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S實驗室無菌操作規章制度

S實驗室無菌操作規章制度

2024-07-14 閱讀 7715

導語:實驗室里對于環境要求很高,而且一些實驗也會被細菌影響,下面qiquha小編整理了實驗室無菌操作規章制度,歡迎大家閱讀!

實驗室無菌操作規章制度

1.潔凈區內器械消毒滅菌要求

1.1無菌區外的器械清潔消毒

1)配平天平:每周至少消毒1次,表面用蘸84消毒液的無塵紙擦拭,再用75%醫用酒精擦拭。

2)臺式冷凍離心機內腔及適配器:每日操作結束時用75%醫用酒精對離心機內腔以及適配器內外表面進行充分消毒,并整齊擺放于實驗臺晾干備用。

3)光學顯微鏡及倒置顯微鏡:每周對顯微鏡至少清潔消毒1次,用無塵紙擦拭顯微鏡臺面及外表面,用鏡紙蘸95%乙醇擦拭鏡頭和目鏡。

4)疫苗箱洗滌消毒:對于用過的疫苗箱應每天用配制的84消毒液浸泡過夜,再用自來水沖洗表面,無塵紙擦拭箱內表面。

1.2無菌操作區內的器械清潔消毒

1)手動移液器消毒:手動移液器表面應每周用75%醫用酒精清潔消毒,將手動移液器吸頭取下,更換過濾膜后再裝上吸頭;將手動移液器放于試驗臺充電,充電并消毒后放回無菌操作臺原位,使用前還應開啟無菌臺內紫外消毒30min。

2)剪刀、鑷子、止血鉗及不銹鋼器械:不銹鋼器械每處理一份標本都應更換,使用過的器械應用戊二醛浸泡2h,此后用自來水沖洗至少20遍,再用去離子水沖洗3遍,用紗布擦干后經包布包裹放入干凈的消毒盒中,貼上滅菌標簽并標記日期,采用濕熱滅菌121℃/30min,滅過的器械放潔凈儲物箱備用。

3)無菌槍頭的滅菌消毒:無菌槍頭至少每周滅菌1次,戴PE手套將待滅槍頭裝入槍頭盒,蓋好后用滅菌膠帶封口并標注日期后,進行濕熱滅菌,滅菌完成后放烘箱烘干,經傳遞窗放入潔凈區待用。

2操作過程的無菌操作要求

2.1無菌操作要求

1)無菌操作時應穿無菌潔凈服、戴口罩、鞋套、手套,進入無菌操作區前對手套,手腕、前臂、胸部等部位的潔凈服進行75%酒精消毒;無菌操作過程中應每隔15min對手套,手腕、前臂、胸部等部位的潔凈服進行75%酒精消毒。

2)無菌操作中應減少進入潔凈室的人員數量;無菌操作中,操作人員應注意力集中,不可

與其他人員交談(工作需要除外);非操作人員應盡量遠離無菌操作區(學習、培訓除外),嚴禁在無菌操作區附近做大幅度動作,大聲講話,走來走去;打噴嚏、咳嗽應立即前往緩沖間處理,并對潔凈服進行全面消毒,方可進入潔凈室。

3)物料、器械進入無菌操作區前應用75%醫用酒精充分消毒,開啟紫外照射30min(嚴禁紫外照射的物料除外),方可在無菌操作區中使用。

4)無菌物品應定期消毒并有明確的滅菌標識,保證在滅菌有效期內使用,超有限期的物品應重新清潔滅菌后使用。

5)無菌操作過程中,發生手套破損,應立即更換手套,對手套進行消毒,并對可能出現污染的物料及器械進行更換;如發現無菌物料包裝出現破損,應立即更換包裝完好的無菌物料,做消毒處理后使用,出現破損的無菌物料做廢棄處理;操作過程中,無菌器械被污染(掉落地面、接觸非無菌物品等),應立即移出無菌操作區,取備用無菌器械使用。

6)在操作CO2培養箱時,應嚴格按照CO2培養箱使用標準操作規程操作,并用75%醫用酒精對手部、雙臂、胸部、頭部等部位進行充分消毒,然后在進行開箱操作;培養結束后,應用消毒劑對CO2培養箱進行全面清潔消毒,并定期用紫外照射30min,以免培養箱染菌。

7)操作完成后,應立即對無菌操作區進行清場,清除操作產生的垃圾,并對操作臺進行全面清潔消毒,并紫外照射30min;器具應用75%醫用酒精充分清潔消毒,擺放整齊;剩余物料應放回儲物箱,擺放整齊,蓋上儲物箱。

