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積循環崗位技術操作規程
1、電積循環崗位主要工藝參數:表4-9循環酸泵崗位主要工藝參數序號項目單位監控參數范圍1新液溫度℃65~752電積新液循環量m3/h•槽0.7~0.83電解新液循環量m3/h•槽0.85~0.902、電積循環崗位作業程序電調循環酸泵作業過程包括溶液輸送、打火看循環、加碳酸鋇、添加劑等。該作業由中控室、班長指令電調班執行,由泵工、循環工來完成。2.1溶液輸送2.1.1泵工接班后,通過儀表了解各槽罐的溶液儲存情況,現場檢查泵及管道的使用情況。2.1.2及時了解溶液供給信息,根據中控室指令調節陰陽極液流量。2.1.3監控和調整陰陽極液貯槽的液位,將液位控制在50%以上。2.1.4生產波動時,及時與中控室聯系,根據中控室指令進行開停循環作業。2.1.5做好泵類設備的倒換使用及維護保養工作,管道滲漏時及時更換。2.1.6做好設備運行的交接班記錄。2.2打火看循環2.2.1循環工接班后,逐槽打火作業,檢查陰陽極導電狀況,同時檢查循環管新液的暢通情況,對于檢查出的燒板、氫氧化*板等缺陷板交給上一個班崗位人員處理。其中電積槽打火時,由于槽內陰極析出氫氣與空氣混合,打火時產生爆鳴,因槽面為開放狀態,能量釋放小,對人不會產生傷害。2.2.2班中每小時看循環一次,每兩小時打火一次,發現循環眼堵塞或流量偏小時,及時進行處理;發現陰陽極導電不良時,及時擦拭處理。2.2.3發現燒板時要及時將燒板拎出,換上處理好的始極片繼續電解;出現氫氧化*板時要將隔膜袋內的溶液抽干凈,待用新液將隔膜袋灌滿后再把處理好的始極片下槽,換下的燒板或氫氧化*板作為次品集中堆放。2.2.4班中每四小時測槽電壓一次,并做好相應記錄,對槽電壓偏高的槽子要重點關注,發現陽極冒煙時要及時橫電,保證其它電解槽的正常生產。2.2.5對新液每15分鐘過濾一次,發現跑渾時及時匯報中控室,由中控室根據跑渾情況指揮停循環、放液等工作。2.2.6清理現場衛生,做好崗位原始記錄和現場交接班工作。2.3加碳酸鋇2.3.1中控室根據原料進鉛量確定碳酸鋇的加入數量。2.3.2崗位人員用電葫蘆將碳酸鋇吊到漿化槽旁指定位置。2.3.3按照中控室指令的加入數量和漿化比例,電調崗位人員將碳酸鋇漿化后連續均勻地加入到陽極液中。2.3.4交班時將碳酸鋇空袋子集中堆放到指定位置。2.4加添加劑2.4.1根據車間規定數量加入添加劑。2.4.2每班均勻連續加入,要求添加劑溶解完全,隔膜袋口泡沫覆蓋均勻。不得出現斷流及因泡沫過厚導致陰陽極串液現象。3.特殊作業程序電解特殊作業是指電解槽陰陽極冒煙、失電、開停產等作業。電解槽陰陽極冒煙由崗位人員處理,失電由中控室聯系變電所解決,開停產作業由生產主任安排班長、中控室執行,由崗位人員完成。3.1電解槽陰陽極冒煙控制程序陰極冒煙是指始極片電解初期,由于多個接觸點導電不良造成的陰極“下餃子”現象;陽極冒煙是指因陽極鈍化原因造成的槽電壓急劇升高、陽極出現冒煙的現象。3.1.1陰極冒煙的處理措施3.1.1.1及時橫電。3.1.1.2用清水逐個將陰極接觸點擦拭干凈。3.1.1.3更換燒斷耳子的陰極。3.1.1.4撤電,打火檢查陰陽極導電情況。3.1.2陽極冒煙的處理措施3.1.2.1及時橫電。