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氯安全操作規程

液氯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1323

1、使用鋼瓶時,必須有稱重衡器,并裝有膜片壓力表、調節閥(衡器每月檢驗一次)。2、操作中應保持鋼瓶內壓力大于使用側壓力。3、嚴禁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熱鋼瓶。4、鋼瓶與噴射器之間應設置單向閥,防止物料倒灌,并定期檢查以防失效。5、應采用經過退火處理的紫銅管連接鋼瓶,紫銅管應經過耐壓試驗合格。6、應用專門鋼瓶開啟扳手,開啟鋼瓶要緩慢操作,關閉時亦不能用力過猛或強力關閉。7、鋼瓶出口端應設置針型閥調節流量,不許使用瓶閥直接調節。8、瓶內液氯不能用盡,必須留有余壓,不得少于0.1-1.0%規定充裝量的剩余氣體。9、液氯鋼瓶必須貯存在專用庫房內,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庫房通風良好,空瓶、重瓶必須分開放置,禁止混放,重瓶存放期不得超過三個月。10、液氯鋼瓶裝卸、搬運時,必須戴好瓶帽、防震圈、嚴禁撞擊。11、液氯鋼瓶泄漏時的對策措施:a、轉動鋼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氣態空間。b、易熔塞處泄漏時,應用竹簽、木塞作堵漏處理。瓶閥泄漏時,擰緊六角螺母,瓶體焊縫泄漏時應用內襯橡膠墊片的鐵箍箍緊,凡泄漏鋼瓶應盡快使用完畢,返回生產廠。c、嚴禁在泄漏的鋼瓶上灑水。12、使用、貯存崗位必須配置兩套以上的隔離式面具,操作人員必須每人配置一套過濾式面具,并定期檢查、定期更換以防失效。13、使用、貯存現場應備有一定數量的藥品,吸氯者應迅速撤離現場,嚴重時及時送醫院治療。14、應建立劇毒品的驗收、儲存、使用的管理制度,入庫商品必須附帶有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檢驗合格證、出庫嚴格按生產日期先后出庫。15、嚴禁將油類、棉紡類等易燃物和氯氣易發生反應的物品放在液氯鋼瓶附近。16、劇毒品的儲存場所應設置通風、報警裝置,并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處于正常適用狀態。17、儲存、使用劇毒品應當在當地公安機關備案,應對劇毒品的儲存量、使用情況如實記錄,并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劇毒化學品被盜、丟失或者誤用。18、劇毒品倉庫專管員需經過全省統一組織的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并取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領發的資格證書。19、定期進行演習,通過演習不斷改進補充完善。20、加強員工的化險化學品安全知識的培訓教育,使每個員工均熟悉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21、在有毒有害場所應在醒目處設立“當心中毒”標志,在主要出入口應設置安全疏散指示燈,在建筑物最高處設置風向標以利于現場人員逃生。22、就業前及定期進行體檢,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崗位人員在本企業連續工作兩年以上的應進行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患腎臟、呼吸道、皮膚甲狀腺等慢性疾病和精神憂郁及嗅覺不靈者,不宜從事此項工作。23、在車間區備安全噴淋、洗眼器等衛生設施,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個人防護用品,以備物料泄漏,人被灼傷時緊急處理使用。24、凡有化學危險品存放,使用場所,都應在現眼位置張貼《安全周知卡》。作業場所應懸掛或張貼危險化學品的作業場所安全標簽。25、從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繳納保險費。26、企業應當有相應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并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有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規定的勞動防護用品。

27、加強有毒作業崗位人員的日常管理,定期檢測作業崗位的毒物濃度、定期對接觸有毒有害作業崗位人員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作業人員應對采取相應的個體防護措施,如防毒面具防護手套等。

篇2:液氯充裝安全管理制度

1崗位目的

將液氯貯槽的液氯按照工藝操作要求進行液氯鋼瓶充裝。并負責轄區范圍內的設備、管線、閥門的正常維護保養。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液氯包裝崗位

