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場危險有害因素存在事故類型
采石場的生產工藝和作業方式,以及在現場綜合管理、鑿巖穿孔、爆破物品領退與運輸、爆破、邊坡管理、采掘、剝離、裝載和運輸、機械電氣、職業衛生等整個采石過程中,存在多方面、多形式對作業人員身體甚至生命,以及生產設備造成威脅或傷害的因素。對危險有害因素必須加強管理,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必須全面認真進行識別與分析,從而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確保采石場安全生產。我雷峰石業采石場主要存在的危險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存在的主要危險因素
1采場邊坡不穩定
由于開采方式與方法不當,造成邊坡過高、過陡,危石、浮石沒有及時清除,或存在不分段開采、或從臺階下"掏采"現象,或由于礦石穩固性差或地質結構變化,在鑿巖、爆破震動、雨水沖刷、強勁風流等外力作用下,引起邊坡垮塌、滑坡等危及工作人員生命和設備財產安全的危險因素。
2爆破
由于炸藥本身的易爆性、炸藥在爆炸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以及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炸藥、雷管等爆破器材的領取、使用操作,由于導火索火雷管起爆、爆破后處理不當、警戒不嚴、信號不明、安全距離不夠、飛石傷人、違章或人為失誤等原因,危及人員生命和設備財產安全的危險因素。
3墜落
在開采作業面上進行開采、爆破前穿孔、裝藥、點炮起爆等作業中,由于無防護措施、防護措施不完備或損壞等原因,造成作業人員墜落等危及人員身體和生命安全的危險因素
4機械傷害
采掘、破碎、傳輸等機具的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擊、碰撞、剪切、卷入、絞、碾、割、刺、傾覆等人身傷害和設備事故。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員操作失誤或設備缺陷所導致的危害。
5物體打擊
物體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產生動力,打擊人體造成人身傷亡事故。在生產現場因安全管理不善、安全教育不足、思想麻痹、作業時精力不集中、違章作業,或露天開采方式和方法不當,作業場所內存在"傘檐、老鷹嘴"等現象,或因作業場所工作面不平整等原因,造成設備、巖石從高處墜落擊中人體和設備造成傷害。
二、存在的主要事故類別
1、物體打擊
現場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工作疏忽大意,在爆破作業后不及時對采面上的浮石、險石進行徹底清理,采面上的浮石、險石滾落、墜落擊中傷人事故屢屢發生。
2、坍塌事故
不按規定組織開采,采用"一面墻"的開采方式,利用鑿巖爆破先掏空下部,以使處于上部的巖面懸空,失去支撐而自由塌落。掏底開采不能將上方巖面全部崩落,會在工作面上形成較大的懸石或傘檐等重大事故隱患,上部巖體受雨水侵蝕和頻繁爆破震動的影響,致使巖體坍塌可能釀成重大傷亡事故。
3、墜落事故
部分作業人員不按安全操作規程中的規定作業,在鑿石、爆破、清理巖面等高處作業時不系安全帶,從而導致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部分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冒險蠻干,不采取任何保護措施,違章指揮、違章作業是高處墜落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4、爆破事故
《小型露天采石場安全生產暫行規定》第十二條明確規定:"作業單位應當采用臺階式開采,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開采方式,嚴禁采用擴壺爆破、掏底崩落等開采方式"。但不少作業人員為了減少鑿巖量,仍然采用擴壺爆破掏底崩落。另外,部分作業人員為了節省爆破器材用量,采用過短導火索,也是導致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安全對策措施
堅持建設項目的"三同時"原則,按國家要求配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設施和裝備。首先必須建立安全生產組織機構,制定以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首的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各崗位、設備安全操作規程,作業規程。
1、采場及邊坡穩定的安全對策措施
自上而下分臺階開采,各技術參數應符合國家和礦山設計規定的要求;露天礦邊坡各參數確定的依據是《金屬非金屬露天礦山安全規程》。
嚴禁在底部掏采;加強現場安全檢查,發現隱患應及時向上級報告和組織人員排險,消除隱患。
建立健全邊坡管理和檢查制度,對重點部位和潛在滑坡危險的地段應進行處理。對邊坡應進行定點定期觀測,發現險情應及時處理。設置專門機構或委派專人對邊坡進行日常管理。
2、爆破安全對策措施和建議
爆破工作是露天礦山開采工作的一項重要工序,其目的是為采裝、運輸,提供礦石。爆破工作好壞,不但直接影響采裝、運輸的效率,而且影響礦山安全生產。隨著露天礦的不斷采剝,為了保持邊坡穩定,臨近邊坡的爆破要嚴格控制。
建立和完善爆破操作規程和爆破安全管理制度。爆破作業人員必須經受爆破技術訓練和專業安全教育,掌握安全操作方法和了解爆破安全規程,持證上崗。爆破作業前,必須確定好各項安全距離,保證作業人員、設備和建筑物的安全。在使用導火索點火時,應采用一次點火法,并使用信號管,導火索長度必須符合規程要求,嚴禁邊切邊點。裝藥前對爆破器材進行嚴格質量檢查,防止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爆破器材;按《爆破安全規程》要求對炸藥及爆破器材進行運輸、保管和使用,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起爆藥包的加工。按要求設置爆破安全警戒線和發出爆破警界信號,按要求設置合格的避炮掩體。特別是在進行二次破碎爆破時尤其要注意上述問題并控制好炮孔裝藥量。產生的盲炮、殘藥要及時處理,不能及時處理的,要立即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并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的方法有:誘爆法、打平行眼裝藥爆破法(平行眼距盲炮殘藥眼0.3~0.5米)。必須由經過培訓考試合格的專職爆破人員從事爆破作業。每次爆破后,爆破員要按規定的等待時間(15分鐘)檢查有盲炮和滑坡等現象,如發現有盲炮和滑坡現象,要及時處理,未處理前要在現場設置危險警戒或標志,只有確認爆破地點安全后,才準其他作業人員進入爆破地點,爆破的操作和盲炮的處理,必須符合《爆破安全規程》的要求進行。
