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井瓦斯爆炸原因防治措施

礦井瓦斯爆炸原因防治措施

2024-07-15 閱讀 8523

?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瓦斯爆炸、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礦井火災、透水、頂板冒落等多種災害事故時有發生。在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損失最大,從每年的事故統計中來看,煤礦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絕大多數是由于瓦斯爆炸,約占特大事故總數的70%左右,為此,瓦斯稱為煤礦災害之王。因此,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制訂防治對策,顯得特別重要。

首先認識一下瓦斯爆炸的特點:

①瓦斯爆炸多為大事故;

?②事故地點多發生在采煤與掘進工作面;

?③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壞波及范圍大;

?④多為火花引爆;

?⑤高瓦斯礦井、低瓦斯礦井均有發生;

?⑥瓦斯爆炸多發生在鄉鎮煤礦;

?⑦基建、技改礦井和轉制礦井瓦斯爆炸事故多發

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分析

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但總的來說分為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種。主觀原因就是瓦斯積聚和引爆火源的存在;客觀原因與自然條件、安全技術手段、安全裝備水平、安全意識和管理水平等有關,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就是以上原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

⑴瓦斯積聚的存在

煤礦井下造成瓦斯積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風系統不合理和局部通風管理不善是瓦斯積聚的主要原因。如2005年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22起主要是因通風系統不合理,存在風流短路、多次串聯和循環風,造成供風地點風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積聚;有9起主要是因局部通風機安裝位置不當,風筒未延伸到供風點或脫落引起供風點有效風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積聚;有2起事故主要是因停電停風而引起瓦斯積聚;有1起是盲巷積聚的瓦斯被引爆。

⑵引爆火源的存在

煤礦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電氣火花、摩擦撞擊火花、靜電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電器設備產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如2005年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16起是由放炮產生的火花引爆的;有15起事故是由電器設備及電源線電火花引爆的。

⑶煤礦開采條件差

我國煤礦井下開采條件普遍較差,特別是南方煤礦。據統計,2000年全國國有重點煤礦共有580處礦井進行了瓦斯等級鑒定,其中高瓦斯礦井160處,低瓦斯礦井298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122處,有自然發火礦井372處,占64%,有煤塵爆炸危險礦井427處,占73.6%。

⑷裝備不足、管理不落實

礦井安全裝備配置不足,“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方針未得到完全落實。如2005年發生的41起特大瓦斯事故中,有的礦井沒有安裝瓦斯監控系統或運行不正常,有的礦井雖安裝了瓦斯監控系統,但因傳感器數量不足、安裝位置不對、線路存在故障、顯示器不顯示數據等問題,不能有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此外鄉鎮煤礦發生的特大瓦斯事故都沒有裝備瓦斯抽放系統或抽放系統不能有效運行,監控系統也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如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巴音賽煤焦有限責任公司某礦井雖安裝了瓦斯監控系統,但在其實際開采區域卻并沒有瓦斯傳感器,造成了特大瓦斯事故的發生,死亡16人。

⑸管理水平低

許多事故分析發現,違章操作或管理不當而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但未引起重視,最終釀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管理水平和職工的安全意識對于煤礦的長期安全生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⑹企業技術管理薄弱

一些煤礦企業由于采煤方法落后,礦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風系統不完善,此外,作業規程編制不符合實際,針對性不強,給安全生產帶來了嚴重隱患。

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為預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預防爆炸主要有:優化通風網絡及通風系統,防治瓦斯積聚,進行瓦斯抽放,加強瓦斯濃度和火源監測,防止點火源的出現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裝置將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從而減少人員傷亡和災害事故所造成的損失。

1.瓦斯爆炸事故的預防措施

⑴煤礦瓦斯抽放技術

①我國國有煤礦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礦井占礦井總數的46%。瓦斯

抽放是減少礦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的治本措施,同時也是開發利用瓦斯能源、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手段。如皖北煤電集團公司祁東煤礦利用抽放瓦斯進行發電,并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②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決長鉆孔定向鉆進技術,包括測斜、糾偏技術;提高單一低透氣性煤層的抽放率;研制鉆進能力更強的鉆機具;完善和提高擴孔技術、排渣技術、造穴技術和封孔技術;開發新的瓦斯抽放技術及設備。

