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綜采工作面過空巷安全技術措施

綜采工作面過空巷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8143

一、概況12上101工作面長450m,總推進長度1104m,在推進至986m處需過主回撤通道空巷。該空巷距12上101回風順槽117.8m、長118m、寬5.4m、高2.15-2.3m(砼底后),與回順呈平行布置??障飪软?、幫無裂隙,現已采用加強支護措施,但調車硐口局部超高達2.5-2.9m,已采取砼底、架棚支護措施。為防止在推進過程中發生冒頂,同時保證作業人員及設備的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二、危險源辨識過空巷期間主要的工作任務有:煤機司機割煤、支架工拉架等,針對以上工作任務有針對性地進行危險源辨識。以下危險源在作業過程中需加以重點控制及防范,以此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序號危險源辨識及后果描述等級標準及措施1過空巷期間未設置風幛導致風流短路重大在回撤通道口設置風幛;嚴禁人員破壞風幛。2過空巷期間空巷發生冒頂。重大按要求對空巷采取錨索+W鋼帶加強支護。3空巷超高導致支架不接頂影響支護質量、推溜困難。中等將回撤通道砼底使其達到支架支護高度,支架工升平衡使其盡量接頂。4空巷對應區域未拉超前導致頂板離層。中等推溜后支架工立即拉超前減小空頂面積與空頂時間。5空巷錨索托盤掉在運輸機內卡運輸機,托盤飛濺傷人人員。中等過空巷時煤機司機放慢割煤速度;對錨索托盤使用塑料網封邊。6空巷兩幫酥軟,片幫傷及人員。中等嚴禁人員進入運輸機到空巷周邊區域。7工作面底板與空巷底板不平導致斷槽。中等要求在空巷前后3架內平緩過渡。三、空巷現況1、空巷位置:距本工作面回順117.8m,由12上101主回撤通道開口,與工作面推進方向平行,對應工作面第190-192架。2、空巷尺寸:長118m、寬5.4m、高2.15-2.3m(砼底后),在距主回撤通道65m處有調車硐,深11m、寬5.0m、雙抹角4.1×3.5m、1.5×0.5m,對應工作面第193-198架。3、空巷支護:采用Φ16×1800mm錨桿+鋼筋網支護,間排距1.1×1.0m,并采用Φ15.24×6500mm錨索加強支護,支護間排距3×3m,每排2根。4、通風狀況:在主回撤通道安裝1臺YBT-5.5型軸流式局部風機向空巷供風。四、過空巷方案1、空巷高度大于本工作面支架最大支護高度,對空巷局部坑洼處填片石,同時進行砼底(砼底施工后巷高2.15-2.3m),以保證底板平整與支架支護狀態。2、為防止周期來壓期間空巷頂板發生冒頂,采用Φ17.8×8000mm錨索+W鋼帶補強支護,間排距2×3m,每排3根,與原頂板錨索等距間隔布置。3、在空巷開口65m處遇調車硐,調車硐深11m,在推進至調車硐位置時同時揭露空巷16.4m,為防止同時大面積揭露頂板發生冒頂,從調車硐內至空巷左幫支圓木點柱,間距3m,點柱距正幫1.2m。4、對調車硐口超高段采用Φ17.8×8000mm錨索+11#工字鋼架棚支護,在工字鋼上碼放道木并接頂形成人工假頂。超高段長8m,鋼梁排距1m共9排,每排布置2根錨索,架棚后巷高2.15m。5、空巷內調車開口抹角4.1×3.5m、1.5×0.5m,跨度達9m,對調車硐口的抹角加密錨索支護。6、對空巷內的錨索托盤由專業隊伍采用塑料網片封邊,以防止來壓期間托盤崩落卡住刮板影響其運行造成斷鏈。7、空巷處于工作面回風順槽側,在空巷口由通風隊設風幛,防止工作面在過空巷期間發生風流短路、隅角有害氣體超標、能見度低等。五、安全技術措施1、每班跟班副隊長或班長對空巷所在區域頂板及煤幫情況進行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組織人員徹底處理。2、提前清除空巷內設施、物料,并在巷口設置柵欄與警示,嚴禁人員進入空巷,嚴禁人員從空巷通行至工作面。3、過空巷期間由于空巷兩幫不穩定,嚴禁人員進入運輸機到空巷周邊區域,以免矸石垮落傷人。4、檢修班重點對188-198架段支架、溜槽、銷排重點檢修,防止在推進過程中故障影響生產。5、嚴禁人員損壞回撤通道風幛,由機尾工每天檢查風幛狀況。6、架棚區鋼梁距幫300mm左右,煤機司機割煤與空巷貫通時,先將煤體底部割透,再逐漸緩慢升起滾筒掃頂,嚴禁將懸吊錨索和工字鋼割壞以免鋼梁移位、木垛垮落失去支護作用。7、煤機司機割煤至空巷位置時放慢速度,降低頂滾筒,防止滾筒將錨索托盤卷起造成托盤飛濺傷人,嚴禁損壞頂板網片及鋼帶。8、由于空巷已砼底,煤機司機割煤時必須保證空巷頂、底板兩端平緩過渡,嚴禁留設臺階。9、工作面推進到調車硐期間支架工發現圓木點柱傾倒上系統時,立即機頭工發現信號,待圓木被運轉到機頭位置時閉鎖運輸機后處理。10、出現因支架不接頂影響推溜時需用道木墊頂梁,墊架前必須檢查頂幫狀況、閉鎖運輸機,跟班隊長督導執行。11、推溜后支架工必須對空巷區域對應的支架拉超前,盡量減小空頂面積與空頂時間。12、支架工在空巷區域升架時盡量升緊,以破壞錨索錨固力,加速采空區頂板垮落。13、支架工移架后保證達到252bar的初撐力,跟班隊長現場檢查。14、嚴禁將煤機停在在空巷及其周邊區域。15、如在推進過程中出現空巷對應區域架前冒頂嚴重,視情況另編制措施并執行。六、其他其他未盡事宜嚴格執行《12上101綜采工作面作業規程》、《綜采設備操作規程》、《煤礦安全規程》及礦相關規程制度。附圖:12上101綜采工作面空巷布置平面圖12上101綜采工作面空巷支護斷面圖

