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安全措施

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4321

勘查報告提供G煤層測定的瓦斯含量:CH4daf:0.72ml/g,相對瓦斯涌出量為0.25m?/min,為低瓦斯礦井。煤塵爆炸性試驗結果,火焰長>400mm,抑制煤塵爆炸最低巖粉量為80%~90%,煤塵具有爆炸性。

(一)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危險因素

本礦井主要采用炮采工藝。由于瓦斯在生產期間涌出不均衡,因此必須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做好通風安全工作,以防瓦斯聚集,發生瓦斯爆炸。

1、溫度:隨著井下空氣溫度的增高爆炸界限范圍增大。

2、氧含量:瓦斯爆炸界限隨著井下混合氣體中氧含量降低而縮小,當氧含量降到12%以下時,瓦斯混合體即失去爆炸性。

3、煤塵的混入:在300~400℃時就能從煤塵內揮發出可燃氣體,從而使瓦斯的爆炸下限降低,爆炸危險性增加。

4、引火溫度:瓦斯的引火溫度為650~750℃。其主要影響因素有:瓦斯最易引火的濃度為7%~8%,原因是瓦斯的發熱量較大;混合氣體在一個大氣壓時引火溫度為700℃,在28個大氣壓時引火溫度為460℃。

(二)開拓、開采的保障措施

礦井采用斜井開拓方式,采用水平分段放頂煤采煤法,爆破落煤。工作面運輸順槽進風,回風順槽回風,上下隅角均有風流通過,通風線路暢通,利于礦井瓦斯的排放和防止瓦斯積聚。放頂煤時瓦斯涌出量會增大,應加強通風瓦斯檢測工作。

(三)礦井通風系統的保障措施

礦井有穩定、可靠的通風系統,通過各種通風設施可保證井下各用風點有足夠的風量和合適的風速,無循環風。

(四)井下電氣設備及保護的選擇

井下電氣設備均按規程要求選型和進行保護。

(五)防止火源進入井下、控制瓦斯積聚的措施

配有專職瓦斯檢查員及多種檢測和報警設備。生產時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和采掘面的作業規程;嚴禁地面火種進入井下,嚴格控制各種火源的產生;井下嚴禁使用可產生靜電的材料;消除放炮時產生的火焰和電氣火源;機電設備采用各種控制和保護措施;瓦斯超限立即切斷工作面所有電源,以防止各種原因引起電火花等。

及時監測并控制采掘工作面、放炮地點、電機附近20m及回風巷中的瓦斯濃度。

(六)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1、配備KJ90NA型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在采煤工作面、掘進頭、回風巷、井下轉載點等處設置甲烷傳感器,并在井下設專職瓦斯檢查員,保證主要工作地點瓦斯或CO2等參數超限時,機電設備能自動切斷電源,實現風電、瓦斯電閉鎖,保證礦井安全生產。

2、向回采工作面、掘進工作面、硐室送入足夠的新鮮風量。

3、加強井下各通風設施的管理,發現問題及時維修,必須保證主要扇風機反風時,通風設施處于正常使用狀態,以便能迅速有效地進行反風。

4、當采掘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CH4濃度超過1.0%或CO2濃度超過1.5%時,停止工作,撤出人員,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5、所有下井人員配備自救器,下井人員必須隨身佩戴和正確使用自救器。

6、加強對采空區密閉處CH4、CO、CO2的涌出量及溫度的檢測,防止采空區有害氣體涌出,發生安全事故。

7、在主井井筒、風井井筒均設測風站,并在相關巷道內設有風門、調節風門等通風設施,及時調控各用風地點風量和通風巷道中的風流和風速。

8、井下所有電氣設備、電纜均不得失爆,消除引爆火源。

(七)隔爆措施

1、井下采空區和報廢巷道及時進行密閉。

2、在回風順槽及運輸順槽中各設置一組隔爆水棚。運輸順槽中水棚位置設在距采煤工作面下出口60m處,回風順槽中水棚位置設在距采煤工作面上出口40m處,掘進工作面水棚設在距工作面60m處。吊掛水棚的巷道斷面滿足通風、運輸和行人的要求。

水棚的結構與選型計算如下:

隔爆水棚采用水袋棚,隔爆水袋采用耐燃膠布制成,型號為GBSD-30型,規格為300×600×200mm。

水棚的棚區長度為20m,排列間距為1.5m,水棚距巷道頂部、兩幫的空隙均不小于100mm。

水棚首列與回采工作面距離60m,水棚距巷道軌面不小于1.8m,水棚設置在巷道直線部分。每列水棚高度保持一致,水棚區內巷道斷面與前后各20m巷道斷面保持一致。定期對井巷中的浮煤進行清除、外運。

(八)防塵措施

在每個掘進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裝、卸、轉載點、運輸巷道等主要產生粉塵的塵源地點及粉塵集聚地均采用了綜合防塵措施。