8)質保員負責定期對實驗室清潔消毒效果進行取樣驗證,實驗室負責對不合格區域進行重新清潔消毒,直至檢測合格。

2.2無菌物品打開程序

1)經過滅菌的無菌物品包括消毒盒和消毒包,應經無菌操作打開;開啟前應對手套充分消毒,用75%醫用酒精噴遍每個手套及與手套接觸的潔凈服袖口。

2)消毒盒應在無菌工作臺中心位置開啟,開啟時注意不能用手或衣袖觸碰消毒盒內側任何部位,拿取盒內物品時必須用消毒過的鑷子并夾在無菌器具的手持部位,用過的器具不得再次放回無菌盒。

3)消毒包應在潔凈區物品使用處,開啟時應查明消毒日期,將消毒包逐層打開,注意不能用手或衣袖觸碰消毒包內側任何部位,消毒一旦打開不應再次包裹領取他用。

2.3開啟試劑瓶、裝液袋的無菌操作程序

1)試劑瓶開啟前要用75%醫用酒精充分消毒,先用酒精棉球清除表面浮塵,再用潔凈棉球從瓶蓋與瓶口接觸處開始消毒,將整個瓶蓋和瓶口下2cm都進行消毒;如有保護外蓋應首先用剪刀或鑷子移除,然后用酒精棉球清除附著的殘留碎屑,再用酒精充分消毒;如非首次開啟使用口的試劑瓶,也應對瓶口和瓶蓋進行酒精消毒方可打開。

2)瓶口消毒后,用無菌鑷子取下瓶蓋,并使瓶蓋內口朝上放于無菌臺安全位置;如開啟后試劑剩余大量,需再次消毒瓶口和瓶蓋,蓋好后采用無菌封口膜密封,并標注使用日期和使用人,放4℃冰箱留下次用。

3)裝液袋(血袋或細胞輸注袋)應直立放置在潔凈操作臺安全區,盡量在密閉條件下進行液體轉移,需要打開時應先充分消毒;對待開啟部位上下2cm處先用碘伏消毒,再用酒精消毒,最后用無菌剪刀將導管剪開或用針頭穿刺取得袋中液體。

2.4無菌液體轉移操作程序

1)無菌液體轉移應在密閉或盡可能少的敞口開放的時間的情況下進行,轉移前應對接口部位充分消毒,液體試劑使用后需要保存的,應消毒后密封并標注使用日期和使用人。

2)需要開放轉移的液體,應采用電動移液(分液)器和一次性無菌移液管操作,取下的瓶蓋應使瓶蓋內口朝上放在正前方的安全區域,操作中應盡可能避免手或手臂干擾敞口容器上方氣流。

3其他說明

上述無菌操作管理要求,已在相關的設備及制備工藝操作規程中有部分體現,應結合實際操作執行。

篇2:八一醫院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第一醫院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一、無菌持物鉗的使用

(一)操作步驟

1、洗手,戴口罩,檢查有效日期

2、手將無菌持物鉗的容器蓋打開

3、手持無菌持物鉗,將鉗移至容器中央,使鉗端閉合,垂直取出

4、使用時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轉向上

5、用后閉合鉗端,立即垂直放回容器

6、到距離較遠處取物時,應將持物鉗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處,就地使用

7、無菌持物鉗及其干燥持物罐每4小時更換一次,遇有污染隨時更換消毒

(二)注意事項

1、不可在蓋閉合時從蓋孔中取、放無菌持物鉗

2、取放時,不可觸及容器口,以免污染

3、防止無菌持物鉗在空氣中暴露過久而污染

4、不可用無菌持物鉗夾取油紗布,防止油粘于鉗端而影響消毒效果

5、不可用無菌持物鉗換藥或消毒皮膚,防止鉗被污染

6、保持無菌持物鉗的無菌狀態

二、無菌容器的使用

(一)操作步驟

1、洗手,戴口罩,檢查無菌容器標記、滅菌日期

2、取物時,打開容器蓋,平移離開容器,內面向上置于穩妥處或拿在手中,用無菌持物鉗從無菌容器內夾取無菌物品

3、取物后,立即將蓋反轉,使內面向下,移到容器口上蓋嚴

4、手持無菌容器(如治療碗)時,應托住容器底部

(二)注意事項

1、防止蓋內面觸及桌面及任何非無菌區域

2、拿蓋時,手勿觸及蓋的邊緣及內面

3、避免容器內無菌物品在空氣中暴露過久

4、手指不能觸及容器邊緣及內面

三、無菌包的使用

(一)操作步驟

1、洗手,戴口罩

2、包扎或打開無菌包

包扎法:

