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整改主副井上下井口操車控制線纜安全技術措施

整改主副井上下井口操車控制線纜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7789

由于上下井口操車控制線纜多且雜亂不條理,一旦出現故障不易查找,影響操車正常運行。因此利用停產檢修期間,對主副井操車控制線纜進行整改。

1、施工前,清理干凈上井口周圍10m范圍的浮煤、雜物,清理時嚴禁往井筒內丟棄雜物。

2、施工前,應設專人在上下井口看守,十米范圍內,無關人員不得靠近井口,以防墜物傷人。

3、施工前,項目負責人就檢修情況通知絞車司機、信號工,以確保檢查和維護工作的安全順利進行。

4、絞車停運期間,絞車必須停電閉鎖,必須懸掛“有人工作,嚴禁送電”警示牌。嚴格執行“誰停電,誰送電”制度,未經安全負責人許可,任何人嚴禁送電。

5、任何人嚴禁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和電纜。特殊情況帶電作業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

6、所有停、送電工作應由施工負責人統一安排,由專人操作。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和停送電制度,堅持“誰停電、誰送電”。停電前由施工負責人通知調度室,詳細告知停電影響范圍,由調度室通知有關單位做好停電防范措施,得到同意后方準許停電,停電后設專人看守。工作地點在井下的,由通巷工區派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在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低于1%時,才可以停電。

7、停電后,應在停電開關操作手柄上懸掛“有人工作,禁止送電”字樣的警示牌和停電人員操作證。再用與電源電壓相適應的驗電筆檢驗,檢驗無電后,方可進行導體對地放電,然后在斷路器負荷側裝設三相短路接地裝置,裝設時應先接接地端,后接導線端(拆除接地裝置時順序相反)。

8、未經施工負責人許可,任何人嚴禁送電。

9、井下使用普通型儀表進行測量時,應嚴格執行下列規定:

①只準在瓦斯濃度為1%以下地點使用。

②在測定設備或電纜絕緣電阻后,必須將導體完全放電。

③被測設備中有電子插件時,在測量絕緣電阻之前,必須拔下電子插件。

10、檢修中,如需要接線要認真仔細、講究接線工藝,杜絕失爆。嚴格按照《煤礦機電設備完好標準》、《煤礦機電設備安裝質量標準》施工。

①內部衛生干凈、無雜物。

②進線嘴連接緊固,密封良好。接線后的緊固程度以抽拉電纜不竄動為宜。密封圈無破損,電纜與密封圈之間無雜物。電纜穿入器壁長度為5~10㎜。

③電纜壓線裸露銅線部分不能超過2㎜,接線整齊美觀,無“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虛接現象。

④接線時應嚴格按相色接線,對應一致,接線不允許交叉、陰影和包扎現象。

⑤開關接線須整改重新做線頭前,應事先記住相色,保證原來相序。

11、整改完畢后,可摘掉警示牌按照電氣操作規程送電(由原停電人員送電。送電前應先拆除接地裝置,并摘掉警示牌,然后合上隔離開關,再合斷路器)。所有工作完成前(或對工作有疑問時),施工負責人應向項目總負責人匯報,得到批示后方可施工或收工。送電正常運行20分鐘后,項目總負責人方可下令收工。如有異常必須停止運轉,待問題處理完后,方可運行。