③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層抽放、鄰近層抽放和采空區抽放等;抽放工藝有順層長鉆孔、大直徑鉆孔、地面鉆孔、頂板巖石和巷道鉆孔等。并研制出與之相配套的強力鉆機及配套機具,如MK型長鉆孔鉆機和ZSM順層強力鉆機等。此外已研制出多種抽放泵及配套的監控系統和儀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安全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④利用多分支羽狀適用技術,解決低滲煤層瓦斯治理問題,以提高抽采率。

⑤煤礦瓦斯治理也應該與煤層氣產業化緊密結合起來。

⑵礦井瓦斯濃度及火源監測技術

礦井瓦斯濃度及火源的實時自動監測對于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當發現瓦斯異常或有火源產生,立即采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我國目前開發了KJ90、KJ92、KJ94、KJ95、KJ73、KJ66等型號的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以及各類檢測傳感器、報警儀和斷電儀。已有多個礦井安裝了礦井安全綜合監控系統,并具有如下功能:①礦井環境和工況參數實時監控;②主要通風機在線監測;③巷道火災實時監測;④礦井瓦斯抽放實時監測;⑤沖擊地壓實時監測;⑥煤與瓦斯突出實時監測;⑦煤層自然發火實時監測;⑧瓦斯爆炸或燃燒實時監測;⑨礦井電網監測等多種功能。監控系統的安裝極大地提高了煤礦的安全管理自動化水平,防止了許多事故的發生。

⑶井下火源防治

對煤礦井下的爆破火花、電氣火花、摩擦撞擊火花、靜電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都有一些相應的防治措施,除炸藥安全性檢驗、電器防爆檢驗、摩擦火花檢驗外、還需防止火源與瓦斯積聚在同時同地點出現,如放炮時檢測瓦斯濃度,采用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等措施。另外加強明火的管理,嚴格用火制度,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

⑷優化通風網絡及通風系統

合理可靠的通風系統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災害擴大的重要措施,為此,瓦斯防治工程與采掘工程,必須同時設計,超前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2.隔爆措施

礦井隔爆抑爆裝置是控制瓦斯爆炸的最后一道屏障,當瓦斯爆炸發生后,依靠預先設置的裝置可以阻止爆炸的傳播,限制火焰的傳播范圍,主要有被動式隔爆棚和自動抑爆裝置。?

①被動式隔爆棚。隔爆巖粉棚、隔爆水槽棚和隔爆水袋棚因成本低、安裝方便,因而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其中隔爆水袋棚的使用最為廣泛。目前研制的*GS型和KYG型隔爆棚,具有適應性強,安裝、拆卸和移動方便的特點。

?②自動式抑爆裝置。使用壓力或溫度傳感器,在爆炸發生時探測爆炸波,及時將預先放置的水、巖粉、N2、CO2等噴灑到巷道中,從而達到抑制爆炸火焰傳播的目的。如ZGB-Y型自動隔爆裝置采用高壓氮氣引射消焰劑,能將爆炸限制在距爆源40-60m之內;YBW-1型無電源觸發式抑爆裝置,適合安裝在距爆源20-45m的巷道中;ZYB-S型自動產氣式抑爆裝置采用實時產氣原理,當傳感器接收到燃燒或爆炸火焰時,觸發氣體發生器快速產生的高壓氣體噴灑消焰劑,抑制火焰的傳播。

同時還要采取的手段有;

(1)強化培訓,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煤礦企業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防治瓦斯工作的認識。必須對所有入井員工進行“一通三防、防突”專項知識培訓和教育,并認真組織考核,不合格不準上崗。確保每一位入井人員都能掌握防治瓦斯事故知識,增強自主保安和業務保安能力,使瓦斯治理工作成為職工的自覺行動。另外,煤礦各級領導要認真落實“一通三防”齊抓共管責任制,做到責任明確,管理到位。各企業法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者,要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機構,保證“一通三防”工作所需的人、財、物的投入。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一通三防”技術措施的制訂,各分管副職要認真落實好防治瓦斯各項技術措施。