3.1.2.2將陽極出槽,刮陽極泥后倒入陽極架備用。3.1.2.3陽極因耳子燒斷掉到槽里的,用夾子將斷塊撈出。3.1.2.4仔細擦拭陽極棒接觸點及槽幫母線接觸點。3.1.2.5將新陽極或刮完泥子的陽極下槽。3.1.2.6撤電,打火檢查陰陽極導電情況。3.2失電控制程序失電是指因變電所故障造成的電力供應中斷,失電分失動力電和失直流電,失動力電是指輸送溶液的泵類設備斷電;失直流電是指供電解使用的直流電斷電。3.2.1失動力電的處理措施3.2.1.1崗位人員及時匯報中控室。3.2.1.2中控室匯報廠調度室,聯系動力廠調度室,由動力廠抓緊恢復。3.2.1.3關閉泵和高位槽的出口閥門,動力電恢復后按程序開啟泵,打開高位槽出口閥門。3.2.1.4中控室根據動力電失電時間的長短,控制好電解槽直流電的負荷及高位槽新液的間斷下放。3.2.1.5動力電失電時間過長時,啟動質量事故應急預案。3.2.2失直流電的處理措施3.2.2.1中控室匯報廠調度室,聯系動力廠變電所,由動力廠抓緊恢復。3.2.2.2失電期間適當減少新液循環量。3.2.2.3直流電恢復后,中控室按照電流提升規定,通知變電所逐步提升電流,提升的時間間隔不能太短,幅度不能太大。3.2.2.4電調工打火檢查陰陽極導電情況。3.2.3動力電和直流電同時失電時的處理措施3.2.3.1中控室匯報廠調度室,聯系動力廠調度室,由動力廠抓緊恢復。3.2.3.2關閉泵和高位槽的出口閥門。3.2.3.3如果失電時間超過兩小時,要充分利用高位槽儲存的新液,間斷補充隔膜袋內*離子,并檢查*板表面的質量變化情況。3.2.3.4如果失電時間超過四小時,啟動質量事故應急預案。3.2.3.5電力供應正常后,泵工按程序開啟泵;中控室按照電流提升規定通知變電所逐步提升電流;電調工檢查陰陽極導電情況及新液循環情況。
篇2:電積循環崗位設備操作維護規程
電積循環崗位設備包括:陽極液泵1、陽極液泵1.1設備用途主要用于電解陽極液的循環。1.2技術性能表1電調陽極液泵技術性能設備名稱陽極液泵編號規格型號150UB-ZK220-25D數量3單臺設備主要技術參數1流量220m3/h2揚程25m3電機轉速1450m/min4電機功率37KW1.3設備構造簡介及工作原理1.3.1構造簡介:該泵是單吸單級離心泵,泵體和泵蓋采用耐腐、耐磨性優良的耐酸工程塑料制造,軸封結構采用背片減壓結合付葉輪離心式密封。1.3.2工作原理:單吸單級離心泵。1.4設備安全操作規程1.4.1許可使用條件1.4.1.1每次開泵前應用手盤動聯軸器,檢查轉動是否正常。1.4.1.2泵必須在進液管及泵內注滿引液,排盡空氣后方能正常運行。1.4.1.3泵內未灌注引液或出口無流量時,不能長時間空轉。1.4.2操作方法與步驟1.4.2.1開啟進口閥,灌注引液,排盡空氣。1.4.2.2啟動電機使泵運轉,同時開啟出口閥。1.4.3允許使用條件:1.4.3.1被輸送介質符合泵的輸送條件。1.4.3.2在每次修理后,必須將托架內加入機油。1.4.3.3本體設備附屬設備完好。1.4.4操作程序和方法:1.4.4.1進行設備運轉前檢查,詳見維護規程。1.4.4.2確認無異常后,開啟進口閥,灌注引液,排盡空氣。1.4.4.3啟動電機使泵運轉,同時開啟出口閥。1.4.4.4做設備運轉中檢查,詳見維護規程。