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乙醛儲槽乙醛塔泄漏著火處置措施

乙醛儲槽乙醛塔泄漏著火處置措施

2024-07-15 閱讀 8292

a)當班人員立即報告值班調度、火警值班和車間主任,班長派人在車間主干道路口引導救援車輛進入事故現場;

b)班長立即組織且泄漏源或采取措施減小泄漏:

①若儲槽泄漏,可通過P20104a/b的旁路將一個儲槽的乙醛及時轉移到另一個乙醛儲槽(著火時除外);

②乙醛塔泄漏按正常停車程序處理,但要避免塔內形成負壓;

③若乙醛塔或儲槽著火,工藝人員要及時關閉與儲槽相連的相關管線閥門,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滅火,同時用消防水冷卻相鄰容器及設備,以避免事故擴大;

④季戊四醇裝置需要停車時,按緊急停車程序處理。

c)通知停止事故現場及周圍與應急救援無關的一切作業,疏散無關人員,嚴禁火種;

d)應急處理人員要戴隔離式(如氧氣呼吸器)防毒面具,穿防靜電衣服,站在上風口進行處理;

e)小量泄漏可用大量水沖洗,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空間;

f)大量泄漏時,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汽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或回收至廢水裝置事故池處理。

篇2:汽機車間油系統事故著火應急救援預案

汽機車間油系統事故著火應急救援預案

一、基本情況

汽機車間由3臺C12-4.9/0.981汽輪機組及輔機設備組成,肩負著發電及對外供熱的任務,本車間分運行、檢修、供熱管網三部分組成,共32人。油系統有主油泵及油管路、油泵及冷油器、汽輪機軸承、調速系統組成,具有生產連續性特點。

二、危險目標的確定及分布

根據本車間使用、儲存潤滑油可能引起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3處危險場所(設備)為應急救援危險目標。

1號目標:抽氣逆止門油動機處(1#、2#、3#機處各兩個8KG干粉滅火器)

2號目標:機關滲油處(1#、2#、3#機頭處各兩個70KG干粉滅火器)

3號目標:主油箱(1#、2#、3#機頭處各兩個8KG干粉滅火器)

三、消防設備分布

本車間各處均有干粉滅火器:零米東大門5個,1#冷油器1個,2#冷油器1個,3#冷油器1個,南大門1個,2#、3#、4#、5#給水泵處1個,2#凝結泵坑2個。3#凝結泵坑2個。

東夾層:1#油箱2個,2#油箱2個。3#油箱2個。

西夾層:門口有2個,2#爐上水總門4個。

7米:高位油箱1個,1#控制室外1個,2#抽油煙機1個,2#控制室外2個。

13米:1#、2#、3#、4#除氧器各2個。

泵房:門口2個。

四、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及職責

1、指揮機構

公司成立油系統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生技部部長、副部長、值長、車間主任及運行班長組成,日常工作由汽機車間負責。發生重大事故時,以生技部部長為總指揮,車間主任為副總指揮,負責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設在生產技術部。

注:若生技部部長不在公司時,由值長為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2、指揮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本“預案”的制定,修訂。

(2)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各項準備工作。

3、指揮人員分工

總指揮:組織指揮汽機車間的應急救援工作。

副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具體指揮工作。

運行班長: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事故處理。

五、油系統著火的事故處理

汽機車間油系統、管線、設備接合面較多,又因離高溫管道較近,油系統安全與否關系整個機組甚至全廠安全。

1、油系統一般事故:抽氣逆止閥滲油導致冒煙著火。機關滲油滴到高溫管道上冒煙著火。

2、油系統重大事故:油系統的一般事故擴大化。事故發生后,應采取以下措施:

(1)抽汽逆止閥滲油昌煙著火時應立即保溫拆除,更換新保溫,有明火時,應先用干粉、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滅火,明火在外時或用滅火器不方便時(如在滅火人站立處上方),用棉被將火蓋住滅火。

(2)機頭滲油滴至高溫管道上,引發冒煙著火,明火時,應立即用滅火器滅火,或用棉被滅火,然后將油清除。

3、油系統發生明火并擴大化時,應立即報告值班長、車間主任及生技部部長,并撥打火警電話119報警,本著保護人身、設備的原則,將事故控制矸最小化。

(1)當油系統著火擴大化,危及汽輪機組安全時,應果斷實行緊急故障停機,并用濕棉被將火蓋住來滅火,不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滅火,用開花水槍時,注意滅火方向禁止朝向人或重要設備(如汽輪機、油箱),防止火源擴大。

(2)當著火程度危及主油箱安全,不能控制時,果斷將油放掉。

六、有關規定和要求

1、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消防等器材及交通工具。各各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的狀態。

2、對本車間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急救常識教育。

3、建立完善各項制度:

(1)值班制度;

(2)檢查制度,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

篇3:容克式空氣預熱器著火預防措施

據統計,容克式空氣預熱器(以下簡稱空預器)每運行6×106h會出現一次著火,即平均每年約800臺運行的這種空預器中有一臺著火。而近幾年國內火電廠卻連續發生數次大型燃煤鍋爐容克式空預器著火,損失嚴重。

