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卸載操作規程
1.工作流程
1.1.液氨罐車運至球罐裝置現場,液氨由罐車往氨罐輸送。液氨卸車采用液氨充裝泵卸車,利用液氨充裝泵產生的壓力將液氨壓送至氨罐。
1.2.當液氨罐車至球罐裝置進行卸車作業時,流程是:液氨充裝管分別連接好后,啟動液氨充裝泵,分別打開液氨卸車閥門0、氨01、02以及1氨01、02和2氨01、02門,罐車中液氨輸入氨罐(氨罐液位應不超過高位規定值),液氨卸車結束后關閉液氨充裝泵,卸車閥門、O氨01、02門,關閉1氨01、02和2氨01、02門。
2.卸載前檢查工作
2.1.檢查液氨貯罐液位、安全設施及應急器材的配置及狀態,并做好過程記錄。
2.2.檢查液氨運輸人員,必須持有危險品運輸證、危險品押運證、危險品駕駛證以及我公司消防處簽發的危險品準運證,并全部在有效期范圍內。
2.3.檢查液氨車輛辦理好進入生產區域許可證后,檢查罐車已經配置合格的阻火器、滅火器、接地線,按規定路線進入裝車現場,罐車就位后停車熄火,取下啟動鑰匙,司機離開駕駛室,車輪加定位,車尾接地線著地,司機和押運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穿工作服進入卸車等侯區域。
2.4.檢查罐車上液氨卸車流程、各閥的狀態,特別是安全閥前后閥門處于開啟狀態。
2.5.卸車人員首先檢查確認液氨充裝管和兩端連接是否完好,再將罐車與液氨充裝管連接好,確認接口卡件固定完好,安全不會脫開。
2.6.將固定靜電接地線接到罐車上,確保接地完好,將車輪固定,防止車輛前后滑動,靜止10—20分鐘充分導除靜電后方可進行卸車。
2.7.檢查確認附近消防水炮和其它消氣防設施是否好用,確保在出現萬一時能施救。
2.8.操作人員和總控室始終保持聯系。
2.9.如果氣溫超過35℃,嚴格按照夏季卸車有關規定執行。
2.10.卸車前應對液氨充裝管進行仔細檢查并記錄備案,若液氨充裝管存在問題或缺陷時應立即停止卸車,報裝置維修或更換。檢查項目包括:
2.10.1液氨充裝管合格證及期限。
2.10.2接頭是否完好,有無腐蝕、變形或裂紋。
2.10.3墊圈是否完好。
2.10.4快接頭緊固件是否完好、可靠。
2.10.5液氨充裝管體是否完好,有無斷裂或嚴重腐蝕情況。
2.10.6管體是否完好,有無裂紋或損傷。
2.10.7液氨充裝管與罐車接頭配合是否完好、可靠,密封面無泄漏。2.11.液氨充裝管實行定期檢驗和到期強制更換,液氨充裝管由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性能檢驗,檢驗不合格立即更換。檢驗記錄和更換記錄存檔備案。
2.12.卸車時操作人員必須穿戴勞保和防護用品,按操作規程正確操作,嚴禁違章作業,確保卸車現場更全。
3.液氨卸車操作
3.1.準備工作結束后,緩慢開啟罐車的液相、氣相管閥門,進行管道連接的試漏,大約管道壓力在0.1—0.2MPa,關閉進氨閥,用pH試紙進行查漏。
3.2.緩慢開啟氣相進口閥門和液氨充裝泵進口閥門,檢查系統是否有泄漏點,確認無泄漏后,完全開啟泵進出VI閥門和氣相進口Nf]。確認罐車和氨泵系統壓力平衡后,關閉液氨充裝泵出VI閥門,啟動液氨充裝泵。
3.3.緩慢開啟泵出121閥門,調節流量,觀察氨罐液位上升情況。分別打開液氨卸NNf]、氨01、02以及1氨01、02和2氨01、02門,罐車中液氨進入氨罐。
3.4.液氨卸車期間,卸車人員不得離開現場。注意觀察液氨罐和罐車壓力、液位的變化情況。卸車完畢,停液氨充裝泵,關閉所有相應的閥門。
3,5.打開液相料液管線上閥門,罐車排氣泄壓,泄壓完畢后,將進料液相管、氣相平衡管與罐車脫開,同時將罐車接地線取下。
3.6.夏季高溫期間或需要時,打開水噴淋降溫。
3.7.駕駛員和押運員認真檢查車輛的安全附件、罐車閥門處于完好狀態,并確認車輛與裝置完全脫離后,并在卸車人員允許放行情況下,方可啟動駕離裝車現場。
3.8.卸后操作工將消防器材和消防用品放回原位,整理好現場。
3.9.操作工陪同罐車人員進行復稱,確定卸載量。
4.注意事項
4.1.崗位操作人員要認真填寫和確認壓力罐車卸車檢查確認表。
4.2罐車就位后停車熄火,取下啟動鑰匙,司機離開駕駛室,把鑰匙交到崗位操作人員手中,認真檢查罐車接1:I與液氨充裝管接口是否接牢。
4,3在卸車過程中,操作人員、押運員必須堅守崗位,時刻檢查液氨充裝管的閥門接口、罐車的壓力、液位變化,若有異常立即停止卸車。
