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勘探中井噴事故處置規程
1.井噴事故處置程序(1)一旦發生井噴事故,應立即按照應急預案規定的程序進行上報。(2)井噴發生后應有消防車、救護車、醫護人員和技術人員在井場值班。(3)鉆井隊在現場條件不能實施井控作業而決定放噴時,,放出天然氣燒掉,防止天然與空氣混合比達到爆炸極限。放噴點火應派專人進行,點火人員應佩戴空氣呼吸器,在上風方向遠程點火。(4)壓井是最主要的方法。壓井是指利用泥漿的質量所形成的液柱壓力,克服井下地層壓力的技術措施。其目的在于控制井下地層油氣壓力,防止地層流體進入井眼。設備常規情況下有泥漿泵、高壓管匯、重泥漿;特殊情況下,需要高壓水泥車、高壓管匯、重泥漿,還需要一些輔助設施。(5)控制井噴后,應對井場各崗位的可能積聚硫化氫的地方進行濃度檢測,待硫化氫濃度降至安全臨界質時,人員方能進入。(6)最后是洗消。洗消是消除災害事故污染最有效的方法,對人畜周圍的現場及染毒設備進行清洗、消毒,確保人畜的安全。?2.含硫化氫井井噴應急處置程序(見表1)表1含硫化氫井井噴應急處置程序步驟處置溢流等異常向司鉆報告現場確認、拉警報、處置準備司鉆確認溢流還是井噴后拉警報,井噴時各崗位人員戴空氣呼吸器關井放噴按不同工況各崗位操作規程、崗位職責、規定動作操作(特殊情況下,可關剪切防噴器,切斷鉆具關井)觀察柴油司機:開柴油機排氣管冷卻水,開啟正常生產用柴油機,并保證備用柴油機可隨時啟用發電工:停危險區域內不防爆電器場地工:觀察、記錄套壓并向司鉆報告外鉗工:觀察、記錄立壓并向司鉆報告錄井操作工:匯集鉆井液增加量、工程參數及氣測顯示資料,記錄關井時間,向司鉆報告地質采集工:負責監測井場硫化氫及二氧化硫濃度,并做好記錄,向司鉆報告報告、報警、記錄資料司鉆向值班干部、甲方監督、平臺經理報告;值班干部、甲方監督分別向甲乙方上級報告,平臺經理向當地政府(鄉鎮、村)報告,打119報警點火、檢測、疏散、警戒、壓井搶險等若井口控制放噴時先通過放噴管線直接放噴,在放噴口點火噴量小、壓力低:關放噴閥,開液氣分離控制閥,回收泥漿,液氣分離器放空口點火噴量大、壓力高:在放噴口點火循環節流排污、制定壓井方案、壓井H2S檢測:在井場、放噴點火口附近及井場周邊分別檢測H2S濃度。疏散H2S濃度大于28mg/m3區域內居民若井口失控處置打開所有放噴閥,并在其放噴口點火在井場及周邊檢測H2S濃度,并及時向指導員、甲方監督報告H2S濃度大于28mg/m3的區域范圍由內向外分頭組織疏散H2S濃度大于28mg/m3區域的居民請示甲方、上級,或現場決策井口點火H2S濃度大于140mg/m3時,組織井場職工撤離現場,上級及地方救援力量趕到現場后,配合疏散、警戒。分別按H2S濃度140mg/m3、28g/m3設三道警戒線清點人員,平臺經理清點現場人員,現場指揮部清點社會人員企地聯合現場指揮部研究處置方案,按程序報批,安全處置
3.井噴失控后的應急措施井噴發生后,應立即停止施工,搶裝井口或關閉防噴井控裝置,一旦井噴失控,應立即切斷井場的電源、火源,機械設備要處于熄火狀態,禁止用鐵器敲擊其他物品;同時安排人員組織井場附近百姓緊急疏散,并安排妥全值班人員,嚴禁將火種帶人限制區域。(1)井噴失控井按其失控原因和失控后的狀態,可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①井口裝置和井控管匯因承壓能力不夠而失控,但未損壞井內鉆具或無鉆具。②井口裝置或井控管匯損壞而無法控井。③井口裝置和井控管匯完好,但井內鉆具在井口嚴重變形。④無井口裝置的光套管井。(2)井噴失控處理基本方法井噴失控主要是井口裝置和井控管匯對油氣噴流失去了控制,因而其處理過程也就是圍繞怎樣使井口裝置和井控管匯重新控制油氣噴流而進行的。盡管井噴失控井的類型不同,油井失控和氣井失控各有其復雜性,以油為主的氣井失控比油井失控的處理更為困難,但安全處理井噴失控井的基本方法卻是相同的。①成立現場搶險指揮部,統一組織和指揮搶險工作,制定和實施搶險方案。處理井噴失控事故是一項復雜危險的工作,應精心組織和施工,險情一旦發生,要迅速成立現場指揮部,統一指揮和實施搶險工作,使搶險工作的每一環節,每一作業人員密切配合,避免失誤。搶險指揮部應根據現場所了解的油氣流噴勢大小、井口裝置和鉆具的損壞程度,結合對鉆井、地質、測試資料的分析,制定有效的處理方案、調集搶險人員和設備。②未著火的失控井應嚴防著火,無論著火與否皆要保護好井口裝置。鉆機、機架等設備燒毀,不但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燒毀的設備、工具堆積在井口上還會使事故的處理更為復雜,條件更為惡劣。因此,井噴失控后首先要防止著火。