受測者兩腳,測驗員發出開始信號并計時,受測者以雙肘觸及或超過兩膝為完成一次,聽到結束信號后停止測驗。

成績記錄:記錄受測者1分鐘完成的次數。

注意事項:受測者仰臥時兩肩胛必須觸墊,動作不符合要求時不計數。

3、1分鐘仰臥舉腿

場地器材:墊子,秒表,50厘米高雙柱標桿(兩柱皮筋相連,置于墊側)。

測驗方法:受測者仰臥于墊子上,兩腿并攏伸直,兩臂置于身體兩側,測驗員發出開始信號并計時,受測者做收腹、直抬腿動作,兩腿碰到皮筋后還原成開始姿勢為完成一次,聽到結束信號后停止測驗。

成績記錄:記錄受測者1分鐘完成的次數。

注意事項:受測者動作不符合要求時不計數。

4、俯臥撐

場地器材:平坦地面或墊子。

測驗方法:受測者雙臂伸直、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撐地(墊),手指向前,軀干、兩腿伸直,當聽到測驗員發出開始信號后,受測者屈臂使身體平直下降至肩與肘處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將身體平直撐起,恢復到開始姿勢為完成一次,測驗員同時報數,不能持續時停止測驗。

成績記錄:以次為單位。

注意事項:如受測者身體未保持平直或身體未下降至肩與肘處在同一水平面,該次不計數。

5、引體向上

場地器材:單杠。

測驗方法:受測者雙手正握杠,兩手與肩同寬呈直臂懸垂,身體靜止,當聽到測驗員發出開始信號后,受測者兩臂用力引體,向上拉到下頦超過單杠上緣為完成一次,測驗員同時報數,受測者引體間隔超過10秒鐘停止測驗。

成績記錄:以次為單位。

注意事項:受測者向上引體時身體不得有附加動作。

6、立定跳遠

場地器材:沙坑(沙面與地面齊平,起跳線至沙坑不少于30厘米),皮尺。

測驗方法:受測者兩腳自然分開站在起跳線后,原地兩腳同時起跳,每人跳三次。

成績記錄:丈量起跳線后沿至受測者身體最近著地點的垂直距離,以厘米為單位,四舍五入取整數,取最好成績。

注意事項:受測者起跳前不得有墊步動作。

(四)四類測驗項目

1、曲線托球跑

場地器材:在一塊平坦地面上畫一條長12米的直線,平均分成3段,以每段長度為直徑畫三個相切圓,秒表,發令旗或發令哨,乒乓球拍,網球。

測驗方法:受測者手握乒乓球拍,拍上放一個網球,站在起點線后,聽到或看到開始信號后,受測者依次沿圓弧進行“s”形往返跑動,測驗員開始計時,受測者軀干回到起點時停表。

成績記錄:以秒為單位,取一位小數,第二位小數非“0”進“1”。

注意事項:受測者不能將球拍依靠身體或用手護球,途中掉球,需撿起再跑,如球遠離測驗場地,需重新測驗。

2、繞桿跑

場地器材:在一塊平坦地面上畫一條長15米的直線,5根標桿(桿高1.2米以上,從起跑線開始,每隔三米插一根,起點不插),秒表,發令旗或發令哨。

測驗方法:受測者以站立式準備,聽到或看到開始信號后起跑,測驗員開始計時,受測者繞桿跑,繞過最后一個桿后再折返繞桿跑回,軀干回到起點時停表。

成績記錄:以秒為單位,取一位小數,第二位小數非“0”進“1”。

注意事項:跑動中必須依次繞過每根標桿。

3、十字象限跳

場地器材:在一塊平坦地面上畫兩條長1米、相互垂直交叉的直線(將地面分為4個象限,并標示數字),秒表,發令旗或發令哨。

測驗方法:受測者雙腳并攏立于象限1中,聽到或看到開始信號后,按照1→2→3→4→1的順序跳躍,測驗員開始計時,循環10次停表。

成績記錄:以秒為單位,取一位小數,第二位小數非“0”進“1”。

注意事項:受測者雙腳要同時起跳、同時落地,每完成一次循環,測驗員報次數。

(五)五類測驗項目

坐位體前屈

場地器材:坐位體前屈測試計。

測試方法:受測者坐在地上,兩腿伸直,兩腳平蹬測試板,腳跟并攏,腳尖自然分開,上體前屈,用雙手中指指尖推動游標平滑前進,直到不能推動為止,測試兩次。

成績記錄:以厘米為單位,取小數點后一位,取最好成績。

注意事項:受測者應勻速向前推動游標,兩腳不得彎曲,不得突然發力。

篇3:Y幼兒園體育鍛煉衛生管理制度

一、學前幼兒體育鍛煉的衛生原則

1.經常鍛煉

體育鍛煉必須經常進行。學前幼兒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天都應有1小時以上的戶外體育鍛煉。

2.全面鍛煉

必須選擇對學前幼兒有益的多種項目進行科學的鍛煉。

3.循序漸進

學前幼兒的體育鍛煉必須循序漸進,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增加運動量和動作的復雜程度。

4.注意個體差異

學前幼兒的體育活動應使每一個幼兒得到鍛煉,但是,由于每個幼兒的體質條件、營養狀況、家庭的教養方式、健康現狀等方面的差異,不同幼兒的運動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組織活動時,要隨時觀察幼兒的反應,對體質較弱的幼兒要格外關心,降低要求,如發現異常,要分析原因,并作適當調整。心臟病及腎臟病患兒一般不宜進行鍛煉。

5.注意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的組織

鍛煉前的準備活動和運動結束時的整理活動是進行一般性體育項目所必須的。鍛煉前作適當的準備活動,使運動量逐漸增加,對于逐步提高心血管系統的活動水平、消除肌肉及關節的僵硬狀態、減少外傷的發生是有益的。而在大運動量的鍛煉以后,為了

使軀體和內臟比較一致地恢復安靜狀態,必須進行一些整理活動逐步減輕運動量,通常可為幼兒選擇慢跑、散步、放松體操達到這一目的。

6.注意運動與休息的適當交替

學前幼兒的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都易產生疲勞,鍛煉過程中必須安排適當的休息,避免因運動時間過長而導致身體機能不能及時恢復,防止因生理負荷過重而引起的運動創傷。

二、學前

一、環境衛生

1.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分片包干,定人、定點、定期檢查。

2.幼兒玩教具要保持清潔,定期要消毒、清洗。

3.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室內有防蚊蠅、防暑設備。

4.廁所清潔通風,定時打掃并消毒。

二、個人衛生

1.幼兒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專人專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兒飯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動水或干凈水洗手和洗臉,經常保持清潔。

3.飯后漱口,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4.要求幼兒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帶干凈的小手絹。

5.要求幼兒服裝整潔,被褥勤曬,床單每月洗1次。

6.保護視力,室內要注意采光,損壞燈具等要及時修理,看電視時間不宜過長,不能離得太近,高度要適中。

7.工作人員個人衛生,經常保持儀表整潔,勤洗頭洗澡,勤剪指甲,幼兒開飯前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離制度

1.有專用保健室、觀察床,保健寶用品專用。

2.幼兒及工作人員患傳染病立即隔離治療,所在班徹底消毒,患者待隔離期滿痊愈后,經醫生證明方可回園。

3.對患兒專人護理,仔細觀察,按時服藥和喂飯。

4.對患傳染病的幼兒所在班和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幼兒進行檢疫、隔離、觀察。檢疫期間不收新幼兒入托,幼兒不混班,不串班。檢疫期滿后無癥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5.工作人員家中及幼兒家中發現傳染病人時應報告園領導,采取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