3主要設備

3.1液氯鋼瓶

現在使用的液氯鋼瓶主要1噸裝的大瓶。瓶體是薄壁焊接壓力容器。它的結構包括瓶體、針形閥、導管、易熔塞及保護罩等,每個鋼瓶上有兩個針形閥(即瓶嘴),還有三個熔化溫為64-68℃堵頭。合金塞的作用在于當鋼瓶溫度升高到64℃以上而出現超壓時,它自行熔化并泄漏出氯氣,從而降低瓶內壓力,保護鋼瓶不致爆炸。但是合金塞在低于64℃條件下,對其它原因造成的超壓是不起保護作用的。因此不能認為合金塞就是安全閥,而產生麻痹思想。

液氯鋼瓶

3.2納氏泵

納氏泵是一種液環式氣體壓縮機,它的外殼略似橢圓形,內有一旋轉葉輪,殼體內貯存有適量的液體(當氯氣壓縮時用濃硫酸),葉輪旋轉時,其葉輪帶動此液體一運動,由于離心力的作用,液體被抽向殼壁形成橢圓形液環。由于在運動中上的液體量是相同的,所以在橢圓的長軸兩端有兩個較短軸方向大的月牙形空間。在葉輪旋轉一周時,葉輪每個間隔中的液體輪流地趨向和離開葉輪的中心,液體的運動情況就仿佛許多液體活塞,在橢圓長軸方向,使氣體容積增大,作為氣體吸入的地方,面在短軸方向,由于氣體體積縮小,氣體被壓縮并排去。氣體的吸入與壓出通道是指在殼體及不運動的部分。

由于液體在泵內旋轉摩擦會產生熱,氣體的壓縮也將機械能變為熱能,液體在氣體的壓力過程中部分地被帶至出口通道隨氣

體壓出,所以壓出的氣體及液體的混合物需要在氣液分離器中分離,作為需要重復使用的液體(硫酸)則需要通過冷卻后返回吸入口。

在納氏泵中,要求硫酸的濃度在93%以上,以減少泵在高溫下腐蝕。由于氯氣中還含有少量的水分,在泵內部分地被硫酸吸收,所以硫酸的濃度會降低,需要經常地用98%的濃硫酸去替代被稀釋的硫酸。

3.3液氯液下泵

3.3.1液氯輸入量:10m3/h

3.3.2輸出壓力:1.4MPa

3.3.3揚程:65m

3.3.4電機功率:15Kw

3.3.5液氯最低液位:≥300mm

3.3.6密封N2壓力:≥0.3MPa

3.4液氯貯槽

3.4.1容積:

3.4.2充裝重量:kg

3.4.3公稱直徑:

49.7m3

50000

2600mm

3.4.4總

長:

9828mm

3.4.5工作壓力:

3.4.6工作溫度:

3.4.7安全閥起跳壓力:

3.4.8材質:

3.4.9水壓試驗:

3.4.10氮氣氣密性試驗:

2.5MPa

-30±5℃

1.1MPa

16MnDR

3.0Mpa

2.0Mpa

4

工藝指標要點

4.1液氯液下泵壓力

1.0MPa

4.2鋼瓶充裝重量

1噸

充裝系數:

4.3鋼瓶抽負壓:

4.4廢氣納氏泵入口負壓:

4.5廢氣納氏泵出口(分配臺)壓力:

990-1000kg

≤1.25kg/L

-0.005MPa

-0.015±0.005MPa

0Mpa(用廢氣拉走)

4.6鋼瓶空瓶重量

1.0噸

-2-

0.44噸左右

4.7鋼瓶定期檢驗期限

4.8氣瓶水壓試驗壓力

4.9瓶內最高溫度:

4.10液氯中間槽液位:

4.11排污吸收堿液濃度:

4.12鋼瓶充裝壓力:

2年

3.0MPa

≤60℃

≤80%

12%

0.78~1.08Mpa(表壓)

