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采空區防止煤炭自燃安全措施

采空區防止煤炭自燃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1536

目前礦井所開采的二1煤層,自燃發火傾向為Ⅲ類,屬不易自燃煤層,煤塵無爆炸危險性。為了做到防患與未然。特制定本安全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的基本情況

12070采煤工作面已經結束。12110工作面已經形成生產能力,12110采煤工作面布置在12070采煤工作面下方。因采掘布置,12110工作面的上副巷是利用12070采煤工作面的下副巷沿空留巷形成的,現12110工作面的通風路線是:12110下副巷→12110工作面→12110上副巷(12070下副巷)→原12070采煤工作面→原12070上副巷→12采區回風巷→總回風巷。

二、引起煤層自燃發火的主要因素

采空區自燃主要發生在回采工作面采空區及采空區上部的氧化帶。本礦井開采的煤層主要為中厚煤層,采空區自燃發火危險性大。

根據本礦實際,造成煤層自燃發火的主要因素有:

1、采空區浮煤多,氧化自燃。

2、由于12110采煤面回風經過原12070下副巷和原12070采煤工作面,因此造成12110采煤工作面通風困難。

3、12110部分回風有可能經過12070采空區。

三、采空區防滅火措施

1、對原12070下副巷及12070采煤工作面有空幫的地方,采用黃土充填。用廢舊皮帶或風布進行封幫,減少向12070采空區的漏風通道。

2、在12110上副巷(原12070下副巷)和原12070采煤工作面巷道維修時,應充填閉實巷幫,并采用廢舊皮帶或風布對舍幫側進行封幫,減少向12070采空區漏風通道。

3、保證12110進回風巷暢通,有效斷面不得小于設計斷面90%(包括備用材料對方的截面積),降低通風阻力。

4、在采煤工作面正常通風能夠稀釋和排除瓦斯(瓦斯不超限)的情況下,不得增加12110采煤工作面的風量。

5、通風科每月對12070采空區的漏風進行測定一次,并及時向總工程師匯報。

6、在原12070采煤工作面上隅角,距切頂線0.3米—0.5米位置,安裝一臺一氧化碳傳感器(報警點為0.0024%)和一個溫度傳感器(報警點為30度)。

7、瓦斯檢查員和管理人員每班對12110回風巷(原12070上副巷)一氧化碳濃度和溫度進行觀測,如有變化要及時向調度室匯報,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8、通風科每周對12110回風巷(原12070上副巷)一氧化碳濃度取樣檢測,對檢測一氧化碳濃度和溫度進行登記對比,一氧化碳濃度和溫度數值有上升趨勢要及時向總工程師和礦長匯報。

9、如果一氧化碳濃度和溫度數值上升趨勢明顯,應立即撤出12110采煤工作面及回風流所有人員,減小向該采煤工作面的風量。

10、調度室安排施工單位,每月對12110上副巷上邦循環注水一次,使采空散煤濕潤沉積粘結。要求水量、水壓不宜過大,能夠濕潤煤體即可。

11、如果發現有自燃預兆,應立即撤出人員,停止向該工作面供風,通知救護隊對進入該采面的所有巷道進行封閉。

12、12110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進行永久性封閉。

四、井下火災匯報與處理原則

1、任何人發現井下自然發火或自燃預兆都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礦調度室接到報告應立即通知通風科迅速查明火情,同時向礦值班領導、礦長、總工程師進行匯報。通風科應根據現場情況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并報請礦長、總工程師批準。

2、任何人發現礦井火災應首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直接滅火?,F場區(科)長、隊長、班長及其他管理人員應依照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受害地區和可能受害地區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并利用現場一切工具和滅火器材直接滅火。

3、調度室接到火警報告后,應立即按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通知有關人員。值班礦長在礦長和總工程師未到之前,負責組織事故的處理工作。

4、處理火災時,應遵守下列原則:

⑴非礦山救護隊員只能在CO濃度不超過0.0024%,CH4濃度在1.5%以下、氣溫低于攝氏35度、且無爆炸危險地點工作。

⑵撲滅電器火災必須首先切斷電源,未切斷電源前禁止用水滅火。用水滅火時,應先滅火源外圍再滅火源中心,滅火水量要充足。

⑶油脂類火災只能用滅火器或砂子滅火。

⑷當井下火災直接撲滅或直接滅火措施無效時,必須采取封閉措施,采取封閉措施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確保安全、有效滅火的前提下,盡量縮小封閉范圍。

