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區清淤巷橫過采區內水倉立交安全補充措施
采區煤倉清淤巷將從采區內水倉下方橫過,為確保巷道橫過時的安全,需在巷道兩幫澆注混凝土墻體加強支護,為保證安全施工,編制施工措施如下:
一、施工巷道基本情況:
1、采區煤倉清淤巷為直墻半圓拱斷面布置,全巖巷道,錨網梯噴支護。巷道無淋水,無地質構造。巷道規格:S掘=12.13m2;S凈=11.21m2;荒寬:B=3.8m;凈寬:B=3.6m;墻高:H=1.7m;荒高:H=3.6m;凈高:H=3.5m(底板至頂錨桿)或凈高:H=3.25m(鐵路上平至頂錨桿)。
2、采區煤倉清淤底板標高為-505.63,采區內水倉底板標高為-500.9,凈巖柱1130mm。
二、內水倉基本情況:
1、采區內水倉已清淤施工完畢,現水倉未放水,水溝內有少量積水。
2、內水倉為直墻半圓拱斷面布置,全巖巷道,錨網梯噴支護。凈寬4000mm,凈高3350mm(頂板錨桿至鐵路上平);水溝在前進方向的左幫,規格為300×300mm的混凝土砌筑。
3、內水倉立交點處,已提前按措施要求挖掘并鋪設鋼筋網、工字鋼、澆注混凝土處理完畢。工字鋼在煤倉清淤巷兩幫支點余量各為400mm。
三、立交點施工巷道規格及斷面:
巷道采用矩形斷面。巖性:全巖。
1、掘進斷面:S掘:13.68m2,S凈:11.52m2。
荒寬:B=3.8m,凈寬:B=3.6m;荒高:H=3.6m,凈高:H=3.2m(頂板噴漿層至鐵路上平)。
2、刷寬后斷面:兩幫各刷寬0.3m,長6.0m,以立交點中心向兩邊各3m;S掘:15.84m2。
荒寬:B=4.4m,荒高:H=3.6m。
3、混凝土墻體規格:長6.0m,厚0.4m,高3.6m
4、水溝仍布置在巷道前進方向的右幫,凈斷面為300×300mm,采用砌厚及鋪底厚100mm、C20標號砌筑的混凝土水溝。
四、巷道支護:
(一)、臨時支護:
1、矩形段掘進迎頭臨時支護:巷道迎頭正常施工時最大控頂距為1100mm,最小控頂距300mm;迎頭支設3棵高度適宜、φ≥180mm的圓木柱配合木楔支設點柱作為臨時支護,木柱要支到實底,支設牢固。放炮后首先在永久支護的頂板下,用不少于1.2m的長柄工具將頂幫上的活矸石摘除干凈,認為安全無問題時,要用不少于1.2m的長柄工具扒出柱窩,支設好臨時支護。
2、兩幫刷寬時臨時支護:巷道兩幫刷寬前,要分別在距兩幫0.8m處順向支設兩排高度適宜、φ≥180mm的圓木柱,木柱每排支設5棵,柱距1.0m;木柱要配合木楔支設點柱控制頂板。木柱要支設牢固、仰臥一致、見頂接底。
(二)、永久支護:
采用二次支護的方式。一次支護采用錨網梯方式支護。
1、錨桿:兩幫采用20MnSi螺紋鋼制作的Φ18×2100mm支護錨桿,間排距800×800mm,每排巷幫按間排距800×800mm各均勻布置4棵,第一棵幫錨桿均布置在距頂板以下400mm處,最下一棵錨桿按與水平成15°夾角布置,其它錨桿均垂直巷幫布置;全斷面每排用量8棵,每米用量10棵。
2、樹脂藥卷:兩幫錨桿每條使用2塊MSCK2850樹脂藥卷固定,藥卷攪拌時間為25--30秒鐘。
3、金屬網:兩幫采用網孔100×100mmmm用Φ4mm冷拔鋼筋制作的經緯網。每排巷幫采用3500×1000mm的各1張,每米用量8.75m2。金屬網縱向搭接使用,搭接長度均為100mm,并采用12#鐵絲按間距300mm連接一次。
4、梯子梁:采用12#圓鋼制作,每排使用2600×60mm的2條,每米用量2.5條。
5、二次支護采用澆注混凝土墻的方式加強支護。
混凝土配比:水泥:沙:石子=1:2:2;水泥選用32.5R,石子選用20-40mm直徑大石子,沙選用中粗沙,混凝土標號為C20。
五、施工工藝:
1、施工工藝:打眼——裝放炮——耙裝(運輸)——兩幫打注錨桿——支設臨時木柱——人工刷幫——支設模板——澆注混凝土墻體——拆除模板。
2、迎頭采用人工打眼裝放炮、中部楔形掏槽光面爆破的方法施工,裝藥方法為正向裝
藥。兩幫刷寬時采用人力風鎬配合手鎬施工。混凝土采用人工攪拌、澆注。錨桿采用風鉆打眼,風煤鉆攪拌。
七、施工要求及施工方式:
(一)掘進施工要求及施工方式:
1、首先由技術測量部門給出準確的中線和腰線,以保證施工巷道迎頭中心線與橫過點
中心線一致。
2、迎頭距立交點余10m時,430采區內水倉的殘留水必須排干。迎頭距立交點余2m時,必須采取邊探邊掘的方法進行施工,其鉆探方法為:用長釬子在距迎頭拱頂位置打一探孔,探孔與水平掘進方向成15°仰角。
