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小型露天采石場事故類型原因解決措施

小型露天采石場事故類型原因解決措施

2024-07-15 閱讀 5537

小型露天采石場生產條件簡陋,安全保障條件差,事故多發,絕大多數開采設計不具有可操作性,開采方法落后。大部分采石場仍然采用擴壺爆破、掏底崩落的非正規開采方法,裝備水平低,多數采用手工作業方式;管理方式落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安全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素質低,沒有基本的安全健康保護措施,存在著種種弊端和嚴重的安全隱患。

一、采石場主要事故類型及原因

1、物體打擊

采石場在爆破作業后不及時對采面上的浮石、險石進行徹底清理,采面上的浮石、險石滾落、墜落擊中傷人事故屢屢發生。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人員和現場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不強,一味追求生產進度,或受技術水平的限制及工作疏忽大意等原因,使采面清理不及時、不徹底,仍殘留浮石、險石,一旦落下擊中采面下作業人員,造成物體打擊事故的發生。

2、坍塌

采石場經營者為了提高產量,降低生產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采用“一面墻”的開采方式,利用鑿巖爆破先掏空下部,以使處于上部的巖面懸空,失去支撐而自由塌落。掏底開采不能將上方巖面全部崩落,會在工作面上形成較大的懸石或傘檐等重大事故隱患,上部巖體受雨水侵蝕和頻繁爆破震動的影響,致使巖體坍塌可能釀成重大傷亡事故。

3、高處墜落

部分采石場作業人員不按安全操作規程中的規定作業,在鑿石、爆破、清理巖面等高處作業時不系安全帶,從而導致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部分采石場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冒險蠻干,不采取任何保護措施,違章指揮、違章作業是高處墜落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4、爆破傷害

《小型露天采石場安全生產暫行規定》第十二條明確規定:“作業單位應當采用臺階式開采,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開采方式,嚴禁采用擴壺爆破、掏底崩落等開采方式”。但不少采石場為了減少鑿巖量,還能獲得更多的產量,仍然采用擴壺爆破掏底崩落。而且為了節省爆破器材用量,采用過短導火索;擴炮時縮短擴炮時間,藥包和孔壁發生摩擦撞擊、孔內溫度過高等原因而早爆釀成事故。另外,擴壺爆破大塊率高,許多崩落下來的巖石尺寸過大,必須進行二次爆破,如果爆破作業人員不規范操作,往往產生大量的飛石,造成更多爆破事故的發生。

二、采石場安全開采的對策及措施

(一)安全生產對策及措施

1、嚴格按照開采設計方案生產

采石場在開采前,必須請有建設主管部門認定資質的設計單位或者省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認定資質的采礦工程技術服務機構編制開采方案,并嚴格按照開采方案生產,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開采方式,采用臺階式開采,嚴禁采用擴壺爆破、掏底崩落等開采方式。不能采用臺階式開采的,應當自上而下分層順序開采。

2、采用科學的開采方法

小型露天采石場生產規模小,地形條件千差萬別,采石場應根據自身實際采用輕型潛孔鉆中深孔爆破簡易臺階開采,爆破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技術。這種開采方法穩定可靠,綜合效益高,爆破后多為碎石,且坡面角符合要求,安全性能好,震動波小,飛石少,效率高,作業人員勞動強度低,一般不用二次爆破,節約成本,安全生產水平明顯提高。對那些確因生產規模、地形條件和開采礦種等因素限制既無法實施正規化臺階分層開采,也不能采用輕型潛孔鉆中深孔爆破簡易臺階開采技術的采石場,則可以采用淺孔排炮安全小平臺開采技術。采石場要立足安全生產的長遠發展目標,加快淘汰擴壺爆破和掏底開采,注重安全經費的有效投入,引進科學先進的開采技術,選用合適的穿孔設備完善和優化爆破工藝,改進鏟裝運輸方法,促進采石場科學化、規范化開采技術方法的實施。

3、提高機械裝備水平

大多數小型采石場機械裝備水平低,采用手工方式,采面下作業人員較為集中,一旦危險出現,容易發生群死群傷的事故。采石場應提高機械化程度,減少人工作業工序,采用機械運輸和裝載,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改善現場作業安全條件,減少傷亡事故發生。

