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冶金氣體中毒窒息事故應急處置規程

冶金氣體中毒窒息事故應急處置規程

2024-07-15 閱讀 8540

1應急處置的基本原則

(1)盡快切斷煤氣泄漏源,減小煤氣泄漏量。

(2)對中毒人員就地實施搶救,最大限度減小事故傷害程度。

(3)救援人員必須采取相應防護措施后才能進入事故現場實施救援,防止自身受到傷害。

(4)事故現場杜絕任何火源。

2應急處置的基本程序

2.1事故報告

發生煤氣泄漏事故時,當班班(組)長應立即通知煤氣防護站和報告本車間相關負責人。車間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可根據事故情況決定是否將事故立即報告分廠相關負責人。分廠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可根據事故情況決定是否將事故立即報告總廠相關負責人。事故嚴重時,也可以越級報告。

2.2應急預案啟動

發生煤氣泄漏事故后,崗位人員應立即啟動相關的事故應急預案。事故較嚴重,本班(組)處理有困難時,班(組)長應向車間負責人提出啟動車間相關應急預案的請求。

一般情況下,應急預案應分層次逐級啟動。事故嚴重時,也可以幾個層次的應急預案同時啟動。

3搶險人員注意事項

救援隊員進入險區前,對自己所用的儀器要進行自檢、互檢,佩戴好呼吸器和一氧化碳報警器,確認無誤后,方可進入險區。

4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4.1一般措施

(1)對泄漏點周圍逐個地點進行搜索,特別是死角、夾道等不易引起注意的地方全面進行搜索。對于多層平臺的地區,應逐平臺進行搜索。發現中毒人員應首先將其抬到安全區域,并實施搶救。搜索后,要對在崗人員及參加搶險的人員進行人數清點,在人數不符的情況下搜索工作不級終止,直到人員全部點清。

(2)迅速關閉泄漏設備的閥門或采取其他堵漏措施,切斷氣源,防止氣體繼續泄漏。

(3)在危險區域設置警戒區和明顯的警示標志,封閉所有通往事故點的交通道路,實施臨時交通管制,除搶險人員和專用車輛外其他人員和車輛均不得進入警戒區。

(4)煤氣泄漏事故警戒區域內杜絕一切明火,進入現場的救援人員不得攜帶火柴、打火機等,防止發生爆炸或火災事故。

(5)應對警戒區域內的煤氣含量進行檢測,超過規定標準時警戒區不能撤銷。

4.2煤氣設備泄漏處置

(1)煤氣設備大量泄漏煤氣一般處置步驟:

①檢查危險區域范圍。

②布置警戒。

③相關用戶停用、禁火。

④往設備內大量通往蒸汽或氮氣。

⑤切斷煤氣來源,必要時堵盲板。

⑥強制通風至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補焊。

4.3煤氣管道大量泄漏煤氣處置:

降低管網煤氣壓力,戴面具堵漏,將煤氣壓力穩定在5kPa帶煤氣補焊,高壓管道漏煤氣則相應的生產停產,戴面具堵漏,將壓力降至5kPa補焊,焦爐煤氣管道在補焊時,有條件的管網應通入一定的高爐煤氣或氮氣。如煤氣管道大量泄露且不宜帶煤氣補焊則相關單位停產,局部按處理煤氣步驟處理煤氣后,進行補焊或局部更換管道。

5現場救護

(1)搶險人員應在危險區附近的安全區域(上風口側)迅速備好蘇生器,做好對中毒人員進行輸氧急救的準備工作。

(2)搶險人員應正確判斷中毒人員的中毒程度,分輕、中、重度中毒不同情況對中毒者實施搶救。

僅有頭痛、惡心、嘔吐癥狀的輕微中毒人員可自行或在他人幫助下到空氣新鮮處,喝熱濃茶,促進血液循環。或在他人護送下到煤氣防護站或醫院吸氧,消除癥狀。

搶救有自主呼吸的中毒人員時,將蘇生器呼吸閥與導氣管、面罩、氣囊接好,打開氣路,用配氣閥調整所用量,調整氧氣含量為100%刻度,將面罩扣在面部上,用頭帶固定好,當患者基本回復正常后,調整氧氣含量為80%刻度,判定無需吸氧時,取下面罩,但不能過早終止輸氧,防止往復昏厥。

搶救無自主呼吸患者時,對牙齒緊閉中毒者用開口器將牙啟開,用夾舌鉗拉出舌頭,插入口咽導管,壓住舌頭,松開開口器,使前牙齒咬住口咽導管金屬環,使用蘇生器進行強制氧氣輸入,活肺器的動作次數應調制在12~16次/min。當活肺器動作過快時,立即啟用引射器清理口腔異物,達到動作正常。當動作慢時,立即將面具與臉部處理嚴密,達到正常動作的次數。搶救無自主呼吸人員要進行必要的人工呼吸同時配備蘇生器進行搶救。