3、當迎頭掘進至立交點揭露預埋的鋼筋網時,巷道斷面由半圓拱形刷寬成矩形;掘進時要淺打眼、放震動炮、窄打寬刷的方法施工,每循環炮眼深度不準超過0.9m,掏槽眼、輔助眼及底眼每孔裝藥量為100g,周邊眼每孔裝藥量為50g,每次放炮個數為6個,盡量減少對邊巖的震動,保證良好的成形質量。巷道最上層周邊眼在距揭露的鋼筋網以下500mm處布置。
4、迎頭掘進至巷道起坡點時停頭,對立交點處巷道兩幫進行刷寬、澆注混凝土墻體。
5、當迎頭橫過立交點后,仍按原直墻半圓拱斷面繼續掘進施工。拱形斷面與矩形斷面接茬處要噴漿處理圓滑,不能出現棱角和凹凸不平現象。
(二)刷幫、澆注混凝土墻施工要求及施工方式:
1、刷幫、澆注混凝土墻時,要求先刷好一幫至設計寬度,澆注好一幫的混凝土墻體后,再進行另一幫的刷寬、澆注混凝土墻施工。每幫刷寬時,每次只準刷一個排距,每排刷寬完畢、緊固好錨桿托盤后,再進行下一個排距的施工。
2、刷寬施工時,要由上而下將錨桿托盤慢慢放松、拆除托盤及錨網,然后用風鎬或手鎬由上而下進行刷寬,刷寬完畢上好錨網、緊固好錨桿托盤,超長錨桿部分不準鋸掉。施工時,要求隨時松放托盤,隨時刷寬,及時上緊托盤。兩幫刷寬完畢后,要進行噴漿處理,噴漿厚度100mm。
3、墻體立模支設要求:
3.1、墻體基礎立模前,首先要備足1.2m×0.3m×0.05m的鋼模板及固定模板的腿子木,
腿子木采用150×150mm的方子木制作;每一條腿子木下端要落在底板0.1深的柱窩內,防止在澆筑混凝土時產生位移。腿子木要使用兩組Φ18×2100mm錨桿配鐵路夾板里外固定,每組錨桿2棵、分別布置在腿子木兩側,每條錨桿使用1塊MSCK2850樹脂藥卷,錨桿的錨固力要在83.3KN以上;兩組錨桿間距1.5m,下組錨桿在距底板0.8m處布置。腿子木應垂直巷道底板,以防止澆筑混凝土施工中發生跑模現象;腿子木間距按中至中1.2m布置。
3.2、立腿子木時,必須有三人以上進行,首先選準固定位置,然后挖好柱窩,有一人扶正,2人進行固定,然后用方木將腿子木之間連接為一體。防止以外歪倒傷人。
3.3、腿子木的高度以擋住模板為準,模板距頂板要留有300mm的進料口。模板支設完畢后,有驗收員依據中腰線進行校對,檢查模板支設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牢固可靠,再由技術科驗收合格后,方準澆注施工。
3.4、當墻體澆筑施工完畢后,墻體與頂板之間要盡量用混凝土填實,墻體剩余部分要噴漿整平;巷道頂板要噴射150mm厚的混凝土加強支護。
3.5、噴漿所用的水泥、水、骨料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噴漿料拌制4小時后既不可再用。
3.6、澆注混凝土前,墻體基礎要挖深300mm,并用清水沖刷兩幫及底板,墻基礎內的積水要排出清理干凈后方準澆注混凝土。
3.7、澆注混凝土時要連續一次性澆注完畢,中間不準間斷或停留;攪拌混凝土時,必須在鐵板上進行。
3.8、混凝土攪拌時應均勻,振搗時必須使用振動棒振搗,每澆注300mm時應振搗一次,以表面出現灰漿沒有氣泡為準。
4、混凝土凝固48小時、經技術科驗收合格后拆模,拆模后要對混凝土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后方可掘進迎頭施工。
八、技術質量要求:
1、掘進巷道凈寬:中線至任何一幫間距不小于設計的30mm,不大于設計的150mm。
2、掘進巷道凈高:不小于設計的10mm,不大于設計的200mm。
3、錨桿布置:符合設計規定,其方向與煤巖層面及主要裂隙面成較大角度布置,其角度不小于75°;煤巖層面不明顯時與巷道輪廓垂直布置;其間排距不超過設計的±100mm。
4、樹脂藥卷安裝數量,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其攪拌時間不低于設計規定并達到攪拌均勻無松動現象。
5、金屬網、梯子梁安裝:網片搭接不大于設計的100mm,不小于設計的50mm,聯網扣必須擰緊起作用,梯子梁安裝扭距不大于設計的±100mm。
6、錨桿的安裝:錨桿外露長度不大于50mm,不小于30mm;托盤必須緊貼梯子梁并壓正;螺母必須用力矩扳手擰緊有預應力,頂幫錨桿錨固力均達到83.3KN以上。
7、炮掘質量:巷道成型完整,巷幫及底板要求順齊一致,無明顯的凹凸現象。
8、噴漿厚度:達到設計要求,局部不小于設計的10%。噴漿質量:噴射均勻,無裂縫,金屬網、梯子梁不外露,無穿裙赤腳現象。