防火措施有:立即關閉柴油機及井場、鉆臺和機房等處的全部照明燈、打開探照燈、滅絕火源、組織警戒。盡快準備充足的水源和供水設備,至少達到每小時供水500~1000m3的能力,以每分鐘1~2m3的排水量經防噴器四通向井內注水,并向井口裝置及其周圍噴水,達到潤濕噴流、清除火星的目的。對于已著火的井,同樣應由防噴器四通向井內注水,向井口裝置噴水,這樣可以冷卻保護井口裝置,避免零部件燒壞和在其他毀壞設備(如井架、鉆機、鉆具等)的重壓下變形。③劃分安全區,嚴格警戒。在井場周圍設置必要的觀察點,定時取樣測定油氣噴流的組分、硫化氫含量、空氣中的天然氣濃度、風向等有關數據,并劃分安全區、疏散人員、嚴格警戒,及時將儲油罐等隱患設備和物資拖離危險區,避免人身中毒和油罐、高壓氣瓶的爆炸。④清除井口周圍的障礙物,暴露和保護井口裝置。無論失控井著火與否,都要清除井口裝置周圍可能使其傾斜、倒塌、妨礙處理工作進行的障礙物,如轉盤、倒塌的井架、鉆具等。一定要暴露和保護井口裝置,并使噴流集中向上,給滅火及換裝井口創造條件。未著火的失控井在清除設備時要提防產生火花。防止產生火花的辦法,一是要大量噴水,二是要使用銅制工具、如銅榔頭、銅撬杠等。凡含有毒氣體的未著火井要注意防毒,避免人身傷亡。若有毒氣體含量很高、毒性很強、又不能有效地在短時期內控制時,可考慮點火以減小產生的惡果。⑤滅火井噴失控后著火的油氣井,可采用諸如密集水流法、突然改變噴流方向法、空中爆炸法、快速滅火劑綜合法等滅火。⑥設計和換裝新的井口裝置。大多數井噴失控井需設計和換裝新的井口裝置以便重新控制噴流。設計新井口裝置必須考慮失控井的特點和滿足今后作業的要求。⑦不壓井強行起下管柱、壓井或不壓井完井。⑧搶險井壓井。4.井噴預案的應急處置原則在制定預案過程中,要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在油氣田勘探開發過程中,海上油(氣)井和陸上高壓氣井發生井噴失控、陸上油井井噴失控并伴有火災、爆炸和(或)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逸散時,應按以下原則進行應急處置。(1)井噴失控并伴有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逸散時:①應迅速封閉事故現場,搶救現場中毒人員,發出硫化氫、二氧化碳報警信號,進行交通管制,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控制事態發展。②監測硫化氫濃度,根據現場風向,疏散現場及周邊無關人員。③現場人員生命受到威脅、井口失控、撤離現場無望時,在應急預案中被授權的負責人應立即發出井口點火指令。④條件允許時,迅速組織應急救援隊伍搶裝井口和實施壓井工作。(2)井噴失控引發火災、爆炸時:①現場發生火災、爆炸,應立即阻斷引火源,并組織滅火。②條件允許時,迅速組織搶裝:井口和壓井工作。??③井場四周圍堤,海上設置圍油欄,防止噴出物污染環境。④依據災情程度確定警戒范圍,撤離無關人員。(3)井噴失控引發火災、爆炸和有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逸散時,應根據現場自然條件、地層壓力、硫化氫和二氧化碳濃度及其他情況,按照先實施上述第1條,后實施上述第2條的行動方案來進行。(4)海(水)上油氣井井噴失控導致溢油時,同時啟動《海(水)上溢油應急預案》。(5)海(水)上油氣井井噴失控后,經采取措施無效,危及人員生命安全,應立即組織人員撤離。
篇2:井下作業崗位風險評估井噴事故
1.風險預想:井噴事故。
2.風險危害:
(1)人身傷害;
(2)污染環境;
(3)損壞設備。
3.原因分析:
(1)對地層壓力掌握不準確,壓井液密度小;
(2)起管時沒有使液面保持在井口;
(3)壓井時未按設計要求施工;
(4)射孔時采油樹、防噴閘門未試壓;
(5)解放油層過程中井內油氣噴出。
4.預防措施:
(1)加強對地層動、靜態資料的研究,準確掌握地層壓力資料,選擇與地層壓力相匹配的壓井井液;
(2)起下油管時保持液面在井口;
(3)壓井時嚴格按設計要求和壓井操作規程施工;
(4)采油樹、防噴閘門螺栓必須上全上緊,施工前必須試壓合格;
(5)解放油層時,嚴格按設計要求的壓井液循環壓井,保證井內壓力平衡。
5.綜合評估:
(1)人員高
(2)財產高
(3)環境高
(4)影響高
6.應急措施:
(1)人員受傷立即送醫院搶救;
(2)發生井噴要立即組織人員搶裝井口,并及時通知生產辦組織壓井或放噴;
(3)發生污染事故,要采取措施控制污染范圍和程度,并及時上報質量安全環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