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井提升機更換尾繩安全技術措施
一、施工項目:更換主井提升機北側尾繩
二、施工地點:主井底清掃斜下、主井-685水平、-650馬頭門及-650大巷
三、施工時間:2017年7月31日
四、施工組織:施工負責人:李井會安全負責人:徐海斌技術負責人:南寧參加人員:井筒維修班、四大鉗工班、四大電氣班、排水班、北翼運轉班
五、施工前準備工作:
1、由機電班負責將新尾繩纏繞在專用的尾繩架車上。
2、由機電班負責在地面制作新尾繩繩頭。(嚴格按照尾繩頭制作工藝制作)
3、尾繩車入井后,由運輸隊負責將尾繩車運到主井底清掃斜下上平臺,尾繩車到位后由機電班負責將尾繩車用兩臺5T起重機與55KW絞車地腳錨鏈鎖牢,并用錨鏈將繩架車鎖在鋼軌上,保證尾繩車在放繩期間不出現相對移動現象。
4、提前檢查好清掃斜下巷道情況,保證尾繩下放過程中不能有刮碰尾繩的地方,如有刮碰,必須用準備好的圓木或半圓木、皮帶等做好防護。
5、由機電班負責在清掃斜下上平臺尾繩車前方設置5道木壓杠,在皮帶道岔口處設置2道木壓杠(每道壓杠由3根180mm圓木組成),并將壓杠設施用錨鏈鎖在鋼軌上,另外在尾繩車后方設2根壓杠以制動繩輪防止尾繩輪自動滾動。
6、施工前,運輸隊負責檢查好清掃斜下上平臺55絞車的狀態,檢查門閘、阻車器是否完好,電控系統、制動系統安全可靠,確保絞車正常運轉。
7、施工前,在清掃斜下下把鉤靠近井底位置巷道兩幫選擇兩個合適吊點用錨鏈連接掛一臺10T固定滑輪,準備300米?15.5mm鋼絲繩,以便反滑子牽引尾繩頭用。
8、施工前由機電班負責檢查好皮帶機頭8T回柱絞車與平臺下方鋼梁鏈接是否牢固,要保證絞車容繩量能滿足下放至井底撈取尾繩頭的長度,并檢查好電控系統、制動系統安全可靠。
9、施工前將所需材料、工具準備齊全放置在-685平臺、-650水平2#卸載站及清掃斜下井底等施工現場,并檢查確認好所有物品是否齊全完好。
10、由機電班負責將所需鋼絲繩扣、起重機、自制卡具、5T卸扣單滑輪等吊裝用具配備齊全,并檢查好以上各種用具,必須安全可靠,完好合格。
11、由機電班負責準備制作尾繩頭材料,錫合金、錫條、綁線、汽油、測溫槍及其各種工具等。
12、施工前由井筒維修人員乘箕斗保護傘下方從上向下檢查井筒井壁情況,處理井壁浮貨浮塊,重點檢查-180及-630至井底段井壁。
13、施工前清掃井塔各層套架梁、井底套架梁、梯子間的浮貨浮塊。
14、由機電班負責分別在-650馬頭門、2#卸載站、-683平臺、主井底配備火焊用具,并通知運輸隊在2#卸載站配備一臺12T電機車以便牽引舊尾繩。
15、由機電班負責在各處使用地點備足消防用具以便作業使用。
16、施工前由通風隊負責指派專人檢查各作業地點附近風流中的瓦斯濃度,確認瓦斯濃度不大于0.5%時方可作業,施工過程中機電隊施工負責人必須佩帶好便攜式瓦斯檢查儀,隨時檢查施工地點的瓦斯濃度。
17、由機電班四大電氣班組負責,在施工前安裝-650南側馬頭門處信號通訊系統,2#卸載站處信號通訊系統,主井清掃斜下信號通訊系統。(要求:-650南側馬頭門處打點通話機與井底信號聯系開停絞車,2#卸載站處打點通話機與南側馬頭門處打點通話聯系來控制機車牽引,主井清掃斜下尾繩車處打點通話機與皮帶信號聯系開停絞車)
六、施工方法:
1、施工前提前將清掃斜下上平臺55kw絞車鉤頭放到下把鉤,將準備好的?15.5鋼絲繩沿軌道鋪開,繩頭下方穿過下把鉤的滑輪用3付U型卡子與絞車鉤頭鏈接,繩頭上方用3付U型卡子與尾繩頭鏈接,反滑輪將尾繩頭牽引至主井底。牽引繩頭過程中兩人手持對講機站在繩頭右后方跟隨尾繩頭行走,以防繩頭刮卡道木及時停車處理,在清掃斜下上平臺用5道壓杠及皮帶道岔口2道壓杠壓住尾繩控制好尾繩下放速度,以免尾繩下滑。
2、施工前在-650馬頭門、設置好警戒人,將井塔各層和井口大門關閉上鎖。
3、在井下裝載位置將主箕斗上提122m(此位置以絕對值行程顯示為準),在-683主箕斗側,用火焊將北側尾繩割斷,割繩前檢查皮帶道硐室風流中的瓦斯濃度,確認瓦斯濃度不大于0.5%時,方可作業。并在主井底放好專人警戒,在箕斗提升時觀察好舊尾繩頭不能有插花現象。
4、下放主箕斗,同時將主箕斗下斷開舊尾繩從皮帶道拽出井筒,當主箕斗下方尾繩連接裝置到達-683位置時停車,用火焊斷開連接裝置下的尾繩,下放主箕斗至-685施工位置。
