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醫院無菌室管理規定

某醫院無菌室管理規定

2024-07-13 閱讀 2737

醫院無菌室管理規定

【無菌室室管理規定】

1目的

對無菌室管理進行規定,為各項無菌室監測項目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保證監測結果準確、真實、有效。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無菌室的衛生維護。

3術語和定義

3.1采用GB/T19000-2008《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的術語和定義。

4引用標準/文件

《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無菌醫療器械實施細則(試行)》

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衛生標準》

YY0033-2000《無菌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范》

KSH.Z-6406《潔凈和無菌工作服管理》

KSH.Z-6408《消毒劑選擇和使用管理規定》

5職責

5.1實驗室所用人員負責按本規定進行組織無菌室工藝衛生工作。

5.2實驗員必須按本規定進行工藝衛生工作,確保符合規定的要求。

5.3人力資源部負責按本規定組織對入職新員工進行培訓和考核。

5.4實驗室負責組織對消毒劑使用效果進行驗證。

6工作程序

6.1人員進出無菌室流程示意圖(人流圖)

6.1.1實驗員專業知識水平、工作經歷、工作技能應KSH.Z-6201《影響產品質量的崗位任職規定》要求,且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

6.1.2質量部建立設備臺賬,實驗員實驗結束后負責對無菌室環境落實到位,確保清潔消毒符合要求。

6.1.3“設備清潔”、“工作臺、場地、墻壁、頂棚清潔”、“手消毒”的消毒劑按KSH.Z-6408《消毒劑選擇和使用管理規定》規定執行,由實驗室主管確定時間統一更換,并做好記錄。

6.2設備清潔規定

實驗員按要求對設備進行清潔消毒,實驗室主管進行日常監督管理。

6.2.1清潔消毒頻次:設備使用前、實驗結束后各清潔消毒1次,維護保養后清潔消毒1次。在連續使用時,清潔消毒間隔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

6.2.2清潔消毒方法:先用不脫落纖維的擦機布清除設備表面擦拭,清除其表面微粒、雜質,再用另一干凈的擦拭布涂消毒液,對其表面擦拭。

6.2.3清潔消毒結束后,應將專用擦機布清洗干凈、分類消毒、待用,對不能使用的擦機布報廢,并及時填寫KSH.J7611-2013《測量/監視設備日常維護保養記錄》。