(2)加強技術裝備,改善礦井通風,防止瓦斯積聚,提高礦井防災能力。依靠技術進步,不斷提高瓦斯治理科技水平,各煤礦企業要在現有裝備基礎上,積極推廣應用防治瓦斯新技術、新裝備,并確保發揮作用。建立合理、穩定、可靠、高效的通風系統,對風量不足和系統不合理的礦井要進行技術改造,提高風量,保證系統有較強的抗災能力。統計表明:有60%以上的瓦斯爆炸發生在掘進工作面,因此,必須抓好掘進工作面瓦斯專項治理措施的落實,特別要加強局部通風管理,減少停電停風事故的發生。同時,認真抓好采面上隅角瓦斯治理工作,加強瓦斯監測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堅持正規采煤作業,控制非正規采煤工作面的瓦斯事故。因為非正規采煤工作面一般都用局部通風機通風,很難保證工作面配風,同時也很難解決采空區瓦斯積聚問題。因此,要對煤礦非正規采煤法進行技術改造,形成正規開采,保證通風系統穩定暢通。突出礦井、瓦斯地質條件復雜礦井嚴禁進行非正規開采,嚴控串聯通風。確需串聯通風的應制定切實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殘采、回收煤柱等只能采用非正規法開采的,必須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報主管部門審批。

篇2:礦井瓦斯爆炸防治措施

瓦斯爆炸事故是可以預防的,預防瓦斯爆炸就是指消除瓦斯爆炸的條件并限制爆炸火焰向其他地區傳播,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防止瓦斯積聚,防止引爆瓦斯和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擴大。如圖2所示:圖2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措施

411防止瓦斯積聚

(1)保證工作面的供風量。所有沒有封閉的巷道、采掘工作面和硐室必須保持足以稀釋瓦斯規定界限的風量和風速,使瓦斯不能達到積聚的條件。采煤工作面必須保持風路暢通,每個掘進工作面必須有合理的進風和回風路線,避免形成串聯通風。對瓦斯涌出量大的煤層或采空區應采取瓦斯抽放措施。

(2)處理采煤工作面回風隅角的瓦斯積聚。在采煤過程中,采煤工作面回風隅角容易積聚瓦斯,應及時有效地處理該區域積聚的瓦斯。處理的方法有:掛風障引流法、風筒導風法、移動泵站抽放法、尾巷排放瓦斯法、液壓局部通風機吹散法。

(3)處理掘進工作面局部的瓦斯積聚。掘進工作面的供風量一般都比較小,出現瓦斯局部積聚的可能性較大,應特別注意防范,加強監測工作。對于瓦斯涌出量大的掘進工作面盡量使用雙巷掘進,每隔一定距離開掘聯絡巷,構成全負壓通風,以保證工作面的通風量。

(4)通風異常或瓦斯涌出異常時期應注意的事項:煤與瓦斯突出常造成短時間內涌出大量瓦斯,易形成高瓦斯區,應注意防范;抽放瓦斯系統停止工作時,必須及時采取增加供風、加強監測直至停產撤人的措施,防止瓦斯事故的發生;采煤工作面大面積落煤也會造成大量的瓦斯涌出,應適當限制一次放炮的落煤量和采煤機連續工作的時間。

412防止點火源的出現

加強管理,提高防火意識。提高井下作業人員的素質,加強其防火、防爆意識,是做好杜絕點火源在井下出現的基礎。因此,大力宣傳井下的防火、防爆知識,貫徹執行有關規定,杜絕違章行為。

(1)防止爆破火源。煤礦井下的爆破必須使用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安全炸藥,不合格或變質、超期的炸藥嚴禁使用;有爆破作業的工作面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的瓦斯檢查制度,保證爆破前后的瓦斯濃度在規定的界限內;禁止使用明接頭或裸露的爆破母線;炮眼的深度、位置、裝藥量要符合該工作面作業規程的要求,炮眼充填要填滿、填實,嚴禁使用可燃性物質代替炮泥充填炮眼,要堅持使用水泡泥;禁止放明炮、糊炮;嚴格執行井下火藥和雷管的存放、運輸的管理規定,爆破工人必須持證上崗。

