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行車事故救援防洪火災事故衛生事件群體性事件除雪應急響應標準

行車事故救援防洪火災事故衛生事件群體性事件除雪應急響應標準

2024-07-15 閱讀 6564

順號等級項目Ⅰ級應急響應Ⅱ級應急響應Ⅲ級應急響應Ⅳ級應急響應鐵路局、輔業中心啟動鐵路局、輔業中心啟動總公司應急辦公室啟動各公司應急辦公室啟動

1鐵路交通事故發生事故中斷正線行車,預計搶通時間超過2小時。發生事故中斷正線行車,預計搶通時間在1-2小時;中斷站線行車,預計搶通時間超過2小時。發生事故中斷正線行車,預計搶通時間不超過1小時;中斷站線行車,預計搶通時間不超過2小時。線路設備故障中斷正線行車不超過1小時;中斷站線行車不超過1小時。

2水害防洪死亡3人及以上,主要干線中斷行車;經搶修12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直接經濟損失500-5000萬元之間;鐵路局需啟動Ⅱ級響應的其他水害。造成人員死亡,主要干線限速,或中斷行車;經搶修8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直接經濟損失100-500萬元之間;鐵路局需啟動Ⅲ級響應的其他水害。主要干線限速,或中斷行車;經搶修4小時內可恢復通車。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無需鐵路局啟動應急響應的其他水害。正線限速;經搶修2小時內可恢復常速。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下;公司需啟動應急響應的其他水害。

3火災事故發生火災,中斷行車1小時及以上或影響其他行車設備損壞;有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以上。發生火災,影響行車或影響其他行車設備,人員受傷3人以下;直接經濟損失2-5萬元。發生火災,不影響行車和其他行車設備,有人員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萬元以上。發生火災,不影響行車和其他行車設備,無人員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萬元以下。

4公共衛生事件發生3人以上死亡,職工職業中毒,施工中10人以上受傷,省際間發生不明原因疾病爆發流行;國家提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控制要求。發生30人以上中毒,或1人以上死亡的職工職業中毒事故,地方政府提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控制要求;有毒化學品在鐵路運輸中泄漏引起公共人群急性中毒。發生3人以下職工職業中毒,施工中3人以上受傷,駐地發生傳染病;地方政府提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控制要求。發生職工3人食物中毒、煤氣中毒,駐地發生傳染病;地方政府提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控制要求。

5群體性事件群體性攔截列車、群體性*和沖擊鐵路運輸指揮機關,累計參加人數在500-2000人,參與人員有對抗性特征,造成人員死亡或重傷,中斷行車2小時以上。群體性攔截列車、群體性*和沖擊鐵路運輸指揮機關,累計參加人數在100-500人,參與人員有過激行為,有人員受傷;中斷行車2小時以下。群體性攔截列車、群體性*和沖擊鐵路運輸指揮機關,累計參加人數在100人以下,中斷行車1小時以下。群體性攔截列車、群體性*和沖擊鐵路運輸指揮機關,累計參加人數在50人以下,影響正常生產秩序。

6除雪因下雪中斷正線行車1小時及以上;因雪導致行車設備故障,因雪導致旅客乘降困難,因雪導致其他事故。因下雪中斷正線行車;因雪影響行車設備正常使用,因雪導致旅客乘降困難,因雪導致公共設施故障。公司承建未移交工程線路被積雪掩埋;道岔因下雪扳動不暢、不密貼,上級單位發出要求清除雪的指令。兄弟單位發出除雪的救援請求。公司承建未移交工程線路被積雪覆蓋;道岔扳動不暢,上級發出要求清除雪的指令。兄弟單位發出除雪的救援請求。

篇2:行車事故救援防洪火災事故衛生事件群體性事件除雪應急響應標準

順號等級項目Ⅰ級應急響應Ⅱ級應急響應Ⅲ級應急響應Ⅳ級應急響應鐵路局、輔業中心啟動鐵路局、輔業中心啟動總公司應急辦公室啟動各公司應急辦公室啟動

1鐵路交通事故發生事故中斷正線行車,預計搶通時間超過2小時。發生事故中斷正線行車,預計搶通時間在1-2小時;中斷站線行車,預計搶通時間超過2小時。發生事故中斷正線行車,預計搶通時間不超過1小時;中斷站線行車,預計搶通時間不超過2小時。線路設備故障中斷正線行車不超過1小時;中斷站線行車不超過1小時。

2水害防洪死亡3人及以上,主要干線中斷行車;經搶修12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直接經濟損失500-5000萬元之間;鐵路局需啟動Ⅱ級響應的其他水害。造成人員死亡,主要干線限速,或中斷行車;經搶修8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直接經濟損失100-500萬元之間;鐵路局需啟動Ⅲ級響應的其他水害。主要干線限速,或中斷行車;經搶修4小時內可恢復通車。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無需鐵路局啟動應急響應的其他水害。正線限速;經搶修2小時內可恢復常速。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下;公司需啟動應急響應的其他水害。