6.2.4新設備或維修后設備進入無菌室時,必須先在非潔凈區清除設備的內外灰塵、污垢,再用消毒液進行擦拭后方可進入。

6.3工位器具清潔規定

6.3.1無菌室使用的工位器具應無脫落物,易清潔、消毒,能有效防止污染。

6.3.2清潔消毒頻次:工位器具使用前后各清潔消毒1次,每周統一清潔消毒1次。

6.3.3清潔消毒方法

a)實驗員開始操作前,先用不脫落纖維的專用擦拭布,對工位器具的各表面擦拭,清除其表面微粒、雜質,再用另一干凈的擦拭布涂消毒液,對其各表面擦拭。

b)工作結束后,先將已使用過的工位器具用純化水清洗,再用干凈的擦拭布涂消毒液,對其各表面擦拭。清潔消毒后放置指定位置。

c)所有整理箱/盒每周清潔、消毒一次。

6.3.4清潔消毒結束后,將專用擦拭布清洗干凈、分類消毒、待用。

6.4工作臺、場地、墻壁、頂棚清潔規定

6.4.1工作臺應光滑、平整、無裂紋,便于清潔消毒。

6.4.2實驗主管負責組織對工作臺、場地、墻壁、頂棚、地漏進行清潔,確保清潔質量。

6.4.3清潔消毒頻次

a)操作臺:每次試驗開始和結束后各清潔消毒1次。

b)場地、墻壁、頂棚、地漏:沒試驗結束后對場地清潔消毒1次,每周計劃時間對場地、墻壁、頂棚、地漏徹底清潔消毒1次。

6.4.4清潔消毒方法

試驗操作結束后,對工作臺進行清場,隨后開始清掃場地衛生,用消毒液擦拭工作臺、地面等,然后把垃圾通過傳遞窗及時清出。

6.5實驗器具的清潔及無菌服處理規定

6.5.1物料進入無菌檢驗室流程

操作過程中所有的帶菌物品,用后均應作消毒、滅菌處理。可在檢驗過程中隨用隨時放入消毒液缸內浸泡或消毒桶內,或在檢驗完成后經傳遞窗傳至一般區,立即用壓力蒸汽滅菌鍋121℃滅菌30分鐘。

6.5.2需要帶入無菌室使用的儀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必須把物品嚴密包扎,滅菌后使用。

a)脫包:進入無菌檢驗室的物品若有雙重包裝的,需將外包裝在傳遞窗/緩沖間拆除后,傳入無菌實驗室。

b)消毒:進入無菌操作室的所有培養基、供試品等的外表都應采用適宜的方法進行消毒處理,以避免將外包裝污染的微生物帶入無菌檢驗室。

c)傳遞:查看所有進入無菌檢驗室的器具上的滅菌、消毒標識,是否在有效期內。符合要求的經傳遞窗傳入無菌檢驗室。

6.5.3試驗中含有菌類的檢測工具,清出傳遞窗后要立即高壓蒸汽滅菌殺毒,不能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的工具,要及時消毒,必要時進行燒毀。

6.5.4無菌服消毒方法

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時,應立即脫去,高壓蒸汽滅菌后洗滌。潔凈服按規定一周洗滌一次,無菌服為一次性,無污染及時處理

6.5.5無菌室使用前必須用紫外線照射至少30min以上,實驗操作完畢,應及時清理無菌室,再用紫外燈輻照滅菌20min。并及時填寫KSH.J8226.4-2013《無菌室紫外燈使用記錄》和KSH.J6322-2013《空氣凈化調節系統開關記錄》。

7質量記錄保存地點

本作業指導書由質量部負責編制

批準:日期:

審核:日期:

編制:日期:

篇2:無菌室管理規定辦法

實驗室管理制度【1】

1.實驗室應制定儀器配備管理、使用制度,藥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據安全制度和環境條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員應嚴格掌握,認真執行。

2.進入實驗室必須穿工作服,進入無菌室換無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實驗室人員不得進入實驗室,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3.實驗室內物品擺放整齊,試劑定期檢查并有明晰標簽,儀器定期檢查、保養、檢修,嚴禁在冰箱內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各種器材應建立請領消耗記錄,貴重儀器有使用記錄,破損遺失應填寫報告;藥品、器材、菌種不經批準不得擅自外借和轉讓,更不得私自拿出。

5.禁止在實驗室內吸煙、進餐、會客、喧嘩,實驗室內不得帶入私人物品,離開實驗室前認真檢查水電,對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蝕的物品和廢棄物品應按有關要求執行。

6.負責人嚴格執行本制度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出現問題立即報告,造成病原擴散等責任事故者,應視情節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消毒供應中心安全管理制度【2】

一.各工作崗位人員必須經過崗前安全知識培訓與教育,做好防火、防盜、防職業暴露及意外事件應急預案工作。

二.消毒人員必須經過國家質量監督局舉辦的“特種設備作業證”培訓班學習,并經考試合格,取得上崗證的技術人員承擔,消毒員必須嚴格遵守滅菌器操作規程,做好安全工作。

三.污染物品清洗工作必須穿防護服,戴面罩、手套,穿防水鞋等防護用品,消毒物品或滅菌物品卸載時,須戴隔熱手套防止燙傷。

四.進入檢查包裝及滅菌區時,應在緩沖間洗手,防止清潔物品二次污染;進入無菌物品存放區時,應洗手或者進行手消毒。

五.各區物品準備齊全,設備儀器相對固定放置,按照“五常法”管理,定位、順序放置,以方便工作及應急時使用。

六.CSSD內禁止吸煙,注意用電安全以防發生火災。

七.操作各種設備儀器,必須嚴格遵照各設備的操作規程。

各種設備儀器使用前,使用中及使用后均需認真檢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杜絕意外事故發生。