5、將主箕斗下的尾繩連接裝置停放在-685施工位置,在箕斗下方尾繩連接裝置兩側掛兩臺2T起重機,用起重機將連接裝置吊牢撤掉箕斗下的丫嘴銷軸,將尾繩連接裝置用起重機拽出井筒。檢查箕斗下部連接丫嘴是否完好,確認之后將新連接裝置與箕斗丫嘴連接牢。
6、在-683水平主箕斗下方掛一臺5T單滑輪,將8T回柱絞車繩頭穿過皮帶機上方鋼梁上的滑輪下放到主井底,用5T卸扣與尾繩繩杯上的自制卡具連接,將尾繩繩杯牽引至主箕斗下方,同時井筒梯子間設好人員觀察尾繩上提情況,防止尾繩繩杯刮碰井筒裝備。清掃斜下人員注意觀察尾繩上提情況,保證尾繩不能有刮碰巷道的現象。尾繩下放過程中,清掃斜下人員要人力幫助尾繩下放,同時-683水平設專人監護8T回柱絞車運行情況。
7、待尾繩繩杯到達-685水平時,井筒梯子間人員撤出,用箕斗下方2T起重機與8T回柱絞車相配合將尾繩繩杯與連接裝置連接牢固。
8、慢速上提主箕斗,此時以將副箕斗側的舊繩頭從-650、2#馬頭門拽出井筒,用人將舊尾繩頭從-650水平拽出,并穿過擋風墻下方Φ273管路,拽至-650水平2號卸載站位置后,停車。用Φ18.5鋼絲繩扣及U型卡具將尾繩頭與配備的電機車連接好。
9、上提主箕斗,即下放副箕斗側尾繩(絞車速度小于0.5米/秒),在-650大巷由電機車配合牽引舊尾繩,電機車每前進80米停車一次,在-650水平2#卸載站擋風墻外側,用火焊將舊尾繩割斷。同時電機車摘掉繩扣,二次返回,從新打卡子,牽引舊尾繩。如此反復,直至副斗側尾繩連接裝置到達-650水平停車。
10、與此同時新尾繩隨著主箕斗上提,尾繩上提過程中,清掃斜下各岔口設專人警戒注意觀察尾繩下放狀態,發現異常立即停車處理。11、當尾繩車尾繩即將放凈時,通知絞車減慢提升速度,同時壓杠吃勁,將繩頭從尾繩車拽出,停車將繩頭與55KW絞車鉤頭用自制U型卡子卡牢,用55KW絞車牽引繩頭下放,在繩頭下放過程中有專人跟隨繩頭行走,以免繩卡刮卡道木,出現刮卡現象立即停車處理。
12、當副箕斗距-650水平100米時,絞車減速慢行0.2米/秒,副斗尾繩連接裝置到達-650水平時停車,在馬頭門處斷開舊尾繩,將箕斗下尾繩頭順到井筒后,下放副箕斗,使尾繩頭到達-685停車。
13、在-685水平將剩余尾繩頭拽出,用火焊在連接裝置下部將剩余尾繩割斷。在副箕斗下方尾繩連接裝置兩側掛兩臺2T起重機,用起重機將連接裝置吊牢撤掉箕斗下的丫嘴銷軸,將尾繩連接裝置用起重機拽出井筒,檢查箕斗下部連接丫嘴是否完好,確認之后將新連接裝置與箕斗丫嘴連接牢固。
14、清掃斜下人員量取好尾繩長度(擋貨墻向外23米處)斷新繩。15、在副箕斗下方掛一臺5T單滑輪,將8T回柱絞車繩頭穿過滑輪下放到主井底,清掃斜下人員將新尾繩頭與8T回柱絞車繩頭用3副自制U型卡子連接牢固,將尾繩頭牽引至主箕斗下方,同時井筒梯子間設好人員觀察尾繩頭上提情況,防止尾繩頭刮碰井筒裝備。
16、待尾繩頭到達-685水平時,井修人員對尾繩繩兜長度確定后,在-685水平根據做繩頭長度留好尾繩長度后,斷去多余部分,開始做尾繩繩頭(嚴格按照工藝要求,控制好加熱溫度小于300攝氏度)。17、將制作好的新尾繩頭利用副箕斗下方的2T起重機與連接裝置連接牢固。注意:下放新繩時清掃斜下上平臺的5道壓杠及托繩架后的兩道壓杠必須制動安全可靠,并控制好繩速,要求速度控制在0.3m/s以內緩慢下放,防止繩頭下滑過速失去控制,出現自由下放。
七、試運行:觀察尾繩的運行狀態,運行中尾繩要平穩,無劇烈、大幅擺動觀察尾繩有無扭曲變形現象。檢查擋繩木、井筒套架梁及鋼絲繩罐道是否正常。檢查尾繩頭與繩杯是否有竄動,連接裝置螺栓是否緊固。
八、質量標準:新尾繩不得有扭曲及反背現象。新尾繩不得有刮、碰、斷絲現象。新尾繩最低點不許碰撞鋼絲繩罐道及重錘懸掛裝置。
九、信號聯系:-650馬頭門與井底信號之間用打點通話機聯系,對講機備用(信號規定:一聲停、二聲主斗上提、三聲主斗下放)。-650馬頭門壁里與2#卸載站用打點通話機聯系,對講機備用(信號規定:一聲停、二聲機車正向運行、三聲機車反向運行)。出繩時井底信號工及-650電機車司機均聽從-650馬頭門施工負責人統一指揮。提新繩時,清掃斜下與井底信號用打點通話機聯系,對講機備用(信號規定:一聲停、二聲提)。主井底與-683平臺8T回柱絞車用口哨聯系(一聲停、二聲上提、三聲下放)。
十、施工注意事項:
1、所有參加施工人員班前班中嚴禁喝酒,一經發現立即停止工作。