篇2: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風險評估制度
1、為了更好的對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和評估特制訂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臨猗分公司。
2、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和風險評估由各分廠安環處牽頭,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
3、各職能部門要全面有序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從廠址、總平面布置、道路運輸、建(構)筑物、生產工藝、物流、主要設備裝置、作業環境、安全措施管理等方面進行,不能漏項和缺項。
4、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時,要采用多種辨識和評估方法,如采用安全檢查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等方法。
5、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完后,各單位要根據風險評估提出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6、危險有害因素每年進行一次辨識,遇到下列情況時應加強辨識:
6.1與企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發生變化時;
6.2任何新的或修改的活動引入之前(如采用新工藝、新的原材料、新改擴建項目等);
6.3有關危險源和風險評價的新知識、新技術出現時。
篇3:光伏發電組件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安全對措施
1概述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電力作為最清潔便利的能源形式,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而傳統的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終歸要走向枯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發新能源、加強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解決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日益凸顯的能源需求增長與能源緊缺、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矛盾的必然選擇。目前,以光伏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形式正蓬勃興起,它解決了一系列能源問題。但是,由于運行經驗的不足,其安全生產具有特殊性。對光伏發電站的核心部分光伏發電組件的運行安全性進行研究分析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紹了光伏發電組件的構成,然后分析了其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最后提出了相關的安全對策措施。本文內容能夠為今后光伏發電站安全運行管理提供一定參考。
2光伏發電組件構成
光伏電站安裝單晶硅或多晶硅太陽能電池若干塊,構成光伏陣列。光伏陣列分為若干個發電單元,每個發電單元設置防雷直流匯流柜、逆變器、升壓變壓器組成。先通過光伏陣列匯流箱進行匯流,再經電纜接至直流匯流柜,然后再與逆變器相連。再通過電力電纜并聯敷設接至升壓變壓器。接入升壓變電站或開閉站,將電能送入電網。
3光伏發電組件危險有害因素分析
3.1光伏支架危險因素分析
支架基礎的設計應考慮工程地質條件、環境條件、荷載等因素,支架采用鍍鋅螺栓連接,若未按圖紙施工、螺栓連接不牢固、強度不夠,螺栓未按要求鍍鋅、安裝完成后未
進行整體調平等,都可能使支架發生傾倒現象,影響電池組件對太陽能輻射的接收;若遇強風等災害天氣,會使支架不穩,坍塌,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若支架制造材料存在缺陷,表面未采取防銹處理,支架加固不符合規定,運行期未定期巡視和維護、未按氣候條件進行事故預測和采取對策,當電站遭遇不良氣候條件或超標準地震時,可能導致支架傾倒,嚴重時會發生光伏方陣整體傾倒現象。
3.2光伏組件危險因素分析
光伏組件也就是太陽能電池組件,是光伏電站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件。光伏電站在運行過程中,由于設計缺陷、太陽能電池組件質量缺陷、安裝質量不合格、清理不及時、性能測試不合標準,都可能會影響光伏組件的性能;設計安裝時未考慮荷載、風速、沙暴等惡性天氣帶來的影響,也將會對光伏電池造成損害,影響電站的運行。若光伏組件支架設計安裝時為考慮地質條件,環境條件,荷載等因素,可能造成光伏組件不穩、傾覆,影響電池組件對太陽能輻射的接收效果。逆變器是直交流轉換的設備,若設計制造不合理,元件調整、操作和保養不善、加熱或通風不良,防護等級不夠,可能影響逆變器轉換效率、性能的穩定性。
4光伏發電組件安全對策措施
光伏組件安全對策措施主要依據《光伏發電站設計規范》(GB50797-2012)等規范和標準提出,主要有:
①光伏方陣接地應連續、可靠,接地電阻應不小于4Ω。
②集中敷設于溝道、槽盒中的電纜宜選用C類阻燃電纜。
③光伏組件之間及組件與匯流箱之間的電纜應有固定措施和防曬措施。
④動力電纜和控制電纜宜分開排列。
⑤匯流箱應具有下列保護功能:a應設置防雷保護裝置;b匯流箱的輸入回路宜具有防逆流及過流保護;c匯流箱的輸出回路應具有隔離保護措施;d宜設置監測裝置。
⑥充電控制器應具有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蓄電池過充(放)保護、欠(過)電壓保護及防雷保護功能。
⑦對光伏發電站送出線路,應在系統側配置分段式相間、接地故障保護;有特殊要求時,可配置縱聯電流差動保護。
⑧光伏發電站調度管轄設備供電電源應采用不間斷電源裝置(UPS)或站內直流電源系統供電,在交流供電電源消失后,不間斷電源裝置帶負荷運行時間應大于40min。
⑨光伏發電站應具備頻率適應性、電壓適應性、低電壓穿越能力。
⑩光伏發電站動態無功響應時間應不大于30min。
5結語
本文介紹了光伏發電站的中的光伏發電組件在運行過程中可能具有的危險有害因素,并提出了相關安全對策措施,可以為光伏發電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