發生故障或突發事件時,按照應急預案處理,并及時報告。

八.做好安全檢查工作。

下班前檢查并鎖好門窗,如發現可疑及不安全因素,及時通知保衛處或相關部門。

a.無菌物品存放區下班前的安全檢查制度。

1.關閉電腦電源并拔下插座。

2.消防器材完好,消防走道通暢。

3.關閉照明用電開關,鎖好門。

b.檢查包裝及滅菌區下班前安全檢查制度。

1.關閉滅菌器電源并拉下電閘。

2.關閉蒸汽機壓縮空氣閥門。

3.關閉水閘。

4.關閉醫用熱封機電源并拔下插座。

5.消防器材完好,消防走道通暢。

6.關閉電腦并拔下插座。

7.關閉帶光源放大鏡及照明用電開關。

8.檢查并鎖好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各門。

c.去污區下班前安全檢查制度。

1.關閉清洗消毒器電源并拉下電閘。

2.關閉超聲波清洗機電源并拔下插座。

3.關閉干燥箱電源。

4.關閉電腦等電源并拔下插座。

5.消防器材完好,消防走道通暢。

6.關閉去污區照明用電開關。

7.檢查并鎖好去污區各門。

消毒供應中心生活區工作制度

一.工作時間更衣、換鞋,著裝整潔。

二.更衣室只限本科室人員使用,非本科室人員一律不得使用。

三.浴室只限本科室人員使用,非本科室人員一律不得使用。

四.休息室供員工休息和進餐,應隨時保持室內整潔。

五.會議室供工作人員交班、業務學習及召開科務會等,不得它用。

六.非庫房管理人員不得隨意進入庫房。

七.不得在更衣間內吸煙。

保潔監控制度

1.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內污染醫療器具的集散處,在完成日常工作后,務必堅持室內消毒制度。

2.根據各房間的工作性質與房間大小的不同特點,靈活選用消毒方法,確定消毒時間,同時要適時做消毒效果監測。

3.無菌室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規則,室內門窗及無菌物品存放架要潔凈無塵,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做工作臺面消毒。

要定期做空氣培養,并保留化驗單。

4.去污區各洗滌池,工作完畢后將池內、外洗刷干凈,清理濾水口雜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池內。

5.各房間每日清潔衛生,每周一次大掃除。

消毒供應中心查對制度

一.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做到三查四對(三查:放時查、存時查、發時查;四對:對品名、對數量、對日期、對科室)。

二.污染物品回收后,應清點檢查其數量及性能,如有問題應及時與使用科室聯系。

三.包裝時,應認真檢查物品清潔度、性能、數量、質量等。

四.物品包裝后,應注明物品名稱、包裝者、檢查者、滅菌編號、滅菌批次、滅菌日期、失效期等。

五.發放無菌物品時,應查對科室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期及化學滅菌指示物變色情況。

消毒供應中心差錯事故登記制度

一.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做到三查四對。

二.建立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對發生的差錯事故定期討論分析,內容包括差錯發生的時間、經過、責任者、發現者及造成后果、分析處理意見及防護措施。

三.發生差錯事故時,要積極采取補救措施,以減少或消除差錯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時妥善保管造成事故的器具,以備鑒定。

四.發生差錯事故后,要及時組織全科人員進行分析討論吸取教訓。

訂出杜絕措施方案,提出處理意見,上報護理部。

消毒供應中心低溫滅菌室工作制度

一.滅菌員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二.專人負責環氧乙烷滅菌器的操作、保養,定期檢查各管道是否漏氣。

