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設備事故管理制度(范本)

設備事故管理制度(范本)

2024-07-15 閱讀 8516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機動設備事故的區分與處理辦法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機動設備事故的處理。

2設備事故的劃分

2.1設備事故劃分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三大類。固定資產原值五萬元以下的設備不設重大事故,固定資產原值十萬元以下的不設特大設備事故。

2.2設備事故劃分標準:

序號

事故情況

特大事故

重大事故

一般事故

1

造成停工損失

供電中斷造成全廠停產一天以上或車間停產三天以上

造成全廠停電30分鐘以上

造成全廠(或車間)停電10-30分鐘

2

修理費用

修理費用達設備固定資產原值的40%以上

修復費用達設備固定資產原值的20-40%

修復費用達設備固定資產原值的10-20%

設備事故停修時間:指事故發生后修復投產為止時間。

設備事故的損失:僅計修理工時費,修理材料和備件費用。

設備事故的修復費用:是指修理材料和備件費用。

3設備事故的分類

3.1責任事故:由于操作者違反操作規程或粗心大意,擅自離開工作崗位不停車,以及維護保養不好,檢修不良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3.2質量事故:由于設備原設計,安裝不良所造成的事故。

3.3自然事故:由于自然原因如雷擊、洪水所造成的非人力所能抗拒和消除者。

3.4其他事故:凡不屬上述三類事故的事故。

4設備事故的處理

4.1發生設備事故后,應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設備運行,以防止事故擴大,保持現場,并及時報告班長、維修人員、車間領導會同設備處、生產部共同檢查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訓,采取有效措施,并應迅速搶修,恢復生產,如遇無法控制的易燃、易爆、劇毒等情況時,應立即報告安全保衛部門發出警報,并采取正確措施。

4.2事故責任者必須如實反映情況,不得隱瞞或制造假象,對事故的處理做到三不放過,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

4.3事故情節嚴重或隱瞞事故不報告者,要給予紀律處分或保衛部門依法處理。

4.4事故檢查分析后,應由主要責任單位填寫“設備事故報告表”一式二份,交車間負責人簽署意見,報設備處、生產部批準后,一份報生產部,一份存設備處,入設備檔案。

4.5重大事故應立即報公司經理和生產部、設備處,在認真組織現場事故分析后才能組織力量進行搶修,事故報告表三天內報公司。

篇2:制氧站設備事故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和氧氣的連續穩定的供應,防止設備事故的發生,制定本管理規定。

第二條?設備事故管理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設備事故分析要堅持事故原因不明、責任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及群眾未受到教育與處理不放過;防范措施不落實不放過的“三不放過”原則。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三條?生產車間負責組織一般設備事故的分析及搶修。

第三章?設備事故的定義、分級

第四條?凡正式投產的設備(包括建筑物、構筑物),在生產過程中造成設備的零件、構件損環,使生產突然中斷或受嚴重影響,或由于本崗位設備原因直接造成氧氣供應中斷而使生產突然中斷者,稱為設備事故。

第五條?下列情況不列為設備事故

(一)在生產過程中設備的安全保護裝置正常動作,安全件損壞,使生產中斷而未造成其他設備損壞者;

(二)在生產過程中易損件及大宗消耗件損壞,使生產中斷者;

(三)生產工藝事故,使生產中斷,而未造成設備、廠房、構筑物損壞者;

(四)交通事故,而未造成設備損壞者;

(五)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設備損壞使生產中斷者。

第六條?設備事故分級

(一)特大設備事故:設備事故的設備修復費在100萬元及以上者,為特大設備事故。

(二)重大設備事故:凡達到下列條件之一者即為重大設備事故。

1、設備事故的設備修復費在10萬元及以上,100萬元以下者;

2、主要生產設備發生設備事故使生產系統停機24小時及以上者;

(三)一般設備事故:凡達到下列條件之一者即為一般設備事故。

1、設備事故的設備修復費在1萬元及以上,10萬元以下者;

2、主要生產設備發生設備事故使生產系統停機1小時及以上,二十四小時以下者。

第四章?設備事故的統計與上報

第七條?事故統計。事故次數、事故發生時間、影響生產時間、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是設備事故管理的基本數據,應如實記錄,正確統計。

(一)事故次數:

設備發生事故使生產中斷,一般按中斷一次,計算一次。如果一臺設備發生事故,修復開機還沒有達到正常生產時,在同一部位又發生事故,后一事故應認為是前一事故的繼續,只計算一次。事故時間和修復費則要累計計算。

(二)事故時間:

1、一般按設備停機到設備具備恢復生產條件之間的時間計算,玻璃纖維窯爐應加上影響生產的時間。

2、有備用機組的設備,事故時間為事故設備停機到備用機組開機的時間。

3、動力設備發生事故引起系統停機,其事故時間計算為涉及的生產設備中最長停機時間。

4、設備發生事故使生產中斷被迫提前檢修,或臨時安排計劃檢修者,其事故時間的計算統一規定為按事故設備停機到該設備具備開機狀態時之間的時間計算。

(三)?設備事故損失費為事故設備修復費與減產損失費之和。

1、設備事故修復費為修復損壞的設備發生的材料、備件、人工及管理費用等。備件、材料費用一律執行采購價格,人工費按發生事故單位設備系統人員平均日工資額乘以修復設備總工時計算。設備損壞嚴重無法修復的應為改換與設備規格、裝備水平相應設備現行價格。