9、水溝:必須保持水流暢通,底板無積水,水溝上平不得高于軌枕上平。
10、為確保巷道施工質量,任何人員嚴禁私自動中腰線。
11、混凝土澆注:
11.1、混凝土攪拌時必須使用清潔水,禁止使用不干凈污水及泥水。
11.2、混凝土墻面要保證平滑,不得出現蜂窩、麻面。
11.3、混凝土澆注厚度不得小于設計厚度。
混凝土凈寬:中線至任意一幫距離不得小于設計,不大于設計30mm。
混凝土凈高:腰線到頂底板距離不得小于設計,不得大于設計30mm。
11.4、混凝土墻體要垂直巷道底板,其偏差為±20mm。
九、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必須組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本措施,對施工內容、安全注意事項作到心中有數。
2、所有人員每次進入工作地點前以及放炮后再進入迎頭連線時,必須由外向里認真檢查頂幫圍巖情況和支護情況,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每隔15min由班組長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職工進行一次“敲幫問頂”,發現不安全因素如危巖、活石要及時摘落,工作人員摘頂時,必須一人照明觀察頂板,一人工作,并使用長度不小于1.2m的長柄工具操作,人員不準站在摘頂的正下方,且隨時保持后退路暢通,嚴禁其它人員從正下方通過,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工作。放完炮后,及時進行“敲幫問頂”,并由外向里把迎頭5m范圍內的所有錨桿重新緊固一遍。
3、在打眼過程中,如遇突然噴水或鉆眼內回水變大、變小、甚至全無,或巖層突然變軟,要立即停止鉆進進行檢查。如果透裂隙水并涌水量較大時,不要拔出釬子,要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匯報調度室或有關單位。在打眼過程中,如突然停風,應立即將釬子拔出,以免因無風支架下落,風鉆將釬子壓彎變形,錨桿機下落歪倒傷人。
4、打眼結束后要吹炮眼。吹炮眼時,無關人員要立即撤出。吹眼的倆人要配合好,不準用饋風管子代替閥門,要把吹桿慢慢伸入眼內,并隨吹桿的伸入逐漸加大風量,以免堵吹桿。開風吹眼時人要躲開鉆孔方向。
5、裝放炮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5.1、裝藥前,班組長必須派專人將與裝藥無關的人員全部撤到警戒線以外后方可進行裝炮工作。裝放炮要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
5.2、裝放炮要嚴格執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即爆破前,爆破工將警戒牌交給班組長,由班組長親自派專人警戒,并將爆破命令牌交給瓦斯檢查員,由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煤塵濃度合格后,將爆破牌交給爆破工,爆破工吹哨后爆破,爆破后三牌各歸原主。
5.3、裝放炮前,所有機具要移出放炮地點,班組長必須親自布置責任心強的人,在距放炮地點以外100m的430采區煤倉清淤巷內及430采區內水門口拉繩、掛牌站崗;派崗的同時必須派人監崗,無監崗人員的通知嚴禁裝藥放炮。放炮母線拉出后,班組長必須認真清點人數,確認無誤后方可裝藥放炮。站崗人員站崗前將與裝藥無關的人員全部撤出到警戒線以外并嚴禁任何人員進入警戒線內,放炮完畢后由派崗的班組長撤崗。同時每次放炮后,班組長必須到放炮地點觀察該處的支護情況,確認無問題時,方可允許其他人員入內進行工作。警戒人員必須由班組長親自來撤,不準私自脫崗。放炮嚴格執行“三級信號”、“三保險”放炮制度。
6、嚴禁空頂作業,冒險作業。
7、放炮員嚴格按規定打眼裝、放炮并嚴格控制裝藥量,嚴禁放大炮施工。
8、迎頭連線放炮及施工過程中,要隨時注意立交點處頂底板及兩幫變化情況,發現有底板下沉、兩幫片幫嚴重時,要立即停止連線放炮及施工,撤出所有人員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等所有不安全因素全部處理完畢,認為安全無問題時,方準恢復迎頭所有工作。
9、巷道正常段掘進3m后,恢復前探梁支護,恢復前,臨時支護采用打設3棵點柱的方法進行支護,點柱必須支設在實底上,并用木楔加設牢固。點柱采用高度適宜、小頭直徑不小于180mm的新鮮圓木制作。