3火災事故發生火災,中斷行車1小時及以上或影響其他行車設備損壞;有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以上。發生火災,影響行車或影響其他行車設備,人員受傷3人以下;直接經濟損失2-5萬元。發生火災,不影響行車和其他行車設備,有人員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萬元以上。發生火災,不影響行車和其他行車設備,無人員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萬元以下。

4公共衛生事件發生3人以上死亡,職工職業中毒,施工中10人以上受傷,省際間發生不明原因疾病爆發流行;國家提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控制要求。發生30人以上中毒,或1人以上死亡的職工職業中毒事故,地方政府提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控制要求;有毒化學品在鐵路運輸中泄漏引起公共人群急性中毒。發生3人以下職工職業中毒,施工中3人以上受傷,駐地發生傳染病;地方政府提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控制要求。發生職工3人食物中毒、煤氣中毒,駐地發生傳染病;地方政府提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控制要求。

5群體性事件群體性攔截列車、群體性*和沖擊鐵路運輸指揮機關,累計參加人數在500-2000人,參與人員有對抗性特征,造成人員死亡或重傷,中斷行車2小時以上。群體性攔截列車、群體性*和沖擊鐵路運輸指揮機關,累計參加人數在100-500人,參與人員有過激行為,有人員受傷;中斷行車2小時以下。群體性攔截列車、群體性*和沖擊鐵路運輸指揮機關,累計參加人數在100人以下,中斷行車1小時以下。群體性攔截列車、群體性*和沖擊鐵路運輸指揮機關,累計參加人數在50人以下,影響正常生產秩序。

6除雪因下雪中斷正線行車1小時及以上;因雪導致行車設備故障,因雪導致旅客乘降困難,因雪導致其他事故。因下雪中斷正線行車;因雪影響行車設備正常使用,因雪導致旅客乘降困難,因雪導致公共設施故障。公司承建未移交工程線路被積雪掩埋;道岔因下雪扳動不暢、不密貼,上級單位發出要求清除雪的指令。兄弟單位發出除雪的救援請求。公司承建未移交工程線路被積雪覆蓋;道岔扳動不暢,上級發出要求清除雪的指令。兄弟單位發出除雪的救援請求。

篇3:南通汽運如皋重特大行車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應對可能發生的重、特大行車事故,積極開展事故發生后的有效搶救,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分公司的實際情況,制訂重、特大行車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以下簡稱:《預案》)本《預案》指南通汽運集團如皋分公司所屬各三級單位。

一、事故類型與危害性程度分析⒈重大行車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或重傷3~10人或現場車、物損失折合款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事故。⒉特大行車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重傷11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以上;或死亡2人,同時重傷5人以上;或現場車、物損失折款50萬元以上的事故。

3.一次造成重傷1-2人,或輕傷3人以上,或財產損失20萬元以下的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一般事故。

二、編制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分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三、處置基本原則(1)以人為本,依法規范。把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切實加強處置事故人員的安全防護,提高科學指揮的能力和水平。(2)防治結合,預防為主。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維護交通安全設施、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提高交通安全意識的義務。(3)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對人員、資金、設備、物資等進行有效整合,保障應急處置工作的正常進行。加強情報信息的溝通與交流,以信息網絡等載體,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科技決策提供正確的依據。(4)快速反應,密切協作。一旦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立即進入應急狀態,啟動應急預案,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緊密銜接,在最短時間內控制勢態。各科室、單位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分工負責,互相支持,協調聯動,整體作戰。

四、組織機構及職責分公司成立以總經理為總指揮,分管安全的副總經理為副總指揮,各三級單位負責人為現場指揮,公司安全領導組成員和各科室負責人為小組成員的應急領導小組。做到統一指揮、分工合作、全面協調、密切配合,使各項政令暢通,及時、高效有序開展好各項應急搶救工作。⒈辦公室負責整體人員安排和履行指揮職能。⒉安機科負責主管部門的聯系及傷員的搶救和事故的處理工作。⒊安機科負責事故車輛的清理,機務質量的檢測和評估。⒋運管科負責運營班車的協調,并安排好滯留旅客的駁客工作。⒌財務科負責事故傷員搶救醫療費資金的落實。⒍工會協助事故處理,參與事故調查。⒎各三級單位全力參與事故搶救處理工作。

五、預防和預警

1、危險源監控分控中心要對各路段的危險源進行監控,在事故高發路段及時發送安全提示信息。各車輛單位現場值班人員要對駕駛員途中行車安全進行囑咐,加強對危險路段安全行車教育。