4.4嚴格控制好氨罐的液位、壓力,嚴禁超裝、超壓。
4.5在卸車時,嚴禁閑雜人員進入卸車臺。
4.6卸車過程中嚴禁使用手機和電驅動不防爆設備。
4.7.夏季卸車執行公司夏季卸車相關安全管理規定。
篇2:液氨應急處理指南規范
液氨,又稱為無水氨,是一種無色液體。氨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應用廣泛,為運輸及儲存便利,通常將氣態的氨氣通過加壓或冷卻得到液態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氫氧化銨的堿性溶液。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為34%。
液氨在工業上應用廣泛,而且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所以其化學事故發生率相當高。為了促進對液氨危害和處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紹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處置、泄漏處置和燃燒爆炸處置4個方面的基礎知識。
一、氨的理化性質
分子式:NH3氣氨相對密度(空氣=1):0.59
分子量:17.04液氨相對密度(水=1):0.7067(25℃)
CAS編號:7664-41-7自燃點:651.11℃
熔點(℃):-77.7爆炸極限:16%~25%
沸點(℃):-33.41%水溶液PH值:11.7
蒸氣壓:882kPa(20℃)
二、中毒處置
(一)毒性及中毒機理
液氨人類經口TDLo:0.15ml/kg
液氨人類吸入LCLo:5000ppm/5m
氨進入人體后會阻礙三羧酸循環,降低細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腦氨增加,可產生神經毒作用。高濃度氨可引起組織溶解壞死作用。
(二)接觸途徑及中毒癥狀
1.吸入
吸入是接觸的主要途徑。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濃度報警信號。但由于嗅覺疲勞,長期接觸后對低濃度的氨會難以察覺。
(1)輕度吸入氨中毒表現有鼻炎、咽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悶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發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閥門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傷。其癥狀根據氨的濃度、吸入時間以及個人感受性等而輕重不同。
(3)嚴重吸入中毒可出現喉頭水腫、聲門狹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脫落,可造成氣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濃度可直接影響肺毛細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腫。
2.皮膚和眼睛接觸
低濃度的氨對眼和潮濕的皮膚能迅速產生刺激作用。潮濕的皮膚或眼睛接觸高濃度的氨氣能引起嚴重的化學燒傷。
皮膚接觸可引起嚴重疼痛和燒傷,并能發生咖啡樣著色。被腐蝕部位呈膠狀并發軟,可發生深度組織破壞。
高濃度蒸氣對眼睛有強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燒傷,導致明顯的炎癥并可能發生水腫、上皮組織破壞、角膜混濁和虹膜發炎。輕度病例一般會緩解,嚴重病例可能會長期持續,并發生持續性水腫、疤痕、永久性混濁、眼睛膨出、白內障、眼瞼和眼球粘連及失明等并發癥。多次或持續接觸氨會導致結膜炎。
(三)急救措施
1.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單純接觸氨氣,并且沒有皮膚和眼的刺激癥狀,則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觸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應將衣服脫下并放入雙層塑料袋內。
