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閘門試關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防水閘門每年必須進行兩次試關,為保證防水閘門靈活可靠,***組織有關部門對井下所有防水閘門(墻)進行一次試關(檢查),為確保施工質量及施工安全,特編制專項措施如下:
技術要求:
1、防水閘門門扇:附件齊全、完好、關閉靈活。
2、防水閘門試關間隙:球形門:間隙一般不超過0.5mm;局部不超過1.0mm。
3、電纜、管路閥門:(1)電纜管要有備用的堵頭、螺絲、螺帽;(2)管路閥門轉動靈活、完整、配置合理、管用。
4、防水閘門主體砼工程:(1)主體工程無裂縫、無損傷,砼體與門框結合嚴密;(2)護碹無片幫、無變形、無開裂、無掉渣。
5、防水閘門防腐及保護:門、框、門軸、拉緊裝置、外露管子、閥門、鋼板、柵欄門等鐵件,要定期加油(或漆)防銹,鉛封面有保護。
6、防水閘門試關前準備:
(1)在回風巷道防水閘門試關前后,試關人員在出入回風巷前要打電話通知調度室,待調度室同意后方可出入回風巷。
(2)軌道巷防水閘門試關前要與運輸區結合好,試關防水閘門期間嚴禁任何車輛通過已拆除道軌水閘門。防水閘門試關前,運輸區指派專人將影響防水閘門試關的道軌拆卸,方便相關人員試關防水閘門。
(3)皮帶巷防水閘門試關前,應與機電隊結合好,由機電隊指派專人將影響防水閘門試關的皮帶拆卸,方便相關人員試關防水閘門。
7、防水閘門試關結束后維護工作:
(1)軌道巷防水閘門試關結束后,運輸區要及時將拆卸道軌恢復,不得影響運輸。
(2)皮帶巷防水閘門試關結束后,機電隊要及時將拆卸皮帶恢復,不得影響皮帶運轉。
(3)防水閘門試關結束后,試關人員及時將拉緊裝置上油維護,避免螺栓銹蝕;將防水閘門接觸面用木板進行維護,以保護接觸面防止碰撞。
8、注意事項:
①雙門硐水閘門試關時,嚴禁兩個門硐的防水閘門同時關閉,要逐個門硐進行試關。
②人員進入回風巷道必須佩帶甲烷便攜式報警儀。
③防水閘門關閉用的工具和零件必須放在防水閘門附近,工具箱或倉庫鑰匙有專人保管。
④水閘門試關時,試關人員應將接觸面清理干凈,避免影響試關效果;試關人員要相互配合好,聽從指揮人員指揮,避免擠手碰腳。
篇2:水閘門試壓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S(-400)水閘門是為S-400亞水平開發服務的防治水配套工程。墻體設計承壓3.5MPa,防水閘門設計承壓2.5MPa。設計長度為13.5m,掘進體積為292.2m3,澆灌砼136.4m3。S(-400)防水閘門硐室布置在-400主石門5#導線點以內30~43.5米處,標高-399.5。水閘門硐室①-②、③--④段為混泥土碹支護,施工長度為10m;②-③為水閘門硐室主體支護段,施工長度為3.5m。支護形式為鋼筋砼,硐室總長度為13.5米,坡度為+3‰。水閘門硐室布置在長興灰巖中下部,巖性中厚層、性脆,巖石硬度f=6~8。
二、注水試耐壓方案:
一)、試壓依據: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273條和《煤礦防治水規定》第68條之規定,對新澆筑的防水閘門必須進行防水耐壓試驗。
二)、注水耐壓試驗方案:
注水方案:采用生產用水預注水,逐步加注穩壓,利用排水管卸壓穩壓的方案。
1、水閘門設計壓力為2.5MPa
注水壓力計算:2.5×110%=2.75MPa
2、注水系統:
水源:利用-300水倉儲水源,-300泵房D580型及D600型水泵;從主排水母管(480mm,靜水壓4.5~4.6MPa)出接節,安裝1.5寸無縫鋼管做為注水管,將壓力水送至注水試壓點。
在-400增設備用潛水泵一臺,做為排水之用。
3、注水硐室(巷道)概況:
硐室結構已完工,混泥土結構達到養護期,硐室周圍已進行注漿處理,距耐壓試驗已有2個多月。水閘門前方巷道斷面為19.1m2,長度為15m,容積為約為286立方。
三、注水試耐壓試驗要求及試驗步驟:
一)、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本次試壓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安全順利,公司成立S(-400)水閘門試壓工作領導小組。
1、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總指揮)
付組長:
成員:施工隊隊長、生產科、機電隊、安通科相關人員
2、人員組織、材料、設備準備
人員組織由負責
技術由?負責。
設備的準備(包括采購、租借)由負責。
設備安裝、檢修由負責。
二)、試驗壓力不得低于2.75MPa,連續穩壓時間不少于24小時。
三)、注水耐壓試驗前期準備
1、清理注水水閘門前后雜物,撤掉活動軌道。
2、排氣管必須延接至巷道當頭最高處。
3、水閘門門鉸、閘閥加注潤滑油;
4、未用預留管道里側加蓋蒙板;
5、鏟除清理水閘門及門框密封部分所有水泥瑣碎雜物;
6、將右墻體上的4寸無縫鋼管水管(用于排水、穩定和卸壓)出口安裝4MPa壓力表和放水卸(穩)壓閘閥;
7、排氣管安裝4MPa球閥;
8、注水管道加裝穩壓閥及4MPa壓力表;
9、在水閘門后方不少于20米處安裝井下通訊電話機,直通調度室;
10、清理墻體上注漿管;
11、上述工作完畢之后,對注排水系統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要求管道通暢,各機械、儀表運轉正常;