5

操作要點

5.1工藝流程簡述

來自液氯貯槽V-20503A/B/C的液氯經過自流入液氯中間槽V-20504A/B,液氯中間槽內的液氯經液氯液下泵P-20501A/B,供包裝使用。

將經過專人檢查合格的鋼瓶,由行車吊往磅稱上,使液氯鋼瓶的上下充裝嘴的連線與地面保持平行,準確稱量鋼瓶的重量并認真記錄。再將液氯鋼瓶上、下瓶嘴分別與廢氣吸收管線、液氯充裝管線通過瓶卡與鋼瓶相接,依次打開廢氣吸收閥門、液氯鋼瓶入口上瓶嘴針形閥,抽去鋼瓶內壓及剩余的氯氣,當鋼瓶內壓抽到-0.010±0.005Mpa時,關閉廢氣吸收閥門,打開液氯貯槽去液氯中間槽的閥門,控制液氯中間槽液位在80%以下,然后啟動液氯液下泵,打開液氯充裝閥門,控制液氯液下泵壓力在1.0~1.5MPa之間(實際1.2左右),進行液氯充裝,將

1.0噸的鋼瓶充裝凈重99%~100%:

1000-10kg,充裝完畢后,依次關閉液

氯充裝閥門、液氯鋼瓶入口針形閥,經過復稱,作記錄后,并將充滿的鋼瓶用行車吊往重鋼瓶區存放。

在包裝步驟開始及結束過程中,產生于原充裝鋼瓶內及充裝管線內的殘存氯氣,通過由氯氣緩沖罐、納氏泵、廢氣分配臺組成的廢氣抽出輸送系統送往廢氯處理工序處理。

5.2液氯包裝的安全技術要求

5.2.1液氯鋼瓶在充裝前必須認真檢查。

a瓶色為草綠色,用白色噴上“液氯”字樣。

b瓶上應有兩個防震圈、安全閥(易熔塞),瓶閥上有中心由巴氏合金澆成的小保險螺絲。

5.2.2對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妥善處理;否則嚴禁充裝。

a漆色,字樣和所裝氣體不符合規定的,或漆色,字樣不易辯認的。

b安全附件不全,損壞或不符合的。

c未判明裝過何種氣體或瓶內無余氣的。

-3-

d鋼印標記不全或不能識別的。

e鋼瓶每2年要進行試壓及技術檢查一次,過期未檢查的。

f外觀有缺陷不能保證安全的。

g檢驗后的首次充裝未經臵換或抽空的氣瓶沾有油脂的

5.2.3液氯鋼瓶在充裝時要注意

a氣瓶充裝后經3小時壓力不得大于其設計壓力(3Mpa):Cl2充裝系數不得大于1.25kg/L。

b嚴禁超裝。

c磅稱準確度應保持在1000-1kg之內。

5.2.4空瓶稱重

a稱重前磅稱校正零位,鋼瓶稱重要求精確到1kg。

b充裝量為500kg的鋼瓶,空瓶重量應為230-280kg,包括瓶閥,金屬堵、防震圈在內,余氣量應小于50kg,如大于50kg,并且分析氯氣純度在95%以上者,返回使用。

c充裝量為1000kg的鋼瓶,空瓶重量是440-520kg,余氯量應小于80kg,若大于80kg,并且查證氯氣純度在95%以上者,返回使用。

d新瓶一定要用實際重量值作為瓶重。

5.2.5鋼瓶余氣分析

a余氣純度分析按分析規程進行。

b瓶內余氣分析純度在95%以上者可送去包裝。

c瓶內余氣分析純度在95%以下者應清洗鋼瓶。

d若發現鋼瓶進水,報請生產技術科處理。

e若發現化學介質倒灌,必須申報生產技術科處理。

5.2.6試壓及試壓操作

為了保證鋼瓶在使用中的安全,《氣瓶安全監察規程》中規定鋼瓶每兩年檢驗一次。

檢驗的操作步驟如下:

5.2.6.1清洗試壓操作:

(1)抽空余氯

a將需清洗、試壓的鋼瓶,外觀檢查合格后,將瓶內余氯用真空泵抽空除氯,必須為負壓才能清洗。

b余氯超過50kg以上的,不預抽空,應另行處理。

c瓶內進水或有其他化學介質倒灌等異常情況,嚴禁抽空除氯。

(2)堿液除氯

a鋼瓶內抽成真空后,關閉抽空閥卸下紫銅管,利用抽余氯的真空往瓶內加堿性水(每瓶大約加堿250克),加滿為止。

b浸泡24小時,放掉堿水用清水把瓶內沖洗干凈。

(3)水壓試驗

a試驗環境氣溫和試驗用水溫度保持在50-35℃。

b鋼瓶加滿水后,在試壓前停留4-5小時,排除瓶內殘留氣體,試壓用的計量瓶同時加滿水。

c試壓系統不得滲漏和存留氣體。

d試壓前首先檢查壓力表是否準確完好,試壓泵上的壓力表兩只,且級別不低于1.5級,壓力表的檢驗期不得超過三個月。

e試壓時開啟試壓泵,應先開至設計壓力1.96Mpa,然后緩慢卸水(表壓為零)反復數次,以排除水中空氣。

f再將計量箱內的水的液面調至0m處,然后關閉好卸水閥。

g再緩慢升壓,如無滲漏現象繼續開壓,升至試驗壓力2.94Mpa(相當于30kgf/cm2),然后保持1-2分鐘,對鋼瓶全面檢查。

5.2.6.2檢查內容:

a鋼瓶表面滲漏情況(視壓力表有無變化)

b鋼瓶變形情況,有無鼓泡膨脹現象。

c檢查鋼瓶的各處焊縫。

鋼瓶檢查后,應記下記量瓶內水的液面讀數(總壓入水量),2分鐘后,表壓不變

打開卸水閥使水緩慢降壓卸水,使水回到計量瓶內,降至壓力表讀數為零,并準確記錄計量瓶內的液面讀數(亳升數)。

5.2.6.3嚴禁連續對同一鋼瓶重做超壓試驗。

5.2.6.4清洗、干燥

a拆下尾部安全堵,接管加水,排除試壓水,繼續沖洗,注意出水無色透明為止。

b排除沖洗水,拆卸全部閥門、堵頭、將鋼瓶倒臵,出水口向地面將瓶內水放盡,再通蒸汽,如此反復洗蒸至瓶內出水無色透明為止。

c用蒸汽加熱,將瓶內水份蒸干,加熱程度以用手摸瓶底有明顯燙手感,方可關蒸汽。干燥溫度≥60℃。

d鋼瓶干燥以后,用壓縮空氣吹掃瓶內雜質。

5.2.6.5鋼瓶內檢

a用220V/6.3V低壓防爆行燈伸入瓶內檢查,腐蝕情況,有關溝痕、凹狀、渣子等,若有渣子等需要重新清洗與干燥。

b檢查各絲口有無損壞,若有必須檢修或更換新的。

c裝上閥門,安全堵如有損壞的應更換新閥門及安全堵。

d準確稱量干燥后的鋼瓶重量(不包括鋼瓶附件)記錄讀數。稱重后在規定的位臵上打上鋼印(鋼印必須明顯清晰)寫上檢驗日期及瓶重,還用白油漆在瓶尾部寫上檢驗日期編號及單位和瓶重。

5.2.6.6氣密性試驗

經檢驗試壓合格的鋼瓶,首次充裝時作氣密性試驗,氣密性試驗采用化學方法,用濃氨作檢驗試劑,用棉紗沾氨水檢驗鋼瓶,如發現有白色煙霧產生時,應及時查明原因處理或報廢。

5.2.6.7測厚度

測厚用測厚儀,凡需測厚的鋼瓶,申報生產技術科處理。

6生產調節,不正常現象處理及事故處理

6.1氣瓶使用年限雖在12年以內,若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嚴重腐蝕或損傷的應提前測厚檢驗。