2、施工人員必須聽從施工負責人的統一指揮,不得擅自行動。
3、井筒作業人員應嚴格執行“井筒維修工作業規程”,所有施工人員必須穿戴好各種勞動保護用品,戴好安全帽并系好頭帶,在井筒和靠近井口作業時人員必須佩帶好安全帶并將另一端鎖在柵欄門或其他牢固的物體上,所使用的各種工具用安全繩系好,防止墜入井下。
4、施工前檢查8T回柱絞車制動裝置必須安全可靠,地腳必須牢固。要求達到完好標準,司機執行回柱絞車操作規程。
5、起重機、鋼絲繩扣、跳板等承重件,使用前必須嚴格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施工前將井口大門關好上鎖,并檢查好井塔各層套架梁等不能有俘貨俘塊,井塔各層不得有人隨意走動,地面井口設安全警戒人。
7、施工時,在井塔內和井筒內不得借機作業和平行作業。
8、所有使用跳板必須結實牢固,跳板搭接必須合理,受力均勻,跳板搭接時要與橫梁用鐵線捆綁牢固(跳板厚度不得小于60mm)。
9、所使用7道壓杠必須用錨鏈捆綁牢固,保證制動安全可靠。
10、新尾繩與電機車連接時,所使用的鋼絲繩扣及卡子必須連接牢固。
11、在下放新繩時,清掃斜下人員看好尾繩下放狀態,以免尾繩出現扭曲、刮碰現象。
12、施工前,由運輸隊負責在清掃斜下岔口處設警戒人,禁止非換繩人員進入主井底。
13、施工時巷道內、主井底和皮帶道內使用火電焊時,必須制定專門的安全措施,檢查施工環境的瓦斯濃度,事先必須清理好周圍環境,嚴禁有易燃易爆物品,并備好、備足滅火用品。
14、井筒作業時,由于井筒內環境潮濕,施工人員必須精力集中、站穩扶好,并仔細檢查好工作現場及周圍環境是否安全,發現周圍環境有危險時必須清除,排除隱患后在進行施工。作業中遇到異常情況必須停止作業,查明原因,排除隱患后方可作業。
15、主井絞車施工時要以每秒0.3-0.5m/s速度運行。
16、電機車牽引尾繩必須與主井絞車速度同步。
17、主井絞車司機和電機車司機8T回柱絞車司機必須聽清信號方可開車,信號不明不許開車。
18、信號工必須在施工負責人的指揮下發送信號。
19、信號工具,對講機及打點機和口哨必須靈敏可靠。
20、施工結束后必須清點人員和工具,確認安全無問題后方可試運轉。
21、所有參加施工人員必須學習本措施并簽字執行。
十一、施工組織:
1、施工總負責人:李井會
2、清掃斜下施工負責人:徐海斌
3、皮帶道施工負責人:南寧
4、2#卸載站施工負責人:吳崢
5、絞車提升負責人:張宏偉
6、-650馬頭門施工負責人:曹宏
篇2:提升機更換液壓油安全措施
提升機更換液壓油安全措施
為了保證安全生產,根據提升機液壓站對液壓油一般半年過濾或更換一次的要求,結合我項目部絞車運行的實際情況,對提升機液壓油進行更換,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更換時間
----------年--------月---------日
二、更換地點
提升機房
三、更換小組成員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更換前的準備
1、相關負責人必須到現場實地指揮,并做到心中有數。
2、確保人員及用具到位。
3、組織相關人員學習本措施,熟悉試驗過程及相關情況。
五、更換方法
提升機主令手柄置零位,控制手柄置緊閘位置。提升機電源全部斷開,懸掛“有人工作,嚴禁送電”指示牌。固定好龍門架,拆除液壓油管和連接導線,并做好標記。用倒鏈緩慢的起吊上蓋及油泵,提高到350MM,用被報紙和膠帶包好的150×120×1000的方木放置到蓋的下邊,將液壓站內的油抽出來,拆下濾芯清洗,用洗油清洗油泵和油箱,然后用白面和好后在元件、油箱壁上粘去臟物,但也要注意不能讓面屑留在元件內。加入過濾后的新油,安上濾芯,檢查元部件正常后取出方木,落下油泵,連接油管和導線,靜止4-6小時待氣功泡排凈后方可試運行。在操作過程中認真做好記錄。
六、注意事項
1操作人員要聽從統一指揮,規范操作,保持環境衛生。
2特別要強調的是所謂的新油并不是真正的干凈油,因為裝油的桶一般很少清洗,抽油器上也難免帶上臟物,這樣即使是新油也已被污染,所以要求流入油箱的油一定要經過過濾。
3油箱、蓄勢器與其它元件清洗時切忌用棉紗等有纖維的織物清洗。
4檢查各電磁閥換向是否靈活,可用螺絲刀推動換向閥的推桿,要求動作靈活,若有卡死現象,要打開電磁閥清洗,再裝配時,必須注意閥芯方向不得搞錯。
