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初中小學招生管理制度
區初中、小學招生管理制度
根據市教育局《關于規范義務段學校招生錄取辦法的通知》和區教育局《關于印發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管理辦法的通知》精神,現就我區2005年初中、小學招生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關于公辦初中招生工作
1、鎮鄉(街道)初中招生工作由鎮鄉(街道)人民政府負責,鎮鄉(街道)教輔室具體實施。根據就近入學原則,各小學按本鎮鄉(街道)教輔室的統一安排,送畢業生到劃定的初中報到。畢業生登記表、學籍卡、義教卡等教育檔案由教輔室統一審核后,轉送劃定初中。
2、各鎮鄉(街道)初中原則上不進行跨學區招生,更不得接收無檔案的小學畢業生,違反規定擅自招收無檔案小學畢業生的,要追究接收初中校長的責任。對有正當理由確需轉學的,原籍地初中應當予以轉出,并按區教育局有關學籍管理規定辦好轉學手續,凡人卡分離的學生今后均不得享受推薦、保送高一級學校的待遇。各小學不得自行將義務教育登記卡和小學畢業生的有關檔案交給家長和其他個人,一經發現,要追究小學校長和主要責任人的責任,同時不承認該生所擇初中的學籍。
3、各初中應按小學畢業考試成績均衡編班,不得擅自舉行初中入學考試、分班考試,不得以各種名義分“快慢班”、“特色班”、“實驗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將追究該校主要領導的責任。
二、關于公辦小學招生工作
1、凡持有本鎮鄉(街道)正式戶口,年滿6周歲的兒童(1999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適齡兒童,均須在規定的學區小學登記入學。年滿6周歲而喪失學習能力,欲暫緩入學或免予入學的,須持有區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向所在地學區小學辦理相應手續。各小學不得招收未滿6周歲的兒童入學。
2、小學招生工作由各鎮鄉(街道)教輔室領導、協調,所轄各學區小學負責實施。各小學必須向學區內家長發布招生信息,張貼新生登記入學通知,適時辦理新生入學登記手續。
3、小學招生不得進行認字、寫字、認讀漢語拼音、計算等測試,不得舉辦各種類型的“特長班”、實驗班等,以雙語學校或者小班化名義招生的須經區教育局批準,但不得向學生另行收費。
三、關于公辦初中、小學招生其他有關規定
1、戶籍在本鎮鄉(街道)外,要求借讀本鎮鄉(街道)內公辦學校的小學畢業生(適齡兒童),若借讀學校學額許可,一般憑監護人的暫住證(居住在半年以上)及正常的轉學手續向暫住地所在初中(小學)借讀。若暫住地所在小學無法容納的,由鎮鄉(街道)教輔室確定學校安排入學。
2、烈士、現役軍人的家庭對子女監護有困難的,由區教育局與鎮鄉(街道)教輔室協調后安排其入學。
3、父母一方屬于區、鎮鄉(街道)兩級政府部門引進的高級人才,其子女原則上由其工作地所在鎮鄉(街道)教輔室安排入學。
4、其他有各種特殊情況的小學畢業生(適齡兒童),由各鎮鄉(街道)教輔室視實際情況安排入學。
5、對自愿放棄本學區初中(小學)就讀,而就讀于其他公辦初中(小學)的擇校生,就讀學校可按規定收取相應的費用。
6、初中(小學)新生入學時自愿放棄本學區學校,而就讀于外學區學校(含民辦學校),以后又想轉回本學區初中(小學)的,不再將其視作本服務區學生。由鎮鄉(街道)教輔室統一安排入學。
7、在本學區小學畢業的借讀生,若要求回原籍地中學就讀且符合材料要求的,有關初中應及時讓該生回原籍,但應在該生的《義務教育登記卡》上注明同意回某某中學,并蓋上學校公章。
8、本學區小學畢業生若選擇了民辦初中,原籍地公辦初中應予以支持。
9、對持有本學區戶籍,而在外地借讀(含民辦小學)的小學畢業生回本學區升初中的,該學區初中應予以接收,且不得將其視作為借讀生和擇校生,但該生須在6月20日前向戶籍所在地鎮鄉(街道)初中申請登記,并出具戶籍證明和相關畢業材料。
10、各校不得擅自擴班,不得擅自突破班額(初中每班學額一般不超過50人,小學每班學額一般不超過45人),擅自突破的將不下撥超額部分學生的培養經費。
四、關于區內民辦初中、小學的招生
各民辦初中、小學招生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進行。根據該《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民辦學校應當依法建立學籍和教學管理制度,并報審批機關備案”的規定,及時建立新生學籍檔案。招生時,不得以文化課書面測試方式擇優錄取。
