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評價報告審核工作程序
1.目的為加強安全評價項目管理,結合“科學、公正、客觀”原則要求,確保安全評價報告質量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特制定安全評價報告審核程序。2.適用范圍本程序適用于本公司承接的安全評價、技術咨詢項目安全評價報告審核管理。3職責與分工(1)評價部是安全評價項目實施部門,主要負責安全評價報告的非項目組成員內審。(2)技術負責人負責安全評價報告的技術審核,負責安全評價過程中遇到技術問題的把握,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必要時可外聘專家或指定符合條件的評價人員對指定安全評價項目進行技術審核。(3)過程控制負責人負責安全評價項目的過程控制審核,全程跟蹤安全評價項目的過程控制情況,及時修訂過程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4)評價報告出版人員負責安全評價報告的出版前校核。4.程序4.1安全評價報告審核(1)本公司安全評價報告實行四級審核制度,即非項目組成員內審、技術審核、過程控制審核和出版前校核等。(2)項目負責人將安全評價報告初稿移交評價部主任或指定的非項目組成員進行內審核,主要審核內容如下:A、所引用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的有效性和充分性;B、報告格式和編輯是否符合《安全評價通則》、《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評價實施細則(試行)》(安監總危化(2007)255號)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C、報告中項目概況介紹是否屬實;D、危險有害因素、重大危險源等的辨識與分析是否正確;E、定性、定量評價結果是否正確;F、安全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安全對策措施是否得當;G、安全評價結論是否正確;H、消除報告中的低級錯誤。(3)項目負責人根據內審結果對安全評價報告初稿進行修改和完善,并經內審人確認。(4)項目負責人將經過內審的安全評價報告初稿轉換成不可修改的PDF格式,以電郵發送給客戶進行確認。客戶以電話、電郵、傳真等方式反饋修改意見,項目負責人根據客戶反饋建議修改、完善安全評價報告初稿后轉入技術審核過程。(5)技術負責人(或指定的審核人)接到安全評價報告初稿,從如下方面實施技術審核:A、所引用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的充分性、必要性;B、項目概況介紹是否能滿足安全評價工作的需要;C、危險有害因素分析是否全面、是否具有針對性;
D、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是否合適、準確;E、安全評價單元劃分是否合理、安全評價方法選擇是否得當;F、定性、定量評價過程、結果是否正確;G、評價提出的問題是否準確,所提措施依據是否充分,是否全面、有針對性;H、安全評價結論是否正確;I、報告格式、編排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有關規定。(6)技術負責人(或指定的審核人)應按審核結果填寫《技術審核意見單》,項目負責人根據技術審核意見對安全評價報告修改、完善,修改情況應該得到審核人的確認。(7)技術審核完成后,項目負責人將完善好的安全評價報告及相關過程控制資料提交給過程控制負責人,實施過程控制審核,并根據審核結果填寫《過程控制審核意見單》。過程控制審核主要針對以下方面內容:A、風險控制情況簽訂合同之前是否針對項目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在風險可接受的情況下是否對客戶在合同中明確的要求進行評審,在確認風險可接受、客戶要求可以滿足的情況下,方可簽訂合同。B、主要質量控制點控制情況項目實施過程中,是否對《安全評價實施控制程序》(TY-C*WJ02-2010)規定必須實施控制的過程實施控制,控制結果是否符合要求。(8)安全評價報告完成技術審核、過程控制審核后,項目負責人應該按照公司規定進行報告版式和格式編排,并應該打印出清樣,連同報告的電子版一起移交報告出版人員進行出版前校核。出版前校核主要針對以下方面內容:A、報告封面、資質證書、著錄項、正文和附件的順序是否符合《安全評價通則》(AQ8001-2007)、《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評價實施細則》(安監總危化(2007)255號)以及公司相關規定;B、報告的格式、編排、圖表、文字、頁碼、目錄等方面是否存在低級錯誤;C、報告中使用的資質證書、附件等是否有效、合格;D、報告附件是否齊全,附件內容是否存在與評價結論矛盾的地方。(9)對于需要評審的安全評價報告,評審后的修改稿(備案稿),只進行技術審核和出版前校核,不再進行過程控制審核。4.2安全評價報告的定稿、出版安全評價報告經過四級審核,并修改完善后,由分管領導對安全評價報告進行定稿;評價部負責將安全評價報告移交辦公室出版。4.3安全評價報告的交付安全評價報告出版后,由項目負責人負責到辦公室按照要求加蓋公章或報告章,蓋章后的評價報告經總經理簽發后,一份(備案稿)留底存檔,其余報告由項目負責人交付市場部,以快遞、自提等方式交付給企業。企業收到安全評價報告后應該在回執單上簽收,并書面回傳。報告簽收單應歸入項目檔案。
篇2:危險化學品單位在役裝置安全評價報告備案制度
生產、儲存、使用劇毒化學品的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的生產、儲存裝置每年進行一次安全評價;生產、儲存、使用其他危險化學品的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的生產、儲存裝置每兩年進行一次安全評價。