5紙質過濾器與電液調壓裝置上的濾芯要認真清洗,同時要盡量避免有污物帶入。新油注入以后,要靜止四到六個小時進行自行排氣。
5然后,由專業人員認真檢查無誤,試運行一次,方可正常提升。
篇3:三水平立井多繩摩擦式提升機提升鋼絲繩更換安全技術措施
蘆溝煤礦三水平立井為JKMD-2.25*4(I)E型落地式摩擦提升機,滾筒直徑2.25m,提升高度543.4m,井架高度24m,提升容器采用1t雙碼單層單車四繩罐籠(南碼為主罐,北碼為副罐),提升容器自重6.5t,每根鋼絲繩長度660m,鋼絲繩單重2.33kg/m,尾繩單重4.90kg/m,最大繩速5.4m/s,提升機許用最大靜張力215kN,許用最大靜張力差65kN,容器導向為剛性組合罐道。
根據《規程》規定,摩擦式提升機提升鋼絲繩使用不超過兩年,我礦三水平立井多繩摩擦式提升機提升鋼絲繩(首繩)于2012年11月15日掛繩,需更換新繩。為使換繩施工能夠安全順利進行并取得圓滿成功,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望認真執行。
1、施工時間:2014年10月11、12、13日8:00-16:00
2、施工地點:三水平立井
3、施工組織:
施工單位:?機電二隊?
施工負責人:鄭春迎(現場總指揮)
現場負責人:陳春林
技術負責人:蘆斌
4、現場作業人員分工組織
4.1、此次換繩作業任務由機電二隊負責,從施工開始至新繩下放完畢為第一大工作階段,從老繩回收開始至老繩回收完畢為第二大工作階段,調繩試運行為第三大作業階段。
4.2、具體施工過程中分為五個工作小組:井口組、天輪組、車房組、井底組、新繩放繩老繩回收組。
4.3、井口組(共8人)負責所有井口及平臺部分工作:固定繩盤、安裝導向托輥、固定新老繩、搭建井口操作平臺、打復合板卡、新老繩頭替換、拆除復合板卡、調繩工作、試運行。
4.4、天輪組(共4人)負責觀察天輪處下繩情況,下放繩頭等工作。
4.5、井底組(1人)負責所有井底部分工作:觀察井底罐籠情況、檢查更換繩后的尾繩情況以及調繩后尾繩的情況;以及井底周圍警戒工作。
4.6、車房組(共4人,含絞車司機2人)負責車房安全運行工作。
4.7、新繩放繩老繩回收組(28人)負責把新繩上提至下天輪,下天輪至車房,車房至井口以及打緊繩器、換繩過程中操作新繩輪和老繩回收工作。
5、施工技術措施
5.1、“繩帶繩”法原理:(原理圖如圖一所示)
工藝流程:
根據我礦實際情況及現場勘查,經研究決定使用“繩帶繩”方法更換新繩,即:采用“老繩帶新繩”,“新繩帶老繩”兩大施工工序,把老繩全部一次換完。
具體施工工藝:新繩在老繩帶動下,繞過下天輪(北碼)、滾筒、上天輪(南碼),到達井口位置;固定新繩到井口井架上,上提南碼罐籠至井口位置,將新繩預留2米(在連接裝置中使用長度)后,將新繩和南碼罐籠連接裝置上方老繩卡在一起;低速下放南碼罐籠,老繩“帶”動新繩;下放南碼罐籠,使其上方安全傘上平面位于鎖口盤下方1米處;在鎖口的22#工字鋼橫梁上搭建井口操作平臺;低速下放南碼罐籠,每隔20米用復合板卡固定新、老繩,直到北碼罐籠頂部安全傘上面與井口地面平齊位置;在北碼罐籠上進行老繩與棕繩連接,新、老繩交替,新繩安裝到連接裝置;從下天輪和提升機房把老繩抽出,在井口房與車房中間位置東西兩側分別存放2根老繩;低速上提南碼罐籠,新繩“帶”動老繩,在操作平臺處拆除復合板卡,同時回收老繩;拆除最后一道復合板卡后,停車拆除井口操作平臺;上提南碼罐籠,直到南碼罐籠到達正常停車位置后,進行南碼老繩與棕繩連接,新、老繩交替,新繩安裝到連接裝置;老繩下放完后,調節相對位置;試運行。
5.2、換繩前的準備:
5.2.1、對新繩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如有問題及時反映給上級有關部門;罐籠與鋼絲繩連接裝置銷軸探傷工作,提前一周與有資質單位聯系并在換繩后及時進行探傷;新鋼絲繩檢驗報告是否在有效期內,由機電運輸科負責落實。
5.2.2、在施工前,換繩措施及相關單項安全技術措施都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貫徹、學習,真正做到措施貫徹到每位施工人員,責任落實到人,切實做好自主保安。
