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總體安全評價辦理程序
一、辦理依據《甘肅省建筑工程安全條件備案與施工安全評價暫行辦法》(甘建工[2005]64號文件)
二、辦理程序
1、安全評價分為階段安全評價和總體安全評價。階段安全評價工作的實施由建設單位牽頭,組織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對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按階段進行檢查、評價,監理單位作具體的評價工作;總體安全評價工作由安監機構實施。
2、監理單位對工程項目施工安全進行階段安全評價時,應根據《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對施工現場進行逐項檢查評分,填寫安全檢查評分表,作出評價意見和評定等級。
3、每階段安全評價結束后,監理單位3日內填寫《建筑工程施工階段安全評價表》,經建設單位認可后,與安全檢查評分表和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資料一并由施工單位及時報送安監機構。
4、建筑工程項目竣工前,施工單位向安監機構提出總體安全評價申請報告,安監機構對階段安全評價書、打分表和總體安全評價書的內容進行審核;對符合要求的申請,安監機構在3個工作日內出具《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評價書》。
5、未進行總體安全評價、未取得《安全評價書》的建筑工程,不得進行工程竣工驗收備案。
6、《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評價書》一式4份,一份與各階段安全評價資料和建設工程開工前安全條件備案資料由安監機構歸成該工程項目施工安全檔案;一份由建設單位歸入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文件,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各存一份。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2:地下礦山現狀安全評價工作程序
地下礦山現狀安全評價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前期準備,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與分析,劃分評價單元,現場安全調查,定性、定量評價,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作出安全評價結論,編制安全評價報告,安全評價報告評審等。
(1)前期準備
明確評價對象和范圍,進行地下礦山現場調查,初步了解地下礦山狀況,收集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與評價對象相關的地下礦山行業數據資料。
(2)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與分析
根據地下礦山的開拓工藝、開采方式、生產系統和輔助系統、周邊環境及水文地質條件等特點,識別和分析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
(3)劃分評價單元
對于生產系統復雜的地下礦山,為了安全評價的需要,可以按安全生產系統、開采水平、生產工藝功能、生產場所、危險與有害因素類別等劃分評價單元。評價單元應相對獨立,便于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危險度評價,且具有明顯的特征界限。
(4)現場安全調查
針對地下礦山生產的特點,對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要求,采用安全檢查表或其他系統安全評價方法,對地下礦山的各生產系統及其工藝、場所和設施、設備等進行安全調查。通過現場安全調查應明確:安全管理機制、安全管理制度等是否適合安全生產,形成了適應于地下礦山特點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機構及其人員配置是否滿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要求;生產系統、輔助系統及其工藝、設施和設備等是否滿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的要求;可能引起火災、瓦斯與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水害、片幫冒頂等災害、機械傷害、電氣傷害及其它危險、有害因素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明確通風、排水、供電、提升運輸、應急救援、通訊、監測、抽放、綜合防突等系統及其他輔助系統是否完善并可靠;說明各安全生產系統、開采方法及開采工藝等是否合理;明確采空區、廢巷道(或邊坡)是否都進行了管理,并得到了有效控制;不滿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或不適應地下礦山安全生產的事故隱患有哪些。
(5)定性、定量評價
選擇科學、合理、適用的定性、定量評價方法,對可能引發事故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性、定量評價,給出引起事故發生的致因因素,影響因素及其危險度,為制定安全對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6)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