(2)防止電氣火源和靜電火源。井下電氣設備的選用應符合防爆要求井下嚴禁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井下防爆電氣在入井前需由專門的防爆設備檢查員進行安全檢查,合格后方可入井。井下要有接地裝置,要堅持使用局部通風機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裝置。井下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膠等,其表面電阻應低于其安全限定值。

(3)防止摩擦和撞擊點火。隨著井下機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機械摩擦、沖擊引燃的瓦斯的危險性也相應增加。為防止摩擦和撞擊火花,在摩擦發熱的裝置上應安設過熱保護裝置和溫度檢測報警斷電裝置;工作面遇到堅硬夾石時,不能強行截割,應放炮處理。

(4)防止明火點燃。嚴禁攜帶煙草、點火物品入井;嚴禁在井口房、通風機房、瓦斯泵房周圍20m范圍內使用明火、吸煙或用火爐取暖;不得在井下或井口房內從事電氣焊作業;嚴禁井下存放汽油、煤油、變壓油等;嚴禁用電爐或燈泡取暖。

413加強瓦斯的檢查和檢測

井下瓦斯狀況的檢查和檢測是判斷和預測井下瓦斯狀況、采取防范措施的依據。它可以及時發現瓦斯超限和積聚,從而采取處理措施,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狀態。每個礦井都應建立井下瓦斯檢查制度,設立相應的瓦斯檢查和通風管理機構,配備相應的瓦斯檢查儀表、儀器,并配有專門的瓦斯檢查人員。一旦發現瓦斯超限,應立即停止生產,撤出人員,并向有關人員匯報。安裝檢測所使用的儀器、儀表必須定期調試、校正,每月至少一次。通風安全管理部門的值班人員必須審閱瓦斯檢查報表,掌握瓦斯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向礦調度室報告。

414設置隔爆,阻爆裝置

當瓦斯爆炸發生后,依靠預先設置的隔爆裝置可以阻止爆炸的傳播,或減弱爆炸的強度、減小爆炸的燃燒溫度,以破壞其傳播的條件,盡可能的限制火焰的傳播范圍。

(1)用巖粉阻隔爆炸的蔓延。巖粉是不燃性細散粉末,定期將巖粉撒布在積存煤塵的工作面和巷道中,可以阻礙煤塵爆炸的發生和瓦斯煤塵爆炸的傳播。巖粉棚是安裝在巷道靠近頂板處的若干組臺板,每塊臺板上存放有大量的巖粉。發生爆炸時,沖擊波將臺板摧毀,使巖粉彌漫于巷道中,吸收爆炸火焰的熱量及惰化空氣,阻礙爆炸的傳播。

(2)用水預防和阻隔爆炸。在巷道中架設水棚的作用和巖粉棚的作用相同,只是用水槽或水袋代替巖粉板棚。水的比熱比巖粉高5倍,汽化時吸熱并能降低氧的濃度,在爆炸的作用下比巖粉飛散快,隔爆效果更好。

(3)自動式放爆棚。使用壓力或溫度傳感器,在爆炸發生時探測爆炸波的傳播,及時將預先放置的水、巖粉、N2、CO2等噴灑到巷道中,從而達到自動、準確、可靠地撲滅爆炸火焰,防止爆炸蔓延的目的