如果眼睛接觸或眼睛有刺激感,應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20分鐘以上。如在沖洗時發生眼瞼痙攣,應慢慢滴入1~2滴0.4%奧布卡因,繼續充分沖洗。如患者戴有隱形眼鏡,又容易取下并且不會損傷眼睛的話,應取下隱形眼鏡。
應對接觸的皮膚和頭發用大量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沖洗皮膚和頭發時要注意保護眼睛。
2.病人復蘇
應立即將患者轉移出污染區,對病人進行復蘇三步法(氣道、呼吸、循環):
氣道:保證氣道不被舌頭或異物阻塞。
呼吸:檢查病人是否呼吸,如無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氣。
循環:檢查脈搏,如沒有脈搏應施行心肺復蘇。
3.初步治療
氨中毒無特效解毒藥,應采用支持治療。
如果接觸濃度≥500ppm,并出現眼刺激、肺水腫的癥狀,則推薦采取以下措施:先噴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鐘噴兩次,直至到達醫院急癥室為止。
如果接觸濃度≥1500ppm,應建立靜脈通路,并靜脈注射1.0g甲基潑尼松龍(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類固醇。
(注意:在臨床對照研究中,皮質類固醇的作用尚未證實。)
對氨吸入者,應給濕化空氣或氧氣。如有缺氧癥狀,應給濕化氧氣。
如果呼吸窘迫,應考慮進行氣管插管。當病人的情況不能進行氣管插管時,如條件許可,應施行環甲狀軟骨切開術。對有支氣管痙攣的病人,可給支氣管擴張劑噴霧,如叔丁喘寧。
如皮膚接觸氨,會引起化學燒傷,可按熱燒傷處理:適當補液,給止痛劑,維持體溫,用消毒墊或清潔床單覆蓋傷面。如果皮膚接觸高壓液氨,要注意凍傷。
三、泄漏處置
1.少量泄漏
撤退區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并加強通風。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并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應放在貼有相應標簽的密閉容器中,以便廢棄處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場所內所有未防護人員,并向上風向轉移。泄漏處置人員應穿全身防護服,戴呼吸設備。消除附近火源。
向當地政府和“119”及當地環保部門、公安交警部門報警,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電話。
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進入陰溝和排水道,增強通風。場所內禁止吸煙和明火。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要堵漏或翻轉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噴霧狀水,以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受限空間。清洗以后,在儲存和再使用前要將所有的保護性服裝和設備洗消。
四、燃燒爆炸處置
1.燃燒爆炸特性
常溫下氨是一種可燃氣體,但較難點燃。爆炸極限為16%~25%,最易引燃濃度為17%。產生最大爆炸壓力時的濃度為22.5%。
2.火災處理措施
在貯存及運輸使用過程中,如發生火災應采取以下措施:
(1)報警:迅速向當地119消防、政府報警。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電話。
(2)隔離、疏散、轉移遇險人員到安全區域,建立500米左右警戒區,并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應急處理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并迅速撤離無關人員。
(3)消防人員進入火場前,應穿著防化服,佩戴正壓式呼吸器。氨氣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員要注意對人體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門等部位的防護。
