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學校食物中毒報告制度(1)

學校食物中毒報告制度(1)

2024-07-15 閱讀 9715

學校食物中毒報告制度(一)

為保證食物中毒事故的有效處理,穩定學校教學秩序及社會安定,根據教育部14號文精神,特制定本校食物中毒報告制度,以備緊急之用。

一、停止供餐:立即停止學校食堂供餐。

二、及時報告:

(1)條件

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癥狀。

(2)程序

發現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應即刻上報區教育局、衛生局。

(3)內容

①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人數、癥狀及第一例發生時間;

②學校的校名、責任人、地點和聯系電話;

③供應單位的名稱、責任人、地點和聯系電話;

④目前狀況和緊急處理措施;

⑤報告時間和報告人。

三、救治病人:協助衛生機構救治患者,做好登錄,通知家長。

四、保護現場:保留造成或導致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

五、配合調查: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六、控制事態: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把事態控制在最小范圍,包括教學秩序。

七、保險介入:同時通知保險機構介入。

**學校

篇2:(食館)飯店食物中毒報告制度

飯店(食館)食物中毒報告制度

一、為及時處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根據衛生部《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指的食物中毒,是指在本店進餐后引起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食源性疾患。

三、食物中毒實行首接報告制度,衛生主管問責制,法人代表負責制。

1、發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接聽電話或接待報告人的員工為首接人員,應問清中毒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可疑食物等有關內容,并立即報告衛生主管領導。

2、衛生主管領導在調查核實后,將情況報告法人代表,并按中毒人數超過30人的,6小時內報告陜西省衛生監督所;中毒人數超過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中毒事故發生在學校、地區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的,應當立即上報陜西省衛生廳、陜西省衛生監督所及同級人民政府,并啟動食物中毒緊急預案。

中毒30人以下的,基本查明原因后24小時內報陜西省衛生廳及陜西省衛生監督所。

四、在法人的授權下,衛生主管領導應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立即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協助衛生機構救助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材料、工具、設備和現場;

4、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5、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安全措施。

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的報告,更不得隱瞞、緩報、慌報。

六、按照獎懲制度的規定,對食物中毒報告、處理有功人員,給予獎勵,對延誤或者處理不當造成失誤的人員、領導分別給予一定的處罰,嚴重者移交有關部門追究法律責任。

篇3:學校食物中毒預防報告制度

一、為防止學校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保障師生員工身體健康,根據《食品衛生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二、本規定適用于本區內各級各類學校及幼兒園。

三、學校食堂、食品商店的場地、設備與環境,食品的采購、貯存與加工,從業人員的身體狀況必須達到教育部、衛生部《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或放心店的標準要求,并持有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健康證和培訓合格證。

四、學校應建立嚴格的食品安全責任制,校長負總責,分管校長具體負責,總務處負責日常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制,并指定專人負責學校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預防工作。

五、學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預防管理制度。學校食堂、小賣部實行承包經營時,必須把食品安全作為承包合同的重要內容。食堂、食品商店如發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情形,學校有權中止承包合同。

六、學校食堂、食品商店應建立衛生管理規章制度及崗位責任制,相關的衛生管理條款和從業人員照片應在用餐場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監督。

七、食堂、食品商店要建立嚴格的安全保衛措施。嚴禁非食堂工作人員隨意進入學校食堂的食品加工銷售操作間、食品原料存放間。食品原料存放間必須由專人負責。食品商店營業期間,至少有一名銷售人員在位看守,學校食堂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嚴防投毒事件發生,確保學生飲食的衛生與安全。

八、學校應當對學生加強食品安全教育,勸阻學生不買街頭無照商販出售的食品,不飲用來歷不明的食物,發現學校食堂、食品商店出售變質、污染和三無食品,應及時向學校和衛生監督部門報告。

九、學校要制訂食物中毒應急處理預案,發生食物中毒要及時起動應急機制,并實行緊急報告制度:發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學校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同時向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報告信息應包括發生單位、地址、時間、疑似中毒人數、可疑食物等有關內容,并做好記錄。

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的報告,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對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得要依法追究責任。

十一、學校食堂、食品商店發生下列情況,學校應立即責令其整改:

1、學校食堂、食品商店的場所、設備與環境衛生達不到規定的要求。

2、沒有實行定點采購,或未按有關規定索證、索票。

3、出售腐敗變質食品、三無食品或過期食品。

4、中小學校、幼兒園食堂制售冷葷涼菜,食品商店出售自制食品。

5、食堂和食品商店人員未取得健康合格證和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

6、學校食堂未實行食品24小時留樣制度。

7、食堂剩余食品沒按規定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條件下存放。

十二、學校食堂、食品商店發生下列情況,學校應責令停業整頓或終止承包合同,情節特別嚴重的,移交有關職能部門依法處理。

1、違反第十一條有關規定,對整改意見置之不理,屢次整改不到位的。

2、玩忽職守,疏于管理,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

十三、學校發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按衛生部和教育部《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規定的通知》對學校有關責任人員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