4、加強勞動保護

勞動保護是作業人員的安全保障,大多數采石場只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卻缺少全面的勞動保護措施,有的勞動保護用品多年不年檢、不更換,早已失去了保護作業人員人身安全的作用。采石場經營者應以人為本,注重保護從業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為從業人員配備必要的安全帽、手套、防護眼鏡、防噪耳塞、防塵面罩、安全帶等勞動保護用品,設立和加強機械、電器等方面的安全防護設施,確保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和職業衛生健康,減少和降低事故發生時對人員造成的傷害。

(二)安全管理對策及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大部分采石場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方式落后,缺乏安全管理人員。“管生產必須管安全”,采石場經營者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制定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規程,配備專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對采石場采取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安全管理。

2、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

采石場經營者要組織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并強化落實實施,把安全生產工作任務和安全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各個工作點和崗位,嚴格監督檢查,獎優罰劣,杜絕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所導致的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生產。

3、加強培訓和教育

加強培訓和教育是提高全員安全意識的有效手段。采石場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都要經過培訓,并通過考核持證進行安全管理;采石場所有特種作業人員如爆破員、機動車輛駕駛員、電工、焊工等也要經過培訓考核,持證上崗作業。另外,采石場負責人要根據生產進度、新設備的使用、新方法、新技術的應用等及時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對新從業人員和換崗人員要進行崗前培訓和教育。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和教育,逐步提高從業人員的自身素質和安全意識。

4、注重有效的安全投入

采石場經營者往往只注重經濟效益,而不注重安全投入,安全生產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加之從業人員以農民工居多,安全意識不強、素質不高,忽視對自身安全采取應有的保障,從而埋下事故隱患。有效的安全投入是安全生產的必要保證,采石場經營者必須依法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方面進行相應的資金投入,在培訓教育、勞動保護、職業健康、安全標志、隱患治理、工傷保險、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備更新、新工藝、新方法等方面科學、合理地注入有效的安全生產經費。只有滿足了安全生產的要求和條件,才能確保安全,為經營者創造出更多、更大的經濟效益。

5、建立完善應急救援體系

應急救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采石場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采石場要制定出內容詳細、完備、操作性強的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從業人員進行事故模擬演練,教會從業人員掌握自救互助常識,一旦事故發生,從業人員面對險情能夠處險不亂,從容不迫地采取正確的自救、互救措施,正確撥打救助電話,及時向負責人報告,盡最大的可能減少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應急救援預案的建立和完善,并經常實施演練,能夠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綜合素質,增強事故防范能力,為采石場的安全生產從人員素質上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小結

小型露天采石場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除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低、違章操作等以外,主要原因是采石場經營者違章指揮,仍然采用“一面墻”不分臺階擴壺爆破崩落的開采方式,這是造成露天采石場安全條件差,事故多發原因的本質所在。另外,采石場機械化裝備水平低,采面下作業人員密集,礦山層層轉包,掠奪性開采等也是事故多發的重要原因。采石場經營者在取得經濟利益的同時,必須按正規開采設計方案生產,合理、有效的投入安全資金,逐步使生產現場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條件。要以保護和尊重從業人員生命和健康為己任,堅決杜絕和抵制違規生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和冒險蠻干等現象,逐步建立起采石場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既能在經濟利益方面取得長足可觀的經濟效益,又能在安全生產方面確保長期穩定的生產安全,從而達到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雙利雙贏的目的。

篇2:露天采石場常見事故隱患防范措施

小型露天采石場在現場安全管理、爆破、邊坡管理、采掘、剝離、裝載和運輸、機械電氣、職業衛生等生產環節中,存在多方面、多形式對作業人員身體甚至生命,以及生產設備構成威脅或傷害的因素。本期將著重介紹采石場常見的事故隱患及有效預防和應對措施。

一、常見事故隱患

(一)邊坡不穩定:由于開采方式與方法不當,造成邊坡過高、過陡,危石、浮石沒有及時清除,或存在不分段開采、或從臺階下“掏采”現象,或由于礦石穩固性差或地質結構變化,在鑿巖、爆破震動、雨水沖刷、強勁風流等外力作用下,引起邊坡垮塌、滑坡等危及工作人員生命和設備財產安全的危險因素。

(二)爆破:由于炸藥本身的易爆性、炸藥在爆炸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以及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炸藥、雷管等爆破器材的領取、使用操作,由于導火索火雷管起爆、爆破后處理不當、警戒不嚴、信號不明、安全距離不夠、飛石傷人、違章或人為失誤等原因,危及人員生命和設備財產安全的危險因素。

