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斜井清淤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因我礦副斜井在日常提矸及水倉淤泥提升期間,部分細碎矸塊和淤泥由運輸礦車底部孔洞灑落至井筒內,加之巷道底鼓致使部分硬化路段水泥塊起皮堆積,巷道斷面已不能滿足運輸及行人(檢修工)要求,影響正常安全。經礦研究決定,需對浮矸、淤泥、雜物進行清理,為確保本次清理工作能安全、有效、順利進行,特編制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二、清理范圍:
副斜井井口至副井底段共計1250M巷道內所有浮矸、淤泥、雜物。
三、施工時間:
1、計劃:2015年4月28日8時--5月5日16時
2、實際:2015年月日時--月日時
四、人員組織:
1、施工負責人:王義中
2、安全負責人:盧永生
3、技術負責人:常慶國
4、施工作業人員:趙旭東、葉平、陳琪、桂定發、李果揚、劉秀勛、涂正明、曾祥勇、代龍華等。
五、清理前的準備工作:
1、準備好清理使用的鐵鏟、竹掃把等工器具;
2、人員配備:做好相關管理人員、信號工和絞車司機的組織安排,并貫徹學習本安全技術措施;
3、做好無線通訊手機的充電及副斜井井筒內各區段的信號覆蓋測試工作;
六、清理順序及方法:
1、清理順序按“從上往下,從主道向副道”的順序進行,清理時必須將軌道周圍的水泥塊等雜物清理干凈,以防車輛路過磕碰掉道影響安全;
2、清理時,先對巷道內的碎矸塊、淤泥渣、水泥塊等清掃堆放(以5M間距1堆)至行人臺階上;
3、其次人員全部進入躲避硐后,施工負責人使用無線手機聯系井口信號工發送信號給絞車司機將礦車停在指定位置,施工作業人員站在臺階上將堆放的碎矸塊、淤泥渣、水泥塊裝車后發送信號升井;
4、最后回收電纜、木料、白色垃圾、地滾及各種廢舊鋼材。
七、工程質量標準:
1、巷道:井筒內的浮矸、淤泥、水泥塊等雜物必須全部清理干凈,恢復巷道達到無浮矸、無淤泥、無雜物、無提升運輸安全隱患;
2、軌道:按標準維修好,達到平直一條線,確保提升運輸正常暢通;
3、巷內輔助設施:巷道內地滾、跑車防護裝置及相關設施符合2013版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要求。
八、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負責人負責施工過程的人員組織,施工措施的落實,施工質量的把關及絞車啟停的信號發送;
2、安全負責人負責現場安全監督檢查工作,監護施工全過程,搞好自保互保聯保,嚴格遵守煤礦“三大規程”以及安全技術措施;
3、技術負責人負責作業工程所用到的副井絞車、提升信號系統、無線手機等技術裝備的完好檢查、性能測試及突發故障的處理,施工措施的貫徹學習技術交底,工程結束后的質量驗收工作;
4、入井流程:入井作業人員統一經過主井檢身工檢驗并將入井證上交填寫入井時間姓名后,統一由施工負責人帶領于副井口再次填寫時間姓名后方準由副井入井,否則一律不準入井;
5、施工過程中,所有參加施工的人員必須聽從施工負責人統一指揮和安排,嚴禁任何人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
6、清理工作前,技術負責人需對副斜井提升信號系統及無線通訊信號覆蓋范圍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和試驗,確保信號暢通;
7、清理工作前,技術負責人需對副井絞車的機械和電氣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且每次清理工作前需對副井絞車的各大保護系統進行檢查和試驗,發現問題或故障要及時處理,故障未處理前需聯系施工負責人不得進行清理工作或告知絞車司機嚴禁開車;
8、施工地點必須有一部無線通訊手機(跟車信號),保證工作時通訊暢通,并且隨著施工地點的推移而移動;
9、清理工作中需要啟動絞車時,必須由專職的絞車司機和信號工操作,開動絞車前施工負責人、信號工必須與絞車司機一起熟悉副井絞車提升信號內容及傳輸方式(信號規定:●停,●●主車上,●●●主車下,●●●●主車慢上,●●●●●主車慢下),并聯系好相關事宜,必須確保信號清晰、可靠;
10、發送信號前,作業人員必須就近進入躲避硐室內,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規定,嚴禁任何人搭乘礦車上、下入井;