10、當巷道進入立交點處發現預打設的導向錨桿時,應及時觀察原預埋工字鋼中心位置與導向錨桿的偏差,如偏差大于100mm時,應及時調整巷道中心線。
11、澆筑施工過程中需搭設工作臺時,工作臺要牢固可靠,工作臺用Φ75mm鐵管配Φ50mm鐵管焊接的“A”字形支架制作,工作平臺上面用Φ180×3000mm半圓木順向密排覆蓋,半圓木必須用8#鐵絲固定牢固,同時工作平臺上不準存放過多的物料,人員不準超過3人,防止壓垮工作臺。
12、上下倒料時人員要叫應好,锨起锨落要注意安全,工作平臺到墻體之間不準有人走動或停留。
13、其他有關安全注意事項,執行《采區煤倉清淤巷開門口掘進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的有關規定。
篇2:采區清淤巷橫過采區內水倉立交安全補充措施
采區煤倉清淤巷將從采區內水倉下方橫過,為確保巷道橫過時的安全,需在巷道兩幫澆注混凝土墻體加強支護,為保證安全施工,編制施工措施如下:
一、施工巷道基本情況:
1、采區煤倉清淤巷為直墻半圓拱斷面布置,全巖巷道,錨網梯噴支護。巷道無淋水,無地質構造。巷道規格:S掘=12.13m2;S凈=11.21m2;荒寬:B=3.8m;凈寬:B=3.6m;墻高:H=1.7m;荒高:H=3.6m;凈高:H=3.5m(底板至頂錨桿)或凈高:H=3.25m(鐵路上平至頂錨桿)。
2、采區煤倉清淤底板標高為-505.63,采區內水倉底板標高為-500.9,凈巖柱1130mm。
二、內水倉基本情況:
1、采區內水倉已清淤施工完畢,現水倉未放水,水溝內有少量積水。
2、內水倉為直墻半圓拱斷面布置,全巖巷道,錨網梯噴支護。凈寬4000mm,凈高3350mm(頂板錨桿至鐵路上平);水溝在前進方向的左幫,規格為300×300mm的混凝土砌筑。
3、內水倉立交點處,已提前按措施要求挖掘并鋪設鋼筋網、工字鋼、澆注混凝土處理完畢。工字鋼在煤倉清淤巷兩幫支點余量各為400mm。
三、立交點施工巷道規格及斷面:
巷道采用矩形斷面。巖性:全巖。
1、掘進斷面:S掘:13.68m2,S凈:11.52m2。
荒寬:B=3.8m,凈寬:B=3.6m;荒高:H=3.6m,凈高:H=3.2m(頂板噴漿層至鐵路上平)。
2、刷寬后斷面:兩幫各刷寬0.3m,長6.0m,以立交點中心向兩邊各3m;S掘:15.84m2。
荒寬:B=4.4m,荒高:H=3.6m。
3、混凝土墻體規格:長6.0m,厚0.4m,高3.6m
4、水溝仍布置在巷道前進方向的右幫,凈斷面為300×300mm,采用砌厚及鋪底厚100mm、C20標號砌筑的混凝土水溝。
四、巷道支護:
(一)、臨時支護:
1、矩形段掘進迎頭臨時支護:巷道迎頭正常施工時最大控頂距為1100mm,最小控頂距300mm;迎頭支設3棵高度適宜、φ≥180mm的圓木柱配合木楔支設點柱作為臨時支護,木柱要支到實底,支設牢固。放炮后首先在永久支護的頂板下,用不少于1.2m的長柄工具將頂幫上的活矸石摘除干凈,認為安全無問題時,要用不少于1.2m的長柄工具扒出柱窩,支設好臨時支護。
2、兩幫刷寬時臨時支護:巷道兩幫刷寬前,要分別在距兩幫0.8m處順向支設兩排高度適宜、φ≥180mm的圓木柱,木柱每排支設5棵,柱距1.0m;木柱要配合木楔支設點柱控制頂板。木柱要支設牢固、仰臥一致、見頂接底。
(二)、永久支護:
采用二次支護的方式。一次支護采用錨網梯方式支護。
1、錨桿:兩幫采用20MnSi螺紋鋼制作的Φ18×2100mm支護錨桿,間排距800×800mm,每排巷幫按間排距800×800mm各均勻布置4棵,第一棵幫錨桿均布置在距頂板以下400mm處,最下一棵錨桿按與水平成15°夾角布置,其它錨桿均垂直巷幫布置;全斷面每排用量8棵,每米用量10棵。
2、樹脂藥卷:兩幫錨桿每條使用2塊MSCK2850樹脂藥卷固定,藥卷攪拌時間為25--30秒鐘。
3、金屬網:兩幫采用網孔100×100mmmm用Φ4mm冷拔鋼筋制作的經緯網。每排巷幫采用3500×1000mm的各1張,每米用量8.75m2。金屬網縱向搭接使用,搭接長度均為100mm,并采用12#鐵絲按間距300mm連接一次。
4、梯子梁:采用12#圓鋼制作,每排使用2600×60mm的2條,每米用量2.5條。
5、二次支護采用澆注混凝土墻的方式加強支護。
混凝土配比:水泥:沙:石子=1:2:2;水泥選用32.5R,石子選用20-40mm直徑大石子,沙選用中粗沙,混凝土標號為C20。
五、施工工藝:
1、施工工藝:打眼——裝放炮——耙裝(運輸)——兩幫打注錨桿——支設臨時木柱——人工刷幫——支設模板——澆注混凝土墻體——拆除模板。
2、迎頭采用人工打眼裝放炮、中部楔形掏槽光面爆破的方法施工,裝藥方法為正向裝
藥。兩幫刷寬時采用人力風鎬配合手鎬施工。混凝土采用人工攪拌、澆注。錨桿采用風鉆打眼,風煤鉆攪拌。
七、施工要求及施工方式:
(一)掘進施工要求及施工方式:
1、首先由技術測量部門給出準確的中線和腰線,以保證施工巷道迎頭中心線與橫過點
中心線一致。
2、迎頭距立交點余10m時,430采區內水倉的殘留水必須排干。迎頭距立交點余2m時,必須采取邊探邊掘的方法進行施工,其鉆探方法為:用長釬子在距迎頭拱頂位置打一探孔,探孔與水平掘進方向成15°仰角。
3、當迎頭掘進至立交點揭露預埋的鋼筋網時,巷道斷面由半圓拱形刷寬成矩形;掘進時要淺打眼、放震動炮、窄打寬刷的方法施工,每循環炮眼深度不準超過0.9m,掏槽眼、輔助眼及底眼每孔裝藥量為100g,周邊眼每孔裝藥量為50g,每次放炮個數為6個,盡量減少對邊巖的震動,保證良好的成形質量。巷道最上層周邊眼在距揭露的鋼筋網以下500mm處布置。
4、迎頭掘進至巷道起坡點時停頭,對立交點處巷道兩幫進行刷寬、澆注混凝土墻體。
5、當迎頭橫過立交點后,仍按原直墻半圓拱斷面繼續掘進施工。拱形斷面與矩形斷面接茬處要噴漿處理圓滑,不能出現棱角和凹凸不平現象。
(二)刷幫、澆注混凝土墻施工要求及施工方式:
1、刷幫、澆注混凝土墻時,要求先刷好一幫至設計寬度,澆注好一幫的混凝土墻體后,再進行另一幫的刷寬、澆注混凝土墻施工。每幫刷寬時,每次只準刷一個排距,每排刷寬完畢、緊固好錨桿托盤后,再進行下一個排距的施工。
2、刷寬施工時,要由上而下將錨桿托盤慢慢放松、拆除托盤及錨網,然后用風鎬或手鎬由上而下進行刷寬,刷寬完畢上好錨網、緊固好錨桿托盤,超長錨桿部分不準鋸掉。施工時,要求隨時松放托盤,隨時刷寬,及時上緊托盤。兩幫刷寬完畢后,要進行噴漿處理,噴漿厚度100mm。
3、墻體立模支設要求:
3.1、墻體基礎立模前,首先要備足1.2m×0.3m×0.05m的鋼模板及固定模板的腿子木,
腿子木采用150×150mm的方子木制作;每一條腿子木下端要落在底板0.1深的柱窩內,防止在澆筑混凝土時產生位移。腿子木要使用兩組Φ18×2100mm錨桿配鐵路夾板里外固定,每組錨桿2棵、分別布置在腿子木兩側,每條錨桿使用1塊MSCK2850樹脂藥卷,錨桿的錨固力要在83.3KN以上;兩組錨桿間距1.5m,下組錨桿在距底板0.8m處布置。腿子木應垂直巷道底板,以防止澆筑混凝土施工中發生跑模現象;腿子木間距按中至中1.2m布置。
3.2、立腿子木時,必須有三人以上進行,首先選準固定位置,然后挖好柱窩,有一人扶正,2人進行固定,然后用方木將腿子木之間連接為一體。防止以外歪倒傷人。
3.3、腿子木的高度以擋住模板為準,模板距頂板要留有300mm的進料口。模板支設完畢后,有驗收員依據中腰線進行校對,檢查模板支設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牢固可靠,再由技術科驗收合格后,方準澆注施工。
3.4、當墻體澆筑施工完畢后,墻體與頂板之間要盡量用混凝土填實,墻體剩余部分要噴漿整平;巷道頂板要噴射150mm厚的混凝土加強支護。
3.5、噴漿所用的水泥、水、骨料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噴漿料拌制4小時后既不可再用。
3.6、澆注混凝土前,墻體基礎要挖深300mm,并用清水沖刷兩幫及底板,墻基礎內的積水要排出清理干凈后方準澆注混凝土。
3.7、澆注混凝土時要連續一次性澆注完畢,中間不準間斷或停留;攪拌混凝土時,必須在鐵板上進行。
3.8、混凝土攪拌時應均勻,振搗時必須使用振動棒振搗,每澆注300mm時應振搗一次,以表面出現灰漿沒有氣泡為準。
4、混凝土凝固48小時、經技術科驗收合格后拆模,拆模后要對混凝土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后方可掘進迎頭施工。
八、技術質量要求:
1、掘進巷道凈寬:中線至任何一幫間距不小于設計的30mm,不大于設計的150mm。
2、掘進巷道凈高:不小于設計的10mm,不大于設計的200mm。
3、錨桿布置:符合設計規定,其方向與煤巖層面及主要裂隙面成較大角度布置,其角度不小于75°;煤巖層面不明顯時與巷道輪廓垂直布置;其間排距不超過設計的±100mm。