三.滅菌周期結束取物時應戴口罩、防護手套。

四.打開環氧乙烷鋼瓶閥門時應緩慢,鋼瓶出口不可朝向面部;皮膚、黏膜、眼睛不慎濺上環氧乙烷時,應立即用水沖洗,防止灼傷。

五.在使用及維修滅菌器過程中,應防止工作人員中毒,如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時,應立即離開現場,在通風良好處休息,癥狀嚴重者應及時就醫。

六.環氧乙烷滅菌器在解析過程中排出的環氧乙烷氣體,應經專用排氣

管道系統排出,并按照有關部門對排放系統的相關管理規定執行。

七.環氧乙烷儲氣罐應存放在通風、防曬、溫度≤40℃的環境內,但不能將其放在冰箱內。

八.環氧乙烷儲氣鋼瓶的瓶口必須旋緊,鋼瓶禁止橫放,搬運時輕拿輕放。

九.滅菌室內嚴禁明火作業,并有通風設施和消防器材。

十.低溫滅菌室嚴禁非本工作人員進入。

消毒供應中心溝通聯系反饋制度

一.科室設立管理小組,由護士長、質控員、各區作業組長及設備管理員組成。

每月召開一次管理小組會議,并有記錄。

二.各作業區及服務窗口應建立質量投訴登記本,詳細記錄投訴時間、投訴科室及人員姓名、投訴內容、科室處理措施、結果及簽名。

三.各作業區電話接聽人員以及對外窗口人員應認真傾聽投訴者的意見,耐心解釋。

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應及時反饋給作業組長或護士長,及時予以處理回復。

四.科室設專人每月向全院臨床科室發放消毒供應中心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及向手術室發放手術器械服務質量調查表。

對臨床各科返回的意見及時登記,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改進,以提高工作質量。

五.質控員每月對各種途徑收集的信息進行匯總,逐項進行分析總結,提出改進處理意見,并上報護士長。

消毒供應中心繼續教育及業務培訓制度

一.每年有針對性的組織安排科室人員參加醫院及護理部舉辦的全院性業務學習及各類護理學術活動。

二.科室根據專科特點,每月安排兩次業務學習。

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并對教學效果進行現場評分和點評。

業務學習內容為:專科新業務、新技術和發展動態;專科理論及操作技術;質控環節中的重點難點等。

三.根據科室人員結構特點,每年初擬定各層人員的業務培訓計劃并跟蹤落實,根據培訓內容定期進行相應考核。

四.每年科室內擇優推薦不同層次的員工參加專業培訓學習。

五.鼓勵在職員工參加各類繼續教育學習(包括學歷學位學習),以提高員工整體素質。

六.各作業區應根據專業特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業務培訓,每年初將培訓計劃交護士長處備案。