篇3:瓦斯爆炸原因防治措施

?在眾多煤礦事故中,瓦斯爆炸造成的危害最大,從每年的事故統計來看,大多數煤礦的重大事故都是由于瓦斯爆炸引起的。而在我國目前重點煤礦大多數屬于瓦斯礦井,其中高瓦斯礦井和突出礦井占全國礦井總數的44%。預控、預防、控制瓦斯爆炸事故,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瓦斯防治是煤礦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提高每個管理干部和職工對瓦斯的認識,特別是對瓦斯危害性的認識的同時,必須采取有利措施,有效防治煤礦重特大瓦斯事故的發生,以確保煤礦的安全生產。一、什么是瓦斯爆炸??瓦斯爆炸是瓦斯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受激發而發生的劇烈化學反應,反應時產生大量的熱和氣體,主要是以CH4為主的瓦斯與空氣的混合氣體點燃后發生劇烈化學反應的結果。瓦斯爆炸是自由基鏈反應過程,它包括鏈引發、鏈傳遞、鏈分支和鏈終止等過程。如果混合氣體各成分達到爆炸濃度范圍,并且存在火源點,鏈反應過程就會被引發,鏈傳遞和連分支反應隨之很快發生,反應速度急劇增加,反應放出的熱量使氣體溫度迅速升高,體積劇烈膨脹,從而引起爆炸。二、瓦斯爆炸的危害礦井一旦發生瓦斯爆炸,就會造成一系列及其嚴重的危害,其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爆炸產生高溫。爆炸時產生的熱量,使周圍氣體溫度迅速升高,爆炸瞬間的溫度為1850℃—2650℃。這樣的高溫,會造成人員傷亡,并可能引起火災,燒毀設備、設施,損壞巷道;2)爆炸產生高壓氣體和強大沖擊波。由于爆炸時氣體溫度驟然升高,引起爆源附近氣體體積急速膨脹,氣體壓力突然增大,形成強大的高壓沖擊波。強大的沖擊波可使井下人員遭受傷亡,嚴重摧毀巷道支架、井下設施和設備,造成巷道頂板冒落。此外,在爆炸沖擊波的作用下,會使另外積存的瓦斯沖出,并能揚起大量煤塵,從而造成瓦斯或煤塵的連續爆炸,使災害擴大;3)爆炸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瓦斯爆炸要消耗大量氧氣,同時伴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其中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若有煤塵參與爆炸,產生的一氧化碳氣體會更多,造成的人員傷亡更嚴重。統計資料表明,瓦斯、煤塵爆炸事故中死亡的人數,90%左右都是因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可見,瓦斯是礦井安全生產的最大威脅。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制訂防治對策,特別重要。三、瓦斯爆炸的條件??礦井瓦斯爆炸必須滿足下面三個條件:瓦斯濃度;一定的引火溫度;氧氣的濃度。1瓦斯濃度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濃度范圍,我們把在空氣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濃度范圍稱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為5%~16%。當瓦斯濃度低于5%時,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外圍形成燃燒層,當瓦斯濃度為9.5%時,其爆炸威力最大(氧和瓦斯完全反應);瓦斯濃度在16%以上時,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氣中遇火仍會燃燒。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還受溫度、壓力以及煤塵、其它可燃性氣體、惰性氣體的混入等因素的影響,瓦斯爆炸下限會降低。2引火溫度瓦斯的引火溫度,即點燃瓦斯的最低溫度。一般認為,瓦斯的引火溫度為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濃度、火源的性質及混合氣體的壓力等因素影響而變化。當瓦斯含量在7%一8%時,最易引燃;當混合氣體的壓力增高時,引燃溫度即降低;在引火溫度相同時,火源面積越大、點火時間越長,越易引燃瓦斯。高溫火源的存在,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必要條件之一。井下抽煙、電氣火花、違章放炮、煤炭自燃、明火作業等都易引起瓦斯爆炸。所以,在有瓦斯的礦井中作業,必須嚴格遵照《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3?氧的濃度實踐證明,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低時,瓦斯爆炸界限隨之縮小,當氧氣濃度減少到12%以下時,瓦斯混合氣體即失去爆炸性。這一性質對井下密閉的火區有很大影響,在密閉的火區內往往積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的濃度低,并不會發生爆炸。