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二采區運輸下山防止誤揭煤層安全技術措施

二采區運輸下山防止誤揭煤層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1570

一、概況

二采區運輸下山屬礦井開拓巷道,布置方式為頂板穿層,全長500m,方位336°,傾角28°。

回風石門為半圓拱斷面,半圓拱斷面規格:凈斷面6.2m2?,掘進斷面6.5m2。凈寬2.6m,凈高為2.4m。永久支護為錨網噴支護。

(一)地質構造

礦區位于茂蘭向斜東翼茂蘭煤田,巖層傾向310~330°傾角為20~25°左右。斷層附近產狀變陡,約為40°左右。

礦區中部和中西部為北東向斷層F41、F42,斷層F41斷面傾角平緩從而造成斷層走向和傾向不定,沿走向上其形跡呈不規則曲線狀,為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滑覆構造,發育于淺表,對深部煤層影響不大。F42走向北東,傾向北西,傾角50°,對煤層有一定的破壞作用,為一正斷層。

綜上所述,礦區地質構造屬于簡單類型。

(二)地質特征

1、?礦區地層

根據儲量核實報告,礦區出露地層為石炭系下統大塘組,現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大塘組(C1d):按巖性段可分為三巖性段:黃金、寺門段和羅城段。

黃金段(C1d1):為深灰、灰黑色泥巖夾少量泥灰巖及鈣質泥巖。地層厚約20-30m。

寺門段(C1d2):按巖性組合特征可分為五個巖性層。

寺門段第一層(C1d2-1):為深灰-灰黑色鈣質泥巖和泥巖夾灰至深灰色中厚層狀細粒砂巖、鈣質砂巖,于縱向上構成不等厚韻律旋回,夾煤層和煤線1~3層。地層厚約30~40m左右。

寺門段第二層(C1d2-2):下部為深灰色泥巖、砂質泥巖夾灰白砂巖、石英砂巖,含煤層3~4層,Ⅰ和Ⅱ、Ⅲ層煤層主要產于其底部和上部。中部為砂巖、石英砂巖和條帶狀砂巖夾泥巖,含煤線或薄煤3~9層。上部為泥巖夾石英砂巖和煤線及薄煤1~5層。地層厚約50~80m左右。

寺門段第三層(C1d2-3):由上下兩層灰、深灰色砂巖、石英砂巖及中部的砂質泥巖組成,其中部常夾泥灰巖及灰巖。地層厚約22~40m。

寺門段第四層(C1d2-4):下部以灰黑色泥巖、鈣質泥巖為主,夾砂巖、泥灰巖,瘤狀泥灰巖,底部為深灰色細粒至中粒砂巖。上部為砂巖、石英砂巖為主夾砂質泥巖、泥灰巖夾泥巖、灰巖等。厚約37~47m。

寺門段第五層(C1d2-5):下部以石英砂巖、砂巖、鈣質砂巖為主,夾泥質粉砂巖及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上部為灰巖、瘤狀灰巖平鈣質砂巖,泥質粉砂巖。地層厚約15~55m。

羅城段(C1d3)按巖性組合特征可分三個巖性層

羅城段第一層(C1d3-1):為灰、淺灰色中厚層狀細晶灰巖夾數層瘤狀泥灰巖,局部地段其底部時見鈣質砂巖或石英砂巖。厚約40~50m。

羅城段第二層(C1d3-2):為淺灰色薄層-中厚層細晶灰巖,夾少量泥灰巖,紫紅色泥巖及鈣質粉砂巖等,其項部局部地段夾若干層白云巖或云質灰巖。厚約50~120m。

2、含煤巖系及煤層特征

礦區內主要煤層產于寺門段第二層二分層(C1d2)下部,共夾煤層13~18層,總厚4.36~6.23m,含煤系數為5.69~8.25%,其中Ⅰ、Ⅱ、Ⅲ煤層,Ⅰ煤層局部可采,Ⅲ煤層不可采。Ⅰ、Ⅱ、Ⅲ煤層的煤層結構物征如下:

Ⅰ煤:煤層厚度地表延伸較穩定,地表厚度在0.37~1.35m之間,一般0.6~0.8m,平均厚度0.7m。深部厚度比地表略薄,煤層結構簡單,偶見泥巖或砂巖夾矸。頂板一般為細-粉砂巖、底板為粉砂巖。

Ⅱ煤:煤層厚度穩定,全層可采,地表厚度0.85~1.96m,一般1.2~1.3m,平均厚1.24m。煤層結構簡單,為單一煤層,偶見泥巖或夾矸一層。頂板一般為細-粉砂巖、底板為粉砂巖。

?Ⅲ煤:煤層厚度不穩定,厚0.24~0.55m,一般0.4~0.45m,均不可采。煤層結構簡單,偶見泥巖或夾矸一層。頂板一般為細-粉砂巖、底板為粉砂巖。

(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鑒定情況

根據貴州省能源局文件,關于黔南州煤炭局《關于上報2009年度煤礦瓦斯等級鑒定報告進行審查報告》的批復,荔波縣恒姑煤礦絕對瓦斯涌出量為0.94m?/min,相對瓦斯涌出量為11.30m?/t,荔波縣恒姑煤礦瓦斯等級鑒定為高瓦斯礦井。

(四)通風系統

1、主扇

1、礦井通風方式為并列抽出式通風。回風井安裝2臺FBCDZ№-14防爆抽出式對旋軸流式主要通風機,功率為2×45kw。礦井總進風量2250m?/min,回風量2289m?/min。

2、局部通風

二采區運輸下山掘進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風機壓入式通風。局部通風機采用FBD№5.0/11(11kw)供風,并安裝了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風機風量180--220m?/min。

(五)抽放系統情況

我礦建立了高、低負壓瓦斯抽放系統,現運行正常。

高負壓抽放泵ZBEA303型水環式真空泵2臺。電機功率75KW。

低負壓抽放泵型號ZBEA303型水環式真空泵2臺。電機功率75KW。

(六)監控系統情況

礦井已安裝KJ70N安全監控系統,一臺主機,一臺備用。運行正常。

二、?誤揭煤層的原因

?由于二采區運輸下山在掘進過程中要經過F42斷層,F42走向北東,傾向北西,傾角50°,落差約有55米,對煤層有一定的破壞作用,F42斷層構造內未進行詳查和精查的地質勘探工作,區域內的地質構造、煤層層數、煤層埋深、煤層產狀及斷層、褶曲等不甚了解;煤層瓦斯含量、瓦斯壓力、瓦斯釋放情況、瓦斯滲透情況等有待測定;在加上具體操作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出現偏差,就有可能出現誤揭煤層現象,為了避免出現誤揭煤層,特制定防止誤揭煤層安全技術措施。

三、安全技術措施

1、掘進施工,嚴格按“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指導施工,施工的地質鉆孔必須按照《防突規定》要求進行,防止誤揭煤。鉆孔的深度、個數、方位必須符合《二采區運輸下山防誤揭煤層鉆孔示意圖》的規定。鉆孔施工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必須保留20m的安全超前距。鉆孔深度不得小于50米,鉆孔直徑為75毫米。

2、加強鉆孔檢查驗收,提高鉆孔施工質量。打鉆過程中,鉆工必須記錄清楚鉆孔見煤、過煤、噴孔、頂鉆、塌鉆等情況,檢查員現,并作好記錄備查。打鉆時必須安排一名瓦檢員現場監督檢查。

3、加強瓦斯地質預報,準確掌握煤層賦存位置,防止誤揭煤層。瓦斯檢查員要不斷檢測鉆孔中瓦斯涌出情況,發現瓦斯異常或超限時,必須停止一切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

4、鉆進過程中,如遇地質破碎、頂鉆、卡鉆、噴孔等其他動力現象,必須立即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