五、關于特殊教育學校的招生
區特教中心應及時接收視力、聽力、智力殘疾的適齡兒童登記入學,保證有學習能力的“三殘”適齡兒童適時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二○○五年五月十八日
查閱更多相關制度范文,請點擊:
篇2:醫院會診制度(2)
醫院會診制度(二)
一、科內會診
對本科內較疑難或對科研、教學有意義的所有病例,都可由主治醫師主動提出,主任醫師或科主任召集本科有關衛生技術人員參加,進行會診討論,以進一步明確和統一診療意見。會診時,由經治醫師報告病歷并分析診療情況,同時準確,完整地做好會診記錄。
二、科間會診
(一)門診會診
根據病情,若需要他科會診或轉專科門診者,須經本科門診年資較高的醫師審簽,由病人持診療卡片和門診病歷,直接前往被邀科室會診。會診醫師應將會診意見詳細記錄在診療卡或門診病歷上,并同時簽署全名;屬本科疾病由會診醫師處理,不屬本科病人可回轉給邀請科室或再請其他有關科室會診。
(二)病房會診
申請會診科室必須提供簡要病史、體檢、必要的輔助檢查所見,以及初步診斷、會診目的與要求,并將上述情況認真填寫在會診單上,主治醫師簽字后,由護士送往會診科室。被邀請科室按申請科的要求,派主治醫師或指定醫師據病情在24小時內完成會診。會診時經治醫師應陪同進行,以便隨時介紹病情,聽取會診意見,共同研究治療方案,同時表示對被邀請醫師的尊敬。會診醫師應以對病人完全負責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真會診,并將檢查結果、診斷及處理意見詳細記錄于病歷上。如遇疑難問題或病情復雜病例,應立即請上級醫師協助會診,盡快作出診療并提出具體意見,供兄弟科室參考。對待病人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允許推諉扯皮延誤治療。申請會診盡可能不遲于下班前一小時(急癥例外)。
三、急診會診
對本科難以處理急需其它科室協助診治的急、危、重癥的病人,由經治醫師提出緊急會診申請,并在申請單上注明“急”字。在特別情況下,可電話邀請。會診醫師應20分鐘到達申請科室進行會診。會診時,申請醫師必須在場,配合會診搶救工作。
四、院內會診
疑難病例需多科會診者,由科主任提出,經醫務科批準,邀請有關醫師參加。一般應提前1―2天將病情摘要、會診目的及邀請會診人員報醫務科。醫務科確定會診時間,并通知有關科室和人員。會診由申請科室的科主任主持,醫務科參加。主治醫師報告病歷,必要時院長參加。經治醫師作會診記錄,并認真執行會診確定的診療方案。
五、院外會診
本院不能解決的疑難病例,可聘請外院專家來院會診。由科主任提出申請,醫務科同意,報請院長批準。醫務科與有關醫院聯系,確定會診時間及需解決的疑難問題,并負責安排接待事宜。會診由科主任主持,院長、醫務科長參加。主治醫師報告病情,分管住院醫師作會診記錄。
需轉外院會診者,經本科科主任審簽,醫務科批準,持介紹信前往會診。外出會診要帶全有關醫療資料,并寫明會診目的及要求。院外會診亦可采取電話會診或書面會診的形式,其程序同前。
六、外出會診
外院邀請本院會診者,根據申請會診醫院的要求,醫務科派學有專長、臨床經驗豐富的人員前往會診。會診時要耐心聽取病情匯報,認真細致地檢查病人,科學地、實事求是地提出診療意見,供兄弟醫院參考。要謙虛謹慎,杜絕高傲自大;要嚴肅認真,克服粗疏作風,防止不良傾向。
七、會診時應注意的問題
1、會診科應嚴格掌握會診指征。
2、切實提高會診質量,做好會診前的充分準備,專人參加。經治醫師要詳細介紹病歷,與會人員要仔細檢查。認真討論,充分發揚民主,所有參加會診的人員不論職稱、年資,討論問題一律平等,要暢所欲言,以提出明確的會診意見。主持人要進行小結,遇有意見分歧,一面查閱資料,繼續研究,一面獨立思考,綜合分析會診意見,由上一級醫師或科主任提出診療方案。
3、任何科室或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絕按正常途徑邀請的各種會診要求。
篇3:醫院病歷書寫制度(2)
醫院病歷書寫制度(二)
根據衛生部“醫院工作制度”及河南省衛生廳“醫療文書規范與管理”,制定我院病歷書寫制度如下:
住院病歷
一、完整住院病歷
完整住院病歷由實習醫師、進修醫師和低年資住院醫師書寫。無處方權的各類醫師書寫的完整病歷經上級醫師審查修改簽字后入病案,上級醫師(主管醫生)另寫住院病歷。有處方權的進修醫師和低年資住院醫師(大學本科畢業1年,大專畢業1.5年,中專畢業2年)書寫的完整病歷,經上級醫師(主管醫生)修改簽字后,上級醫師不再寫住院病歷。