將物品放于包布中央,用包布一角蓋住物品,左右兩角先蓋上并將角尖向外翻折,蓋上最后一角后以“+”字形扎妥,或用化學指示膠帶貼妥開包法:

(1)核對無菌包名稱、滅菌日期

(2)將無菌包平擱在清潔、干燥、平坦的操作臺面上。解開系帶,卷放在包布下,按原折順序逐層打開無菌包

(3)用無菌鉗夾取所需物品,放在事先準備的無菌區內

(4)如包內物品未用完,按原來折痕包蓋,橫向包扎好,并注明開包日期及時間

(5)如需將包內物品全部取出,可將包托在手上打開,另一手將包布四角抓住,穩妥地將包內物品放在無菌區內

(二)注意事項

1、一般滅菌物品放于質厚、致密、未脫脂的雙層純棉布包內,包外標明包的名稱及滅菌日期,有效期為1─2周

2、如包玻璃物品,先用棉墊包裹再包扎

3、如超過有效期,不可使用

4、不可放在潮濕處,以免因毛細現象而污染

5、打開包布時手僅能接觸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觸及包布內面,不可跨越無菌面

6、橫向包扎表示此包已開過,所剩物品24h內可再使用

7、如包內物品被污染或包布受潮,須重新滅菌

8、投放時,手托包布使無菌面朝向無菌區域

四、鋪無菌盤

(一)操作步驟

1、洗手,戴口罩

2、取無菌治療巾包,包內治療巾的折疊:

縱折法:治療巾縱折兩次,再橫折兩次,開口邊向外

橫折法:治療巾橫折后縱折,再重復一次

3、鋪盤

單層鋪盤

(1)打開無菌包,用無菌持物鉗取一塊治療巾放在治療盤內

(2)雙手捏住無菌巾一邊兩角外面,輕輕抖開,雙折鋪于治療盤上,將上層折成扇形,邊緣向外,治療巾內面構成無菌區

(3)放入無菌物品后,將上層蓋上,上下層邊緣對齊。將開口處向上折兩次,兩側邊緣分別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療盤邊緣

雙層鋪盤

(1)取出無菌巾,雙手捏住無菌巾一邊兩角外面,輕輕抖開,從遠到近,3折成雙層底,上層呈扇形折疊,開口邊向外

(2)放入無菌物品,拉平扇形折疊層,蓋于物品上,邊緣對齊

(二)注意事項

1、檢查無菌包標記、滅菌日期

2、如治療巾未用完,應按要求包好無菌包

3、手不可觸及無菌巾內面

4、準備好的無菌盤若沒有立即使用,應注意鋪盤時間,有效時限不超過4h

5、手不可觸及無菌巾內面

6、保持盤內無菌,4h內有效

五、取用無菌液法

(一)操作步驟

1、洗手,戴口罩

2、取盛有無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凈瓶外灰塵,檢查核對無誤后用啟瓶器撬開瓶蓋,用拇指與示指或雙手拇指將橡膠塞邊緣向上翻起

3、一手示指和中指套住橡膠塞將其拉出,另一手拿溶液瓶,瓶簽朝向掌心,倒出少量溶液沖洗瓶口,再由原處倒出溶液至事先備好的無菌容器中

4、倒畢塞進皮塞,消毒后蓋好,在瓶蓋上注明開瓶日期、時間

5、如取燒瓶內無菌溶液,解開系帶,手拿瓶口蓋布外面,取出瓶塞。傾倒溶液的方法同上

(二)注意事項

1、應認真核對瓶簽上的藥名、劑量、濃度和有效期,檢查瓶蓋有無松動,瓶有無裂縫,以及溶液的澄清度,確定質量可靠,方可使用

2、手不可觸及瓶口及瓶塞內面,防止瓶塞被污染

3、倒溶液時,勿將瓶簽沾濕;勿使瓶口接觸容器口周圍

4、不可將物品伸入無菌溶液瓶內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內

5、倒后立即塞好瓶塞,以防污染

6、已開啟的溶液瓶內的溶液,可保存24h

7、不可觸及蓋布內面及瓶口

六、戴無菌手套

(一)操作步驟

1、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核對無菌手套袋外的號碼、滅菌日期

3、手套袋平放于清潔、干燥的桌面上打開,取出滑石粉包,涂擦雙手

4、一手掀開手套袋開口處,另一手捏住一只手套的反摺部分(手套內面)取出手套,對準五指戴上

5、再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摺內面(手套外面

),取出手套,同法戴好

6、雙手調整手套位置,將手套的翻邊扣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7、脫手套時,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轉脫下;再以脫下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內,將其往下翻轉脫下