6.2氣瓶無余壓呈負壓的應查證有無物料倒灌,若發現瓶內進入其它化學介質,必須進行清瓶處理,并申報生產技術科。

6.3氣瓶非本單位檢驗的鋼瓶未得到制造及使用單位的技術鑒定的,申報生產技術科。

6.4凡經檢驗,降壓或報廢的氣瓶應打上鋼印負責處理。

6.5報廢處理

a嚴格執行國家勞動總局和我公司關于液氯鋼瓶充裝、貯存、運輸及檢驗試壓的具體規定,經檢驗不合格的氣瓶堅決報廢,不能繼續使用。

b試壓不合格的應預報廢。

c報廢的鋼瓶要進行破壞性處理。

7

設備開停及倒換

接到調度開車通知需通知廢氯氣處理崗位準備接收廢氯。

7.1開啟廢氯輸送泵(納式泵)P-0902A/B。

7.1.1打開廢氯輸送泵(納式泵)循環酸冷卻器E-0902的冷卻水進、出口閥。

7.1.2.打開氣液分離器V-0907的出口閥、納式泵平?閥。

7.1.3啟動納式泵電源按鈕。

7.1.4打開納式泵硫酸加酸口閥,冷卻器硫酸回流閥,視硫酸冷卻器回酸平穩,硫酸分離器液位在視鏡1/2處時,關閉硫酸加入閥。

7.1.5打開液氯包裝廢氣去廢氣緩沖罐V-0905的入口閥、打開酸霧分離器V-0908去廢氯處理的出口閥。

7.1.6逐漸打開納式泵廢氣入口閥、并同逐漸關閉納式泵壓力平衡閥。

7.1.7調節氯氣壓力平?閥的開度,控制納式泵入口壓力在-0.015±0.005Mpa。

7.2給液氯中間槽V-0903A/B加液氯(原始開車步驟)

7.2.1打開液氯中間槽去廢氣緩沖罐的閥。

7.2.2打開液氯中間槽氮氣臵換閥門,控制氮氣流量適中。

7.2.3將液氯中間槽內的氣體臵換5分鐘左右后,關閉臵換廢氣出口閥、氮氣入口閥。

7.2.4打開液氯貯槽V-0902A/B/C去液氯中間槽的過液閥門,液氯中間槽液??入口閥門。

7.2.5打開臵換廢氣出口閥約1分鐘后,迅速關閉該閥,如此2-3次使液氯中間槽槽內的氮氣臵換干凈。

7.2.6控制液氯中間槽的液位在80%以下,關閉液氯貯槽下的過液閥、液氯中間槽入口閥。

7.3啟動液氯液下泵(液氯液下泵原始開車步驟)

7.3.1打開液下泵軸承油箱注油排氣帽,油杯密封帽,給軸承箱內加油,控制注入的油量使油杯的油位保持在1/2以上。

7.3.2打開液下泵軸封氮氣出口閥(即入口閥)。

7.3.3打開液下泵停車氣囊的氮氣出口閥。

7.3.4點動啟動電源,檢查泵運轉是否靈活好用。

7.3.5啟動液氯液下泵電源,使電機運轉20分鐘左右,檢查電機運行中有無雜音,電機是否發燙。

7.3.6打開液下泵去包裝的出口閥,控制出口壓力0.78~1.08Mpa之間。

7.4液氯充裝

-7-

7.4.1充裝前的準備工作

7.4.1.1被充裝鋼瓶應檢驗合格。

7.4.1.2檢查各閥是否處于關閉狀態,并檢查壓力表及其對接鋼管是否好用。

7.4.1.3檢查防毒面具是否好用,并準備好專用工具,記錄紙等。

7.4.1.4檢查確認磅稱是否準確正常備用。

7.4.1.5檢查納式泵是否正常備用。

7.4.1.6通知廢氯處理崗位開車。

7.4.2充裝前抽除原鋼瓶內剩余氯氣的操作步驟:

7.4.2.1把待充鋼瓶放臵在磅稱上并卸下瓶帽,將兩個瓶閥一上一下放好。

7.4.2.2稱好皮重并記錄

7.4.2.3將液氯進液充裝卡子與液氯鋼瓶下閥相連;將液氯抽氣管與液氯鋼瓶上閥相連。

7.4.2.4先打開抽氯總閥,且順序打開分配臺上各抽氯閥,使液氯總閥至鋼瓶閥和抽氯總閥至鋼瓶下閥之間的管道保持負壓。壓力控制在-0.05Mpa。

7.4.2.5關閉抽氯分配臺上的與鋼瓶上閥連接的抽氯閥

7.4.2.6打開液氯貯槽去液氯中間槽閥門

7.4.3充氯操作

7.4.3.1開始充裝時,一邊從氣相管抽瓶內余氣,??邊用液相管充氯臵換后,先關閉抽氯分配臺與鋼瓶上閥連接的抽氯閥,打開液氯分配臺與鋼瓶上連接的液氯閥,然后從鋼瓶兩個口同時充氯。

7.4.3.2充裝開始要觀察(手摸)瓶壁溫度是否正常,并用氨水檢查各接口、瓶閥和易熔合金塞是否漏氣,如果漏氣應停止充裝,待妥善處理后再進行充裝。

7.4.4停車操作

7.4.4.1充裝到規定數量時,應同時關閉鋼瓶上下閥和各個液氯閥。

7.4.4.2打開抽氯管道的抽氯閥,抽除對接管內的存氯至沒有為止。

7.4.4.3卸下對接管,填寫記錄。

7.4.4.4用氨水檢查瓶閥和易熔合金塞處是否泄漏,如無泄漏,帶上瓶帽,卸下氣瓶。

7.4.4.5如不繼續充裝時

a通知液化崗位充裝完畢,關閉液氯去包裝總閥。

b打開廢氣抽除閥,將充裝管線內的液氯抽盡,使管道壓-8-

力控制-0.005MPa。再關閉廢氣抽除閥。

c卸下對接管,填寫好記錄。

7.4.5緊急停車操作

7.4.5.1立即停止充裝,并將鋼瓶的上下閥門關閉。

7.4.5.2如果超裝,應用氯氣泵從鋼瓶出口閥處抽出至規定重量。

7.4.5.3如果泄漏,應立即上緊或用夾具堵漏,如仍不能止漏,應推到堿池處理。

7.4.5.4發現瓶體發熱,立即關閉瓶閥,卸下鋼瓶,打開瓶閥推下堿池內。

7.4.6充裝異常現象及其原因分析和處理辦法

7.4.6.1如果因誤操作砝碼定錯,或?器誤差過大,或皮重不對,使液氯充裝過量,應以抽氯管倒出至規定充裝量。

7.4.6.2如充裝速度過慢,其原因可能是充裝壓力低,或分配臺有堵塞物。處理辦法是提高充裝壓力,或卸下對接管或分配臺用蒸氣吹掃。

7.4.6.3充裝時瓶體發熱,表明瓶內已產生化學反應,立即關閉瓶閥,卸下鋼瓶,打開瓶閥推下堿池內。

7.4.6.4如有氯氣味,說明有泄漏的地方,應立即停止充裝,找出泄漏處,并按規定進行處理。

8

液氯包裝???安全技術要求

8.1嚴禁敲擊、碰撞、推拉。

8.2鋼瓶凍結時,不得用火烤。

8.3氣瓶不得靠近熱源。

8.4不能有電磁起重機搬運。

8.5不能在日光下曝曬,重瓶堆放時不能超過兩層。

8.6瓶內必須留有余壓。

篇3:液氯包裝崗位安全管理規定

第1條氯屬于Ⅱ級(高度危害)物質,直接接觸氯氣生產、儲存、運輸等作業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操作。

第2條氯氣生產、儲存、運輸等現場,應配備搶險器材,如六角螺帽、專業扳手、手錘、竹簽、木塞等有效的防護用具及消防器材,如過濾式防毒面具、隔離式防毒面具、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靴等。

第3條定期清理滯留在反應設備和管道內的反應生成物,消除堵塞。

第4條生產氯氣的車間(作業場所),空氣中氯氣含量最高允許濃度為1㎎∕㎡.