由各區作業組長組織實施。

七.妥善整理保管各層次人員的培訓及考核資料。

各種培訓及考核結果作為員工聘用、晉升、薪酬、表彰等的依據。

消毒供應中心檢查包裝區工作制度

一.負責各種器械包及敷料包的準備和包裝,負責各種器械檢查、保養與維修。

二.負責各科室預約的特殊滅菌包的準備與包裝。

三.檢查物品清潔度是否符合要求,保證各類器材無銹斑、污斑,功能完好無損毀。

四.物品包裝前應依據器械裝配流程,核對器械種類、規格和數量,拆卸的器械應進行組裝。

盤、盆、碗等器皿,宜單獨包裝。

五.各類待滅菌包標識清晰、明確,按要求注明待滅菌包的名稱、包裝者、滅菌時間、有效期及失效期,送滅菌區時間。

六.檢查包裝區每日臺面、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七.做好交接班登記。

消毒供應中心交接班制度

一.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履行職責,保證各項工作準確及時進行。

二.每班必須按時交接班,接班者提前5分鐘到崗,清點交接物品。

三.值班者必須在交班前完成各項工作,整理好物品,遇特殊情況,必須詳細交班,并與交班者共同處理好后方可離去。

四.接班者如發現器械物品交代不清,應立即詢問。

五.接班時如發現問題,應由交班者負責。

六.接班后因交接不清,發生錯誤或物品遺失,應由接班者負責。

消毒供應中心庫房管理制度

一.消毒供應中心的財力物資,應建立健全賬目,專人負責發放管理。

二.庫存物品必須分類放置于貨架上,定期核對,做到帳物相符。

三.定期檢查,按批號依次發放,做到先入庫先發,后入庫后發,以免無菌物品失效。

四.定時衛生保潔和空氣消毒,配備滅火設備,以防發生意外。

五.盡量避免人員流動,減少出入人員。

六.各種器械、醫療設備的報廢,需辦理報廢手續報器械科,并銷賬。

消毒供應中心滅菌區工作制度

一.負責每日的高壓滅菌工作,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二.做好滅菌前準備工作,每日開始滅菌運行前空載B-D試驗,合格后方能使用。

三.待滅菌物品按要求進行裝載、滅菌及滅菌效果監測。

四.每周生物監測一次,結果登記保存。

五.每日清潔滅菌器及真空管道,做好滅菌器的日常維護及保養,保證滅菌器正常運行。

六.滅菌室臺面、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七.做好交接班登記。

銳器傷后登記和上報制度

消毒供應中心建立銳器傷管理制度,建立防范銳器傷害的措施。

1.操作區域設衛生箱,常備消毒藥水等衛生用品。

2.在處理銳器的操作中,應小心處置,以防刺傷。

3.銳器傷后立即處理傷口,查看受傷程度。

⑴輕度:表皮刺傷,未出血。

⑵中度:皮膚刺傷,有出血。

⑶重度:深度刺傷,流血較多。

4.向感染控制科和保健科報告,按規定程序進行治療、預防及隨訪。

5.銳器傷后登記和上報情況包括:本人情況,受傷時間、地點,刺傷前后是否接種過乙肝疫苗,接種注射時間。

導致傷害銳器名稱。

銳器是否已被污染,受傷者是否為銳器最初使用者。

發生傷害有無不正確的操作。

受傷程度等。

消毒供應中心外來醫療器械的管理制度

一.所有外來醫療器械皆由相關設備部門根據相關條例嚴格把關,經設備部門批準后方可使用。

二.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26條:醫療器械經營企業醫療機構應當從取得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的生產企業或取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經營企業購進合格的醫療器械,并驗明產品合格證明、進口注冊證、準銷證等衛生權威機構的認可證明,不得使用未經注冊、無合格證明、過期失效或者淘汰的醫療器械。

三.所有植入物必須是經國家批準的人工假體,同時必須具備法人營業執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或經營許可證、產品注冊證、稅務登記證。

四.所有外來醫療器械由消毒供應中心統一進行清洗、消毒、包裝及滅菌等處理,確保外來醫療器械及植入物的滅菌效果,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

五.必須與供應商(或手術室護士)按器械清單共同清點、核對器械與植入物的名稱、數量、結構和功能的完好性以及其使用科室、使用醫生和手術名稱的信息并做好交接登記和標記,確保使用的準確性。

六.清洗前清點、核對所有外來器械及植入物,并拆卸至最小單位后清洗,注意同臺手術分類清洗,勿遺漏,勿混放。

七.嚴格按照要求核對包裝,放置第五類化學指示物監測,超重的組合式手術器械,由供應商提供滅菌參數。

重器械在下,輕器械在上,并用吸水巾分隔,不要遺漏和丟失任何外來醫療器械,包外貼器械包標識。

八.標識清晰,信息內容包括:器械包名稱(注明外來器械)、手術器械總數及植入物名稱和數量、滅菌器編號、滅菌批次、滅菌日期、失效日期、生物監測結果、包裝滅菌及監測責任人等,使用科室、手術醫生,標識具有可追溯性。