對于心臟停止跳動者應采取心臟復蘇的方法進行搶救。

(3)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后,救援隊員應按照醫生要求,配合搶救工作。中毒窒息者應盡快送往有高壓氧艙的醫院繼續搶救治療,送往醫院途中要持續輸氧。

篇2:電氣車間硫化氫氣體中毒事故應急演練方案范例

一、目的為了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預防和救援相結合的原則,以突發事件的預測、預防為重點,以對應急事件過程處理的快捷準確為目標,統一指揮、分級負責,一旦發生硫化氫氣體中毒的突發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員工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特制定本方案。二、范圍適用于電氣車間工作人員在現場發生硫化氫氣體中毒事故時的應急救援。三、演練方式一、全員參與實操演習,以競賽的形式開展活動。共分五個小組(電氣一班、電氣二班、電氣檢修班、電氣調試班、電氣運行班、)二、比賽步驟:1、進行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的佩戴使用(用時最短者獲勝)2、進行濾毒罐的識別和佩戴。3、進行可燃氣體檢測儀的開、關機及使用。4、對假人進行人工呼吸。三、比賽評比通過四個環節的比賽,用時最短者及出錯率最少為冠軍。四、演練組織機構1.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總指揮:副總指揮:成員:2.監視報警組組長:成員:3.保衛組組長:成員:4.搶險救護組組長:成員:5.協調組組長:成員:6.參演班組:電氣運行班、電氣調試班、電氣工藝一班、電氣工藝二班、電氣檢修班7.演練監督:安環部8.記錄:五、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采用胸部按壓法進行急救。當中毒者呼吸和心跳恢復后,可給中毒者飲些興奮性的飲料和濃茶等并派專人進行護理,并立即就醫。六、防護器材演練所需防護器材應配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過濾式防毒面具、可燃氣體檢測儀、急救假人等。七、設備物資儲備應儲備的設備物資包括便攜式氣體檢測儀等。八、緊急處置1、報警發生中毒事故,發現人立即報告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由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總指揮統一下達應急處置指令,組織應急人員、應急車輛、應急物資趕赴現場。同時撥打******向消防、醫療等部門報警。并將事故情況及時報告公司領導及生產調度中心等有關部門。2、人員疏散1.現場管理人員應組織人員迅速撤離現場至安全地帶,監視報警組監控現場的所有情況,并隨時向應急指揮中心隨時報告事態發展的情況,處置程序和結果。2.應急指揮中心通知保衛組趕赴現場,維護現場的治安、保衛、保護事故現場(以保證事故調查結果的真實性以及對事故發生的再現,等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通知,方可解除對現場的保護);并組織現場人員疏散,被疏散人員統一集中在安全地帶,保衛組清點人數,并及時向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報告。九、搶險搶險救護組接到應急指揮中心的命令后,應準確了解車間地形、便攜式氣體檢測儀情況,配戴好防毒面具或者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然后進入現場進行搶險和搶救傷員,搶險組在進入現場時,必須兩人以上組成一個小組攜帶便攜式氣體檢測儀,配戴防毒面具進行工作。十、傷員處置1.現場急救極為重要,搶險救護組應立即使患者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有條件時立即給予吸氧。現場急救人員應有自救互救知識,以防急救者進入現場后自身中毒。2.當重度中毒者撤離至安全地帶時,已休克、心臟或呼吸已停止時,搶險救護組應立即采取人工胸外按壓心肺復蘇法(心臟擠壓使心肺復蘇)等方法進行搶救,在送往醫院救治過程中,人工胸外按壓心肺復蘇法不得停止,若中毒者能自行進行呼吸,應立刻進行吸氧,并應保持中毒者處于放松狀態、保持中毒者的體溫。十一、事故應急處置安全注意事項1.搶險救護人員必須經過專門訓練,并佩戴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等防護用品,搶險時必須嚴格執行防火、防靜電、防中毒等安全技術要求。2.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搶險方案、如現場情況變化,應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隨意蠻干。3.事故救援應以人員安全為首要任務,在必要的情況下,應迅速撤離事故現場。4.硫化氫中毒不可使用口對口呼吸法,只能使用胸外按壓法,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氣或衣服內逸出的硫化氫,以免發生二次中毒。十二、善后處理1.在應急階段結束后必須清點進出事故現場搶險人員的人數和名單,以及事故現場人員及傷殘人員的人數和名單,并且進行盡快進行系統恢復。2.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應完成整個事件的報告以及后續整改問題的制定,落實,執行與審核。3.協調組負責妥善地處理和外界職能部門的聯系,配合并參與上級職能部門對硫化氫中毒的調查工作,并做進一步的跟進。十三、事故演練結束,總結、評講。全部參演人員列隊,由總指揮講話并對獲獎班組進行頒獎,對本次預案演練進行講評。十四、附件:1、硫化氫氣體的特性1.1物理性質:硫化氫氣體是一種無色氣體,低濃度的硫化氫氣體有臭雞蛋味,相對密度1.176,能溶于水(2.6體積),比空氣重,有毒。1.2危險特性硫化氫是一種神經毒劑。亦為窒息性和刺激性氣體。其毒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濃度越高則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越明顯,濃度相對較低時粘膜刺激作用明顯。人吸入70~150mg/m3/1~2小時,出現呼吸道及眼刺激癥狀,吸2~5分鐘后嗅覺疲勞,不再聞到臭氣。吸入300mg/m3/1小時,6~8分鐘出現眼急性刺激癥狀,稍長時間接觸引起肺水腫。吸入760mg/m3/15~60分鐘,發生肺水腫、支氣管炎及肺炎,頭痛、頭昏、步態不穩、惡心、嘔吐。吸入1000mg/m3/數秒鐘,很快出現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2、健康危害2.1刺激反應:接觸H2S后出現流淚、眼刺痛、流涕、咽喉部位有灼熱感等刺激癥狀,在短時間內可恢復。2.2輕度中毒有眼脹痛、畏光、咽干、咳嗽,以及輕度頭痛、頭暈、乏力、惡心等癥狀。2.3中度中毒有明顯的頭痛、頭暈等癥狀,出現輕度意識障礙;有明顯的粘膜刺激癥狀,出現咳嗽、胸悶、視力模糊、眼結膜水腫及角膜潰瘍等。2.4重度中毒昏迷、呼吸循環衰竭、休克等。?電氣車間2012年3月25日

