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泵房外水倉清淤期間應急預案
一、主排水系統建設情況及事故類型
礦井主排水系統:(+120m水平)配備了8臺高揚程多級離心泵,其中MD420-96×10B型多級離心泵4臺、MD420-96×10型多級離心泵2臺、MDS450-95×9P型多級離心泵2臺;泵房變電所采用雙回路供電;排水管路選用6趟φ325×22mm無縫鋼管直排地面,正常涌水時水泵4臺工作,3臺備用,1臺檢修,水泵正常排水能力2040m3/h,最大排水能力3570m3/h(根據目前流量計實測數據)。抗災潛水泵房配有BQ550-850/10-2000/W-S型礦用單吸自平衡臥式潛水泵水泵3臺,敷設3排φ325×22mm管路直排地面,能夠滿足礦井安全生產的需要。
中央泵房水倉容積:現場實際施工井底水倉共981m,凈斷面11.5m2,經核算,水倉有效容積約8072m3,其中內水倉容積3452m3,外水倉容積4620m3;另外,現場實際將長257m的臨時水倉(與外水倉聯通,其凈斷面和支護與水倉設計相同)作為永久水倉的一部分,有效容積約2118m3。經核算,水倉總有效容積為10190m3,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容量要求。
外水倉清淤期間的主要水害為:外水倉清淤期間只能使用內水倉蓄水,一旦礦井涌水量增大或主排水系統出現故障,不能滿足礦井正常排水要求,外倉清淤人員生命安全將受到威脅,且中央泵房將有被淹危險。
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及方案
?1、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正常排水期間,中央泵房只能啟用內水倉,為保證清淤人員人身及泵房設備安全,中央泵房司機應做好各泵的巡視工作,及時觀測水位,保持低水位排水,隨時準備停開泵。
處理礦井水災,要以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本著“先急后緩”、“先易后難”、控制事故蔓延、防止事故擴大。一旦出現意外,發生水災,在救災過程中,要以人為本,首先搶救受水災傷害和威脅人員,并采取措施控制水災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2、應急處置方案
當礦井涌水量突然增大或主排水系統出現故障不能滿足礦井正常排水需要時,需要外水倉清淤人員立即撤離現場,人員全部撤出后將外水倉配水閘門打開,并將水倉入口處水溝擋板拆除,將水引入外水倉,啟用外水倉及臨時水倉進行蓄水,此時,水倉總容積滿足《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容量要求,并能為中央泵房排水系統出現故障時爭取設備搶修時間,保證礦井安全。
三、組織機構與職責
中央泵房外倉清淤期間水害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協調水害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機電副經理李建忠任總指揮,機電副總工程師張漢昌任副總指揮。
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調度室,負責水害期間的事故應急搶險工作,調度室主任趙向安任辦公室主任,值班電話7180,調度電話200、201。
如發生水害事故,各成員在接到通知后,緊急集合,根據指揮部分工安排,及時開展搶險工作。
成員單位(人員)及職責比照《陜西正通煤業公司應急救援預案》相關職責要求執行:
(1)機電副經理:負責按照制定的方案和措施,分工負責,立即組織處理事故所必須的救災人員、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須的設備、材料。
(2)副總工程師:負責協助總指揮研究制定分管范圍內事故的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3)生產調度室:負責事故搶救調度指揮,及時調度事故搶救情況,傳達領導指令,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事故情況。
(4)機電研究所:負責協助機電副經理研究制定機電、排水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供電、排水問題;協調指揮機電、排水設備的運輸安裝工作。
(5)機電分公司:負責保障中央變電所供電安全,安排專責電工做好供電線路及設備的巡視工作,安排專責維修工做好中央泵房水泵的維修維護工作,泵房配足易損件。泵房司機隨時觀察水泵上水情況,副井信號工、絞車司機堅守崗位,保證人員及時升井。
(6)衛生所:負責傷員的及時救治工作。
(7)救護隊:負責水害事故的搶救工作。
四、預防與預警