篇2:在地面線纜溝內布放線纜安全技術措施要求

一、概述:由我單位承建的**煤礦**項目安裝工程,目前正在進行通信施工。在**礦地面有兩處變電所(機修廠變電所和主井變電所)的通信分站需要先用RS485通信線進行串聯后再與井下環網交換機相連接。在地面布線需要走地面線纜溝,由于地面線纜溝內長時間不通風和線纜溝內線纜支架密集等危險因素,為保證作業安全和保證施工質量,特制定該安全技術措施。二、作業時間:2016年2月27日-28日三、作業內容:布放通信纜線四、作業人員:******公司2人五、工具及材料:手套、絕緣膠鞋、扎帶、口罩、斜口鉗、RS485線等。六、作業工序:1.先估算出需要使用的線纜長度,然后到庫房取相應的線纜。2.實地勘察一下現場,確定具體走向,擬定布線方案。3.實施布線。4.恢復現場。七、安全措施:1.作業人員作業前要對地面連接兩個變電所之間的線纜溝的走向了解的清清楚楚、以及線纜溝內具體哪段能走人哪段不能過人都需要了解的很清楚。2.作業前需要打開電纜溝入口處的小門通風一天,將線纜溝內的有毒有害氣體排出電纜溝內。3.正式進入線纜溝內施工前需要使用便攜儀測試電纜溝內的各種氣體參數,確認沒有危險后方可入內作業。當測得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超標時立即停止作業立即撤人。4.在線纜溝內行走時要注意人身安全,注意不要被腳底下的線纜絆倒了,也不要被線纜支架刮傷了。當需要匍匐前行時,一定要慢行;當需要站立起來是一定要緩慢站立起來,注意頭頂安全。5.在線纜溝內行走時要注意不要移動線纜溝內已經布放好了的線纜,特別是放在電纜溝底部的接好了的接續盒。6.在線纜溝內行走時一旦遇到緊急情況要立即停止作業并立即撤退,若遇到很危險的情況并不能及時撤退時要高聲呼救。八、質量標準:1.布放線纜嚴格按照煤礦質量標準執行,要求線纜做到橫平豎直。2.線纜布放在線纜支架的最上面一層,并和其他線纜平行布放。3.線纜敷設時不宜交叉,要求排列整齊,不能絞擰,折裂及其他機械損傷。4.線纜敷設時,最小彎曲半徑與外徑的比值不應小于10倍。5.布放完畢后按照每1.5米綁扎一處的標準進行綁扎,要求線纜捋直后綁扎結實。6.施工完畢后在線纜兩端做好標記。九、危險源辨識:1、作業前,未打開入口處小門通風,造成線纜溝有毒有害氣體超標,造成人員危害;2、作業前,未勘查現場,造成無法確認線纜長度以及無法明確線纜溝的走向;3、作業時未攜帶便攜測試儀,造成無法判斷電纜溝內的有毒有害氣體情況,對人員造成潛在傷害;4、作業時未按照既定線纜行走,造成潛在傷害及返工等5、施工完畢后沒有做好標記,造成維護困難。6、具體危險源辨識表見附表一。十、學習貫徹簽字表:安全技術措施學習簽字表措施貫徹學習簽字表學習內容在地面線纜溝內布放線纜安全技術措施學習地點學習時間學習貫徹人學習人員簽字序號姓名序號姓名142536附表一、在地面線纜溝內布放線纜安全技術措施:工作任務主要危險源辨識序號危險源及后果標準與措施傷害對象自己他人1作業前,未打開入口處小門通風,造成線纜溝有毒有害氣體超標,造成人員危害;作業前,需打開入口處小門通風,將有毒有害氣體排出√√2作業前,未勘查現場,造成無法確認線纜長度以及無法明確線纜溝的走向;作業前,需勘查現場√3作業時未攜帶便攜測試儀,造成無法判斷電纜溝內的有毒有害氣體情況,對人員造成潛在傷害;作業時需攜帶便攜測試儀√4作業時未按照既定線纜行走,造成潛在傷害及返工等作業時應按照既定線纜行走。√5施工完畢后沒有做好標記,造成維護困難。施工完畢后應及時做好標記,方便后期維護。√√