(三)高處墜落:在開采作業面上進行開采、爆破前穿孔、裝藥、點炮起爆等作業中,由于無防護措施、防護措施不完備或損壞等原因,造成作業人員墜落等危及人員身體和生命安全的危險因素。

(四)觸電:在電氣設備設施運行、操作和檢修過程中,作業人員缺乏安全用電知識、違反電氣安全操作規程;電壓、電氣設備等方面選用與所處的環境條件不相符;使用了安全性能不合格的設備、器具,缺乏必要的保護裝置;設備使用不當、超載運行;設備和線路的安裝不合格、檢查、維修不善,帶病運行等引起的危及人員生命安全的危險因素。

(五)車輛運輸傷害:車輛傷害主要有:有碰撞、刮擦、翻車、墜車、失火和搬運、裝卸中墜落及物體打擊等。車輛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違章駕車、疏忽大意、車況欠佳、道路條件差、環境惡劣以及運輸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二、防范措施

(一)落實安全責任:嚴格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爆破安全規程》、《金屬與非金屬露天礦山安全操作規程》;組織制定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職。

(二)狠抓安全教育: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三)爆破安全管理: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民用爆炸物品和爆破作業的安全規定,由專職爆破員進行爆破作業,設置爆破警戒范圍,實行定時爆破制度;在作業前和作業中,應當對坡面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工作面有裂痕,或者在坡面上有浮石、危石和傘檐體可能塌落時,相關人員應當立即撤離至安全地點,并采取可靠、安全的預防措施;爆破后,爆破員必須按規定的等待時間進入爆破地點,檢查有無危石、盲炮等現象;每次爆破后,爆破員應認真填寫爆破記錄。

(四)采場安全管理:進入采石作業現場的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在距地面高度超過2米或者坡度超過30度的坡面上作業時,應當使用安全繩或者安全帶。安全繩應當拴在牢固地點,嚴禁多人同時使用一條安全繩;礦山開采按設計進行,自上而下、臺階式開采,臺階之間留有清掃平臺。作業場所在相應地段設立警示信號、危險標志。露天礦山開采的階段高度、平臺寬度、邊坡角符合安全要求;邊坡設專人定期維護,及時清理疏松巖石。定期對邊坡進行安全檢查,發現異常情況立即處理。作業人員不得站在危石、浮石上及懸空作業;在人工裝運作業時,應當有專人監視,防止坡面落石。嚴禁在同一坡面上下雙層或者多層同時作業;作業人員在鏟裝、運輸作業時,應當嚴格遵守裝載、運輸安全規程的規定。嚴禁自卸汽車運載易燃、易爆物品;嚴禁超載運輸;嚴禁在駕駛室外側、車斗內站人;嚴禁人機帶病作業。

(五)機電設備安全管理:露天礦用設備供電電纜的敷設,保持絕緣良好,不與金屬管線和導電材料接觸。橫過道路的電纜采取防護措施。電氣設備應當有接地、過流、漏電保護裝置。

篇3:小型露天采石場滑坡坍塌事故及預防

(一)小型露天采石場滑坡坍塌事故產生的原因

(1)露天開采破壞了邊坡麻石巖體內的原始應力平衡,在次生應力作用下,發生滑坡和坍塌。

①坍塌:由于邊坡過高、過陡、邊坡角的麻石巖體受壓破壞或因人工開采破壞,甚至形成傘棲,上部麻石巖體原有的應力平衡被打破,在次生應力的作用下,使其報部折斷或壓碎而突然脫離基巖而造成坍塌。邊坡的底腳破壞的范圍越大,坍塌的面積也就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②滑坡:邊坡上的麻石巖體沿著某一滑動面向下滑移。該滑動面經常是由各種地質構造形成的弱面,以及極不穩定的軟巖夾層和遇水膨脹的軟巖面,可能會沿弱面產生大面積滑坡。當結構面的傾向、走向與邊坡一致,傾角小于邊坡的傾角,欲滑體兩側有自由面或其他結構面,下部又被采空時,就會發生巖層面滑落。

(2)亂挖亂采。部分小型露天礦山開采,違反設計規范,不按自上而下的開采順序,越界開采,底部掏空亂采,破壞了邊坡的應力平衡,導致發生滑坡垮塌事故。

(二)小型露天采石場滑坡坍塌事故滑坡與坍塌事故的處理

(1)首先撤出事故范圍和受影響范圍的作業人員,并設立警戒,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