②一般應采取進回風側同時封閉方案,不具備同時封閉條件時,應采用先進風側后回風側的方案。

③封閉過程中,指定專人每10分鐘檢查一次進、回風流中的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以判斷有無爆炸危險性。人員只能在無爆炸危險的前提下進行施工。

④密閉墻上必須留有觀測孔和措施孔,觀察孔要用專用堵板進行封堵。

⑤事故處理完畢后,由通風科負責寫出火災事故報告,報送有關部門。

五、避災線路

1、火源上風側人員撤離路線:12110工作面→12110下副巷→12軌道下山(12皮帶下山)→-150軌道巷(-150皮帶巷)→副井底→地面

2、火源下風側人員撤離路線:應根據自己當前位置,取最短距離進入新鮮風流巷道中,沿以上避災路線撤離。

篇2:防止煤炭自燃消防器材設置管理規定

1.生產技術部門在設計采區或工作面時,必須認真考慮防火問題并遵循下列原則:

⑴.盡量采用能夠避免對井巷煤柱進行過多切割的開采工序。

⑵.留足保護煤柱,采取采區分隔管理,避免各采區互通。

⑶.合理布局通風設施位置,盡量避免井巷與采空區貫通。

⑷.盡量減少穿層溜煤井的個數,盡量避免區域角聯通風系統的出現。

⑸.實現集中生產,盡量縮短生產戰線,對舊采區實行逐步收縮,逐步封閉。

2.采用沿空留巷的開采方式推進的工作面,通風科要制定專門防火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3.采煤工作面必須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要求進行作業,不向采空區丟煤或少丟煤,采高必須嚴格控制,不留頂煤或底煤,端頭及工作面的浮煤應清掃干凈,不得遺留到采空區。

4.加強巷道支護,盡量避免冒頂、漏頂事故發生。萬一發生冒頂、漏頂事故,必須將冒頂、漏頂區域的浮煤、虛煤清除干凈,并采取措施將冒頂區接實、封嚴。

5.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各種設備必須回收干凈,保證采空區頂板能夠充分垮落密實,盡量消除采空區漏風;采用錨桿支護的巷道在進入采空區以前,應將托板取掉。

6.采煤工作面及采區回采結束后,必須盡快砌筑永久性密閉(防火墻),最遲不得超過45天。

7.采空區密閉(防火墻)必須保證質量,嚴密不漏風,施工時要掏槽,掏槽深度符合要求。在有涌水的地點施工永久密閉(防火墻)時,還應設置返水管,打水泥底座。

8.封閉的工作面或采區,只有經過取樣化驗確認無自然發火時,方可啟封。

9.啟封已封閉的工作面或采區必須制定防止煤炭自燃的安全技術措施。

10啟封已封閉的工作面或采區后三天內,每班必須由礦山救護隊檢查通風工作,并測定水溫、空氣溫度和空氣成份。只有確認無自燃發火后,方可恢復生產。

11.井下所有的機電硐室、火藥庫都要備有干粉滅火器和砂箱等消防器材,其最低數量為:滅火器4個、砂子0.4m3。

12.皮帶頭應備有不少于2個的滅火器,附近15米范圍內消防管路必須設置三通和閥門,并備有不少于10米的消防軟管。

13.井下消防材料庫設在井底車場,并裝備消防列車,其中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應備有明細臺帳,礦長組織各有關部門每季度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4.各處消防器材由機電科、運輸隊、各采掘隊組進行管理。過期的滅火器材必須及時更換,板結的砂子應及時疏松或更換。

15.因處理火災消耗的器材,必須在24小時之內由管理單位補充到規定數量。

篇3:采空區防止煤炭自燃安全措施

目前礦井所開采的二1煤層,自燃發火傾向為ⅲ類,屬不易自燃煤層,煤塵無爆炸危險性。為了做到防患與未然。特制定本安全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的基本情況

12070采煤工作面已經結束。12110工作面已經形成生產能力,12110采煤工作面布置在12070采煤工作面下方。因采掘布置,12110工作面的上副巷是利用12070采煤工作面的下副巷沿空留巷形成的,現12110工作面的通風路線是:12110下副巷→12110工作面→12110上副巷(12070下副巷)→原12070采煤工作面→原12070上副巷→12采區回風巷→總回風巷。