九.植入物發放要求:必須每批次生物監測合格后發放科室使用,緊急情況(急診手術)下滅菌植入物時,在生物PCD中加第五類化學指示物,第五類化學指示物合格作為提前放行的標志,生物監測結果閱讀后質控員及時記錄生物監測結果并把結果通報使用部門。

十.術畢不能由器械商自行清洗外來器械,必須統一由專業清洗人員按手術器械去污流程進行清洗、消毒、潤滑、干燥。

器械取走時與器械供應商做好交接登記。

消毒供應中心無菌物品存放區工作制度

一.無菌物品存放區,必須每日進行衛生保潔。

二.專區專用、專人負責,限制人員出入。

進入滅菌物品存放區的人員必須二次更鞋、更衣等,進行手消毒處理,非無菌物品嚴禁帶入。

三.物品存儲架應由不易潮濕、表面光潔、易清潔的材料制成。

四.對無菌物品的包裝、滅菌標志及內在質量進行檢測,及時檢查包裝完整性,有無潮濕及化學指示帶均勻變色等情況,不符合標準的應重新滅菌,并將相關數據記錄備案,已滅菌的物品不得和未滅菌的物品混放。

五.滅菌物品存儲的有效期應嚴格按照WS310.2-2009規范要求執行,并按照滅菌和有效期的順序存放和發放,超過有效期應重新清洗、包裝、滅菌。

六.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物品需拆除外包裝(里包裝不可裸露)后,方可進入無菌物品存放區。

消毒供應中心無菌物品發放制度

一.無菌物品存放區專人負責,嚴格把關,進入無菌物品存放區必須按WS310.1-2009要求著裝整齊,非本室人員不得入內。

二.無菌物品存放區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認真做好查對工作。

三.無菌物品要定位放置,標識清晰,遵循先進先出原則,每日檢查無菌物品有效期,確認滅菌監測指標均達到質量標準后發放。

四.滅菌后紡織品材料包裝的無菌物品有效期為:在溫度

篇3:某醫院無菌室管理規定

醫院無菌室管理規定

【無菌室室管理規定】

1目的

對無菌室管理進行規定,為各項無菌室監測項目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保證監測結果準確、真實、有效。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無菌室的衛生維護。

3術語和定義

3.1采用GB/T19000-2008《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的術語和定義。

4引用標準/文件

《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無菌醫療器械實施細則(試行)》

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衛生標準》

YY0033-2000《無菌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范》

KSH.Z-6406《潔凈和無菌工作服管理》

KSH.Z-6408《消毒劑選擇和使用管理規定》

5職責

5.1實驗室所用人員負責按本規定進行組織無菌室工藝衛生工作。

5.2實驗員必須按本規定進行工藝衛生工作,確保符合規定的要求。

5.3人力資源部負責按本規定組織對入職新員工進行培訓和考核。

5.4實驗室負責組織對消毒劑使用效果進行驗證。

6工作程序

6.1人員進出無菌室流程示意圖(人流圖)

6.1.1實驗員專業知識水平、工作經歷、工作技能應KSH.Z-6201《影響產品質量的崗位任職規定》要求,且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

6.1.2質量部建立設備臺賬,實驗員實驗結束后負責對無菌室環境落實到位,確保清潔消毒符合要求。

6.1.3“設備清潔”、“工作臺、場地、墻壁、頂棚清潔”、“手消毒”的消毒劑按KSH.Z-6408《消毒劑選擇和使用管理規定》規定執行,由實驗室主管確定時間統一更換,并做好記錄。

6.2設備清潔規定

實驗員按要求對設備進行清潔消毒,實驗室主管進行日常監督管理。

6.2.1清潔消毒頻次:設備使用前、實驗結束后各清潔消毒1次,維護保養后清潔消毒1次。在連續使用時,清潔消毒間隔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