1.4.5開、停車條件:1.4.5.1停車條件1.4.5.1.1當罐內溶液低于泵進口時必須停泵。1.4.5.1.2停泵后關閉進、出口閥門。1.4.5.2開車條件1.4.5.2.1確認泵無人檢查、檢修。1.4.5.2.2開啟進口閥,灌注引液,排盡空氣。1.4.5.2.3啟動電機使泵運轉,同時開啟出口閥。1.4.6安全注意事項:1.4.6.1泵工必須熟悉泵的構造和操作方法,掌握技術性能及保養規則,嚴格執行本規程。1.4.6.2泵工必須聽從中控室人員指揮。1.4.7常見故障和處理方法:表2常見故障和處理方法序號零部件故障情況故障原因措施1泵不出液、或流量、揚程明顯不符泵振動和噪音異常軸封處發熱、冒汽或嚴重泄漏泵內或進口管道內空氣未排盡。泵蓋或進口管道連接處漏氣。進出口管徑太小、太長、阻塞或閥門失靈。吸入或壓出高度太高。軸封處漏氣。電動機轉向、轉速不對,或介質粘度過大。基礎不平或螺栓松動。泵軸與電機不同軸。支撐管道的支架不穩固。泵有氣蝕現象。橡膠油封唇口磨損。軸封零件安裝不正確。出口壓力過大。停止使用,并匯報中控室1.5設備維護規程1.5.1設備操作前檢查1.5.1.1潤滑部分1.5.1.1.1檢查托架潤滑油是否達到油標(檢測油位用)上、下刻度之間或達到油位指示孔。1.5.1.1.2檢查放油口螺栓是否松動。1.5.1.1.3檢查潤滑部位有無漏油。1.5.1.2機體部分1.5.1.2.1檢查各部連接螺栓是否松動。1.5.1.2.2檢查泵體是否有裂縫。1.5.1.2.3檢查對輪、對輪膠墊有無嚴重磨損現象。1.5.1.3其它部分1.5.1.3.1檢查啟動電鈕能否靈敏動作。1.5.1.3.2檢查進、出口閥門是否使用可靠。1.5.2設備運轉中檢查1.5.2.1各部軸承及電機溫度不應超過60℃。1.5.2.2傳動機構電機和軸承在運轉中無強烈噪音和撞擊聲。1.5.3設備日常維護和調整1.5.3.1對輪的調整1.5.3.1.1對輪間隙不大于1mm。1.5.3.1.2電機對輪、泵對輪連接處在同一水平面。1.5.4設備潤滑序號部件名稱潤滑油型號、規格潤滑條件潤滑周期1滾動軸承150#工業齒輪油-20℃-120℃3個月換油一次。(加油量不得超過軸承箱油標的2/3)1.5.5設備點檢1.5.5.1點檢標準表3點檢標準序號名稱檢查項目檢查方法判定標準1軸承安裝狀態聲音溫度振動油量目視耳聽測溫儀手觸目視不振動無異音≤60℃無異常振動規定量(詳見潤滑標準)2聯軸器中心擺動本體安裝狀態螺栓安裝狀態本體磨損鋼板尺目視耳聽目視不明顯擺動不松動不松動無斷裂、無明顯磨損3軸封壓蓋擰緊狀況溫度漏油目視測溫儀目視不擰緊,有過盈量≤60℃無明顯泄漏1.5.5.2點檢內容表4點檢內容序號點檢項目點檢內容備注1泵各減速機地腳螺栓緊固運行聲音及潤滑設備衛生情況1次/班2電器設施外觀完整性檢查1次/班3聯軸器運行聲音及振動1次/班1.5.5.3點檢方法點檢人員通過儀器儀表、點檢工具、五感對設備進行短時間的外觀檢查:如振動、發熱、松動、異音、異味、損傷、腐蝕、泄露等。1.5.5.4點檢要求點檢人員在交接班及班中對設備進行全面點檢,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解決不了的,匯報中控室,并做好詳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