二、引起煤層自燃發火的主要因素

采空區自燃主要發生在回采工作面采空區及采空區上部的氧化帶。本礦井開采的煤層主要為中厚煤層,采空區自燃發火危險性大。

根據本礦實際,造成煤層自燃發火的主要因素有:

1、采空區浮煤多,氧化自燃。

2、由于12110采煤面回風經過原12070下副巷和原12070采煤工作面,因此造成12110采煤工作面通風困難。

3、12110部分回風有可能經過12070采空區。

三、采空區防滅火措施

1、對原12070下副巷及12070采煤工作面有空幫的地方,采用黃土充填。用廢舊皮帶或風布進行封幫,減少向12070采空區的漏風通道。

2、在12110上副巷(原12070下副巷)和原12070采煤工作面巷道維修時,應充填閉實巷幫,并采用廢舊皮帶或風布對舍幫側進行封幫,減少向12070采空區漏風通道。

3、保證12110進回風巷暢通,有效斷面不得小于設計斷面90%(包括備用材料對方的截面積),降低通風阻力。

4、在采煤工作面正常通風能夠稀釋和排除瓦斯(瓦斯不超限)的情況下,不得增加12110采煤工作面的風量。

5、通風科每月對12070采空區的漏風進行測定一次,并及時向總工程師匯報。

6、在原12070采煤工作面上隅角,距切頂線0.3米—0.5米位置,安裝一臺一氧化碳傳感器(報警點為0.0024%)和一個溫度傳感器(報警點為30度)。

7、瓦斯檢查員和管理人員每班對12110回風巷(原12070上副巷)一氧化碳濃度和溫度進行觀測,如有變化要及時向調度室匯報,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8、通風科每周對12110回風巷(原12070上副巷)一氧化碳濃度取樣檢測,對檢測一氧化碳濃度和溫度進行登記對比,一氧化碳濃度和溫度數值有上升趨勢要及時向總工程師和礦長匯報。

9、如果一氧化碳濃度和溫度數值上升趨勢明顯,應立即撤出12110采煤工作面及回風流所有人員,減小向該采煤工作面的風量。

10、調度室安排施工單位,每月對12110上副巷上邦循環注水一次,使采空散煤濕潤沉積粘結。要求水量、水壓不宜過大,能夠濕潤煤體即可。

11、如果發現有自燃預兆,應立即撤出人員,停止向該工作面供風,通知救護隊對進入該采面的所有巷道進行封閉。

12、12110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進行永久性封閉。

四、井下火災匯報與處理原則

1、任何人發現井下自然發火或自燃預兆都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礦調度室接到報告應立即通知通風科迅速查明火情,同時向礦值班領導、礦長、總工程師進行匯報。通風科應根據現場情況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并報請礦長、總工程師批準。

2、任何人發現礦井火災應首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直接滅火?,F場區(科)長、隊長、班長及其他管理人員應依照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受害地區和可能受害地區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并利用現場一切工具和滅火器材直接滅火。

3、調度室接到火警報告后,應立即按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通知有關人員。值班礦長在礦長和總工程師未到之前,負責組織事故的處理工作。

4、處理火災時,應遵守下列原則:

⑴非礦山救護隊員只能在co濃度不超過0.0024%,ch4濃度在1.5%以下、氣溫低于攝氏35度、且無爆炸危險地點工作。

⑵撲滅電器火災必須首先切斷電源,未切斷電源前禁止用水滅火。用水滅火時,應先滅火源外圍再滅火源中心,滅火水量要充足。

⑶油脂類火災只能用滅火器或砂子滅火。

⑷當井下火災直接撲滅或直接滅火措施無效時,必須采取封閉措施,采取封閉措施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確保安全、有效滅火的前提下,盡量縮小封閉范圍。

②一般應采取進回風側同時封閉方案,不具備同時封閉條件時,應采用先進風側后回風側的方案。

③封閉過程中,指定專人每10分鐘檢查一次進、回風流中的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以判斷有無爆炸危險性。人員只能在無爆炸危險的前提下進行施工。

④密閉墻上必須留有觀測孔和措施孔,觀察孔要用專用堵板進行封堵。

⑤事故處理完畢后,由通風科負責寫出火災事故報告,報送有關部門。

五、避災線路

1、火源上風側人員撤離路線:12110工作面→12110下副巷→12軌道下山(12皮帶下山)→-150軌道巷(-150皮帶巷)→副井底→地面

2、火源下風側人員撤離路線:應根據自己當前位置,取最短距離進入新鮮風流巷道中,沿以上避災路線撤離。收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