11、清理浮矸及搬運雜物時,不許亂丟亂扔,需輕拿穩放,注意自身安全和周圍人員安全,防止物件滾落或下滑傷人;
12、絞車司機必須集中精力開車,聽清信號后方能啟動絞車,否則嚴禁開車;
13、施工期間,信號工不得脫崗、睡崗、離崗。一旦發現礦井大面積停電等異常現象,應立即電話通知井下施工人員撤出井筒并上報調度室及區隊值班室;
14、施工期間,信號工只準聽從施工負責人親自電話告知的絞車啟停位置及信號,不得聽從除施工負責人外的任何人員告知發送的信號;
15、施工期間,嚴禁站在礦車下放進行裝車作業;
16、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及公司相關規定執行。
九、補充措施:
十、貫徹學習人員簽名:
篇2:斜井把鉤工:操作規程
一、上崗條件
第1條必須經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持證上崗。
第2條必須熟悉所使用車輛、防跑車及跑車防護裝置、工具等設備、設施的結構和使用性能以及《煤礦安全規程》中的相關規定,能正確處理一般故障和突發情況,按照本規程要求進行操作。
?二、安全規定
第3條在運行車輛的傾斜井巷,負責監督并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不作業”的規定。
第4條傾斜井巷上部車場(或井口)的阻車器必須經常處天關閉狀態,放車時方準打開。
第5條認真監督并檢查礦車之間的連接、礦車與鋼絲繩之間的連接,必須使用不能自行脫落的連接裝置并加裝保險繩。
第6條對檢查出不合格的連接裝置必須單獨放置,交班時交待清楚,并做明顯標志,消除隱患。
第7條上崗前必須扎緊袖口的腰帶,做好自身安全保護。
第8條忠于職守,對于不符合提升規定以及違反操作規程的,嚴禁提升。
第9條必須嚴格守崗位責任制和交接班制度,嚴格執行斜井運輸的有關規定。
第10條傾斜井巷在軌道維護、掉道處理、檢修等工作之后,提升之前必須眉對軌道線路、巷道環境、防跑車和跑車防護裝置等進行詳細檢查,并且進行一次空車試運行,證實巷道、軌道和各種安全裝置沒有問題后,方準提升。
?三、操作準備
第11條上崗后,必須詳細檢查防跑車和跑車防護裝置、連接裝置、保險繩、鉤頭和接頭(鉤頭與鋼絲繩的連接)以及各種使用工具是否打結、齊全、靈敏可靠,并查看鉤頭15米以內的鋼絲繩是否有打結、壓傷、死彎等不安全隱患,不符合提升要求時嚴禁提升。
第12條詳細檢查斜巷內有無影響安全提升的不安全隱患、有無人員工作,如有以上情況,必須待消除隱患和撤離人員后,方可提升。
四、正常操作
?第13條認真檢查運輸的設備或材料的狀載情況,必須捆綁固定牢靠,重心穩定,否則不準提升。
第14條認真檢查核對所掛車輛的重量和數量是否符合規定。
第15條運送超重、超高、超長、超寬的設備、材料等物件,必須有關安全提升措施,并嚴格按照措施規定進行操作。
第16條運行爆炸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
1、檢查信號裝置是否可靠。如果信號不清晰或不完好、不可靠,嚴禁運送。
2、炸藥和電雷管必須分開運送。
3、運送電雷管的車輛必須加蓋、加墊、車廂內用軟質墊物塞緊,防止震動和撞擊。
4、必須在提升前通知絞車司機和各水平把鉤工注意,車輛運行速度不得超過1米/秒。
5、不得同時運送人員和其他設備、材料或工具等。
第17條待車停穩后方可摘掛鉤,嚴禁車未停穩就摘掛鉤,嚴禁蹬車摘掛鉤。
第18條摘掛鉤操作時站立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嚴禁站在道心內,頭部和身體嚴禁伸入兩車之間進行操作,以防車輛滑動碰傷身體。
2、必須站立在軌道外側,距外側鋼軌200毫米左右進行摘掛鉤。
3、單道操作時,一般應站在信號位置同一側或巷道較寬一側。
4、雙道操作時,應站在雙道之間,如果雙道之間安全間隙達一到《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時,則應站在人行道一側。
5、摘掛完畢確需越過串車時,嚴禁從兩車輛之間或車輛運行下方越過。
第19條摘掛鉤時如遇到摘不開、掛職不上的情況,嚴禁蹬繩操作,必須采用專用工具操作,以防車輛移動使身體傾斜摔倒,造成事故。
第20條掛職人車時,首先應詳細檢查人車務部位(特別是人車所帶的防墜器)、保險繩、連接時除跟車工外,其他人員禁止乘車,確認安全可靠后方可運送人員。
第21條提升物料時,發現牽引車數超過規定、連接不良或培育載物料超重、超高、超長、超寬時,都不得發送開車信號。
第22條特殊設備、材料及長、大物件,要嚴格按照批準的安全技術措施作業,采用專用的連接裝置。并由專人指揮進行提升。