6.2.2清潔消毒方法:先用不脫落纖維的擦機布清除設備表面擦拭,清除其表面微粒、雜質,再用另一干凈的擦拭布涂消毒液,對其表面擦拭。

6.2.3清潔消毒結束后,應將專用擦機布清洗干凈、分類消毒、待用,對不能使用的擦機布報廢,并及時填寫KSH.J7611-2013《測量/監視設備日常維護保養記錄》。

6.2.4新設備或維修后設備進入無菌室時,必須先在非潔凈區清除設備的內外灰塵、污垢,再用消毒液進行擦拭后方可進入。

6.3工位器具清潔規定

6.3.1無菌室使用的工位器具應無脫落物,易清潔、消毒,能有效防止污染。

6.3.2清潔消毒頻次:工位器具使用前后各清潔消毒1次,每周統一清潔消毒1次。

6.3.3清潔消毒方法

a)實驗員開始操作前,先用不脫落纖維的專用擦拭布,對工位器具的各表面擦拭,清除其表面微粒、雜質,再用另一干凈的擦拭布涂消毒液,對其各表面擦拭。

b)工作結束后,先將已使用過的工位器具用純化水清洗,再用干凈的擦拭布涂消毒液,對其各表面擦拭。清潔消毒后放置指定位置。

c)所有整理箱/盒每周清潔、消毒一次。

6.3.4清潔消毒結束后,將專用擦拭布清洗干凈、分類消毒、待用。

6.4工作臺、場地、墻壁、頂棚清潔規定

6.4.1工作臺應光滑、平整、無裂紋,便于清潔消毒。

6.4.2實驗主管負責組織對工作臺、場地、墻壁、頂棚、地漏進行清潔,確保清潔質量。

6.4.3清潔消毒頻次

a)操作臺:每次試驗開始和結束后各清潔消毒1次。

b)場地、墻壁、頂棚、地漏:沒試驗結束后對場地清潔消毒1次,每周計劃時間對場地、墻壁、頂棚、地漏徹底清潔消毒1次。

6.4.4清潔消毒方法

試驗操作結束后,對工作臺進行清場,隨后開始清掃場地衛生,用消毒液擦拭工作臺、地面等,然后把垃圾通過傳遞窗及時清出。

6.5實驗器具的清潔及無菌服處理規定

6.5.1物料進入無菌檢驗室流程

操作過程中所有的帶菌物品,用后均應作消毒、滅菌處理。可在檢驗過程中隨用隨時放入消毒液缸內浸泡或消毒桶內,或在檢驗完成后經傳遞窗傳至一般區,立即用壓力蒸汽滅菌鍋121℃滅菌30分鐘。

6.5.2需要帶入無菌室使用的儀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必須把物品嚴密包扎,滅菌后使用。

a)脫包:進入無菌檢驗室的物品若有雙重包裝的,需將外包裝在傳遞窗/緩沖間拆除后,傳入無菌實驗室。

b)消毒:進入無菌操作室的所有培養基、供試品等的外表都應采用適宜的方法進行消毒處理,以避免將外包裝污染的微生物帶入無菌檢驗室。

c)傳遞:查看所有進入無菌檢驗室的器具上的滅菌、消毒標識,是否在有效期內。符合要求的經傳遞窗傳入無菌檢驗室。

6.5.3試驗中含有菌類的檢測工具,清出傳遞窗后要立即高壓蒸汽滅菌殺毒,不能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的工具,要及時消毒,必要時進行燒毀。

6.5.4無菌服消毒方法

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時,應立即脫去,高壓蒸汽滅菌后洗滌。潔凈服按規定一周洗滌一次,無菌服為一次性,無污染及時處理

6.5.5無菌室使用前必須用紫外線照射至少30min以上,實驗操作完畢,應及時清理無菌室,再用紫外燈輻照滅菌20min。并及時填寫KSH.J8226.4-2013《無菌室紫外燈使用記錄》和KSH.J6322-2013《空氣凈化調節系統開關記錄》。

7質量記錄保存地點

本作業指導書由質量部負責編制

批準:日期:

審核:日期:

編制: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