篇3:預防缺氧窒息氣體中毒事故安全措施

1、加強通風,保證井下各通風地點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并將各種有害氣體沖淡到安全濃度以下。為實現這個目標,礦井要完善通風系統,消滅的自然通風,堅持使用機械通風。有條件形成正規采煤面的,要保持一條通到進風巷,一條通到回風巷的二個安全出口。無法形成正規采煤面的采煤工作面和所有掘進巷邊都要配備足夠功率的局扇和相應的風茼,并加強局部通風的管理,不得隨意停開局扇。

2、礦井通風系統要完整獨立,不得與其它礦井共用。采空區以及報廢巷道必須及時封閉,這樣可有效防止其它礦井的災害涉及自己礦井,同時提高通風效率。密閉使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嚴密不漏風,密閉內有水的設反水池或反水管。

礦井應當具備完整的獨立通風系統

3、加強通風設施管理。臨時停工的地點,不得停風,否則必須切斷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進入。控制風流的風門、風窗和風橋設置合理,墻體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且嚴密不漏風,風門但不少于2道,并可自動關閉。

4、局部通風機要使用礦用型。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和啟動裝置必須安裝在進風巷道中,距回風口不得小于10m,不發生循環風,安放時必須墊高,離地面(軌面)高度大于0.3m。風茼出口風量和到工作面的距離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一般不大于6米,吊掛要平直。導風茼要采用阻燃性材料制作。

5、爆破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放炮后必須持續通風半小時以上,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降到安全濃度后人員才可進入爆破地點。

6、長期停風的地點,有毒有害氣體大量積聚,氧氣嚴重不足。恢復這些地點的作業,事先必須編制專門的安全措施,報礦井的技術負責人批準,并嚴格執行。

7、嚴禁使用3臺以上(含3臺)的局部通風機同時向1個工作面供風。不得使用1臺局部通風機同時向2個作業面供風。

8、加強測風測氣工作,配備足夠的專職瓦斯檢查員和瓦斯檢測儀器,實行瓦斯檢查制度和礦長、技術負責人瓦斯匯報審查制度,礦井測風記錄和瓦斯檢查記錄必須按規定認真填寫,記錄必須“三對口”(即板、記錄本、報表數據要一致)。測風每旬測一次,瓦斯濃度在低瓦斯礦井每班至少測2次。發現異常情況,必須立即報告礦井主要負責人并采取撤出作業人員、斷電等相應安全措施。

煤礦必須實行瓦斯檢查制度和礦長、技術負責人瓦斯日報審查簽字制度

礦井應當配備足夠的專職瓦斯檢查員和瓦斯檢測器

9、煤層易自燃的礦井,要加強井下CO檢測,一旦發現CO濃度超標,要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安全措施。

10、未冒落的采空區一般都積聚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采煤面、掘進面貫通采空區時,要立即撤出作業人員,加強通風,經檢測,有毒有害氣體降到安全濃度后方可重新進入作業地點。

11、井下發生氣體中毒、缺氧窒息事故,在沒有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冒險施救,非常危險,往往造成事故擴大。要設法往事故地點供風,施救人員進入事故地點,在一邊檢測氧氣和有毒氣體濃度,確實符合《規程》規定后,方可一道進入。有自救器、呼吸器時,在新鮮風流處試戴完好后,可2人一組進入事故地點迅速開展救。在不具備施救條件時,立即與當地的煤炭管理部門或就近的礦山救護隊聯系,請求協助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