2、預警行動監控人員接到報告或通過監控發現車輛發生事故時,要通過電話及時告知車輛所在單位,車輛單位根據事故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需要啟動應急預案,當達到本預案設立的條件時,應立即啟動,采取相適應的處置措施。

六、信息報告程序(1)監控人員在發現車輛出現事故時,應立即向監控中心負責人報告,監控中心負責人向車輛單位安機科長報告,安機科長向分管領導、單位負責人報告。(2)各三級單位在發生重特大安全行車事故后,各單位負責人要通過電話向公司安機科長報告,由安機科長向分管安全領導和總經理報告。(3)發生重特大行車事故后,分公司要立即通過電話向市交通運輸局安全科報告。

七、應急處置

1.響應分級發生重特大安全行車事故的均按重大突發事件等級響應。

2.響應程序(1)發生重、特大行車事故后,當事人除搶救傷員、報警、保護現場外,應立即通知所屬車隊。車隊了解大概情況后必須在第一時間內迅速逐級報告事故情況,并以最快速度趕到事故現場,落實各項搶救工作。(2)集團公司、分公司接到事故報告后,根據人員傷亡及事故損失情況,迅速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成立事故應急救援處理工作組,立即派員親臨現場處理事故。發生重大事故:分公司總經理或分公司分管安全的副總經理必須盡快趕赴現場指揮事故處理;事故發生在南通市區或市郊附近的,集團公司分管安全的副總經理或安保處處長,應及時趕赴現場參與事故處理。發生特大事故:在分公司總經理、分管安全的副總經理趕赴現場指揮事故處理的同時,集團公司總經理、分管安全的副總經理,帶領相關領導及處室人員迅速親臨現場指揮事故處理。(3)根據事故損失及人員傷亡情況,及時按照事故報告程序,向有關部門、政府機關報告事故情況。(4)在集團公司或分公司派員趕赴現場指揮事故處理的同時,相關人員必須根據事故發生地點的實際情況,立即與事故地的各分公司或兄弟公司取得聯系,請求派員協助事故處理,確保搶救及時、措施有效。事故發生在南通行政區域內的,事故發生地的非事故單位(分公司)總經理或分管安全的副總經理必須在第一時間內趕赴現場指揮事故處理,同時及時向集團公司、發生事故的分公司通報事故情況,以便集團公司或發生事故的單位及時采取對策措施,使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水平。(5)為應對突發事故的發生,各級管理人員必須保持通信的暢通,堅持各級值班制度,做到快速反應,快速出擊,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展各項應急工作。

3.處置措施(1)事故應急救援處理工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后,應及時與事故發生地參與事故處理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取得聯系,協調落實事故搶救方案,積極組織搶救傷員,盡力減少和減輕事故的損失。同時,協助公安機關處理,清點事故現場,了解事故現場情況及有關數據(如碰撞部位、運行線路、撞擊點位置、制動拖印等)。對傷亡、損失程度、受害、受傷者性別、年齡、地址、職業、家庭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并及時逐級匯報。根據當時事故情況,盡可能與事故當事人或乘務員、旅客等見面,進一步了解事故的經過和一些細節,條件允許應請當事人及時作書面陳述,并及時下載行車記錄儀信息數據,掌握第一手資料。(2)及時請求當地政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配合所在醫院展開搶救傷員的工作,力爭將人員傷亡降低到最低程度。(3)配合公安部門及時聯系通知傷亡人員的家屬和有關人員,做好相應的接待和安撫工作;負責安排好車輛、住宿等,協助傷亡人員家屬做好尸體認領和火化等有關后事,并及時匯報。(4)對事故肇事者采取必要的隔離措施,做好其家庭人員、地址、親屬相關信息的保密工作,以防出現意外情況和造成不必要的矛盾。(5)根據事故傷者受傷情況,會同醫院及有關部門拿出醫療費的預算范圍,及時將搶救傷員的資金落實到位,做好保障工作。(6)發生事故后,根據掌握事故的大體情況,及時向投保保險公司通報,要求保險公司參與事故處理的定損和賠償工作。同時,按照保險補充協議的有關精神,落實事故預付賠款事宜,保證預付賠款及時到位。(7)在進行事故應急處理的同時,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做好企業的各項日常工作,保持運輸生產正常進行,維護企業內部的穩定工作。(8)根據事故情節派員參與事故的調查處理,或組織事故調查組,按照事故“四不放過”的原則,落實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八、應急物資儲備重特大行車安全事故所需的應急物資包括趕赴現場所需車輛、現場處置所需的必要生活物資、通訊設備。各單位必須保證發生事故后有車輛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并立即通知分公司及上級部門。各單位與所在地消防、公安、衛生等部門保持聯絡暢通,在突發重特大事故后,能及時聯絡,請求組織支援。附:相關科室聯系方式:安機科:運管科:辦公室:財務科:綜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