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工序操作規程
一、基本原理
油脂水解是油脂和水在一定條件下,作用生成脂肪酸與甘油的反應過程,總反應式:
二.操作規程:
1.烊油:按生產要求向倉庫過磅領料,并向檢驗室或倉庫獲得原料油脂皂化值、酸值、碘價及含油量等測定數據,以蒸汽加熱烊油,使及其熔解,進入熔油池,再泵送儲油桶,經靜置沉降后,放凈水雜,呈澄清油以備定水解投料油。
2.油脂配方入釜:按生產指定要求將配比好的油脂由泵送入中壓釜,然后根據油脂質量,計算加入適量水(投水量約為油脂的30—40%,二次淡甜水逆流套用)。油水總量不超過釜容量的70%。
3.升壓水解:原料加入時開釜頂排氣伐,通入蒸汽排除釜內之空氣,至有蒸汽逸出時關閉。當蒸汽加入達所需的壓力時(5—10Kg/CM²)適當開啟排汽伐,使僅有少量蒸汽逃散,釜內之油脂讓蒸汽不斷通入而得以攪拌。達一定分解時間取樣測定甜水甘油含量,達3°Be以上,關閉入釜蒸汽閥門,靜置片刻后放出一次甜水,再補加適量之水,繼續水解至一定時間,取樣測定酸值,確定水解度96%以上,停止蒸汽通入,靜置片刻,使甜水和脂肪酸分層,由中壓釜內壓力出料。
三.工作要求:
1.原料油脂依生產指定要求配方,必須有針狀結晶。
2.油脂量和加水量要計量準確,以免影響甜水甘油含量和分解度。
3.壓出甜水甘油含量一定要達7%以上(即3°Be以上)
4.取樣測定酸值,待分解度達96%以上,方可出料。
四.安全注意事項:
1.油泵輸油管路操作完畢,必須及時用蒸汽沖凈,防止堵塞。
2.如遇突然中斷蒸汽或蒸汽突然下躍時,應立即閉死蒸汽閥,防止逆止閥失靈,造成物料由釜中進入蒸汽管道中。
3.貯油桶中油脂投料前要放凈水雜,以免影響計量準確,配方不準。
4.蒸汽壓不穩,用汽出現高峰平衡失調,要按汽壓適當延長分解時間,嚴防壓出頭番水時間過早,使甘油含量偏低,增加甜水蒸發量。
篇2:水解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1、本崗位在班長的帶領下,直接負責崗位的開停車和正常生產的各工藝指標的控制和調節,并積極配合當班班長協調與調度、電器儀表、維修、回收萘等崗位的聯系。
2、本崗位負責向中和崗位輸送合格的物料,保證其產品全部合格,達到并全量供中和崗位使用。
3、本崗位負責崗位的正常維護、生產調節、負責事故處理。
4、嚴格執行勞動紀律工藝指標,設備維護及安全生產文明及相關規定。齊心協力,精心操作,搞好水解崗位正常運行。確保系統壓力穩定。
5、本崗位人員要認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全面了解水解崗位的設備構造,及裝置內各附助設備的運行操作,確實掌握系統的調節和控制,確保其穩定長周期運轉。
6、在水解開車過程中,要嚴格按工藝規程進行操作,細心觀察各反應釜反應的變化。
7、在水解停車的過程中,要注意嚴格按照停車步驟操作,細心觀察以防引起不必要的人員事故和設備事故。
8、當生產中遇到危及本裝置正常運行情況時,一定要沉著冷靜,及時處理避免事故的擴大化。
9、嚴格按操作規程來,開車前各項試驗的操作必須做。
10、本崗位在填寫運行報表時一定要認真填寫,字跡工整,仿宋字、清潔、無缺員。
11、現場操作工搞好電器、儀表、設備、消防器材及公共設備的維護和保養,確保完整無損、定位放置、搞好區域的清潔衛生工作。
篇3:油脂水解蒸餾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為將《安全生產法》、省市縣相關安全生產管理法規真正在本公司各個生產環節中得到落實,把車間(班組)、部門日常生產活動的安全操作運行,科學、合理地予以規定,保障公司各生產環節的作業處于安全受控狀態,特制定本車間(班組)、部門安全操作規程。
一、生產流程中的工藝安全操作規定
按照公司技術質量管理部的工藝流程要求,油脂水解、蒸餾生產作業工藝流程為:按照以上主要工藝流程各工序的安全操作規定為:
水解系統
正常運行中必須保持水解塔內的壓力和溫度在控制指標之內,防止過高或過低,嚴禁系統超壓!保持高壓蒸汽的壓力與水解塔內的壓力之差在0.2-0.5MPa范圍內!
蒸發系統
保持甘油蒸發系統的三臺加熱蒸發器的液位、溫度在正常范圍內防止過高或過低!
蒸餾系統
正常運行中必須保持甘油蒸餾、脂肪酸蒸餾的真空度,再沸器加熱溫度,循環回流量等相關工藝指標在規定范圍內。發現非蒸汽壓力過低冷卻循環水供應不足而引起真空度快速下降時,應立即停止進料!停止加溫!等查清原因再開車,防止空氣大量進入。
?二、設備、工器具、各種能源的安全使用規定
⊥65⊥、各班組在作業操作時所需用的工、器具(包括手動運輸車輛、電風扇等),在當班作業使用前,首先要檢查是否處在正常良好狀態,如發現故障及時排除后再行使用,不得帶病使用,避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6
⊥6
⊥6();?>5⊥、生產作業所使用的各種設備,須嚴格按照設備使用安全操作規程操作,各車間的貨物吊機嚴禁在停機時未關閉安全護欄!作業員工必須經常注意在工作現場的安全標識提醒,嚴禁違規作業!操作時必須時刻監管設備的即時運行狀況,如發現故障或難以判斷的異常原因需立即停機與車間主任和專業機修人員聯系,在未查清原因解決故障問題前不得帶病開機運行!擅自帶病開機運行所造成安全事故的,嚴肅追究當事人責任!