5.2.3、施工單位加工鋼絲繩旋轉托架4套(用于清洗鋼絲繩表面油脂和換繩時放繩使用),加工油槽一件(長6m,寬0.7m,深0.3m,下焊角鐵腿,用于洗繩時使用)。
5.2.4、清除鋼絲繩表面油脂。由于摩擦提升要求,鋼絲繩表面所涂的防護油脂必須清洗干凈。我礦選用柴油清洗法:將制作好的油槽內裝柴油,用電加熱管加熱,用溫度計和控制電解熱管開停控制油溫為90℃-100℃。使鋼絲繩從槽內通過,從而使新繩從木輪拉出后經過柴油的洗滌。鋼絲繩在通過油槽時,用鋼絲刷子隨走隨刷,鋼絲繩洗滌結束后離開油槽回纏時用棉紗擦凈。
5.2.5、準備換繩用的設備、工具、材料等。按施工方法所需的設備、工具、材料、備件等準備齊全,數量充足,起重用具安全系數滿足安全的要求,并完整無損,按指定的位置擺放、吊掛、安裝好。
5.2.6、施工前2天,由機電二隊人員將新繩繩盤分別擺放在繩盤托架上安裝于井口房內井筒北側位置,托架用膨脹螺栓固定在地面上,并按由東至西依次按右捻→左捻→右捻→左捻次序依次擺好(注意:繩盤出繩口在下方,由下方向南出繩);同時準備好制動用的木杠(木桿以托架為支撐點使繩盤能夠實現人力制動)。
5.2.7、提前2天安裝好新繩導向托輥,托輥軸上下固定;木質緊繩裝置井口房井口北側位置(緊繩器為兩道木板之間固定襯木制作,換繩期間上緊木板兩端的兩道螺栓,使上下襯木加緊新鋼絲繩)。
5.2.8、施工前1天,機電二隊將復合板夾及螺栓運至井口南側。
5.2.9、所用工具及與施工有關的物品、材料等施工前2天必須到位;所有準備工作在施工前1天必須完成,由機電運輸科組織驗收,由機電運輸科、機電二隊負責落實。
5.2.10、換繩前,由機電二隊詳細檢查三水平立井提升鋼絲繩、尾繩、天輪、懸掛裝置、連接裝置、罐籠、罐耳、罐道等,確保其完好,運轉可靠、無卡阻情況。
5.2.11、提升前,由機電二隊清除摩擦驅動滾筒繩槽內粘附的鋼絲繩上脫落的油脂,以避免其降低驅動滾筒的摩擦因數。
6、施工依據計算過程
6.1、最大靜張力的驗算:
Fjma*=10(Q1+Q2+QZ+P1Hn1+P2H1n2)
=10×(675+2.33×4×543.4+6500+2.33×567.4×4+4.9×10×2)
=176257N<215000N
式中:
Q1--板卡重量,675kg(27套)
Q2--下放新繩重量,5064.5kg
QZ--罐籠自重,6500kg
P1--鋼絲繩每米重量,2.33kg/m
P2--平衡鋼絲繩每米重量,4.9kg/m
N1--主提升鋼絲繩根數;4
N2--平衡鋼絲繩根數,2
H--提升高度,543.4m
H1--最下位置罐籠尾繩長度,10m
通過計算,提升機的實際最大靜張力176257N小于提升機的許用最大靜張力215000N,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382條規定要求。
6.2、最大靜張力差驗算
提升機的許用最大靜張力差為65000N
Fcma*=10[Q1+Q2+(2P2-4P1)H]=10×(675+5064.5-130.4)=56091<65000
實際最大靜張力差能滿足最大靜張力差要求。
6.3防滑驗算
換繩過程中,南碼罐籠位于井底位置時靜張力達到最大值,此時易產生靜滑,按此點驗算。
6.3.1靜防滑驗算
6.3.1.1靜防滑驗算公式及規定
?
?,--重載側和輕載側鋼絲繩靜張力,
?=Fjma*=176257N
?=10(QZ+P1Hn1+P2H1n2)
=10(6500+2.33×4×24+4.9×2×553.4)
≈122466
μ--計算摩擦因數,0.25
α--圍抱角,182°折合角度值3.175
故≈1.21
6.3.1.2驗算結果
?
通過計算,能滿足靜防滑要求
6.3.2、動防滑驗算
由絞車提升速度圖中主加速度0.58m/s2和主減速度0.29m/s2,綜合考慮主繩和尾繩每米重量差值,可知最有可能產生滑動位置為提升重物主加速階段。應按提升重物主加速階段動防滑驗算。
6.3.2.1動防滑驗算公式及規定
?
式中,≈1.21
?--實測加速度0.58m/s2,
?,--重載側和輕載側鋼絲繩靜張力,
?=Fjma*=176257N
?=10(QZ+P1Hn1+P2H1n2)+GP≈122466
m1--鋼絲繩重載側質量,m1=176257/10=17625.7kg
m2--鋼絲繩輕載側質量,m2=122466/10=12246.6kg
6.3.2.2驗算結果
?