(2)積極組織人員撿救被滑落、坍塌埋壓的遇險人員。搶救人員要本著先易后難、先重后輕的原則。

(3)認真分析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對已制定的坍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修正。

(4)在搶險救災前,首先檢查采場頂部是否存在再次滑落的危險,如有應及時進行處理。

(5)在搶險救災過程中,應派有經驗的人員觀察頂部安全情況,發現問題立即停止搶險工作進行處理。

(6)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礦巖繼續向下滑落。

(7)為了盡快救出遇險人員,應盡可能采用機械化裝備搶險工作人員的人數。

(8)搶險救災工作,必須統一指揮,科學調度,協調配合條不紊,加快搶救速度。

(三)小型露天采石場滑坡坍塌事故滑坡事故案例分析

江西省某露天采石場、其巖石屬礫凝石灰石,破裂結構面較多。該采石場采用全段高開采,其高度為35m,由于坡面約3m處有一根6600v的高壓電線桿,上面被迫停止開采,但坡面下部仍開采,致使邊坡逐漸變陡,出現前傾。2007年5月31日16時15分,有25名工人在坡底部作業,此時、邊坡約有1500m3的巖石突然滑落,造成15人死亡、3入重傷的重大亡事故。

事故發生后,相關單位成立了事故調查組,經調查分析造成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該礦違反開采設計規范,違章作業,沒有制訂邊坡安全防護措施。

(四)小型露天采石場滑坡坍塌事故預防滑坡與坍塌事故的措施

1.技術措施

(1)根據地質構造,合理確定邊坡形式和角度。

在露天礦山的開采過程中,可以逐步了解本單位礦山巖石的地質構造資料,確定合理的邊坡形式,控制邊坡角度,避開或減少結構面(即弱面)對邊坡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巖石層理面與邊坡角對邊坡有如下影響規律:

①巖石層理面(弱面)的走向、傾向和傾角與邊坡的坡面相同如所示,此時的邊坡處于臨界狀態,可能塌落,可能穩定。如在開采中上下來挖不一致而較多地掏采了邊坡的中下部時,極易發生邊坡滑坡與坍塌。

②巖石層理面(弱面)的走向、傾向與邊坡一致,但邊坡角小于弱面傾角,這時的邊坡處于穩定狀態,‘舶不易發生塌方。

③巖石弱面傾角小于邊坡角,而且弱面的下方與邊坡面相交,則相交以下部分的麻石巖體易發生滑落。

④巖石弱面的傾向與邊坡相反,這時邊坡一般也是穩定的。

實際上,巖石的弱面并不一定都是一致的,邊坡的被面角只能考慮巖石層理面的影響。在實際開采過程中,應經常觀察邊坡的情況,尤其是在爆破和下雨后,發現有滑坡與坍塌的危險,應及時采取措施

進行處理。

(2)合理選擇開采技術參數。

①選擇合理的開采高度。嚴格按照《金屬非金屬露天礦山安全規程》的規定設置臺階高度和臺階坡面角,確定合理的邊坡形成。一般情況下,不分臺階的邊坡高度超過20m時,觀察和控制邊坡的穩定較為困難,因此,規程規定,高度超過20m的采礦場必須實行分層開采。

②選擇合理的開采程序和推進方向,是指在開采時,應遵循從上層到下層開采的原則,嚴禁“掏采”。

③貫徹“采剝并舉,剝離先行”的方針,超前列離表土與風化層。

④在臨近邊坡處采用控制爆破方法,如微差爆破、預裂爆破、緩沖爆破等,以減少爆破震動對邊坡的影響。

(3)其他預防措施如下:

①在開采境界范圍內,預先疏干地下水并在露天坑四周修建排水溝。

②對邊坡加強監測,及時發現邊坡移動和滑落隱患,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

③對節理、裂隙等易引起滑坡與坍塌的邊坡地形,采取人工加固措施。

(二)組織措施

(1)作業前,必須對工作面進行認真檢查全的因素。清除危石和其他不安

(2)加強觀察邊坡,發現邊坡上有裂隙可能坍塌或有大塊浮石在上部時,必須及時上報,并及時處理。

(3)現場作業人員發現邊坡有坍塌征兆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到安全地點。

(4)對潛在危險的邊坡,應建立觀測預報制度,設立專門的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