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涉外活動保密管理制度范本

涉外活動保密管理制度范本

2024-07-15 閱讀 4287

涉外活動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認證標準》,為嚴格涉外活動的保密工作,結合昆明貴金屬研究所、z鉑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所和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為了便于對外聯系和做好保密工作,承擔涉外活動任務的各單位、各部門負責人是涉外保密工作的的第一責任人,所和公司外事部門負責歸口實施保密監督、管理。

第三條涉外談判中,承辦部門應指定主談人,題目、內容一致,無關的涉密文件資料和涉密載體等不得帶入涉外交往場所。凡屬國家秘密或不宜公開的內部事項,不得擅自向外方提供。

第四條涉及國家秘密的對外技術合作,承辦部門要做好敏感項目專家、邀請渠道、合作時間、地點以及在公開合作協議下進行的其它合作事宜的保密工作,要嚴格控制知悉人員范圍,核心部分只限少數人知悉,并指定專人負責掌握和管理,嚴禁泄密。

第五條在對外合作中,要注意保護我方與其他合作方的秘密。應將有關保密事項納入合作或協作合同。嚴禁將我方與合作方的合作事宜、接觸渠道以及在公開合作協議下進行的其它合作事項,泄漏給第三方知悉。

第七條嚴禁攜帶涉密載體參加外事活動,經批準向外方提供屬于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它含有國家秘密的信息物品或允許外方攜運出境的,必須填寫對外交往合作提供秘密事項保密審批表(見附表21),相關領導簽批,允許外方攜運出境的須到云南省保密局辦理“國家秘密載體出境許可證”。

第八條有關“禁運”產品、設備的進口訂貨、交貨、索賠、索取資料、故障修理等對外事項,一律通過國家有關部門辦理。嚴禁以使用部門和個人的名義自行對外聯系。

第九條因工作需要邀請外賓來所和公司洽談,承辦部門必須填寫外來人員參觀保密審批表(見附表22)制定涉外接待方案、界定接待范圍、接待區域和參加人員,報外事部門審查,業務主管領導審批后方可進行。參觀中承辦部門不得擅自改變參觀內容和范圍,并嚴禁外賓對軍工科研及軍品生產或背景有軍品的景物拍照。

第十條所和公司涉密人員因公出國(境)參加涉外活動,外事部門應向保密辦提供涉密人員出國信息。保密辦在接到信息后應及時組織填寫《涉密人員對外科技交流保密義務承諾書》(見附表23)、《對外科技交流涉密人員登記表》(見附表24)及辦理相關保密提醒手續。外事部門在確認涉密手續辦理完結后,再給予辦理下一步出國(境)手續。出境人員須嚴格遵守“涉密人員對外科技交流保密守則”。

第十上條所和公司涉密人員因私出國(境)的涉外活動,由外事部門要求相關涉密人員到保密辦進行涉密人員因私出國(境)審查后,有外事部門確認保密審查手續完結后才能辦理審批手續。

第十二條在境外期間,出國人員不得在無保密措施的場合談論秘密或起草秘密事項,嚴禁泄露不宜公開的事項。嚴禁利用國際電話、電子郵件、傳真等通信手段談及國家秘密內容,不得用電話答復密電,凡需涉及涉密內容的應通過保密渠道妥善處理。

第十三條出國考察攜帶的資料、文件、物品或計算機內,不屬于國家秘密而又不宜公開的內部資料,須經分管領導批準,并報保密委員會審查,外事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承辦部門對涉外活動的基本情況須有文字記載,并報外事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保密辦對以上涉外活動負有監督檢查權力。

第十六條本制度由保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篇2:涉外法律顧問崗位職責范本

1.識別及管理公司運營、業務發展(尤其是國際業務)中的法律風險。

2.審查國際OEM、國際貨物銷售等涉外合同,協助處理涉外合同糾紛。

3.制作合同模板。

4.對海外業務部門人員進行法律培訓。

5.向公司總部法律部門報告工作。

6.完成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

篇3:涉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范本

一、突發事件

1、戰爭、民族沖突、大型罷工和自然災害(地震、臺風、洪水等)等事件;

2、重大傳染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等嚴重影響健康的事件;

3、因急性或長期慢性病導致猝死;

4、導致人員重大傷亡或死亡的生產和交通事故;

5、人員被打至重傷或死亡事件;

6、綁架、搶劫、盜竊、勒索和恐嚇等導致重大人員傷亡和財務損失事件;

7、其他不可抗拒的重大人員和財產受到傷害和損失事件。

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基本原則

1、領導和承諾最高管理者應對建立、實施和持續改進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體系提供強有力的領導和明確的承諾,并通過以下活動證實:

a)制定向上級組織匯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重要性;

b)制定和改進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c)確保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實現;

d)確保必要的資源獲得。

組織應建立和維護企業文化,以支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體系有效運行。

2、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方針組織應有一個經過最高管理者批準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方針:

a)適合于實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風險;

b)包括對持續改進和安全生產、事故預防的承諾;

c)包括對組織遵守現行法律、法規和組織接受的其他要求的承諾;

d)形成文件,實施并保持;

e)傳達到全體員工,使其認識各自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f)可為相關方所獲取;

g)定期評審,以確保其與組織相關和適宜。

組織應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戰略(總)目標,并應與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方針相一致,以提供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框架。

3、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

現場成立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領導小組,見下表.

4、資源

最高管理者應為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供必要的資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a)基礎設施;

b)人力資源;

c)專項技能;

d)技術資源;

e)財力資源。

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組織體系和主要職責

1、組織體系

(1)

成立涉外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小組,接受安全委員會領導;

(2)

成立施工隊涉外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小組,接受工作小組領導。

2、主要職責

處理和實施地震采集過程中的突發事件.四、涉外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實施程序

1、應急處理預案的主要內容

2、應急處理預案的編制和審核

3、應急處理預案的啟動

4、應急處理預案的終止

5、應急處理預案的變更

6、應急報告程序

7、應急指揮程序

8、信息披露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