即通過計算不加配重也可滿足提升加速段防滑的要求。
6.4、鋼絲繩安全系數效驗
根據鋼絲繩測試報告,鋼絲繩最小破斷力總和為395040N
ma=39504×4/(675+6500+10×4.9×2+(543.4+567.4)×2.33×4)
≈9.05>7.93(合適)
6.5、電動機功率計算
根距能量守恒定律及電動機過載系數大于2及變為質量以及各部件傳動效率,反算出電動機單次單碼過載系數為2時最大提升質量為4072kg。
6.6、配重質量選擇
綜合以上6.1、6.2、6.3幾條可知配重質量最少應為:5609.1-4072=1537.1kg。
最佳配重質量為(1537.1+4072)/2=2804.55kg。
7、施工步驟
7.1、預備工作:
7.1.1、施工開始前,再次明確人員、分工,貫徹措施,明確負責人。
7.1.2、施工前,所用參加施工人員佩戴好防護用品,靠近井筒作業的人員,應穿好膠鞋,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帶。
7.1.3、施工開始前,準備完好的氧氣、乙炔及氣割工具,然后運至井口位置,為割斷新、老繩做準備。
7.1.4、施工前在井口東、西口兩側,拉警示圍欄,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
7.1.5、施工開始前,統一規定聯系信號,最終信號由井口信號室發出,以南碼罐籠為主,一聲為停止南碼罐籠,兩聲為上提南碼罐籠、三聲為下放南碼罐籠。其中天輪組與井口信號室配對講機信號傳遞,井口組與井口信號室口哨信號傳遞(以南碼為準,一停二升三降),新繩放繩老繩回收組與井口信號室配對講機信號傳遞。
7.1.6、規定每次動車信號發出前,所有作業地點需和井口信號室進行聯系,并經井口信號室現場總指揮確定無誤后,動車信號由井口信號室發出,井口信號室信號工聽從現場總指揮命令。
7.1.7、高空、井筒作業所有小型材料、工具必須有防止墜落的措施(如對講機等必須用線繩栓于手腕上)。
7.1.8、施工工作開始前,在北碼罐籠中放入配重,重量不小于2噸(用一礦車沙做配重,約重2.4噸),作為南碼罐籠帶繩過程中配重。
7.2、老繩帶新繩(11日8:00-16:00):
7.2.1、引繩:
7.2.1.1先將北碼罐籠內裝入配重,下放北碼罐籠至井底,南碼罐籠提至井口位置。
7.2.1.2、井口組人員在北碼井口位置搭建臨時工作平臺,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搭在井梁上,并8#鐵絲綁扎牢固,工作人員在臨時操作平臺上牽引新繩頭繞過導向托輥,用鋼絲繩卡把四根新繩分別與北碼罐籠的四根老繩卡在一起,要求四根新繩所卡長度一致(先將新繩繩頭用12#鐵絲與綁扎在老繩上,不少于3處,每處不少于3圈,再退后4m用25繩卡將新、舊鋼絲繩卡在一起);鋼絲繩捆扎牢固并卡好后,拆除北碼臨時工作平臺,經井口組人員檢查確認無誤后,經井口組人員檢查確認無誤后,通知井口信號室開始下放南碼罐籠。
7.2.1.3、當新繩繩頭上提至下天輪(北碼)下方時,平臺組人員檢查捆扎情況,有問題時進行處理,無問題時將新繩繩頭繼續繞過下天輪。
7.2.1.4、當新繩頭處的鋼絲繩卡到達下天輪下方時,停止絞車運行,此時用鐵絲捆扎的新繩頭已經繞過下天輪上方。
7.2.1.5、在繞過下天輪的新繩頭緊接所綁鐵絲后方打上鋼絲繩卡,把新繩和老繩分別卡在一起,同時去掉下天輪下方的鋼絲繩卡。
7.2.1.6、繼續開動絞車,當新繩頭運行至絞車房滾筒下出繩口位置時,停止絞車運行,在離新繩頭5m位置處打上鋼絲繩卡,把新繩與老繩卡在一起,同時去掉新繩頭處的鋼絲繩卡。
7.2.1.7、開動絞車,使新繩頭繞過滾筒,鋼絲繩卡到達滾筒下出繩口時,停止絞車運行,在新繩繩頭緊接所綁鐵絲后方打上鋼絲繩卡,把新繩與老繩分別卡在一起,去掉滾筒下出繩口處的鋼絲繩卡。
7.2.1.8、繼續下放南碼罐籠5m后停止絞車運行,在滾筒上出繩口處打上鋼絲繩卡,把新繩和老繩卡在一起,拆除新繩頭處的鋼絲繩卡。
7.2.1.9、繼續下放南碼罐籠,使新繩頭繞過南碼天輪到達南碼天輪下方時,停止絞車運行,在南碼天輪下方新繩頭緊接所綁鐵絲后方打上鋼絲繩卡,把新繩與老繩分別卡在一起;拆除南碼天輪上方的鋼絲繩卡。
7.2.1.10、經確認無誤后,繼續下放南碼罐籠,使新繩下放至井口位置時,停止絞車運行。井口組人員檢查新老繩是否扭纏,確認無問題后進行下一步操作。