2、減產損失費為因設備事故使生產突然中斷減少的產品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一臺設備發生事故影響幾臺(套)設備停產時,其減產損失為被涉及的設備減產損失之和。

第八條?設備事故發生后,車間要立即報告設管部,在事故設備修復后12小時內把事故分析報告書報設管部。

第五章?設備事故的搶修、分析、處理

第九條?設備事故搶修。設備發生事故后,要迅速組織搶修,盡快恢復生產。

(一)特大、重大設備事故由設管部組織搶修。

(二)一般設備事故由事故單位組織搶修。

第十條?設備事故分析。事故分析是對事故原因、事故責任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制定防范措施,要堅持“三不放過”原則。

(一)特大、重大設備事故由機械動力部及機動技術科組織分析。

(二)一般設備事故由事故單位組織分析。

第十一條?設備事故處理。

(一)特大、重大設備事故由設管部提出處理意見,由分管副總經理審批。

(二)一般設備事故由車間提出處理意見,由設管部領導審批。

第六章?獎勵和考核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將獎勵有關人員:

(一)能及時發現重大設備隱患,避免重大、特大設備事故發生者。

(二)參加事故搶修的單位或個人,能做到迅速排除事故恢復生產者。

第十三條?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一)違章操作造成設備事故者。

(二)玩忽職守,擅離工作崗位,違反勞動紀律造成設備事故者。

第十四條?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一)由于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不健全,職工無章可循造成設備事故者。

(二)對職工不按規定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或未經考試合格而上崗操作造成設備事故者。

(三)設備嚴重失修,嚴重超負荷運行或使用已批準報廢的設備造成設備事故者。

(四)違章指揮,強令工人違章作業造成設備事故者。

第十五條?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對有關人員從重考核:

(一)故意曲解事故定義,壓低事故等級,隱瞞不報、虛報或故意拖延報告者。

(二)在事故調查過程中,隱瞞事故真相,弄虛作假或嫁禍于人者。

(三)事故發生后由于不負責任,不積極組織搶修;或沒有采取措施而造成事故蔓延擴大,加大事故損失;或重復發生同類事故者。

篇3:煤礦機電設備事故管理制度

為加強機電、運輸事故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3.1在生產、施工過程中發生的機電、運輸設備事故,應按有關規定進行登記、調查、分析、統計和報告。

1.3.2?機電、運輸事故按其影響生產或基建施工時間,造成損失程度和性質,分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重大事故三種。

1.3.2.1?一般事故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一般事故:

1)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價值0.1~2萬元者。

2)造成設備停運影響生產或基建施工1小時及以上或產量損失200噸及以上者。

3)3千伏級以上變配電設備誤停、送電者。

4)提升設備的斷繩,大型物件墜入井筒,運輸設備的碰頭、追尾、車輛顛覆、斜井跑車,壓風機風管爆炸或風缸搗毀,膠帶、電纜或電氣設備著火等惡性事故,造成經濟損失不到或達到一般事故程度者。

1.3.2.2?重大事故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重大事故:

1)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價值2萬元以上到50萬元者。

2)主排水泵停泵,造成泵房進水或淹泵者。

3)全礦井停電10分鐘以上,地面車間供電中斷4小時以上至7天。

4)提升設備的斷繩,大型物件墜入井筒,運輸設備的碰頭、追尾、車輛顛覆、斜井跑車,壓風機風管爆炸或風缸搗毀,膠帶、電纜或電氣設備著火等惡性事故,造成經濟損失超過一般事故程度者。

5)全礦井停風10分鐘以上者。

1.3.2.3特大事故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特大事故:

1)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價值超過50萬元者。

2)因機電、運輸事故引起的淹井、著火、瓦斯爆炸、停電造成全礦井停止生產8小時以上,基建施工企業造成全部礦井工程停工8小時以上者。

3)全礦井停風30分鐘以上者。

1.3.3提升設備的過卷,大型物件墜入井筒,運輸設備的碰頭、追尾、撞信號、斜井跑車,3千伏及以下的變配電設備誤停、送電等惡性事故,但情節嚴重,應視為未遂事故。

1.3.4機電、運輸事故的管理和報告辦法:

機電、運輸事故發生后,除分別按程序匯報及時組織搶修外,還要按下列程序逐級上報:

1.3.4.1?發生一般機電、運輸事故時,各科隊負責人應立即向機電動力科和安監部門匯報,并在2天內把事故報告報機電動力科和安監部門。

1.3.4.2?發生重大、特大機電、運輸事故時,礦安監部門應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事故單位應將機電、運輸事故發生經過、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事故責任者、處理意見及結論在5日內逐級上報。特大事故要于15日內逐級上報到有關部門。

1.3.4.3?發生未遂事故時,班組長應立即向科隊負責人匯報,情節嚴重的應向礦相關部門匯報。

1.3.5?發生事故,機電動力科要會同安全監察部門,本著“三不放過”的原則認真進行追查,對事故的責任者要及時處理,按責任大小,情節輕重和造成的后果,給于批評教育、經濟賠償或行政處分以至追究刑事責任,對隱瞞事故情節或不報者應加重處罰。

1.3.6?發生重大、特大機電、運輸事故,各生產單位要將事故情況及時在本單位內通報,同時抄報上級主管部門,以便共同接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