4、樹脂藥卷安裝數量,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其攪拌時間不低于設計規定并達到攪拌均勻無松動現象。
5、金屬網、梯子梁安裝:網片搭接不大于設計的100mm,不小于設計的50mm,聯網扣必須擰緊起作用,梯子梁安裝扭距不大于設計的±100mm。
6、錨桿的安裝:錨桿外露長度不大于50mm,不小于30mm;托盤必須緊貼梯子梁并壓正;螺母必須用力矩扳手擰緊有預應力,頂幫錨桿錨固力均達到83.3KN以上。
7、炮掘質量:巷道成型完整,巷幫及底板要求順齊一致,無明顯的凹凸現象。
8、噴漿厚度:達到設計要求,局部不小于設計的10%。噴漿質量:噴射均勻,無裂縫,金屬網、梯子梁不外露,無穿裙赤腳現象。
9、水溝:必須保持水流暢通,底板無積水,水溝上平不得高于軌枕上平。
10、為確保巷道施工質量,任何人員嚴禁私自動中腰線。
11、混凝土澆注:
11.1、混凝土攪拌時必須使用清潔水,禁止使用不干凈污水及泥水。
11.2、混凝土墻面要保證平滑,不得出現蜂窩、麻面。
11.3、混凝土澆注厚度不得小于設計厚度。
混凝土凈寬:中線至任意一幫距離不得小于設計,不大于設計30mm。
混凝土凈高:腰線到頂底板距離不得小于設計,不得大于設計30mm。
11.4、混凝土墻體要垂直巷道底板,其偏差為±20mm。
九、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必須組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本措施,對施工內容、安全注意事項作到心中有數。
2、所有人員每次進入工作地點前以及放炮后再進入迎頭連線時,必須由外向里認真檢查頂幫圍巖情況和支護情況,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每隔15min由班組長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職工進行一次“敲幫問頂”,發現不安全因素如危巖、活石要及時摘落,工作人員摘頂時,必須一人照明觀察頂板,一人工作,并使用長度不小于1.2m的長柄工具操作,人員不準站在摘頂的正下方,且隨時保持后退路暢通,嚴禁其它人員從正下方通過,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工作。放完炮后,及時進行“敲幫問頂”,并由外向里把迎頭5m范圍內的所有錨桿重新緊固一遍。
3、在打眼過程中,如遇突然噴水或鉆眼內回水變大、變小、甚至全無,或巖層突然變軟,要立即停止鉆進進行檢查。如果透裂隙水并涌水量較大時,不要拔出釬子,要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匯報調度室或有關單位。在打眼過程中,如突然停風,應立即將釬子拔出,以免因無風支架下落,風鉆將釬子壓彎變形,錨桿機下落歪倒傷人。
4、打眼結束后要吹炮眼。吹炮眼時,無關人員要立即撤出。吹眼的倆人要配合好,不準用饋風管子代替閥門,要把吹桿慢慢伸入眼內,并隨吹桿的伸入逐漸加大風量,以免堵吹桿。開風吹眼時人要躲開鉆孔方向。
5、裝放炮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5.1、裝藥前,班組長必須派專人將與裝藥無關的人員全部撤到警戒線以外后方可進行裝炮工作。裝放炮要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
5.2、裝放炮要嚴格執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即爆破前,爆破工將警戒牌交給班組長,由班組長親自派專人警戒,并將爆破命令牌交給瓦斯檢查員,由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煤塵濃度合格后,將爆破牌交給爆破工,爆破工吹哨后爆破,爆破后三牌各歸原主。
5.3、裝放炮前,所有機具要移出放炮地點,班組長必須親自布置責任心強的人,在距放炮地點以外100m的430采區煤倉清淤巷內及430采區內水門口拉繩、掛牌站崗;派崗的同時必須派人監崗,無監崗人員的通知嚴禁裝藥放炮。放炮母線拉出后,班組長必須認真清點人數,確認無誤后方可裝藥放炮。站崗人員站崗前將與裝藥無關的人員全部撤出到警戒線以外并嚴禁任何人員進入警戒線內,放炮完畢后由派崗的班組長撤崗。同時每次放炮后,班組長必須到放炮地點觀察該處的支護情況,確認無問題時,方可允許其他人員入內進行工作。警戒人員必須由班組長親自來撤,不準私自脫崗。放炮嚴格執行“三級信號”、“三保險”放炮制度。