8、將手套浸泡在消毒液內,洗手

(二)注意事項

1、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

2、戴手套時,防止手套外面(無菌面)觸及任何非無菌物品

3、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內面(非無菌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的外面

4、發現手套有破洞,立即更換

5、注意勿使手套外面(污染面)接觸到皮膚

七、口罩的使用法

(一)操作步驟

1、洗手。

2、拿口罩外面上方,用口罩罩住口鼻,系帶在頭部或耳后及頸部打活結。

(二)注意事項

1、使用口罩應遮住口鼻,不可用污染的手接觸口罩,用畢立即取下,污染面向內折疊放清潔口袋內,不應掛在胸前。

2、使用紗布口罩4-8h應更換,口罩潮濕應立即更換;使用一次性口罩不得超過4h。

3、接觸嚴密隔離的病人應每次更換口罩。

八、洗手法

醫務人員一般洗手的方法:

1、采用流動水洗手,使雙手充分浸濕;

2、取適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勻涂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3、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鐘,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

A、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

B、手指交錯,掌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C、手指交錯,掌心對掌心,雙手相互揉搓;

D、雙手互握,相互揉搓指背;

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在掌中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F、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G、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

4、在流動水下徹底沖凈雙手,擦干,取適量護手液護膚。

手術進行中的無菌原則

1、手術人員穿無菌手術衣和戴無菌手套之后,手不能接觸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部位,這些區域屬于有菌地帶;同樣,也不要接觸手術臺邊緣以下的布單。

2、不可在手術人員的背后傳遞手術器械及用品。墜落到無菌巾或手術臺邊以外的器械物品,不準拾回再用。

3、手術中如手套破損或接觸到有菌地方,應更換無菌手套。如前臂或肘部觸碰有菌地方,應更換無菌手術衣或加套無菌袖套。如無菌巾、布單等物已被濕透,其無菌隔離作用不再完整,應加蓋干的無菌布單。

4、在手術過程中,同側手術人員如需調換位置,一人應先退后一步,背對背地轉身到達另一位置,以防觸及對方背部不潔區。

5、手術開始前要清點器械、敷料,手術結束時,檢查胸、腹等體腔,待核對器械、敷料數無誤后,才能關閉切口,以免異物遺留腔內,產生嚴重后果。

6、切口邊緣應以無菌大紗布墊或手術巾遮蓋,并用巾鉗或縫線固定,僅顯露手術切口。術前手術區粘貼無菌塑料薄膜可達到相同目的。

7、作皮膚切口以及縫合皮膚之前,需用70%酒精再涂擦消毒皮膚一次。

8、切開空腔臟器前,要先用紗布墊保護周圍組織,以防止或減少污染。

9、參觀手術的人員不可太靠近手術人員或站得太高,也不可經常在室內走動,以減少污染的機會。

10、手術進行時不應開窗通風或用電扇,室內空調機風口也不能吹向手術臺,以免揚起塵埃,污染手術室空氣。

篇3:八一醫院無菌技術操作制度

第一醫院無菌技術操作制度

(一)在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時,必須嚴格區分物品的無菌區和非無菌區。

(二)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將手擦干,注意空氣和環境清潔。

(三)夾取無菌物品,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

(四)進行無菌技術操作時,凡未經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觸無菌物品或跨越無菌區取物。操作者應與無菌區保持一定距離,以免污染無菌區。

(五)無菌物品必須保存在無菌包或滅菌容器內,不可暴露在空氣中過久。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無菌包一經打開,即不能視為絕對無菌,應盡快使用;凡已取出的無菌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超過24小時必須重新滅菌,不得繼續使用。

(六)無菌包應按滅菌日期順序,放在固定的柜內,并保持清潔干燥,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每日檢查無菌包和容器是否過期,過期物品重新消毒滅菌。

(七)無菌鹽水和酒精棉球罐應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內敷料不可裝得過滿,以免在取物時接觸外部而污染。

(八)消毒滅菌物品要有明顯的標識,要寫明消毒滅菌日期,一般為7-14天,滅菌物品每月進行細菌微生物監測。

(九)新生兒、ICU、血透室、手術室、供應室等重點科室每月進行一次細菌微生物監測。

(十)持物罐干燥保存,干燥持物罐每4小時更換一次,遇有污染隨時更換。

(十一)傳染病和特殊感染疾病使用后的器械,應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消毒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