篇3:機電設備線纜管線保護實施方案

一、工程概況?譚家寨隧道位于重慶市忠縣望水鄉境內,隧道進口屬望水鄉木瓜村管轄。隧道平面布置為分離式隧道,分左右洞,本次加固設計所涉及的左洞A2合同段長2493.285m,里程樁號編制以忠縣端為起點、墊江端為止點,隧道左洞按兩車道設計,設計時速為80km/h,隧道建筑限界凈寬10.5m(2×3.75m行車道+2×0.75m余寬+2×0.75m檢修道),凈高5.0m。據了解,譚家寨左幅隧道2008年竣工通車,其后由原建隧道施工方對不同部位段落施工缺陷進行修補過;2012年管養方發現隧道部分段落路面存在開裂、沉陷、隆起等病害,病害逐步發展,并于2013年進行部分路段地基注漿加固,增設邊墻腳鎖腳錨管,重做路面結構的加固設計,僅處治當時表觀病害嚴重的段落;施工后,在2014年的運營使用中,發現對已處治的區段,原有病害段落得到一定的修復,新的病害發生較少。但2015年管養方發現,左幅隧道路面病害范圍和程度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尤其自忠縣側洞口起約2km范圍內,局部區段路面隆起、凹陷起伏較大,路面縱向開裂,已嚴重影響隧道結構安全和使用安全。本次隧道整治工程涉及電纜溝拆除重建,需要對合同段(2493.285m)內兩側電纜溝中強電、弱電、通信電纜、程控數據線、機電設備以及消防水管等進行施工保護以及恢復。二、編制依據及范圍1、編制依據(1)2015譚家寨隧道(左幅)病害段落整治施工圖設計(重慶墊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2)合同及相關文件;(3)工程現場考察資料;(4)現行國家、行政主管部門、重慶市政府頒布的其他相關技術規范、標準和法律、法規等。2、編制范圍譚家寨隧道(左幅)病害段整治工程,由于施工的特殊性,需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以及施工情況展開工作,對于原隧道中電纜、管線需要采取相應的保護及遷移的情況。針對不同的處治情況,例如:線纜的遷移保護、消防水管的拆移、預埋管線及機電設備的保護,采用不同的線纜、管線、機電設備保護措施。三、施工組織1、施工技術準備開工之前首先根據譚家寨隧道(左幅)原設計圖、譚家寨隧道(左幅)病害段落整治工程設計圖紙文件,結合隧道病害處治段落的實際情況,調查施工區段內各類機電設施以及布線情況,編制詳細可行的施工實施方案。原設計橫穿管線分布表序號管線種類樁號及分布位置號(9weizhi1橫穿鋼管套K0+158.1782橫穿鋼管套1號人通3橫穿鋼管套K0+493.1784橫穿鋼管套K0+843.1785橫穿鋼管套2號人通6橫穿鋼管套K1+193.1787橫穿鋼管套K1+543.1788橫穿鋼管套3號人通9橫穿鋼管套K1+933.17810橫穿鋼管套K2+285.17811橫穿鋼管套4號人通提前與業主及維保單位溝通,聯系專業技術人員及業主到施工現場進行安全技術指導,了解現場電纜具體路徑。保證現場的供電要求,亦要保證施工過程中需要斷電的要求。施工準備期間根據隧道病害處治設計文件提供的工作內容和工程量,配置專用設備,形成與生產能力相匹配,工作狀態相適應的配套機械化作業線,并提前采購滿足施工各種原材料。2、施工組織準備項目部成立專門的管線遷移小組,組長:代雪;副組長:仲維銀;組員樊成渝、李久紅負責組織線纜遷移及保護施工。3、資源準備3.1人力配置根據工期安排,隧道病害處治工程工作內容及投入設備生產能力情況,本工程擬配置12名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熟練工人。