如果有新鮮空氣進入,氧氣濃度達到12%以上,就可能發生爆炸。因此,對火區應嚴加管理,在啟封火區時更應格外慎重,必須在火熄滅后才能啟封。四、瓦斯爆炸的原因分析?大量的瓦斯爆炸事故表明,礦井瓦斯爆炸必須滿足下面三個條件:瓦斯濃度;一定的引火溫度;氧氣的濃度,并且需要三者同時具備。在井下環境中,氧氣濃度在生產作業區域是具備的,也就是說只要前兩者同時具備,在生產區域就能發生瓦斯爆炸。因此瓦斯爆炸的主要直接原因就是瓦斯積聚及火源兩個因素。但是導致這兩個直接原因的是種種如:通風設計不合理、管理不當、機電設備失爆、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少、安全意識不到位等等客觀原因。?1、瓦斯積聚瓦斯積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對通風系統管理不嚴格,局部通風機隨意停風造成瓦斯積聚。(2)通風系統不合理,個別地點微風或無風,造成瓦斯積聚。(3)在沒有形成全負壓通風的情況下,強行生產,不合理串聯、角聯等,造成巷道無風、微風,形成瓦斯積聚。(4)巷道貫通,新舊工作面接替時,通風系統不能及時調整導致部分巷道瓦斯積聚。(5)瓦斯檢查員脫崗,不按規定檢查瓦斯,使瓦斯積聚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積聚范圍擴大造成瓦斯爆炸。?2、引爆火源產生火源的因素主要是違章操作產生引爆火源。在引爆火源中出現最多的是放炮火源,其次是電氣火花、摩擦火花和電焊火花;還有煤炭自燃產生的火花,特別是機電設備失爆是人們不可忽視的引爆根源。?3、間接原因1)個別煤礦現場管理混亂,有章不循,干部違章指揮,違章作業。2)“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不強,領導干部主要忙于市場經營,放松對安全工作的領導,有些干部工作不深入,井下現場管理不到位,尤其是技術管理和執行規章不嚴格,對一些隱患存在僥幸心理。3)安全投入少,導致安全隱患增加,礦井抗災能力減弱。4)許多煤礦在用工制度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問題,管理制度混亂,職工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安全培訓比較困難,工人的素質低,安全意識弱,違章現象嚴重。5)安全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五、礦井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防治瓦斯爆炸,一方面必須從思想上提高每個干部員工對瓦斯爆炸及防治的認識;另一方面加強瓦斯爆炸防治的技術措施的落實。(一)提高認識?提高一個認識,就是要通過堅持不懈地學習、培訓和安全教育,提高每個干部職工對瓦斯的認識,特別是對瓦斯危害性的認識。熟知瓦斯的物理形態、化學性質、瓦斯引爆的三個條件。清楚各類瓦斯事故前后的征兆、特點和規律,掌握災害預防、事故搶險、礦山救護的基本知識和一般技能,增強安全意識和自主保安能力,進而學會駕馭和馴服瓦斯。通過提高認識,確立正確的安全指導思想。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的關系。堅持“以風定產”和“三不生產”政策,制定合理的開采強度。安全與生產出現矛盾時,不冒險作業.不搶進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組織生產。(二)技術措施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為預防爆炸和抑制爆炸。1、預防爆炸預防爆炸主要有優化通風網絡及通風系統、防止瓦斯積聚、進行瓦斯抽放、加強瓦斯濃度和火源監測、防止點火源的出現等;1)利用通風技術降低采區的瓦斯涌出量。要堅持通風優先的原則,局部通風的管理重點是消滅無計劃停電停風,把無計劃停電停風作為事故管理。優化通風網絡及通風系統,防止瓦斯積聚,合理可靠的通風系統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災害擴大的重要措施,瓦斯防治工程與采掘工程,必須同時設計,超前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每個掘進工作面必須有合理的進風和回風路線,避免形成串聯通風,必須實行“三專兩閉鎖一切換”來保證局扇的正常供風;在采煤過程中,采煤工作面回風隅角是容易積聚瓦斯主要部位,應及時有效地處理該區域積聚的瓦斯,是保證是否可以正常安全的進行回采工作的重要環節。處理的方法有:擋掛風障引流法、風筒導風法、移動泵站抽放法、液壓局通風機吹散法。2)煤礦瓦斯抽放技術利用多分支羽狀適用技術,解決低滲煤層瓦斯治理問題,以提高抽采率。煤礦瓦斯治理也應該與煤層氣產業化緊密結合起來。我國國有煤礦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礦井占總礦井數的46%。瓦斯抽放是減少礦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的治本措施,同時也是開發利用瓦斯能源、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手段。