(4)小火災時用干粉或CO2滅火器,大火災時用水幕、霧狀水或常規泡沫。
(5)儲罐火災時,盡可能遠距離滅火或使用遙控水槍或水炮撲救。
(6)切勿直接對泄漏口或安全閥門噴水,防止產生凍結。
(7)安全閥發出聲響或變色時應盡快撤離,切勿在儲罐兩端停留。
篇3:液氨制冷企業安全操作規程
一、開機及停機
1.開機前的檢查
1)查看操作記錄,了解上次停機的原因和時間,如果是正常停機,且連續停機時間不超過一個月,可以按正常操作規程開機;如果連續停機超過一個月或維修后開機,需由機房主管主持開機。
2)檢查系統情況:低壓循環桶和中間冷卻器液位是否在30%~50%之間,如果液位過高,應先開啟氨泵向系統供液或通過排液閥向排液桶排液,將液為降至50%以下。
3)檢查壓縮機:檢查油位是否在上油鏡1/2以下和下油鏡1/2以上;檢查能級指示是否在“0”位;檢查壓縮機各閥門的狀態,包括表閥。
以上檢查均正常后,可以開始開機。
2.手動開機
1)啟動冷卻水泵及載冷劑水泵,向冷凝器和蒸發器供水;
2)打開壓縮機排氣截止閥;
3)啟動油泵;
4)將壓縮機卸載至“0”位;
5)油泵啟動30秒后,油壓與排氣壓力差達到0.4~0.6MPa,按壓縮機啟動按鈕,壓縮機啟動,同時旁通電磁閥A也自動打開。電機正常運轉后,A閥自動關閉;
6)觀察吸氣壓力表,逐步開啟吸氣截止閥并手動增載,注意吸氣壓力不要過低。壓縮機進入正常運轉后,調整油壓調節閥,使油壓差為0.15~0.3MPa。
7)檢查設備各部位的壓力、溫度尤其是運動部件的溫度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情況,應停機檢查。
2.自動開機
1)打開壓縮機排氣截止閥,啟動冷卻水泵及載冷劑水泵;
2)按壓縮機啟動按鈕,這時油泵自動投入運轉,滑閥自動退回“0”位。油壓差建立起來之后,延時15秒左右主電機自動啟動,同時旁通電磁閥A自動打開。電機正常運轉后,A閥自動關閉;
3)在主電機開始啟動時,應同時緩慢打開吸氣截止閥,否則過高的真空將增大機器的振動和噪聲。
4)壓縮機將自動增載至100%,進入正常工作狀態。并根據壓力設定值或載冷劑溫度設定值自動調整載荷位置。
正常停機過程如下:
a.手動停機,停機順序為卸載、停主機、關吸氣截止閥、停油泵、停水泵。按主機停止按鈕時,旁通電磁閥B自動打開,停機后B閥自動關閉。
b.自動停機:
1)按壓縮機停止按鈕,滑閥自動退回“0”位,主電機自動停止,同時旁通電磁閥B自動打開,油泵延時自動停止,停機后B閥自動關閉;
2)關閉吸氣截止閥。如長期停機,排氣截止閥亦應關閉;
3)關閉水泵電源及壓縮機電源開關。
二、運轉中的注意事項
a)壓縮機運行中應注意觀察吸排氣壓力、吸排氣溫度、油溫和油壓,并定時記錄。要求儀表是準確的。
b)壓縮機運轉過程中由于某項安全保護動作自動停車,一定要查明故障原因方可開機。絕不允許通過改變它們的設定值或屏蔽故障的方法再次開機。
c)突然停電造成主機停機時,由于旁通電磁閥B不能開啟,壓縮機可能出現倒轉現象,這時應迅速關閉吸氣截止閥,減輕倒轉。
d)如果在氣溫較低的季節長期停機,應將系統中的水全部放凈,避免凍壞設備。
e)如果在氣溫低的季節開機,先開啟油泵,按電機旋轉方向盤動聯軸器,使油在壓縮機內循環,充分潤滑,這個過程一定要在手動開機方式下進行。
f)機組長期停機,應每隔10天左右開啟一次油泵,保證壓縮機內各部位都有潤滑油,每次油泵開動10分鐘即可;每2~3個月開動一次壓縮機,每次1小時,保證運動部件不會粘在一起。
g)每次開機前,最好盤動壓縮機幾圈,檢查壓縮機有無卡阻情況,并使潤滑油均勻分布各部位。
三、制冷系統正常運行的標志
吸氣過熱度:吸氣過熱度一般應控制在蒸發溫度絕對值的三分之一、且不小于5℃,螺桿機由于對濕沖程不敏感,吸氣過熱度一般控制在5℃就可以了
冷凝溫度:采用立式、臥式冷凝器時比冷卻水出水溫度高4~6℃;采用蒸發式冷凝器時比濕球溫度高6~10℃。
冷凍水溫度(鹽水溫度):比蒸發溫度高4~6℃。
庫房溫度:直接蒸發式比蒸發溫度高8~12℃。
排氣壓力比冷凝壓力略高。
吸氣壓力比蒸發壓力略低。
排氣溫度不大于105℃(螺桿機);150℃(活塞機);
噴油溫度不大于60℃;
噴油壓力:活塞機比吸氣壓力高0.15~0.30Mpa。螺桿機比排氣壓力高0.15~0.3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