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冶金工業氣體火災爆炸事故應急處置規程

冶金工業氣體火災爆炸事故應急處置規程

2024-07-15 閱讀 5675

一般情況下,應急預案應分層次逐級啟動,事故嚴重時,也可以幾個層次的應急預案同時啟動。

1現場應急處理措施

1.1一般滅火措施

(1)由于煤氣設備不嚴而輕微泄漏引起著火,可用濕泥、濕麻袋堵著火部位,進行撲救和滅火,火焰熄滅后再按有關規定,補好泄漏處。

(2)直徑小于150mm的煤氣管道著火時,可直接關閉閥門,切斷氣源滅火。

(3)當泄漏量較大時應停止該管道有關用戶的煤氣供應,立即采取措施降低煤氣壓力,同時向著火管道或設備內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氣,但煤氣壓力不得低于100Pa,嚴禁突然關閉閥門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

(4)直徑大于150mm的煤氣管道或煤氣設備著火時,應向管道或設備內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氣,同時降低煤氣壓力,緩慢關小閥門但壓力不得小于100Pa,以防止回火引起爆炸,使事故擴大,待火焰熄滅后再徹底關閉閥門。

(5)煤氣管道或設備燒紅,不得用水驟然冷卻,以防管道或設備變形斷裂。

(6)當管道法蘭、補償器、閥門等處著火時,如果火勢較小,戴好呼吸器可用就近備用滅火器滅火;如果火勢較大,滅火器不能使火熄滅,可用消防車、消防水冷卻設備,同時向系統內通入蒸汽或氮氣逐漸關閉閥門,待火焰熄滅后徹底切斷氣源滅火。

1.2煤氣管道滅火

⑴火災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①停產。

②設備損壞、人員傷亡。

⑵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有:

①管道嚴重腐蝕,大量煤氣泄露,遇明火或高溫。

②管道嚴重積水造成壓塌,使管道斷裂,大量煤氣外泄遇上明火或高溫。

③管內煤氣壓力高而擊穿排水器,造成煤氣外泄遇上明火活高溫。

④排水器缺水造成大量煤氣外泄遇上明火或高溫。

⑤違章動火。

(3)防止事故發生的措施有:

①定期防腐,發現漏點及時處理。

②定時檢查清掃排水器,使其保持暢通。

③保持管網壓力相對穩定,一旦超高,立即全線檢查排水器,制止煤氣外泄。

④按要求給排水器補充水。

⑤嚴格執行動火管理制度。

2滅火方法:

①通知相關煤氣使用單位與煤氣調度室。

②系統降低壓力,停止使用煤氣,維持管內壓力50~100Pa。

③著火點煤氣來源方向約20m以內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氣滅火。

④待火勢較小時,戴防毒面具用滅火器或濕草袋等方法滅火。

⑤待火熄滅后,按停煤氣步驟置換合格后補焊。

⑥火勢較小,漏點較小時,可堵漏后按帶煤氣補焊方案補焊。

⑦排水器著火可逐漸關小排塵管開閉器,并向排水器內加水,待火熄滅并水封滿流后,全開排塵管開閉器。

⑧煤氣管道設施內部的沉淀物(如萘、硫化物、焦油、粉塵等)著火時,可將設備入孔、放散閥等一切與大氣相通的部位關閉,使其隔絕空氣,使火熄滅,或者通入大量蒸汽、氮氣滅火、也可用消防車、消防水滅火。

3煤氣爆炸事故處置

(1)事故區域要及時進行安全警戒,防止他人誤入危險區,事故隱患未徹底消除,安全警戒不得解除。

(2)煤氣管道和設備發生煤氣爆炸未著火時可立即關閉閥門,切斷氣源,同時向管道內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氣,沖淡殘余煤氣以防再次爆炸。