篇2:綜采工作面煤層注水管理辦法

為加強綜采工作面工程質量管理,本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加強工作面頂板管理,增強煤層黏結性,減少煤層在采、巷修等作業過程中的頂板冒落機率,預防頂板事故的發生,確保綜采工作面安全正?;夭?特制定如下煤層注水管理辦法:

1、綜采工作面煤層必須逢采必注,不注不采,每班工作面保證3個以上孔同時注水,少一個罰款100元/次。

2、注水孔要嚴格按照以下原則布置:

(1)、煤層h≥6m時,注水孔呈三花眼布置,上孔布置于煤壁頂梁處,孔深不小于6m,仰角不小于30°;下孔布置于煤壁距頂梁0.3m處,孔深不小于5m,仰角15°~20°;孔間距均為4m~6m。

(2)、煤層3m

(3)、煤層2m

3、注水孔采用風動鉆機施工,鉆頭直徑ф42mm。

4、封孔采用直徑ф42mm、長度1m~1.6m的水力膨脹式封孔器,封孔深度不小于1.5m,確保封孔質量。

5、巷道在擴修作業前必須至少提前三天進行注水,保證在擴修作業開始時注水點始終超前作業點不少于5m,以充分濕潤并銹結煤體,嚴格做到不注不擴。

6、注水孔沿擴修巷道斷面輪廓線布置,每排不少于3個,排距不大于3m,單孔孔深不小于3m,注水孔垂直于巷道斷面輪廓線并向擴修前進方向傾斜不小于60°。

7、擴修注水時,封孔采用直徑ф42mm、長度1m~1.6m的水力膨脹式封孔器,封孔深度不小于1.0m,確保封孔質量。

8、十字頭擴修應采用多孔少注方法進行注水,注水孔間距不少于2m,終孔間距不大于5m,濕潤煤體不少于巷道輪廓線外2m。

9、注水量以作業地點煤層充分濕潤或相鄰孔出水為原則,并超前工作面煤墻不少于2m。

10、各作業場所要提前備齊注水設備,注水系統良好,并嚴要求注水。

11、注水壓力不超過地層壓力而高于煤層的瓦斯壓力,一般單孔注水壓力為2.5MPa~5MPa。

12、各綜采隊每班作業前,要認真做好煤層注水工作,如發現不注或注水效果不佳時,將現場要求整改,且對責任單位罰款300元/次,對跟班隊長、班長各罰30元/次,注水孔深度不夠5米,每孔罰款10元。

13、注水過程中出現大的片幫、冒頂時應立即停止注水,進行處理。

14、注水過程中,注水工必須隨時觀察注水壓力、流量,不得離開注水位置進行其它工作。

15、綜采隊要派專人負責注水工作,嚴格注水標準,不得敷衍了事,消極工作。

16、綜采隊要嚴格注水驗收制度,生產技術科不定期巡回檢查,并根據檢查情況對責任單位及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17、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

篇3:綜采工作面設備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加強綜采工作面設備質量管理,提高綜采工作面質量標準化水平,特制定如下管理辦法:

1、前部運輸機與轉載機搭接要合理,要求運輸機鏈輪中心距轉載機中心板高為600-750mm;鏈輪外緣與轉載機槽子上幫內緣垂直。搭接不合規定標準的,對綜采隊罰款100元/次,對當班跟班隊長和班長各罰款30元/次,隊長罰款20元/次。

2、后部運輸機與轉載機搭接高度要求,過渡支架掩護梁下沿與后部運輸機機頭架上沿高度不低于400mm;寬度要求后部運輸機鏈輪外緣與轉載機上幫鏈垂直。搭接不合標準的,對綜采隊罰款100元/次,對當班跟班隊長和班長各罰30元/次,隊長罰款20元/次。

3、工作面要加強涌水的管理,運輸機不得拉水煤,底鏈不拉回頭煤。否則對綜采隊罰款200元/次,對當班跟班隊長和班長各罰30元/次,隊長罰款20元/次。

4、轉載機拉移前,要清凈轉載機過橋下、兩幫及導軌下的浮煤、浮矸及雜物,底板要清平,寬度至少大于轉載機寬度的400mm,否則對綜采隊罰款100元/次。

5、工作面后部運輸機要安設防滑裝置,否則對綜采隊罰款200元/次,對隊長罰款50元/次。

6、轉載機與皮帶機尾搭接要符合要求,轉載機機頭要安裝擋煤板,否則對使用單位罰款100元/次。

7、皮帶運輸機機尾要有專門的維護人員,要求皮帶底下的浮煤及雜物清凈,機尾防護罩上無浮煤、雜物,否則對責任單位罰款100元/次,對責任人罰款30元/次。

8、皮帶機尾積水、淤煤要及時疏排和清挖,否則對責任單位罰款100元/次,對跟班隊長、班長各罰20元/次。

9、水溝要經常清挖,確保水路暢通,否則責任單位罰款200元/次,對各班隊長、班長各罰30元/次。

10、施工單位要定期對機電設備進行檢修,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否則將根據事故的性質和影響,對責任單位及責任人罰款并追究責任。

11、本辦法適用于各綜采隊,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實施。

生產技術科

2009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