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溺水事故現場救規程援

溺水事故現場救規程援

2024-07-15 閱讀 2648

夏秋季節天氣炎熱,游泳成為廣大青少年一種較好的避暑方法,但是,在游泳過程中,一些青少年不做好準備、缺少安全防范意識,遇到意外時慌張、不能沉著冷靜,使得溺水傷亡事故在夏季極為常見,面對這種事故,消防救援人員應該如何采取正確的施救方法,減少悲劇的發生呢筆者結合近期的處置這類事故的救援實踐,談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希望能給一線官兵提供幫助。

一、溺水事故常見原因

發生溺水事故一般原因是由于氣管內吸入大量水分阻礙呼吸,或因喉頭強烈痙攣,引起呼吸道關閉、窒息。對于會游泳的人員發生溺水原因多是下水前準備活動不充分、水溫偏冷或長時間游泳過于疲勞引起手足抽筋。

二、現場救援措施

1、水中救援。

消防救援人員游泳下水前應脫去外衣褲和鞋子,兩至三人組成一組,然后攜帶救生圈或者漂浮物下水救人,水中行進的過程中,小組人員要相互照應,接近落水者后迅速讓其抓住救生圈,救助者再協助落水者游向岸邊;如果沒有救生圈或飄浮物,救助者向落水者接近時一定要小心,不要被其抓住,最好從落水者的背后靠近,一手從落水者前胸伸至對側腋下,將其頭緊緊夾在自己的胸前拉出水面,另一只手劃水,仰泳將其拖向岸邊,對于神志清醒者要大聲告知,只有放棄掙扎聽從指揮才能活命。

在救助過程中,消防人員一定要使落水者的頭面部露出水面,一可以保證其順利呼吸,二可以減輕落水者的危機感和恐懼感減少掙扎,使救助者能夠節省體力、順利地脫離險境。

救援人員如果被落水者抓住將是十分危險的情況,因為在水中與其糾纏將消耗救助者的大量體力,最終將無法實施救助甚至體力耗盡而喪命。如果不慎被溺水者緊緊抱住,消防救援人員應臨危不亂,將落水者向上托出水面的同時自己主動下沉,落水者一旦在水面上呼吸到空氣就不會拼命抓緊下沉的人體,此時救援小組其他官兵應立即伺機將救生圈套住溺水者,使被抱的救援人員解脫完成救助。

2、岸上救援

溺水者被救助上岸后,消防救援人員應當及時采取有效的現場急救措施,挽救其生命。

首先,救援人員應清除溺水者口中、鼻內的污泥、雜草等異物,取下活動的假牙,以免墜入氣管。保持呼吸道通暢。解開緊裹的內衣、胸罩、腰帶等,使呼吸運動不受外力束縛。這個過程應火速完成。

對于尚有心跳呼吸,但有明顯呼吸道阻塞的溺水者,先行排水處理,方法是:救助人員單腿跪地,另一條腿屈膝,將溺水者腹部置于屈膝的大腿上,使身體其余部位下垂,然后拍背部,使口腔咽部及氣管內的水排出。排水處理應盡可能縮短時間,動作要敏捷,如果排出的水不多,絕不可為此多耽誤時間而影響其它搶救措施。在農村可將溺水者俯臥在牛背上,頭腳下懸,趕牛行走,這樣既可排水、又起到人工呼吸作用。

如果判斷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在保持呼吸道通暢的條件下,立刻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人工呼吸在最初向溺水者肺內吹氣時必須用大力,以便使氣體加壓進入灌水萎縮的肺內,盡早改善窒息狀態。在現場搶救的同時應迅速請醫務人員到場參與搶救。經現場初步急救后,應迅速轉送附近醫院繼續心肺復蘇治療。在轉送途中,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下應間斷。

經現場急救溺水者心跳呼吸恢復以后,可脫去濕冷的衣物以干爽的毛毯包裹全身保暖;如果在寒冷的天氣或長時間的水中浸泡,在保暖的同時還應給予加溫處理,將熱水袋放入毛毯中,注意防止燙傷發生。

三、溺水事故救援注意事項

1、消防部隊在接到命令后,中隊指揮員應當備好救生器材(救生衣、救生圈、安全繩、沖鋒艇),挑選水性好,身體心理素質強的戰斗員參與現場搶險。

2、到達事故地點后,消防救援人員要看清落水者的位置,下水前做好的準備活動,適當鍛煉四肢肌肉,保證全身血液循環暢通,同時系好安全繩。

3、在游泳中,救援人員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如果發生溺水時,則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臥位,頭部向后,使臉部、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氣要淺,吸氣要深。因為深吸氣時,人體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輕,可浮出水面(呼氣時人體比重為1.057,比水略重),此時千萬不要慌張,然后慢慢游向岸邊或者由岸上人員通過安全繩拉上岸,不要將手臂上亂舉亂撲而使身體下沉更快。

篇2:預防發生兒童溺水事故實施方案

為加強青少年兒童安全教育工作,增強廣大青少年兒童的安全意識,預防和杜絕溺水事故發生,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和穩定壓倒一切的理念,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以更強烈的責任心、更嚴謹的作風、更大的力度、切實抓好防溺水工作,做到思想認識到位,工作落實到位,責任措施到位,問題解決到位,堅決遏制溺水事故的發生。