3)礦井瓦斯濃度監測技術。已經的在礦井瓦斯濃度及火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發現瓦斯異常或有火源產生因素時,能夠立即向我們發出警示,我們可以盡快的采取用例的措施,可及時的防止爆炸事故發生。?礦井還可以利用束管管理技術,對容易產生瓦斯的部位進行束管監控,隨時可以抽取被監控地點的氣體進行分析,來準確的掌控每個部位的瓦斯變化情況,可以及時有效的采取措施進行處理。4)井下火源防治。對煤礦井下的爆破火花、電氣火花、摩擦撞擊火花、靜電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都有相應的防治措施,除炸藥安全性檢驗、電器防爆檢驗、摩擦火花檢驗外、還需防止火源與瓦斯積聚在同時同地出現,如放炮時檢測瓦斯濃度,采用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等措施。另外加強明火管理,嚴格防火制度,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要側重檢查人們在井下作業中,違章把火種帶人井下、違章用電、違章放炮、違章敲打礦燈等具有導致瓦斯爆炸事故的異常行為,要側重檢查瓦斯抽放、通風管理、瓦斯監測、電氣設備防爆等,并要做到改變其異常,達到安全生產的客觀要求,從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5)加快新技術的研究力度,實現瓦斯綜合治理跨越式發展,加大“先抽后采”力度,實現煤礦瓦斯治理的根本轉變。積極實施“可保盡保、應抽盡抽、先抽后采、煤氣共采”的瓦斯綜合治理戰略,依靠科技進步,實現采煤采氣一體化、地面與井下抽放一體化,瓦斯抽放和利用一體化。積極開展松軟突出煤層水平長鉆孔打鉆技術、低透氣性煤層快速高效增透強化抽放技術、地面鉆孔鉆進固孔技術等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加快巷道瓦斯涌出特征、聲發射監測技術、電磁輻射監測技術等工作面非接觸連續預測及預警技術研究進度,并將信號并入礦井安全監測系統實現連續監測技術的創新性研究。通過工藝技術攻關研究,實現瓦斯綜合治理的技術突破。6)優化通風系統,采用隔爆措施。合理可靠的通風系統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災害擴大的重要措施,為此,瓦斯防治工程與采掘工程,須同時設計,超前施工,同時投入使用。2、抑制爆炸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裝置將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從而減少人員傷亡和災害事故所造成的損失。礦井隔爆抑爆裝置是控制瓦斯爆炸的最后屏障,當瓦斯爆炸發生后,依靠預先設置的裝置可阻止爆炸傳播,限制火焰傳播范圍,主要有被動式隔爆棚和自動抑爆裝置。1)被動式隔爆棚。隔爆巖粉棚、隔爆水槽棚和隔爆水袋棚。2)自動式抑爆裝置。使用壓力或溫度傳感器,在爆炸發生時探測爆炸波,及時將預先放置的水、巖粉、N2.CO2等噴灑到巷道中,達到抑制爆炸火焰傳播的目的。六、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擴大的措施1)礦井通風系統應力求簡單,無用的巷道和采空區及時封閉,在相通的進、回風巷道間安設正反各兩道風門,防止瓦斯爆炸時風流短路;2)實行分區通風,各水平、各采區和各工作面都應有獨立的進、回風系統;3)主要通風機必須安裝兩套同等能力重要通風機和反風裝置,井下主要風門要安設反風設施,定期進行反風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在處理災害事故需要反風時能靈活使用;4)裝有主要通風機和分區通風機的出風井口,必須安設防爆門,防止發生爆炸時通風機遭到破壞;5)在礦井兩翼、相鄰的采區、相鄰的煤層之間設置水棚或巖粉棚,防止爆炸事故范圍擴大;6)下井人員必須佩戴自救器,以便發生事故時進行自救、互救;7)編制周密的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并貫徹到每個職工中去,常備不懈,一旦發生事故,即可及時處理,以防災害發展和擴大。五、總結隨著煤炭開采強度的加大,瓦斯涌出量增加,其治理除了加強抽放、加強通風、防止瓦斯積聚外,要防止瓦斯爆炸,重點還應加強對著火源的控制,尤其是要研究防止電氣火花、摩擦火花產生的新技術、新設備。為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必須重視員工安全意識的培養,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做到“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加強安全管理,提高職工安全素質,才能從根本上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同時應大力提倡和支持煤層氣開采利用,通過技術引進和科研創新盡快建立完整先進的煤層氣開采技術,將瓦斯這這個殺手變成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