第23條每次掛鉤完畢,必須對車輛各間位、保險繩、連接裝置等再詳細檢查一遍,確保完好正確、牢固可靠,然后了望車輛運行方向有障礙和隱患,確認安全后打開上部車場(或井口)擋車器(或擋車欄),進入躲避硐、信號硐室或這全地帶,方準發出開車指令。
第24條車輛運行時,要嚴密注視車輛運行狀況,發現異常或事故,及時與信號工聯系發送緊急停車信號,立即趕赴現場詳細檢查,確定異常或事故性質,拿出處理意見,進行處理。
第25條串車進出車場,應做到目接目送,與信號工配合,默契做好隨時發出停車信號的準備。
?五、收尾工作
第26條工作完畢,必須清理現場,將鋼絲繩、保險繩、工具和多余不用的連接環、插銷等連接裝置放置在軌道以外的安全可靠地帶,還應檢查擋車器或擋車欄是否處于關閉狀態,確認無誤并履行交接班手續后,方可離開現場。
篇3:斜井人車修理工: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第1條人車修理工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懂人車原理、構造、性能,懂人車每個部件的功能作用,懂人車故障的處理方法,經考試合格,持證操作。
第2條按有關規定檢查、檢修、試驗人車并做好詳細記錄,保證人車安全運行。
第3條檢查、檢修人車時,要穿戴規定的勞動保護用品,仔細檢查所用工具器械、設備,不得存在缺陷。
第4條人車檢修應在修理車間或是井口平車道上進行。若在斜坡道上檢修時,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在井下硐室檢修人車實行電焊、氣焊時,應由取得電焊、氣焊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并嚴格按總工程師批準的措施執行。
第5條多人作業或是起吊車體、部件等,要密切合作,互相照應,并由組長統一指揮。
第6條檢修過程中應遵守鉗工、焊工、起重工等工種的有關操作規定。
二、修理工檢查、檢修人車的程序及質量要求
第7條自動落閘機構
1.勾頭、插銷:勾頭拉桿偏轉角度應小于15度,插銷防脫裝置有效。
2.開動大彈簧:不變形不失效(按說明書調整彈簧尺寸長度,試驗時閘不落為彈簧失效)。
3.撞塊與扭桿間距:符合說明書規定,但必須小于人車正常提升時下連桿(前連桿)凸臺與導向箱之間的間距
第8條手動落閘機構
1.搬把:手閘搬把安裝正確,操作時帶動手拉桿或手拉繩的行程大于50毫米。
2.拉桿(或拉繩)彈簧:拉桿(或拉繩)機構零件齊全、平直、操作靈活可靠,彈簧不失效(手把松開后,彈簧能將手把彈回原位為彈簧不失效)。
3.撞塊與扭桿間距:*RC型人車一般應小于45毫米,但要保證手閘操作靈活;*RB型人車手拉鎖頭靈活可靠。
第9條制動器
1、*RC型人車
(1)剎車軸、扭桿、扭簧等應齊全有效,轉動靈活,扭簧不失效(抬起插爪擋器與掛鐵相嚙合為扭簧有效。)
(2)插爪、固定軸、限位器、插腳、軸、墊、銷齊全有效,位置正確。
(3)制動壓板間隙:壓板不變形,螺絲緊固與車體槽鋼間隙為2~3毫米。
?2.*RB型人車
(1)抱爪、牙片、扁軸、楔形箱等齊全完好,抱爪下落后與軌面夾角:靜止脫鉤試驗70°~75°,空車全速試驗90°~95°”,重載脫勾試驗小于105°。
(2)楔形箱:固定壓板螺絲緊固,楔形箱左右移動20~24毫米。
第10條緩沖裝置
1、*RC型人車
(1)緩沖木材質及安裝要求:緩沖木應是紅松,鍛木也可以,但插腳滑過部分不許有節疤,安裝要牢固。
(2)劃深劃長:插腳劃深一般25~30毫米,未劃長度不小于1000毫米(10型)、1200毫米(15型)。
?2、*RB型人車
(1)緩沖繩規格及安裝:按說明書要求,安裝牢固,索節可靠。
(2)緩沖繩調整:緩沖繩按說明書調整,但一次拉出長度最長不得大于1.4米,緩沖繩最小余長不得小于1.6米。
第11條轉向架、軸輪組:
1.軸輪組:轉動靈活不晃動,踏面磨損不超限。
2.輪組與枕座心盤等:安裝牢固可靠。
3、調整墊:旁邊枕座與車體間隙用墊調整,一般上部1毫米,下部4毫米,不應過大以免車體擺動過大。
第12條車間聯結件、保護鏈:零件齊全,磨損不超過原尺寸的10%。
第13條車體及座席:車體槽鋼應平行,不平行度小于4‰,全長小于10毫米;車體槽鋼應平直,不直度小于3‰,全長小于10毫米;座席、扶手等齊全。
第14條車間支承:*RB型人車支承桿與軸間隙小于10毫米,*RB型人車碰頭完整。
?三、收尾工作
第15條檢查、檢修后的人車必須進行手動落閘和松繩落閘試驗,并做好詳細檢修試驗記錄。
第16條清掃工作現場,做到文明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