第5條充裝的液氯鋼瓶,必須執行《氣瓶安全檢測規定》

第6條設備、管道檢修時,必須切斷物料來源和傳動設備電源,,然后泄壓,放盡物料,進行氣體置換后,取樣分析氣體合格,方可操作。操作時應有專人監護。需動火時,必須事前辦理動火手續。

第7條液氯的充裝壓力不得超過1.1mpa。

第8條嚴禁將油類、棉紗等易燃物和與氯氣易發生反應的物品放在鋼瓶的附近。

第9條應采用經過退火處理的紫銅管連接鋼瓶。紫銅管應經耐壓試驗合格。

第10條開啟瓶閥要緩慢操作,關閉時亦不能用力過猛或強力關閉。

第11條液氯鋼瓶的充裝安全應遵守如下規定:

1.充裝前要校準計量衡器,檢查臺面和計量杠桿。充裝用的?器每三個月檢定一次,確保準確。

2.充裝前必須有專人對鋼瓶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缺陷和異物,方可充裝。

3.鋼瓶充裝系數為1.25㎏∕L,嚴禁超裝。

4.充裝后的鋼瓶必須復驗充裝量。兩次稱重誤差不得超過充裝量得1%。復磅時應換人換衡器。

5.充裝后的重量均應登記,作為使用期中的跟蹤檔案。

6.出庫前應有產品合格證。合格證必須注明:瓶號、容量、重量、充裝日期、充裝人和復磅人姓名或代號。

7.鋼瓶有以下??況時不得充裝:

①漆色、字樣和氣體不符合規定或漆色、字樣脫落,不易識別氣體類別。

②鋼印標記不全或不能識別。

③新瓶無合格證。

④超過技術檢驗期限。

⑤安全附件不全、損壞或不符合規定。

⑥瓶閥和后封頭絲堵上緊后,螺口外漏不足三扣。

⑦瓶體溫度超過40℃時。

⑧液氯鋼瓶外觀有嚴重變形、腐蝕及凹凸不平現象。

第11條液氯鋼瓶的儲存安全應遵守如下規定:

1.鋼瓶禁止露天存放,也不準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設的棚架存放,必須儲存在專用庫房內。

2.空瓶和充裝后的重瓶必須分開放置,禁止混放。

3.每天包裝完的重瓶不允許放在現場,必須要求司機拉走。

4.充裝量為500㎏和1000㎏的重瓶,應橫向臥放,防止滾動,并留出吊運間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得超過兩層。

第12條液氯鋼瓶的運輸安全應遵守如下規定:

1.鋼瓶裝卸、搬運時必須戴好瓶帽、防震圈、嚴禁撞擊。

2.充值量為50㎏的鋼瓶裝卸時,要用橡膠板襯墊,用手推車搬運時,應加以固定。

3.充裝量為500㎏和1000㎏的鋼瓶裝卸時,應采取起重機械,起重量應大于瓶體重量的一倍,并掛鉤牢固。嚴禁使用叉車裝卸。

4.起重機械的卷揚機要采用雙制動裝置,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確保正常,嚴禁外來人員動用起重機械,每天使用完起重機械必須斷電后方可離崗。

5.夜間裝卸時,場地必須有足夠的照明。

第13條液氯充裝過程中的泄露應急措施:

1.液氯鋼瓶泄露時,嚴禁想瓶體噴水,應立即轉動氣瓶,使泄露部位朝上,位于氯的氣相空間。

2.瓶閥密封填料泄露時,應查壓緊螺帽是否松動或擰緊壓緊螺帽;瓶閥出口泄露時,應查瓶閥是否關緊或關緊瓶閥,或用銅螺帽密封瓶閥口。

3.瓶體泄露點為空洞時,可使用竹簽、木塞、止漏器堵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