⊥65⊥、油脂水解與中和車間的自動化微機控制室的控制系統,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要求與規定執行,嚴禁擅自修改系統工藝參數和其它違規操作行為,遇到系統或設備運行出現疑難問題或異常狀況須按安全操作預案要求執行,第一時間通知直接領導和相關專業人員進行修復。對違規操作或出現安全隱患不報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則按照公司相關規定追究當班人員責任。
6、車間(班組)、部門有責任根據設備所需的初級日常(三級)保養的要求,由設備銘牌上指定的維護責任人(如無銘牌指定人則由車間指定責任人)進行落實,車間(班組)負責檢查落實。如有累計二次以上未做設備維護保養經查實后按經濟責任制進行考核處罰,以保證設備始終處于安全良好工作狀態。
7、配電房重地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專業人員應做好配電房安全防護工作,平時在未進行維修或調試時必須將配電房門關閉并上鎖。生產現場嚴禁亂拉臨時用電線路,生產區域的各種電器開關必須保持正常,發現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由專業人員修復,必要的臨時用電插座和連接電線一定要經常檢查是否安全!嚴禁用濕手或穿著帶水鞋具觸碰電器開關、閘刀、插頭插座等電器,臨時用電線路和相關設備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后(請專業人員確認)方可作業。
8、蒸氣管道、閥門、疏水閥、減壓閥一定要處于完好使用狀態,如有故障必須及時進行修復。接臨時用蒸氣橡膠管或臨時鋼制管道、閥門為加熱等用途時必須做好安全防護,以免造成操作人員被蒸氣燙傷!壓縮空氣使用要注意安全操作要求,尤其是注意調整好所使用合適壓力,不用時要及時關閉空壓機,以免造成超壓風險和浪費能源。
三、勞防用品的安全使用要求
⊥65⊥、車間(班組)要按照公司的《勞防用品使用發放標準》,按時領用給予本車間、部門各工種崗位員工所配置的勞防用品并及時發放給崗位員工本人。在當班上崗作業時要督導員工穿帶到位,按規定做好勞動防護要求。
⊥6
⊥6
⊥6();?>5⊥、在接觸粉塵、塵埃較多的崗位要佩帶口罩,接觸強刺激性物料崗位也要佩帶口罩,質檢部門操作人員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時也應佩帶口罩。
⊥65⊥、所有生產區域員工(包括管理人員)上班后進入生產操作崗位必須穿著工作服,并佩帶或攜帶工卡。強腐蝕物質接觸崗位在作業時要穿著防護服,特殊工種崗位在工作時須穿著規定的勞防用品(包括工作鞋)。
?四、班組生產崗位、區域的“6S”管理要求
⊥65⊥、所有生產作業人員(包括生產管理人員)必須按時出勤,依規定穿著勞防用品,保持良好精神狀態。班組長要注意員工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發現身體不佳與精神狀態低落者要進行適當干預并進行妥善安排,保障作業人員在安全狀態下工作。
⊥6
⊥6
⊥6();?>5⊥、對有油污、有灰塵及物料堆積等不干凈的機器設備勤保養、勤擦拭,在生產過程中設備所產生的“跑、冒、滴、漏”各種物料、油料及時清理保持整潔,提高機器的使用壽命和精密度,進而提升工作效率與安全保障度,保證產品質量的安全。生產作業臺面要保持干凈,且臺上物品要依規定有秩序的整齊擺放,使上一工序方便下一工序操作,使作業流程安全暢通。
⊥65⊥、崗位作業員工在工作中要精神集中、操作身位姿態安全正確,不允許長時間隨意扎堆聊天、打瞌睡、離崗串崗、干私活、在工作崗位(禁煙區內)隨意吸煙、上班時間吃零食、把玩手機、閱讀報刊雜志等行為發生,導致生產不安全因素增加。
6、車間辦公場所和作業現場工作臺、桌椅要經常擦拭,不能積有灰塵,有破損應及時維修,作業臺下面周邊的雜物要做到每班清理,個人物品在作業現場必須按定置位擺放,垃圾及時清理傾到,保持作業臺面、桌椅四周的整潔,現場操作文件不能雜亂放置,要擺放在指定位置上。
7、下班前,各班組各崗位都應對現場進行“6S”整理、檢查,保持作業現場整潔安全符合交接班要求。車間主任和部門經理以及班組長應在下班前檢查車間的水、電、汽、氣是否存在著安全隱患,其它生產運行要素(如應給下一班次準備的物料、包材等)是否還存在著不到位確保無誤后方可離開現場。
?
五、交接班要求及其它注意事項
⊥65⊥、為認真負責地做好崗位工作交接和公物交接、現場“6S”狀態交接,減少因交接不清引起的工作失誤和安全隱患以及公物損失與現場“6S”嚴重缺位,特制定以下要求。
⊥6
⊥6
⊥6();?>5⊥、交接班過程中,發現問題雙方須當面說明核實,如交班人離開后接班人才發現屬于上一班問題的,應立即報告車間主任或部門經理并經確認,否則認定為下一班責任。
⊥65⊥、接班人須提前15分鐘簽到上班,閱看交接班記錄本各項內容,了解詢問工作情況,現場核對記錄狀況。接班班組負責人及崗位操作人員必須正點到崗交接,非特殊情況不得超時接班。
6、交接班也須注意交接與工作關聯度較高其它事項,如:公用工程要素即水、電、汽、氣狀況,公司或車間、部門為某項工作完成所下達的臨時要求等。保證信息、要素完整,以利于作業安全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