二、住院病歷
住院病歷是完整病歷的縮影。要求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應能反映疾病的全貌,由高年資住院醫師(本科畢業3年)以上職稱者書寫。
完整住院病歷、住院病歷的格式按照河南省衛生廳編寫的“醫療文書規范與管理”的要求執行(手術科室書寫“專科檢查”,非手術科室書寫“病歷摘要”,診斷依據不在單列,但專科檢查、病歷摘要中應包含診斷依據內容)。
三、書寫規定
1、病歷應用鋼筆書寫,詞句應通順、完整、簡練、準確,字跡清楚,標點符號正確,不得涂改或粘貼(三個字以內可劃掉重寫,保證改后還能看清原來的記錄,病歷及表格病歷空格所填寫的數據或文字,因位置關系原則上應重寫),避免錯別字,不得使用自創字。
2、病歷的簽名應冠以專業技術職稱,上級醫師修改病歷,簽字用紅筆,也要冠以專業技術職稱。科主任簽字也應按:科主任、專業技術職稱、姓名統一格式。簽名應工整,清晰可認。
3、其它書寫規定參照“醫療文書規范與管理”的要求執行。
四、時間規定
患者入院后應隨時查看患者,詢問病史,最長不得超過20分鐘。
完整病歷、住院病歷、再次住院病歷應在患者入院24小時內完成。急診患者要立即寫出病歷。因搶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時書寫病歷的,有關醫務人員應當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據實補記,并加以注名。
上級醫師或科主任應在48小時內修改病歷,簽字以示負責。
五、質量規定
1、住院病歷甲級病歷率≥96%,無丙級病歷。
2、患者入院24小時沒有完成病歷書寫的,沒有三級查房意見、術前討論、手術記錄、手術同意書、術后記錄和麻醉記錄者不得評為甲級病歷,一律定為丙級病歷(丙級病歷的書寫者當年不得晉升高一級職稱或向后延長一年,當年取消晉升一次工資的機會)。
3、病歷質量管理實行四級控制。①病歷主治醫師―環節管理中的重要環節點;②病歷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科主任―環節管理中的重要環節點;③病案室專職病案質量醫師―終末管理;④醫務科―環節管理、終末管理的監督執行和質量控制。詳細參照“醫療文書規范與管理”340頁規定執行。
六、格式規定
參照“醫療文書規范與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七、病程記錄及其它相關規定
1、病程記錄包括病情變化、檢查所見、鑒別診斷、上級醫師對病情的分析及診療意見、治療過程和效果。凡施行特殊處理時要記明施行方法和時間。重危病人的病程記錄應隨時記錄,并準確注明記錄時間至分。一級護理病人應每天至少一次,病情穩定或二級護理每三天記錄一次,康復病人或三級護理病人每5天一次。入院前三天的病人應每天記錄一次。入院48小時內應有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手術后每天應記錄一次,連續三天。病程記錄由經治醫師負責記載,主治醫師或主任醫師應有計劃地進行檢查,提出同意或修改意見并簽字。
2、科內或全院性會診及疑難病癥的討論,應作詳細記錄。請他科醫師會診由會診醫師填寫記錄并簽字。
入院7天仍未確診或治療無效者,病程記錄中應有主任(副主任)醫師主持的科內討論。
死亡病例病程記錄應記載死亡病例討論結論。意外死亡、醫療糾紛的病例應單獨討論,醫務處派人參加。
3、手術病員的術前準備、術前討論(術前小結)、麻醉記錄、術后總結(術后記錄),均應詳細地填入病程記錄內,手術記錄另附手術記錄單。
一般手術有專業組長或主治醫師主持的術前討論,重大、疑難及新開展的手術有科主任主持的術前討論,有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士長等有關人員參加。術前討論、術前小結格式按“醫療文書規范與管理”的格式執行。
4、三級查房
①急診病人24小時內,住院病人48小時內,病程記錄中必須有上級醫師(或科主任)的查房內容,一周內必須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或科主任)的查房內容。
②病情穩定的住院病例,每周至少有兩次主治醫師查房意見或一次副主任醫師(或科主任)查房意見。
③一般病例在出院、轉院前夕,病程記錄中必須反映出上級醫師的意見,危重、疑難病例在出院、轉院前夕,病程記錄中必須反映出科主任的意見。