通過對生產、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場所和裝置、設施進行安全評價,評價危險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嚴重程度,提出降低或控制危險的安全對策措施。
安全評價報告記錄了安全評價的過程和結果。根據安全評價結果,高于允許風險標準的危險源必須采取工程技術或組織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風險。低于標準值的危險源屬于可接受或允許的風險,應建立監測措施,防止生產條件變更導致危險值增加,對不可能排除的危險要采取防范措施,根據潛在事故制定應急預案。
因此,安全評價的結果應該形成文件化的安全評價報告,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的部門備案。
篇3:某某建筑施工公司自我安全評價報告
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法律條文的要求,我公司于7月至8月中旬組織了全公司范圍內的安全大檢查。并按照行業標準《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JGJ/T77-2003)的有關規定作出公司的自我安全評價報告。
一、安全評價的目的
本次安全評價是針對公司各工程項目的安全現狀進行的安全評價,通過評價查找其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并確定危險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使公司在生產運行期間的安全風險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內。
二、安全評價的內容及結果
按照《評價標準》的規定本次評定的主要內容分為兩大類,安全生產條件的單項評價;安全生產業績單項評價,;由以上兩項單項評價組合而成的安全生產能力綜合評價。共計六項表格評分得出結果。
企業安全生產條件評價
1.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分項評分
該項目經過評分得分為90分
2.資質、機構與人員管理分項評分
該項目經過評分得分為87分
3.安全技術管理分項評分
該項目經過評分得分為85分
4.設備與設施管理評分
該項目經過評分得分為80分
企業安全業績單項評分
該項目經過評分得分為80分
以上兩項單項評價均符合《評價標準》規定的75分和個分數,所以兩分項均評定為合格。根據《評價標準》公司的安全生產綜合能力評價等級定為合格。
三、對策、措施與建議
通過本次評價活動,雖說最后評價結果為合格,但是經過系統的檢查還是折射出公司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少問題,為了及時將這些問題解決掉,使我公司的生產系統正常運轉,現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列出如下:
1.安全管理制度重在落實,不僅要制定制度,更重要的是執行制度。公司應加強對管理層人員對制度理解能力的培訓。能夠做到以制度管人,人人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特別是獎罰制度更應該嚴格遵照執行這樣才能起到約束的作用,利用這種手段,達到一定的目的。另外在本次檢查中發現項目部對公司安全部門下發的隱患整改通知單回復不夠及時,造成資料不能閉合管理系統出現斷層,項目部應在整改完成之后及時向公司回復,以便使安全部門復查后閉合管理資料。
2.公司對項目經理等項目管理人員的安全培訓不夠、時間過短,每年僅有一次。公司有關部門應加大考核力度,制定制度,考核成績要與經濟掛鉤,考核不合格堅決不允許上崗。另外項目部應要求50人以上的勞務分包隊伍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參與項目部的安全管理。
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項目部對安全資金投入仍然有所保留,購買的防護用品及安全設施多為不合格產品,直接影響作業人員的施工安全,公司應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證項目安全資金的正確使用,并配合監督機制。
3.公司各項目部對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還不夠重視,多數工地沒有獨立的應急救援體系,公司應抓緊督促項目部制定救援預案,購置應急救援設備;另外各項目部對危險性較大的分
項工程的專項施工方案制定的不完善、缺項,或者是不能有效的指導施工,施工方案抄襲沿用漏洞百出,雖說有一紙方案,工人還是按照經驗施工,遺留隱患較多。項目部應自覺加強技術力量,充實技術管理人員,把方案做成能夠確實指導施工的技術文件。
4.各施工現場設備與安全設施相關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安裝設備及設施后未進行相應的驗收程序即投入使用,造成資料不完備,施工過程中形成的隱患不能夠及時被發現。個別現場的安全警示標牌配置數量、位置不滿足要求,公司應要求各工地設置安全警示標牌平面布置圖,按照布置圖的要求進行現場的安全標志的懸掛,能讓警示牌切切實實的起到警示安全的作用。
5.公司尚未貫徹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標準,此項工作正在籌備當中。
綜合以上內容,經過各單項評價得分匯總,公司本次自我安全評價的安全生產能力綜合評價等級評定為合格。我們應該再接再厲,使公司的生產系統始終在風險最小的情況下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