(1)建立聯系和告知制度,一旦發生水害及時通報情況,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擴大,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2)機電分公司檢修、完善好中央泵房8臺臥泵及3臺抗災潛水泵及配套供電設施,確保水泵及供電安全可靠,檢查水泵開關的保護、整定。現場備齊易損配件、維修工具。隨時保持低水位排水,嚴格控制水倉水位,如遇險情要留有足夠時間進行搶險。在值班過程中,如發現水位異常或水泵損壞,及時匯報區隊值班領導及調度室,安排維修人員進行處理。機電研究所及區隊領導下井重點對中央泵房和抗災泵房進行檢查。
(3)加強供電系統、大泵及其它排水設備的檢查與維修工作,確保供電、排水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時刻處于完好狀態。
(4)在外水倉清淤地點安設專門電話,并按照清淤進度及時前移。
(5)加強井下水動態監測系統的維護工作,確保系統正常運行。
(6)當內水倉不能滿足排水需要或中央泵房設備故障不能正常排水時,立即通知井下人員撤離。
五、應急處置
(1)調度室負責接收事故的報警信息(值班電話:,井下為200),接到事故報告后做好事故的詳細情況記錄,并立即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及相關成員立即趕來生產調度室集合。
(2)總指揮(或總指揮授權)決定啟動本預案。
(3)調度室立即向外水倉清淤施工地點下達撤人命令(中央泵房、中央變電所人員堅守崗位,聽從調度室指揮)。
(4)機電、后勤部門要保證供電、通訊、供水、交通等工作,確保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開展。
(5)應急救援指揮部應立即組織急救隊伍搶救傷員。
(6)物資供應公司負責搶險物資、設備的調動,在搶險救災過程中緊急調用的物資、設備,各單位都必須支援,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阻攔或拒絕。
(7)事故發生初期,事故現場人員應積極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繼續擴大,爭取將損失降到最小。若事故繼續擴大,現有救援力量不能滿足需要時,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應立即報告集團公司調度室和長武縣政府,啟動集團公司和長武縣政府應急預案,調動周邊救援力量請求救援。
(8)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及有關成員立即組織研究、決策救援方案,指揮部成員根據指揮部命令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
(9)指揮部通知主排水泵房工作人員要堅守工作崗位,并及時向指揮部匯報排水情況。若水災危及泵房安全或接到調度室撤離命令時,泵房工作人員應沿避水路線撤離升井;若沿避水路線撤離受阻無法安全撤離時,可匯報調度室后,由泵房管子通過立井撤離;安全撤離升井后,及時向調度室匯報撤離情況。
(10)通知副井井底信號工、把鉤工堅守崗位,確保受災人員全部安全升井。
六、應急處置注意事項
(1)所有參與現場應急處置和施工的相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本應急預案,并嚴格執行。
(2)現場施工人員應做好自主保安與相互保安,隨時觀測現場有無水害跡象,發現異常及時匯報調度室,做好應急準備。
(3)中央泵房與變電所值班人員堅守崗位,保證供電正常,水量增大臥泵不能滿足排水需要時,聯系地面110kV變電站開啟抗災泵。
(4)水害發生時,現場施工人員應聽從跟班人員及安檢員統一指揮,有序進行撤離,根據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中規定的撤退路線,沿外水倉撤離至水倉入口,進入井底車場,然后進入副井底升井。
(5)如果水流已由水倉入口涌入外水倉,撤離人員行進過程中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護錨桿或其他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矸石和木料撞傷。
(6)在搶救事故期間,救援人員應隨時向公司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匯報現場狀況和救災工作的進展情況(如現有搶救力量,人員的情緒及身體狀況,救災的現有條件,事故發展趨勢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等),并對下一步搶救工作的開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7)加強水位、水量的測定,在結合水位遙測系統的同時,要對地面鉆孔水位進行人工觀測,確保測量水位的精度。井下各排水點增設測水堰口,確保礦井涌水量數據準確。
(8)井下泵房司機和各排水地點的看泵司機應堅守崗位、在未接到公司生產調度指揮中心撤人命令前禁止擅自脫離崗位。
(9)人員撤出后,應全面檢查外水倉配水閘門及水倉內清淤設施是否影響外水倉正常使用,檢查無誤后將配水閘門打開,利用外水倉進行蓄水。
(10)本預案未盡事宜,嚴格遵照《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作業規程》相關規定執行。