1著火原因分析

大量未燃盡的可燃物沉積在傳熱元件上是空預器著火的必要條件,也是關鍵所在。空預器的傳熱元件由薄板組成,排列很密,單位體積受熱面很高,在其下部金屬溫度低,低負荷運行時最低,很容易積灰。在鍋爐最初調試階段,在點火(油點火)以及長期低負荷運行的情況下(投油),因燃燒不完全,從爐膛帶來的凝結油霧和未燃盡的可燃物堆積在空預器中層下部及冷端傳熱元件上,這是著火的根源。

造成大量油霧和未燃盡可燃物堆積在空預器上的主要原因有:

(1)機組設備故障多,運行調試人員經驗不足,造成調試周期過長,燒油過多,而且燃燒不好;

(2)油壓或霧化汽壓不適當,汽孔、油孔堵塞,霧化不佳;

(3)配風不當;

(4)點火器漏油;

(5)長期低負荷運行,鍋爐啟停次數多;

(6)空預器吹灰器未能有效投入。在鍋爐啟動和低負荷運行時,由于冷端金屬溫度低,使空預器易積灰,這時應加強吹灰。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啟動初期吹灰介質的汽壓和汽溫不足,過熱度低,吹灰效果不理想。

2著火的預防措施

2.1盡量減少在空預器上沉積未燃盡可燃物

其關鍵是使燃料完全燃燒。用油點火及低負荷投油時,油溫、油壓、汽壓應合適,使油霧化良好,配風正確;油槍不堵塞,不漏油;燃燒穩定、充分,以盡量減少未燃盡的可燃物。

2.2加強對空預器的監視

機組啟動前應對空預器全面檢查,若發現或判斷空預器有較多未燃盡的可燃物堆積時,決不能投入熱態運行,一定要進行水清洗,然后烘干。應保證吹灰器能正常投入,吹灰介質參數合格。

運行過程中,特別是啟動、熱備用后再啟動以及空預器突然停轉和停爐后,應嚴密監視空預器的端點溫度(空預器煙風進、出口溫度)。若其中的一點或多點溫度不正常升高,則應立即分析研究,以便即時發現著火。例如,運行時排煙溫度超過正常值30℃左右就預示可能著火,若繼續升高就認為已著火,若溫度繼續升高肯定著火。當停爐后,空預器已停止轉動,入口煙溫不變或變化很小時,而出口煙溫起初緩慢增加,后急劇上升,也表示空預器著火。運行人員應監視爐膛火焰,定期觀察煙囪。空預器轉子停轉后,應觀察傳動電機電流。

經驗表明,著火最有可能發生在停爐后的幾小時之內,而此時大部分運行人員已撤離現場,留守人員往往不注意空預器的端點溫度,當突然發現著火時,一般已燒了1h以上,使損失增加。因此,熟悉預熱器性能和操作規程是監視空預器的前提。

2.3裝設著火探測系統

紅外線著火探測系統:在空預器空氣側入口或出口安裝數個紅外線探頭,探頭做直線運動,在預熱器轉動時,對所有傳熱元件進行1次掃描約需10min。若空預器局部著火,發出的紅外線超出正常水平,系統就發出報警信號。該系統的優點是靈敏度高,能早期探測出著火情況。這時立即投入大量水滅火,一般很快就能將火撲滅。

2.4有效吹灰

大量的積灰除容易產生著火外,還會降低傳熱效率、增加空預器的阻力。因空預器冷端最容易積灰,所以通常在空預器出口煙氣側裝有吹灰器。為防止著火必須有效吹灰,正常運行時一般8h吹1次;啟動期間每4h吹1次;停爐前也應吹灰;點火期間、長期低負荷運行或堵灰嚴重時應增加吹灰次數。

啟動初期,若吹灰蒸汽參數達不到要求,可用壓縮空氣吹掃。

2.5正確水清洗

空預器吹灰器的作用是有限的,例如空預器中間層下部傳熱元件易堵灰,吹灰器一般不能清除。因此進行正確的水清洗也很重要。另外,某些可燃物結垢也只能用水沖洗來清除。一般水清洗周期為1~2次/年。水清洗后一定要烘干空預器,否則空預器將很快發生腐蝕、堵灰。

2.6增設消防水系統

在空預器的煙氣側、一次風和二次風側均裝有環行消防水管道,管道上安裝數十個噴咀。

3空預熱器著火處理

空預器的著火常起源于中間層下部和冷端傳熱元件。從局部極小面積著火到大面積燃燒需要較長時間,通常需1~2h,有時更長。為了減少損失,就盡快判斷是否著火。通常從空預器端點溫度著手,有時通過空預器空氣出口入的觀察孔觀測是否著火,如發現著火應立即關閉觀察孔,著火嚴重時有煙氣泄漏或明顯輻射,煙囪冒黑煙。

當發現空預器已著火,應立即手動MFT,停止引風機運行,隔離空預器,關閉空預器進、出口擋板。空預器保持轉動,消防水和多噴咀清洗水管路立即投入滅火,同時打開煙風道上的排水口。經驗表明,用泡沫、化學物或蒸汽來悶熄火焰效果均不好,此時保證消防水量很關鍵。空預器著火后絕不能打開入孔,防止空氣進入助燃。萬不得已時,如消防水和清洗水管道故障而沒有水投入,可以打開入孔,用電廠消防水滅火。注意滅火一定要徹底,并認真檢查決不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