7.2.1.11、拆除到達井口位置的新繩繩頭上的鋼絲繩卡和綁扎的鐵絲,用25繩卡把新繩頭固定在井口南側井架橫梁上,不能影響絞車正常運行。
7.2.2、帶繩:
7.2.2.1、老繩帶新繩前,南碼罐籠提至井口位置,新繩放繩老繩回收組井口房井口北側安裝木質緊繩裝置卡緊新鋼絲繩。
7.2.2.2把提前引至井口(南碼罐籠處)的新繩從井口南側井架橫梁上拆除,井口組人員在南碼罐籠上方位置用每根不少于6道25鋼絲繩卡將四根新繩和老繩分別卡在一起,繩夾間距150mm,第一副鋼絲繩夾盡可能靠近楔形繩環處,(注意新鋼絲繩要留夠裝入楔形連接裝置內的長度)。
7.2.2.3、下放南碼罐籠,使南碼罐籠上方安全傘上面到達井口鎖口盤下方1米左右位置后停車。
7.2.2.4、搭建井口工作平臺,用4根寬不小于200mm、長不小于3500mm、厚不小于50mm的木板南北各兩塊搭放在鎖扣盤東西兩側的22#工字鋼上方,提升鋼絲繩東西兩側分別用4塊寬不小于200mm、長不小于1500mm、厚不小于50mm的木板蓬在南北木板上,兩端用8號鐵絲固定在鎖口的22#工字鋼上,同時工作平臺木板之間用扒釘固定,形成聯鎖(注意留出鋼絲繩、板卡通過的通道)。
7.2.2.5、新繩放繩老繩回收組由2人控制木質緊繩裝置(此處準備好一桶水和兩臺滅火器,防止木質鎖繩裝置因為摩擦生熱起火),井口組8人負責在井口工作平臺處打復合板卡。
7.2.2.6、在以上所有工作都完成后,低速下放南碼罐籠,使新繩拉緊,打第一道復合板卡(同時車房組在車房記錄此時南碼罐籠的初始距離)。復合板卡打好完畢后將信息傳遞給井口信號室現場總指揮,現場總指揮確定無誤后,由井口處發出信號,提升機房動車下放南碼罐籠,司機保證絞車以不大于0.5m/s速度運行,在此期間井口組人員在井口隨時觀察新舊繩運行情況,車房人員隨時觀察提升機運行距離,每20米停車一次,由井口組人員在工作平臺位置打復合板卡,夾住新舊8根繩,依次類推,直到北碼罐籠上方安全傘上面與井口地面平齊后停車。。
7.2.2.7、在下放過程中必須保證,新、老繩不能有松動,握彎等現象。
7.2.3、北碼罐籠新老繩交替:
7.2.3.1、北碼罐籠上方安全傘上面與井口地面平齊停車后,井口組工作人員從北碼罐籠東邊鋼絲繩楔形連接裝置上方1.5m左右位置,打一道直徑不小于15.5mm的輔助鋼絲繩環,用4道25繩卡與新繩卡在一起,下方用一道直徑不小于15.5mm的輔助鋼絲繩繞纏北碼罐籠上方梯形主拉板脖頸處并用3道15.5mm繩卡卡牢后留出掛接繩環。用一臺5噸手拉葫蘆分別掛在上下2個繩環中,拉緊手拉葫蘆受力拉緊新繩,15.5鋼絲繩破斷拉力為SP=123100N,
鋼絲繩安全系數
所選鋼絲繩合適,繩卡選用與鋼絲繩配套的Y-15.5繩卡。
起吊重量為kg,所選5噸手拉葫蘆合適。
7.2.3.2、用一臺1噸手拉葫蘆拉住楔形連接裝置上端,以防老繩松老繩時楔形繩環歪斜(楔形連接裝置重50kg,所選1噸手拉葫蘆合適)。松此道張緊裝置油缸壓力,使此道連接裝置與老繩頭松弛,將老繩和一道棕繩用25繩卡卡緊后從此連接裝置中抽出,裝入新繩繩頭,升此道張緊裝置油缸壓力,拉緊新繩,松手拉葫蘆,使新繩受力,并截斷多余的新繩。松北碼綁有老繩繩頭的棕繩,使后方老繩松弛,繞過下天輪、車房滾筒后存于井口房與車房中間通道東側位置。
7.2.3.3、依7.2.3.2方法依次實現4根繩的新老交替。并將老繩分別存于井口房與車房中間通道東西兩側位置,每邊各2根。在井口房與車房中間通道處的井架上打4道15.5mm的輔助鋼絲繩,用一道25繩卡將老繩繩頭和輔助繩卡在一起,以防回繩。15.5鋼絲繩破斷拉力為SP=123100N,
鋼絲繩安全系數
所選鋼絲繩合適,繩卡選用與鋼絲繩配套的Y-25繩卡。
7.3、新繩帶老繩(12日8:00-16:00):
7.3.1、各組組長檢查上步工序是否完成,確認后慢速動車上提南碼罐籠200mm,各組觀察鋼絲繩運行情況,待各組確認無誤后,由回收組人員拖拽舊鋼絲繩并分堆盤好。
7.3.2、新繩放繩老繩回收組人員在新繩受力后拆除木質緊繩器,繼續以不大于0.5m/s的速度上提南碼罐籠,直到第一道復合板卡上升到工作平臺處,進行停車拆除,此時回收組人員拖拽舊鋼絲繩盤好,并拉緊老繩以防工作中回繩。
7.3.3、井口組在工作平臺依次拆除復合板卡和繩夾,拆除最后一道復合板卡后停車。
7.3.4、拆除井口工作平臺。
7.3.5、上提南碼罐籠,使北碼到達正常停車位置后停車在井底卸掉配重。