3.2機械設備配置擬投入本隧道工程的主要機械設備見下表:主要機械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電動沖擊鉆臺42電動切割機臺13光纖熔接機臺14OTDR(光時域反射儀)臺15光纜接頭盒個13.3材料配置根據工期安排管線遷移臨時錨固主要材料應在3月27日之前到達施工現場,主要材料必須符合規范及設計要求。4、施工計劃根據施工合同及現場實際情況,本次整治段內線纜、機電設備、管線遷移保護施工計劃從3月28日開始施工,4月10日施工完畢。四、具體實施方案1、電纜保護1.1施工順序?拆除電纜溝蓋板→臨時支架安裝→電纜溝內垃圾清理→消防水管的拆除→電纜支架的拆除→管線的遷移懸掛→電纜溝施作→支架安裝→電纜復位→調試設施設備→恢復電纜溝蓋板1.2電纜保護措施(1)支架安裝?在隧道兩側邊墻上距原電纜溝蓋板高1.5米處,橫向間距3米進行布點,使用膨脹螺栓進行固定,安裝臨時支架。(2)左側弱電纜溝線纜遷移保護電纜遷移的高度距離離電纜溝蓋板1.5m,使用彩條布將電纜包裹,若電纜溝內的線纜余量足夠就將已包裹保護好的電纜遷移置于臨時支架上。若電纜溝內的線纜余量不足以將電纜完全遷移在臨時支架上,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整臨時支架高度對線纜進行遷移或者在設備(線纜)接頭處用同規格型號線纜搭接增加其長度再遷移至臨時支架上,待到線纜恢復時再恢復原狀。(3)右側強電纜溝線纜遷移保護?右側電纜溝屬于動力線纜,亦采用上述遷移方法。(4)橫穿預埋管橫穿預埋的部位根據病害段落整治施工圖結合現場實際查看,標記出具體位置。在施工該段落時先摸清實際預埋位置,采取人工刻槽取出。如果橫穿管線具備一定富余長度則將其沿著二襯拱部進行固定;如果管線富余長度不足時則有兩種方案可供解決:其一采用加厚鋼管剖開后將管線放入其中并固定在地面,鋼管上面再加鋪一層弧形鋼板并用鋼筋固定在地面上;其二在橫穿管線兩端接頭處用同規格型號的線纜搭接增加其長度后固定到二襯拱圈再拆移原橫穿管線,待到線纜恢復時再重新恢復原狀。2、電纜溝支架及接地施工段電纜溝內的支架全部拆除,統一堆放,接地鍍鋅扁鐵將全部切割取出。3、光線纜保護施作(1)對影響施工的光纜交叉位置,如PLC柜、CO檢測儀、風速儀、應急電話、攝像機等,需先從設備光纜接入口預埋管的入口開始進行人工開槽,將光纜及預埋管一起全部挖出后進行保護、提高懸掛。(2)隧道內的通信光纜是譚家寨隧道的視頻監控、通信廣播、交通指揮、PLC自控信號的重要傳輸鏈路。由于光纜的特殊工作性質和安裝性質,在此次工程中的防護尤為重要,稍有不慎就會引起隧道的通信中斷,對隧道的安全運行產生重大的威脅。既要保障光纜的通信正常,又不能影響工作面的施工,保護工作必須小心謹慎。特別是在光纜設備的接入點處尤為重要。在工作面的光纜設備接入點處,光纜會發生交叉,對光纜的提高懸掛產生影響。防護方案是在不影響施工的光纜交叉位置采用軟包保護,在對應位置懸掛警示提示牌。對影響施工的光纜交叉位置,需先從設備光纜接入口預埋管的入口開始進行人工挖掘,將光纜及預埋管一起全部挖出后進行保護、提高懸掛。在對光纜進行防護及后期恢復時專業人員必須全程進行跟蹤指導。?(3)光纜保護為此次保護的重點目標,施工中嚴禁對光纜用力拽、折,若已出現可能損壞光纖的行為,及時告知專業人員,由專業人員對該部位進行記錄備案,并判斷該光纖是否損壞以及是否實行應急處理預案。4、機電設施、設備保護4.1施工順序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機電設施、設備的保護采取兩套方案。A方案:設備評估→設備拆除→病害段落治理→設備安裝恢復→調試設施設備B方案:設備評估→設備、線纜保護→病害段落治理→去除設備、線纜保護裝置→調試設施設備4.2拱頂機電設備保護對于處于施工區二襯墻上的機電設備,進行現場施工風險評估,對施工過程中有可能造成設備損壞、或者影響施工的機電設備進行必要的保護措施,不宜保護的機電設備先進行拆除,待后期完工后進行恢復。