12、正式注水試壓前,先進行一次預注水試驗。
三)、經檢查,確認安全無誤后,進入注水加壓試驗。
四、注水耐壓試驗
1、在進入試驗前必須再次進行確認:要求水閘門啟合正常,放水、穩壓閘閥,儀表運轉正常。
2、水閘門密封圈要求接觸嚴密,密封條要擦拭干凈。
3、確認安全之后,由總指揮下達預注水指令。
4、預注水水量達到250立方時,開始進行控制加壓。
5、只有當排氣管內沒有空氣排出,才可以關閉開關。
6、試壓期間,設觀察員一人,調壓人員兩人(分別控制進水閘閥和排水閘閥);調壓員根據觀察人員意見進行注水調節。
7、壓力達到1MPa、2MPa、2.5MPa、3MPa時,各穩定30分鐘,進行觀察,檢查儀表、閘閥、硐體,巷道等情況;最終壓力穩定在2.75MPa時。
8、在試壓期間,如果出現墻體裂縫、漏水量驟增、漏水壓力突然增大、水閘門變形或儀表等異常時,立即停止試壓,并進行排水卸壓,同時報告調度室。
9、注水壓力達到設計壓力后,一般情況下不得卸壓,特殊情況下帶班負責人根據試際情況可指令放水卸壓,并報調度室。
10、試壓期間,必須有礦領導跟班,隨時檢查和及時處理試壓中出現的問題。
11、注水試壓期間,采礦、機運、技術、安通、調度室等有關單位必須全面參與試驗
12、注水試壓期間,水閘門前設專人進行觀察,測水、測壓,對漏水量、壓力變化,門硐有無裂縫都要按要求半小時記錄一次,同時向礦值班調度室匯報。
13、試壓期間,必須做好原始記錄,由技術部門負責組織繪制試壓曲線。
a、時間和壓力關系曲線
b、時間和漏水量關系曲線
c、水壓和漏水量關系曲線
14、注水試驗達到設計壓力,穩壓時間不少于24小時后,由總指揮下達試驗結束命令,注水試驗結束。
15、泄壓后,打開閘閥,放出巷道積水,然后打開水閘門進行全面檢查。特別是要檢查水閘門前室、前方巷道四周是否滴水和硐室前后方巷道頂幫情況。如有滴水則要記錄水量,持續時間,及時進行注漿、加固處理。
16、結束后技術科負責編制試壓報告,有關人員簽字后,歸檔備查。
五、主要安全措施
1、水閘門前直接參與試驗人員不得超過4人(值班領導、觀察員、調壓員二人);閘門關閉后,則把水閘門上的緊固拉桿固定,要求緊固有力。
2、試驗期間必須保持正常通風,并加強瓦斯檢查;
3、試驗期間,必須停止在-400水平的作業,撤出所有施工人員;
4、水閘門試壓觀察員必須認真進行觀察,測水、測壓;對漏水量、壓力變化、門硐有無漏水等情況,半小時記錄一次,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5、在試壓期間,只允許觀察員一人靠近水閘門進行觀察,其他人未經允許,不得靠近水閘門和試驗區域(整個S322-400水平)。
6、試驗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不得喝酒或做連班;嚴守崗位,積極配合,及時匯報。
7、試壓前必須準備必要的工具和相關儀表,并有備用件。材質必須保證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不允許下井。
8、試壓結束之后,只能用4寸卸壓管進行卸壓放水,放水量不得超過潛水泵的排水量。
8、所有試驗作業人員,必須實行現場交接班。
9、試驗期間加強對頂板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0、上下山不得蹬鉤,搭礦車上下。
11、加強-400水平的一通三防管理,風機不得停風。
12、在試驗期間,整個S322-400區域為警戒區域,并在S322軌下山及S322排水下山-300區域用紅色纖維帶設置隔離帶。未經允許任何人嚴禁進入試驗區。
篇3:防水閘門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對中央水泵房安裝(2*1.85)m防水閘門2個,柵欄2個,為了使原斷面符合安門的要求,用風鎬對兩幫和頂板進行擴幫、擴頂,由原來的(3*5.1)m擴至(3.3*6)m、(3.6*5.7)m擴至(3.6*6)m,對兩幫和頂底板進行掏槽,深度20公分,槽內各打8根錨桿,外露1米。二、施工工藝1、把門框和門心分解從而減少重量。2、用裝載機配合手拉葫蘆將閘門吊起。3、用鋼管及管卡固定,錨桿焊接配合固定。二、安全技術措施1、吊裝之前,應檢查作業場所的環境、安全設施等,確認符合有關安全規定,方可進行作業。2、作業時,按規定必須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3、現場所使用的的各種機械設備要有專人看護管理和專人管理。4、吊裝時,應設專人進行施工安全指揮,吊裝工作區域,應禁止非工作人員入內。起吊時,閘門下面不得站人或者有人通行。起重機停止工作時,吊鉤不得懸掛物件,吊鉤必須升到高處,以免擺動傷人。5、起吊閘門時應慢速均勻平穩起落,避免沖擊現象發生。6、吊裝閘門時,應設專人指揮,操作人員必須接受指揮人員的指揮。嚴禁違章指揮,違章施工。7、每天上班前及起吊過程中,必須有專人負責檢查吊裝設備、索具等是否有損壞和松動現象,對斷絲、銹蝕嚴重的鋼絲繩不得使用。8、吊裝閘門的區域應設立安全警示標語牌,嚴禁閑雜人等進入。9、吊裝之前做好信號的溝通,防止吊裝過程中信號混亂。10、現場安全監督人員必須隨時觀察生產安全情況,對有安全隱患等情況出現應予及時提出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必要時可停止施工,確保施工安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