7.3.6、井口組工作人員從東邊鋼絲繩楔形連接裝置上方1.5m左右位置,打一道直徑不小于15.5mm的輔助鋼絲繩環,用4道25繩卡與新、老繩卡在一起,下方用一道直徑不小于15.5mm的輔助鋼絲繩繞纏北碼罐籠上方梯形主拉板脖頸處并用3道15.5mm繩卡卡牢后留出掛接繩環。用一臺5噸手拉葫蘆分別掛在上下2個繩環中,拉緊手拉葫蘆受力拉緊新繩,用一臺1噸手拉葫蘆拉住楔形連接裝置上端,以防老繩松老繩時楔形繩環歪斜,松此道張緊裝置油缸壓力,使此道連接裝置與老繩頭松弛,在老繩繩頭上方1米處用25繩卡和一道棕繩繩頭卡緊后,將老繩繩頭從此連接裝置中抽出,裝入新繩繩頭,升此道道張緊裝置油缸壓力,拉緊新繩,松手拉葫蘆,使新繩受力。
7.3.7、拆除新舊老繩連接繩卡。井口回收組人員松此根棕繩,使老繩繞過上天輪后落地,由天輪組人員拉住連接舊繩的棕繩,人工把舊繩下放到井口房北側。
7.3.8、依7.3.7方法依次實現4根繩的新老交替。新繩放繩老繩回收組人員盤好回收的老繩后全部疏散;
7.3.9整個過程下放與上提南碼罐籠時,井底組人員時刻對尾繩進行監視,發現異常立即停車處理。
8、調繩(13日8:00-16:00):
8.1、測量鋼絲繩所需新繩調整長度。
8.2、用5噸手拉葫蘆配合張緊平衡油缸調節繩長。把多余的繩割斷。
8.3、調繩結束后,井口組組長確認楔形連接裝置是否連接牢固。
8.4、待所有工作完成無誤后,清理井架上所有工具及配件。
8.5、所有工作完畢由各施工小組組長報告總指揮,再次對現場進行確任。
8.6、試運行。
8.7、對連接裝置進行探傷。
9、安全措施:
9.1、換繩工作中,施工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工作經驗,并要求對措施進行貫徹學習,由現場總指揮統一指揮,密切配合,協調作業。
9.2、換繩前,應對井口、井架、井架平臺進行全面檢查,清除所有浮物、碎石等確保井筒工作的安全;并在井口周圍圍上警戒線,由機電二隊派專人看守,嚴禁閑雜人員在井口走動。
9.3、換繩工作中,所有高空和井口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頭戴安全帽,系上帽帶,腳穿膠鞋,工作時保險繩必須打在井架上,人員需移動時嚴禁安全繩交叉,同時嚴禁出現上下平行作業現象。
9.4、施工前一天及施工期間所有參加人員嚴禁喝酒(有恐高癥者嚴禁參加高空和井口作業)。
9.5、施工期間,工作時間為每天8:00-16:00,四點班和零點班機電二隊要派人看守施工現場。
9.6、施工時,必須確定和保證每根新繩的捻向應分別和相應的舊繩相異。
9.7、手拉葫蘆的起重能力必須根據現場起吊物重量和鋼絲繩選用。
9.8、換繩過程中,應始終保持四根新繩處于均勻張緊狀態。
9.9、楔形連接裝置的楔塊要打緊、上牢。
9.10、在新繩頭側,距楔形連接裝置出口200mm處打“U”型繩夾一道,用于防抽觀察。
9.11、井底由井底組人員負責把守,15m范圍內不能有人員走動。
9.12、上提和下放老繩時,新繩放繩老繩回收組人員必須齊心協力,密切合作,聽從統一指揮。
9.13、施工過程中,各小組的情況必須傳遞及時、準確,并由專人負責傳遞情況。
9.14、施工過程中,新繩放繩老繩回收組必須在每個新繩盤處安排1人,并準備好直徑不小于50mm木棒,用來控制繩盤速度和制動。
9.15、提升機運行必須有主司機操作,副司機監控。
9.16、井口工作時,提升機必須斷開控制回路電源。
9.17、施工前,由車房組負責檢查絞車各種保護裝置應動作靈敏可靠,電氣制動能安全運行。由于提升機長時間處于低速運行狀態,故應保持配電室通風散熱良好。
9.18、所有高空作業人員所用的工具及小配件必須用繩綁好,嚴禁上下平行作業。
9.19、每次動車前,井底組必須認真觀察尾繩運行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動車。
9.20、新繩繩盤架必須在地平上固定牢靠。
9.21、施工中,需截割繩頭時必須將繩頭兩端提前固定。
9.22、施工過程中如發生異常情況,必須立即停止工作,采取可靠措施,并向有關領導匯報,待徹底消除不安因素后,方可繼續工作。
9.23、現場施工負責人做好施工記錄,并寫好施工總結,交機電運輸科存檔。
9.24、施工前應對使用氣割、電焊制定專項措施。
9.25、施工過程由機電運輸科、安質科派專人現場監督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