5、加強監測監控,保證監控有效。按照“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的要求,加強監控的日常檢修和維護,保證監控設備完好,數據準確傳輸,實現井下瓦斯24小時不間斷有效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掘進中發現地質、礦壓、瓦斯異常,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待采取相應措施確認無危險后方可恢復掘進。

7、必須保證掘進工作面有足夠的新鮮風流,風量必須滿足現場需用,嚴禁無計劃停風和無風微風作業。

8、加強機電設備的檢查,杜絕機電設備失爆,嚴禁一切火源入井。

9、打鉆遇煤層時,按《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要求,編制石門揭煤專項設計和揭煤安全技術措施,揭煤過程中嚴格按“四位一體”的綜合防突措施進行,按接煤程序進行揭煤,確保揭煤安全。掘進過程中必須準確控制掘進迎頭的鉆孔超前距,防止誤揭煤防止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發生。

10、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層的最小法向距離7m以前實施預抽一片口回風石門揭煤區域煤層瓦斯區域防突措施,瓦斯抽放鉆孔必須按《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要求進行設計施工。

11、頂底板巖巷距突出煤層的最小法向距離小于10m時(在地質構造破壞帶為小于20m時),必須邊探邊掘,確保留足安全巖柱,最小法向距離不小于5m,當小于5m時必須采取瓦斯和地應力卸放措施。

12、其他未盡事宜,按《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煤礦安全規程》執行。

篇2:防止誤揭煤層技術安全措施模版

結合本礦井地質構造情況,為了避免出現誤揭煤層,堅持“有疑必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特編制防止誤揭煤層技術安全措施:

1、井筒、巷道的開拓、掘進施工過程中,對可疑地區先用物探超前探測,查清區域內的地質構造、煤層層數、煤層埋深、煤層產狀及斷層、褶曲等情況。

2、探水探煤層鉆孔的深度、個數、方位必須嚴格按設計施工,嚴禁私自更改參數。如果遇到見煤異常或斷層、陷落柱等地質構造時,現場施工值班隊長(班長)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經請示總工程師,批復新方案后,重新設計新的參數,方可恢復作業,必須保留20m的安全超前距。

3、巷道掘進過程中,必須先施工探眼,探眼深度、個數、方位必須嚴格按設計施工,嚴禁私自更改參數;并填寫好釬探記錄備查。

4、加強鉆孔檢查驗收,提高鉆孔施工質量。打鉆過程中,由地測科派專人現場監管,詳細記錄開孔位置、鉆孔傾角、方位、孔深及巖性情況,密切關注打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隨時掌握第一手資料;特別注意打鉆穿透的各個層位,并作好記錄備查。

5、鉆進過程中,如遇地質破碎、頂鉆、卡鉆、噴孔等其他動力現象,必須立即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查清楚施工區域的地質構造、斷層、溶洞的位置、裂隙的位置和走向,以及瓦斯儲量和壓力等情況,采取相應的預防或處理措施。一般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當瓦斯噴出量和壓力都不大時,用黃泥或水泥砂漿等充填材料堵塞噴出口。

(2)當瓦斯壓力和噴出量較大時,在可能的噴出地點附近打前探鉆孔,查明瓦斯的積存范圍和瓦斯壓力。如果瓦斯壓力不大,積存量不多,可以通過鉆孔,讓瓦斯自然排放到回風流中。如果瓦斯自然排放量較大,有可能造成風流中瓦斯超限時,應將鉆孔或巷道封閉,經過瓦斯管路,將瓦斯抽采到地面,加以綜合利用。經過抽放措施后,瓦斯壓力下降到規定值后,再進行正常掘進。

6、加強瓦斯地質預報,準確掌握煤層賦存位置,防止誤揭煤層。瓦斯檢查員要不斷檢測鉆孔中瓦斯涌出情況,發現瓦斯異常或超限時,必須停止一切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