二、主題和時間

主題:珍愛生命,預防溺水。

時間:2012年5月—10月。

三、活動內容

(一)縣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預防溺水宣傳教育工作。各級各類學校以“珍愛生命,預防溺水”為主題,集中開展“十個一”教育宣傳活動。

1.各校召開一次預防溺水專題會議。結合各校實際,研究部署學校開展預防溺水工作方案,落實防范措施,增強防范責任。做到平日天天講,上、下午最后一節課安排1-2分鐘時間開展一次安全教育,節假日前反復講,五一節、端午節、六一兒童節和暑假等節假日前上一堂預防溺水專題教育課。

2.開展一次以“珍愛生命,預防溺水”主題班(隊)會。要明確要求學生,自覺執行規定:中小學生和學前兒童一律不準私自下水游泳,不準擅自與同學結伴游泳,不準到無安全保障的水域玩耍,嚴防溺水事件的發生。

3.召開一次“預防溺水”主題家長會。尤其是小學要召開一次主題家長或監護人會議,進一步明確學生家長或監護人的監護教育責任,要求家長密切配合學校做好學生防溺水工作。

4.印發一封致學生家長信。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向家長通報學校上下學和放假、開學的時間,以及學生應遵守的事項等,請家長務必履行監護人安全監管責任。

5.組織一次預防溺水知識競賽或舉辦一次溺水案件圖片展和防溺水宣傳專欄等活動。各校充分利用櫥窗、宣傳欄等以普及游泳知識,以典型事例教育警示學生,切實提高學生防溺水意識和正確施救溺水方法。

6.懸掛預防溺水宣傳橫幅。各校要在校門口、教學樓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營造濃厚的校園防溺水宣傳教育氛圍。

7.開展一次學生防溺水集體簽名和宣誓活動,強化學生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

8.開展一次預防溺水工作全覆蓋的家訪活動。各校要組織一次節假日,尤其是暑假安全大家訪活動,學校要動員全體教師參與,分組包片,認真做好家訪記錄。

9、布置一篇防溺水教育作業。使學生掌握防溺水安全知識。

10、在重要節點給家長發一條短信,各校要通過校訊通及時發送防溺水溫馨提示。

四、活動要求。

1、堅持屬地負責。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舉辦、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履行各自職責。采取有力措施,切實落實防溺水工作各項任務。

2、加強協調配合。按照市預防青少年兒童溺水工作聯席會議確定的工作職責,各相關單位要充分發揮作用,加強協調配合,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及時解決突出問題,形成預防溺水,保障青少年兒童安全強大合力。

3、加強檢查督查。學校安全工作領導組將組織有關成員單位加強對各鎮、各成員單位以及各位學生家庭住址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督查,確保預防溺水宣傳教育工作全覆蓋,警示標志全覆蓋,隱患排查全覆蓋,監管監控全覆蓋,全方位構筑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安全網,確保青少年兒童生命安全。

篇3:中小學生溺水事故防范制度(范本)

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提高加強中小學生防溺水安全工作的認識

隨著夏季的來臨,中小學生發生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從我省學生溺水身亡的事故案例分析,這些事故大多發生在校外,發生在脫離家長監護和學校老師管理的時段。因此,各學校要充分認識做好中小學生游泳安全教育與預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保障學生生命安全和建設“平安校園”的角度,加強教育和管理,有效預防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

二、要強化措施,最大限度避免溺水事故

一是各學校要根據季節特點,對預防學生溺水事故工作進行專門的安排部署。

二是各學校要將防溺水教育作為重要的安全教育內容,并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利用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明確中小學生做到“四不”:不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領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同學結伴游泳、不到無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到無人監管的水域玩耍嬉戲。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切實提高學生防溺水的警惕性、自覺性和識別險情、緊急避險、遇險逃生的能力。

三是要加強溝通,注重對家長的宣傳教育,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系,利用學校校訊通平臺以及發放《告家長書》等形式,增強家長的安全意識,強化家長對子女節假日、上學前、放學后的監管,使家長切實負起監護人的責任。

三、要開展排查,切實消除可能造成學生溺水事故的隱患

各學校要隱患排查治理活動加強排查,各學校要對校園周邊安全隱患開展一次詳細的排查,對學校附近可能發生溺水事故的危險區域及時向鄉鎮政府和教育局匯報。

四、要嚴格責任,進一步落實好學生防溺水安全管理制度

各學校要嚴格貫徹落實《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和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溺水安全預案。同時落實好崗位責任制,以制度明確學校各個崗位的安全職責,為防溺水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切實降低溺水死亡事故的發生率。

各學校要認真落實學生因故缺勤的情況查詢工作,班主任及相關教師對于學生缺勤原因不清的,一定要聯系家長查明原因;對于缺勤原因特殊的,一定要向學校領導匯報。

各學校要加強對學生參加校外活動的管理,事先要做好教育、告知工作。對于學校組織的校外集體活動,要嚴格執行重大校外集體活動申報批準制度,必須到活動場地進行安全情況考察后報縣教育局審批,上報請示要附活動方案、安全預案等,并明確安全管理措施和責任人。

各學校要對涉及學校的重大安全事故及學生傷亡事故的要及時報告,以免造成遲報或瞞報的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