根據現場安全檢查和定性、定量評價的結果,對那些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或不適合本地下礦山的行為、制度、安全管理機構設置和安全管理人員配置,以及不符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工藝、場所、設施和設備等,提出安全改進措施及建議;對那些可能導致重大事故發生或容易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安全技術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議。
(7)作出安全評價結論
簡要地列出對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的評價結果,指出應重點防范的重大危險、有害因素,明確重要的安全對策措施。并應做出開拓方式、開采方法、生產工藝與系統、輔助系統、安全管理等是否滿足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要求以及安全管理模式是否適應安全生產要求的結論。
(8)編制安全評價報告
地下礦山安全評價報告是地下礦山安全評價過程的記錄,應將安全評價對象、安全評價過程、采用的安全評價方法、獲得的安全評價結果、提出的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等寫入安全評價報告。地下礦山安全評價報告應滿足下列要求:真實描述地下礦山安全評價的過程;能夠反映出參加安全評價的安全評價機構和其他單位、參加安全評價的人員、安全評價報告完成的時間;簡要描述地下礦山生產及管理狀況;闡明安全對策措施及安全評價結果。
(9)安全評價報告評審
地下礦山將安全評價報告送有關單位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并由專家評審組提出書面評審意見,評價單位根據審查意見,修改、完善評價報告。地下礦山應將安全評價報告報送當地地下礦山安全監察機構(或由當地人民政府指定的負責地下礦山安全監察工作的其他部門)備案。
篇3:煤礦安全評價方法程序
1評價方法選用
評價方法是對礦井生產系統的危險性、危害性進行分析、評價的工具,目前已開發多種評價方法。每種評價方法的原理、目標、應用條件、適用的評價對象和工作量均不相同。常見的安全評價方法有安全檢查表法、類比法、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法、事故樹法、事件樹法等,根據煤礦企業的特性,一般選用安全檢查表法。安全檢查表法是系統安全工程一種最基礎、最簡便、最適用的系統危險性評價方法。目前,安全檢查表在我國不僅用于查找系統中各種潛在的事故隱患,還對各檢查項目給予量化,用于進行系統安全評價。對系統進行評價、驗收時,對照安全檢查表逐項檢查、打分,從而評價出系統的安全等級。
2評價單元劃分
根據煤礦安全生產實際,按生產系統、作業范圍和安全組織管理,將煤礦安全評價劃分為23個評價單元。即通風系統(權重系數016);局部通風(權重系數016);防塵系統(權重系數015);礦井防滅火(權重系數015);防治煤與瓦斯突出(權重系數015);瓦斯抽放系統(權重系數014);監(檢)測系統(權重系數015);排水和防治水(權重系數015);提升系統(權重系數015);運輸系統(權重系數015);壓風系統(權重系數013);供電系統(權重系數016);采煤工作面(權重系數016);掘進工作面(權重系數016);爆破安全(權重系數015);安全管理(權重系數015);工業衛生與職業病防治(權重系數013);礦山救護(權重系數012);生產礦井地質測量(權重系數012);采區及水平接替設計(權重系數013);采區及水平接替礦建工程(權重系數013);采區及水平接替土建工程(權重系數012);采區及水平接替安裝工程(權重系數013)。
3安全檢查表的編制
根據《煤礦安全評價提綱》的要求和評價單元來劃分,按照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條例、標準和技術規范等,編寫每個評價單元的評價內容,最后匯總成安全評價檢查表。為了使煤礦安全評價有據可依,便于在評價過程中及時對照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在編制安全檢查表的同時,編制安全評價依據表。
為了使煤礦安全評價及時反饋存在的問題。保證評價結果公正、準確,便于被評單位及時整改,消除隱患,編制評價結果明細表,安全評價扣分記錄表和安全評價發現問題及整改措施表。
4評價結果確定
礦井安全度值分級以各評價單元合計得分確定。各評價單元標準分為100分,但需依據每個單元在礦井安全生產中的重要程度給予權重,礦井安全評價權重以后折合總分數為1000分。被評價礦井權重后合計得分在900分以上者(不含900分),為A級安全礦井(安全級);得分在800分~900分(不含800分)者為B級安全礦井(較安全級);得分在700分~800分(不含700分)者為C級礦井(臨界級);得分在700分以下(含700分)者為不安全礦井(不安全級)。為使評價結果客觀、公正、真實,除對各檢查項目逐項打分,匯總計算總分值,確定評價結果外,對關鍵項目進行單項否決。即有下列條件之一者,為不安全礦井:礦井出現電氣失爆現象的;礦井風量不足;因瓦斯超限導致工作面停產,每日達2h以上的;提供虛假資料的。
安全評價工作在煤炭行業剛剛起步,隨著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的不斷深入,煤礦安全評價工作將逐步得到普及和完善。開展煤礦安全評價,能夠有力促進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在全國煤礦開展安全評價,可以扭轉煤礦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使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