6、嚴禁空頂作業,冒險作業。
7、放炮員嚴格按規定打眼裝、放炮并嚴格控制裝藥量,嚴禁放大炮施工。
8、迎頭連線放炮及施工過程中,要隨時注意立交點處頂底板及兩幫變化情況,發現有底板下沉、兩幫片幫嚴重時,要立即停止連線放炮及施工,撤出所有人員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等所有不安全因素全部處理完畢,認為安全無問題時,方準恢復迎頭所有工作。
9、巷道正常段掘進3m后,恢復前探梁支護,恢復前,臨時支護采用打設3棵點柱的方法進行支護,點柱必須支設在實底上,并用木楔加設牢固。點柱采用高度適宜、小頭直徑不小于180mm的新鮮圓木制作。
10、當巷道進入立交點處發現預打設的導向錨桿時,應及時觀察原預埋工字鋼中心位置與導向錨桿的偏差,如偏差大于100mm時,應及時調整巷道中心線。
11、澆筑施工過程中需搭設工作臺時,工作臺要牢固可靠,工作臺用Φ75mm鐵管配Φ50mm鐵管焊接的“A”字形支架制作,工作平臺上面用Φ180×3000mm半圓木順向密排覆蓋,半圓木必須用8#鐵絲固定牢固,同時工作平臺上不準存放過多的物料,人員不準超過3人,防止壓垮工作臺。
12、上下倒料時人員要叫應好,锨起锨落要注意安全,工作平臺到墻體之間不準有人走動或停留。
13、其他有關安全注意事項,執行《采區煤倉清淤巷開門口掘進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的有關規定。
篇3:衛生技術人員梯隊建設計劃和管理措施
衛生技術人員梯隊建設計劃和管理措施
1.目的
加強醫院人才隊伍建設,保障醫院高速穩定發展。
2.范圍
適用于人才引進及培養工作。
3.內容
1.人才隊伍建設
(1)實施總量控制,結果調整,微觀靈活放開原則。醫院總人數按病床定編,總理實行宏觀控制管理,分類管理、科學合理設置崗位。按專業、技術、年齡結構進行調整與擴充,衛生技術人員穩定在85%,行政工勤(含副系列)占15%;制定各科室人力資源配置原則和實施方案,以病人為中心,按需設置定編。
(2)統籌規劃,招聘高學歷人才,加快人才隊伍的梯隊建設。依據醫院專業發展的需要,有計劃地,逐步地招聘高學歷人才,招聘的形式有重點,有選擇的到國內知名醫學類院校直接招聘,社會公開招聘。為吸引優秀的博士、碩士研究生老我院工作,醫院將采取兩項措施: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改善醫院的硬件設施和外部環境,為他們營造良好、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二是制定相應的招聘高學歷人才政策,加大高學歷人才招聘力度。按照醫院發展規劃,今后5年內至少招聘博士研究生30名,碩士研究生200名。
(3)引進由專業特長的學科帶頭人和急需人才,積極開展新項目,促進醫院專業學科的發展。面向社會招聘“成品”人才,凡符合我院高層次人才引進規定,愿到我院從事醫學臨床診療工作,優先聘用。
(4)創新人才培訓機制,儲備有用之才。
a)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前沿水平的學科帶頭人,5年內重點選拔40—50名中青年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其中5-10名成為國內同學科領域知名專家,8—15名成為省內同學科領域知名專家。人才梯隊建設的五年目標:擁有一定數量的50歲左右的學術帶頭人;45歲左右在省內由一定知名度的學科接班人;40歲左右在技術上嶄露頭角的重點培養對象;35歲左右發展前途和極具潛力的后備人才。制度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選派優秀中青年骨干到國內一流醫院深造,利用參加學術會獲取新信息、新技術、新思路。不斷探索培養學科帶頭人的新途徑。鼓勵創新創業,營造有利于學科帶頭人成長的良好環境氛圍;
b)提高在職學歷教育,堅持院校培養為主,自學為輔,鼓勵青年專業技術人員到國內知名院校、科研院所攻讀在職學歷、學位,優化學歷結構;