5、消防水管的保護與拆移處于病害整治段內的消防水管需要在仰拱拆換施工之前全部拆移堆放在專門場地內,派專人值守做好防盜工作,在未拆除消防水管末端安裝水閥和閘門。對已拆移的消防水管進行防腐防銹層施工,保證消防水管不被破壞.6、注意事項(1)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有威脅電纜安全的施工,必須進行二次保護。(2)建立通信光纜和高壓電纜在施工過程中造成損壞的處理預案。(3)在施工過程中要斷開隧道工作面的工作電源及高壓電源,以防止觸電。隧道施工使用施工臨時用電。7、線纜恢復施作(1)電纜溝支架及接地待電纜溝施工完畢后,使用原電纜支架按原設計要求進行安裝;并重新購置與已拆掉同規格的鍍鋅扁鐵進行焊接,將電纜溝內恢復到拆換前狀態。(2)左側弱電纜溝線纜恢復將線纜從臨時支架上拆下,剝開外面纏繞的彩條布,重新放入電纜溝內電纜支架上,同時檢查線纜是否完好無損,若有損壞,做出記錄并上報專業人員;若保護時,有截斷的位置,則需重新連接(光纖需要專業設備熔接)。(3)右側強電纜溝線纜恢復將線纜從臨時支架上拆下,重新將電纜放置在電纜溝內設計指定的支架層上,同時檢查線纜是否完好無損,若有損壞,做出記錄并上報專業人員,根據實際損壞情況,做出相應的措施方案。若采用截斷處理,恢復連接時采用銅連接管壓接,并做灌錫處理,然后進行外部絕緣。需保證線纜間不會漏接、錯接。若出現線纜長度不夠的情況,可采用同種規格的線纜材料(2-3米)進行搭接,保證接線的質量。(4)拆除臨時支架?將臨時支架進行拆除,膨脹螺栓拔出后留下的空洞采用水泥砂漿封堵。(5)測試隧道系統通知隧道管理站,測試隧道內線纜、設備恢復后的運行情況,檢查施工過程中是否對線纜造成損壞。若有損壞情況或者造成設備通信中斷,則查找損壞部位、損壞原因,進而對其重新連接。對隧道內的手報按鈕、攝像機光端機等需要確認地址碼的設備,必須逐臺核實,查看有無設備缺失。如發現有無法尋址的設備要仔細查找原因,直至設備恢復。(6)覆蓋電纜溝蓋板?待隧道系統測試完畢后,重新覆蓋上電纜溝蓋板。五、施工質量、安全措施1、原則上嚴禁帶電操作,關于線纜、光纜的任何操作在不能斷電情況下,須提前對帶電電纜做好防護;現場作業人員按照專業人員的指揮操作。2、電工操作必須具備電工證,并對施工現場較為熟悉。3、為防止損傷運行電纜及其他管線,在隧道內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機械設備與懸掛線纜的距離,避免機械設備刮傷電纜,導致觸電事故。4、對現場設備:射流風機、攝像機、co檢測儀器應采取相應的防塵措施。5、施工中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均應正確佩戴安全帽及正確使用必須的安全保護用具。6、現場管線遷移嚴禁明火作業,避免明火損壞線纜。7、管線遷移施工中現場配備專門的巡查員,巡查員負責對作業時間及區段內的管線遷移保護施工進行檢查和監督。8、對未遷移區段提前做好管線分布情況調查,并對上行及橫穿管線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六、光纜保護不當造成通訊中斷的預處理方案如在施工作中將光纜損壞造成隧道通信中斷。必須采取如下應急措施:1、在工作面的兩端立即安排專人進行交通指揮,防止因交通信號中斷或混亂造成的車輛誤入施工作業工作面。2、檢查通行隧道的車輛通行情況,如果交通信號正常方可解除交通指揮人員。3、聯系光纜專業人員進場盡快恢復光纜的通信。組織查清破壞原因,并及時修正違規作業方式并處理相關責任人。如不能及時恢復光纜通信正常,則必須安排好工作面及通車通道的交通指揮。并上報業主等單位,采取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