7、加強監測監控,保證監控有效。按照“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的要求,加強監控設備的日常檢修和維護,保證監控設備完好,數據準確傳輸,實現井下瓦斯24小時不間斷有效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8、嚴格執行“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加強防突知識培訓,提高職工防突意識和能力。切實抓好近突出煤層掘進、異常地質構造條件下防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發生。

9、掘進中發現地質、礦壓、瓦斯異常,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待采取相應措施確認無危險后方可恢復掘進。

10、必須保證各個掘進工作面有足夠的新鮮風流,風量必須滿足現場需用,嚴禁無計劃停風和無風微風作業。

11、必須保證井下所有電器設備的防爆性能良好,杜絕一切火源入井。

12、其他不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和《防突管理規定》執行。

篇3:防止誤揭煤層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況

彭家灣煤礦位于竹林腳—白泥田近EW向斷層北盤,礦區內構造主要為EW向的F1正斷層和NE向的F2正斷層,斷面傾向北西,傾角70~75°,斷距21~24m。地層傾向北東50°,傾角8~15°,平均10°左右。礦區內出露的地層第四系、三疊系下統夜組、二疊系上統長興組、二疊系上統龍潭組、二疊系上統茅口組,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龍潭組。

根據貴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產字[2008]1547號《對畢節地區2008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的批復》,彭家灣煤礦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9.78m3/mim,相對瓦斯涌出量64.01m3/t,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為1.32m3/mim,相對涌出量8.64m3/t,鑒定等級為高瓦斯礦井。按煤與瓦斯突出設計和管理。

主斜井、副斜井、回風斜井從C14煤層頂板開口施工至+1300m標高,貫通形成礦井開拓系統,通過反石門揭穿C14、C16煤層。在井筒西翼布置1401回采工作面,東翼布置1402回風巷掘進工作面、1402運輸巷掘進工作面。

在副斜井井底布置水泵房和井底水倉。

二、誤揭煤層的原因

由于本礦井田未進行詳查和精查的地質勘探工作,區域內的地質構造、煤層層數、煤層埋深、煤層產狀及斷層、褶曲等不甚了解;煤層瓦斯含量、瓦斯壓力、瓦斯釋放情況、瓦斯滲透情況等有待測定;在加上具體操作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出現偏差,就有可能出現誤揭煤層現象,為了避免出現誤揭煤層,特制定防止誤揭煤層安全技術措施。

三、安全技術措施

1、井筒、巷道的開拓、掘進施工,必須嚴格作到“有掘必探、先探后掘”。鉆孔的深度、個數、方位必須符合《預防誤揭煤層鉆孔示意圖》的規定。必須保留20的安全超前距。

2、加強鉆孔檢查驗收,提高鉆孔施工質量。打鉆過程中,必須安排一名專職瓦斯檢查員現場看守,密切關注打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隨時掌握第一手資料。特別注意打鉆穿透的各個層位,并作好記錄備查。

3、加強瓦斯地質預報,準確掌握煤層賦存位置,防止誤揭煤層。瓦斯檢查員要不斷檢測鉆孔中瓦斯涌出情況,發現瓦斯異常或超限時,必須停止一切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

4、鉆進過程中,如遇地質破碎、頂鉆、卡鉆、噴孔等其他動力現象,必須立即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

5、加強監測監控,保證監控有效。按照“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的要求,加強監控設備的日常檢修和維護,保證監控設備完好,數據準確傳輸,實現井下瓦斯24小時不間斷有效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嚴格執行“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加強防突知識培訓,提高職工防突意識和能力。切實抓好近突出煤層掘進、異常地質構造條件下防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發生。

7、掘進中發現地質、礦壓、瓦斯異常,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待采取相應措施確認無危險后方可恢復掘進。

8、必須保證各個掘進工作面有足夠的新鮮風流,風量必須滿足現場需用,嚴禁無計劃停風和無風微風作業。

9、必須保證井下所有電器設備的防爆性能良好,杜絕一切火源入井。

10、其他不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和《防突管理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