④危重病人,主管醫生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并及時處理,必要時應請上級醫師或科主任臨時查房。
⑤疑難病例(診斷不明,住院期間實驗室檢查有重要發現,診斷治療的變更,治療效果不好)每周必須有2次主任醫師或科主任查房記錄,7日內不能確診時,應組織院內、外及時會診。
⑥三級查房的內容(見附件)。
5、術前術后應注意的關鍵環節
術前談話應有主刀醫生或主治醫師以上人員進行,談話前要翻閱有關醫學資料,作好充分準備,所談的每一項重要醫學依據,要有一定的藝術性。記錄要全面并有上級醫師審簽。
術中更改術式要再次告知病人家屬,必要時可再次簽字。
術后病人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要定時查看,隨叫隨到,病情穩定后可停止。術后的病情變化要在病程記錄中及時記載。
手術記錄有主刀醫生書寫,或由第一助手書寫后,主刀醫生審修簽字,記錄應在24小時內完成。
術后切除的所有標本送病檢,病理檢查結果病程記錄中應有顯示。
急診手術病例,必須撰寫首次病程記錄后,才能進行手術,其它同前。
新開展的手術或技術、重大手術、致殘手術、高干及知名人士手術、診斷未確定的手術、病情危重而又必須手術、急診無家屬或單位負責人同行等手術報醫務科審批,或業務院長、院長批準后執行。
6、手術前后的麻醉訪視
麻醉醫師,在術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術病例的情況,并簽定麻醉同意書。麻醉結束后24小時內應進行隨訪,將有關情況寫入病情記錄中。
7、合理檢查、合理用藥
臨床上所采用的一切治療方案,包括檢查、用藥、吸氧、手術等各項措施,要有適應證,要有依據,一般以教科書及人衛出版社的專業書籍、衛生部及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編寫的“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為主,
學術界公認的權威文獻也可以。
臨床上的治療方案、措施、檢查(包括侵入性檢查)、化驗(常規性化驗除外)、用藥情況(包括貴重藥品)以及醫囑的更改(包括抗生素的更換)等應及時告知家屬,病程記錄中應有分析說明。
8、危重病人、當天手術病人、新入院病人、病情有突然變化的病人列入交接班范圍,危重病人床前交班,值班醫生夜間接班后,對交班薄上病例進行查房,并在交接班本上作簡要記錄,危重病人夜間病情有變化時,在病程記錄上應有記錄和說明。
危重病人報病危通知、與家屬談話、簽字等病程記錄中應有記載和說明。
9、輸血(包括成份輸血)要有輸血指征,輸血同意書要有上級醫師審簽,備血超過2000ml時,科主任在申請單上簽名后報醫務科備案,輸血前查乙肝五項、丙肝、艾滋病、梅毒、谷丙。病程記錄中對輸血指征及輸血前五項檢查結果應有顯示。
10、住院病人新出現的癥狀、體重和異常輔檢結果病程記錄中應有分析、處理。輔助檢查三記錄(病程記錄、醫囑記錄、檢查報告單)齊全并符合規定。
11、住院病人入院診斷確立后,經觀察治療,如有修改補充意見時可在病程記錄中設立“修正診斷”,并在病歷末頁初步診斷的左側注明修正診斷的內容及確診日期。
12、凡移交病員需由交班醫師作出交班小結填入病程記錄內,階段小結由經治醫師負責填入病程記錄內。
13、凡決定轉診、轉科或轉院的病員,經治醫師必須書寫較為詳細的轉診、轉科或轉院記錄,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審查簽字。轉院記錄最后由科主任審查簽字。
14、出院總結和死亡記錄應在當日完成,出院總結內容包括病歷摘要及各項檢查要點、住院期間的病情變化及治療過程、效果、出院時情況、出院后處理方法和隨診計劃,由經治醫師書寫,主治醫師或科主任審查簽字。尤其是出院醫囑除在病歷上寫完整準確外,還應與家屬交待清楚注意事項。死亡記錄除病歷摘要、治療經過外,應記載搶救措施、死亡時間、死亡原因,由經治醫師書寫;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審查簽字。凡作病理解剖的病員應有詳細的病理解剖記錄及病理診斷。
八、病人出院三日內,病歷經科主任、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審查簽字后上交病案室。
九、該制度與上級文件有矛盾時,以上級文件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