(3)煤氣管道和設備發生煤氣爆炸引起火災時,應按著火事故處理,嚴禁突然切斷煤氣來源,防止回火爆炸。

(4)因爆炸造成大量煤氣泄漏,一時不能消除的應先適當降低煤氣壓力并指揮危險區域的人員撤出現場,以防煤氣中毒。

(5)當發生煤氣爆炸事故,在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得向煤氣設施復送煤氣。

篇2:氣體檢測報警器安全管理辦法

第一條應用可燃性氣體檢測報警器(以下簡稱報警器)監視生產現場可燃性氣體泄漏和積聚狀況,是預防爆炸事故的重要手段,必須納入制度管理。

第二條必須加強報警器的使用和管理,報警器的安裝率、使用率、完好率達到100%。

第三條選擇報警器應具備條件

1、功能、結構、性能和質量應符合國家法令的要求。

2、取得國家法定計量單位頒發和計量器具生產許可證。

3、取得國家指定的防爆檢驗部門發放的防爆合格證,并達到安裝現場所要求的防爆等級。

4、技術先進、質量穩定、反應靈敏、便于維修、保證備品備件的供應。

5、受其它氣體的干擾小,受溫度、濕度影響小。

6、在國家標準頒布后,嚴格執行國家標準。

第四條凡新建、擴建、改建的生產裝置及貯運系統等有可燃性氣體意外泄漏可能的,必須按著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的“三同時”原則配備報警器。引進項目和國內配套項目也要按照這一原則配備報警器。

第五條報警器設置的地點、數量、方式應參照國內外同類裝置,設備的配備情況,依據生產經驗和裝置實際情況執行。

第六條報警器安裝場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可能泄漏的可燃性氣體的密度。

2、室外安裝應考慮主導風向等環境因素。

3、雨水及有毒氣體對檢測原件的影響。

第七條報警器校驗用標準氣體,校驗儀器、校驗方法及校驗人員應征得所在地市級計量部門的書面許可。

第八條報警器實行廠、車間、班組三級管理,專業管理以機動處為主,安全、技術、計量、儀表等職能部門共同負責。

第九條各管理部門都要認真制訂以下有關制度:

1、報警器管理、檢查、報廢、更新、拆除、停用、臨時停用和驗收制度。

2、強制定期檢驗和標定制度。

3、維護保養和檢修制度。

4、有關人員的培訓制度。

第十條各管理部門的工作任務:

1、機動(計量)部門負責組織現有生產裝置新增報警器的施工及投用前的驗收檢查,負責報警器年(季)度檢修,技措計劃的制訂和審核,負責報警器運行狀況和維護,檢修質量的檢查,負責報警器運行指標(安裝率、使用率、完好率)的考核評比,負責正常業務范圍內的其它工作。

2、質量安全環保處參加增設報警器的審查和投用前驗收檢查,負責排除、停用、臨時停用的審查和備案,負責對報警器的投用、管理、維修工作的監督。并且負責新裝置報警器的選型、設置方案工作。

3、儀表車間應指定班組,指定專人負責報警器的維護、校驗工作,健全檔案資料。

4、生產車間的操作人員必須懂得報警器的性能、原理、并會操作使用。

第十一條廠要加強報警器有關工作的組織領導,充實技術力量和維修人員,完善必要的標定手段。

第十二條廠根據本制度制訂實施細則,并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范圍。

第十三條在報警器使用和管理中,由于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單位和個人,視其情節給予嚴肅處理。

篇3:工程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安全操作規程技術交底

1.作業前,二氧化碳氣體應先預熱15min。開氣時,操作人員必須站在瓶嘴的側面。

2.作業前,應檢查并確認焊絲的進給機構、電線的連接部分、二氧化碳氣體的供應系統及冷卻水循環系統合乎要求,焊槍冷卻水系統不得漏水。

3.二氧化碳氣體瓶宜放在陰涼處,其最高溫度不得超過3O℃,并應放置牢靠,不得靠近熱源。

4.二氧化碳氣體預熱器端的電壓,不得大于36V,作業后,應切斷電源。

5.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并必須采取防止觸電、高空墜落、瓦斯中毒和火災等事故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