篇2:基坑清淤安全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要嚴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正確佩戴安全防護用品,并認真按照本交底內容和各工種的施工操作規程進行作業。杜絕“三違”,即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
一、水槍操作人員安全規程:
1、進行清洗作業前應搭設好跳板,確保跳板穩固后,水槍手方能站在跳板上進行沖洗作業;
2、施工人員在進行清洗作業之前首先應檢查水泵、軟管和水槍的情況是否完好,確保無泄露后,再進行清洗作業;
3、水槍開啟時纏繞的軟管附近不能站人,以防止軟管瞬間充壓翻騰造成安全事故;
4、水槍使用時不可對人射擊,水槍操作人員應穿戴好防護服、防護鞋、安全帽等防護用品,水槍移動及轉向時確保近距離無人;
5、水槍在進行遠距離移動時,應先將水泵停止后再移動,之后再啟動水泵。多人進行清洗作業近距離移動水槍時,槍的前端不能對準人;
6、清洗作業完成后應立即切斷水泵電源。
二、用電安全規程:
1、整個清除淤泥過程中必須設有專人在現場管理指揮,發現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配電箱必須保證接地、漏保等重要裝置良好;
2、相關的操作人員,必須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
3、水泵移位時,必須設專人執行,調整電纜(操作者必須穿絕緣鞋絕緣手套)嚴禁電纜浸水。
4、需要移動潛水泵時,不準利用電纜替代繩索提升潛水泵。
三、成品保護:
1、筏基上有三個集水坑,施工時人員及設備應避開集水坑進行施工,防止人員及設備陷入集水坑內,造成安全事故;
2、現場指揮人員應提前對施工人員進行交底,指出預埋管線、預埋套管、預埋自流管及方木堆位置,施工時應避開其進行施工,避免對其造成破壞;
3、挖掘機施工到鋼筋周圍時應緩慢進行,避免損壞鋼筋、止水鋼板等預埋件;
4、挖掘機在清淤時,要時刻注意淤泥深度,避免挖斗挖深,破壞筏基;
四、機械設備及操作人員安全規程:
1、挖掘機在工作時,要防止下陷,必要時在履帶下墊鋼板,枕木等,確保施工安全;
2、現場挖掘機司機必須聽從現場管理指揮人員安排調度,不可隨意操作;
3、水泵
篇3:水塘清淤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1.施工準備:界定土質,了解清淤深度,明確施工范圍,污水泥漿泵(NL76A-9),發電機,人員進場,組裝施工設備.
2.施工工序:圍堰→排水→清淤→分層回填→分層碾壓→回填至塘埂設計標高.
3.圍堰施工:用素土在離路基坡腳2米處填筑帶圍堰,圍堰高度H大于等于2m時,頂寬度為1.5米,H小于2m,頂寬度為1m,填筑高度與塘埂平,浸水坡為1/1.5,非浸水坡為1/1.
4.溝塘排水:先用潛水泵把溝塘里的水抽干,通過臨時排水溝排入站場路基以外.
5.清淤采用泥漿泵水力沖挖的方法清除溝塘淤泥,利用水力沖挖機組形成的高壓水流沖刷淤泥,用污水泥漿泵(NL76A-9)便能將淤泥與塘水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抽起,通過泥水泵上的管道輸送至淤泥收集區.在清理時嚴格控制施工,清淤到硬質原狀土,不得出現殘留淤泥層.
6.溝塘回填時采用全斷面水平分層填筑,由最低處起填.填筑每層壓實度厚度控制在30cm以內.上料完成后,用推土機進行攤平.先用壓路機預壓一遍,以提高壓實層上部的壓實度,然后用平地機平整后再碾壓,以防止高低不平影響碾壓效果.為保證碾壓的均勻性,碾壓速度行駛速度控制在2KM/h以內.
7.碾壓時,采用12t以上的振動壓路機從低到高,從邊到中,碾壓時輪跡重疊寬度不小于30cm,橫向同層接頭處重疊壓實度寬度不小于1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錯開不小于3m.碾壓遍數根據壓實度要求,分層厚度,回填土的土質含水量,碾壓機械等情況來確定,一般為6遍為宜.每層壓實面要有排水橫坡且平整,無積水,無明顯碾壓輪跡,無明顯局部凹凸等現象.填筑頂面高度控制在高出溝塘埂原地面以上50cm左右,具體頂部標高由現場技術員測量后進行交底.
8.碾壓時施工人員隨時觀察碾壓情況,若在碾壓過程中局部出現”彈簧”現象,停止碾壓,把”彈簧”現象處理后再重新碾壓.作業隊在一層碾壓完成后,經現場技術員檢驗合格,質檢人員報監理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層施工。
9.為確保壓實質量,必須經常檢查填土含水量及壓實度,始終保持在最佳含水量-3%~+2%范圍下碾壓(嚴禁雨天施工),采用環刀法或灌砂法檢測,確保填筑層壓實質量,達到設計規范要求.壓實過程中的檢測方法和頻率按<>規定的試驗方法檢驗.
10.施工環保:不得隨意堆放淤泥,棄土,如清淤量較大時,可臨時存放一固定場所,過后需及時進行清理.
11.施工安全:特別注意行車交通,機械車輛安全,人員及機械證件必須齊全,確保文明有序施工.
12.作業隊先清除淤泥20m作為試驗段,回填土方,進行碾壓,如果達不到壓實度要求,再做另行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