c)加強繼續教育,使衛生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不斷優化。醫院將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教育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建立醫院自主、個人自覺的繼續教育運行機制和終身學習體系,把繼續教育作為晉級,晉升和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必備條件。
(5)加強與國內知名大醫院合作,帶動我院專業學科的快速發展。
2.在未來五年內與國內知名大醫院的合作與交流,對重點專業進行重點扶持的計劃:
(1)具有針對性地引進國內外知名大醫院的先進技術。
(2)聘請客座專家為我院重點專業的兼職教授,定期來院進行講學核技術指導。
(3)選派專業人才到國內知名大醫院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通過技術引進,客座教授的技術指導,專業人才的培訓,帶動專業的快速發展,使其重點專業水平在我市乃至我省同專業中達到領先水平,爭取創出市級乃至省級的拳頭專業并通過對重點專業的扶持來帶動其他專業的發展。
3.保障措施
(1)堅持重業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關鍵崗位傾斜的原則,建立按崗定酬、按業績定酬的分配制度。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學歷條件,穩定學術技術帶頭人隊伍。
(2)高薪招聘有專業特長的學科帶頭人(市級以上拔尖人才),凡待研究課題來院的人才,醫院確保科研啟動經費到位。協助辦理家屬調動、工作安排及子女入學,優先選拔派往先進國家進修學習。
(3)改革現行用人制度和獎勵辦法,破格任用和重獎學術、技術成就卓著、有創新成果者,獎勵有創新思路或有開發前景的課題研究者。加大獎勵力度,拿出專項資金鼓勵大家發表論文。
(4)不斷開闊視野,改變觀念,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制定政策鼓勵職工外出進修學習,提供機會走出國門,向國際先進學習,舉辦學術講座,創建良好的學習風氣,創造濃厚的學歷氛圍。
(5)建立健全科學的衛生人才評價體系和使用機制:堅持公開、公正、透明原則,建立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檔案(學歷,學位、執業證書,職稱證書等資料),依據標準和程序對各類各級醫護人員的履職能力、技術能力、服務質量、職業道德進行評價,量才用人,擇優聘任,科學選拔。
(6)加快我院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推行人事聘用、薪酬分配和崗位考核制度,創新人才激勵競爭機制,重點抓住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三個重要環節,使優秀人才脫衣而出。
(7)提高引進人才質量。堅持公開、公正、透明的選拔人才原則,嚴格按照醫院引進人才標準和程序招聘人才,引進人才層次不斷提高,人才選拔程序不斷優化。
(8)為優秀人才搭建發展平臺。依據各專業特點設置等級崗位,為專業技術人員搭建悌式奮斗目標,制度崗位任職條件和任期目標,實行競爭上崗、聘約管理。
(9)全院要從戰略高度認識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列入議事日程,擺到突出位置,要把人才培養經費列入財政計劃,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技師研究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在今后醫院的發展與建設中,我院要在此基礎上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有特色的、有競爭力的明星醫院。總體達到市級先進水平,在全省達到骨干地位。我們將以寬廣的技術平臺吸引人才,以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滿足人才,以和諧的氛圍留住人才,以競爭的機制激勵人才,以輝煌的事業造就人才,以人性化法規制度保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