1、通風防塵:通風防塵要有合理的風量和風速,以排除粉塵,最低排塵風速為0.25~0.5m/s;最優排塵風速為0.5~2.0m/s。為控制風速,在各進風巷道和回風巷道風量變化較大的地方設置風速監測探頭,連續監測各巷道的風速和風量,并利用通風設施進行調節,使風量和風速符合要求。

2、沖洗巷壁、清掃和刷白巷道:要求經常進行巷壁沖洗工作,定期清掃并運出巷道內沉積的粉塵,在井下變電所等主要硐室內,用石灰水將巷壁刷白,同時可美化井下環境,減少粉塵,利于沖洗。

3、噴霧、灑水:井下煤倉、溜煤眼等轉載地點都設有自動噴霧灑水裝置并安裝有捕塵器,以有效控制粉塵的飛揚,使其濕潤后迅速沉降。

4、風流凈化:在輸送機巷和回風順槽設置風流凈化水幕,避免進風的污染,避免串聯通風等以凈化風流。井下煤倉保持一定存煤,不許空倉作業。

5、防塵用的消防灑水供水系統,有過濾或沉淀裝置,以保證水質清潔。

6、濕式鉆眼:采掘進工作面,采用濕式鉆眼,放炮使用水炮泥。并在放炮前后進行噴霧、灑水降塵。

7、個體防護:井下各生產環節采取防塵措施后,仍有一些細微礦塵懸浮空氣中,甚至個別地點不能達到衛生標準,加強個體防護,按時為掘進工人和采煤工人配備了防塵口罩。

8、采區的綜合防塵措施及組織與管理制度,由礦長每年組織編制和實施。

(九)防爆措施

防爆措施是指防止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懸浮煤塵發生爆炸與防止沉積煤塵重新飛揚起來參與爆炸的措施。礦井采取以下防塵降塵措施:

1、采用沖洗煤壁,撒布巖粉,噴霧灑水等綜合措施防塵、除塵。

2、嚴格執行有關規定,杜絕明火發生。

3、消除放炮時產生的火焰。

4、井下電氣選用防爆設備,有效杜絕電器火源。

5、有效地防止運輸斜巷跑車及金屬強烈碰撞產生的火源。

6、入井人員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嚴禁穿化纖衣服。

7、凡有煤塵沉積的巷道,均需根據情況定期清掃,并必須將煤塵運出,清掃時盡量勿使煤塵飛揚蔓延。

篇2:發生瓦斯煤塵爆炸事故避災措施

發生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的避災措施

1、減輕瓦斯爆炸時遭受傷害的措施

瓦斯爆炸前附近空氣有顫動的現象發生,有時還發出嘶嘶的空氣流動聲,一般被認為是瓦斯爆炸前的預兆。

井下人員一旦發現這種情況時,要沉著、冷靜,采取措施進行自救。具體方法是:背向空氣顫動的方向,俯臥倒地,面部貼在地面,以降低身體高度,避開沖擊波的強力沖擊,并閉住氣暫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最好用衣物蓋住身體,盡量減少肉體暴露面積,以減少燒傷。爆炸后,要迅速按規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著避災路線,趕快撤退到新鮮風流。若巷道破壞嚴重,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時,可以到棚子較完整的地點躲避等待救護。

2、掘進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的應急措施

如發生小型爆炸,掘進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壞,遇險人員未受直接傷害中受傷不重時,應立即打開隨身帶的自救器,佩戴好后迅速撤出受災巷道到達新鮮風流中。對于附近的傷員,要協助其佩戴自救器,幫助撤出危險區;不能行走的傷員,在靠近新鮮風流30-50m范圍內,要設法抬運到新新鮮風流中,如距離遠,則只能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運。撤出災區后,要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

如發生大型爆炸,掘進巷道遭到破壞,退路被阻,但遇險人員受傷不重時,應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計疏通巷道并撤到新鮮風流。如巷道難以疏通,應坐在支護良好的棚子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建立臨時避難硐室,相互安慰、穩定情緒,等待救助,并有規律的發出呼救信號。對于受傷嚴重的人員要為其佩戴自救器,使其靜臥待救。并且要利用壓風管道、風筒等改善避難地點的生存條件。

3、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后人員的應急措施

如果進回風巷道沒有垮落堵死,通風系統破壞不大,所產生的有害氣體,較易被排除。這種情況下,采煤工作面進風側的人員一般不會受到嚴重傷害可迎風撤出災區。回風側的人員要迅速佩帶自救器,經最近的路線進入進風側。

如果爆炸造成嚴重的塌落冒頂,通風系統被破壞,爆源的進、回風側都會聚積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該范圍所有人員都有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為此在爆炸后,沒有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員,要立即打開自救器佩戴好。在進風側的人員要逆風撤出,在回風側的人員要設法經最短路線,撤退到新鮮風流中。如果冒頂嚴重撤不出來,首先要把自救器佩帶好,并協助重傷員在較安全地點待救;附近有獨頭巷道時,也可進入暫避,并盡可能用木料、風筒等設立臨時避難場所,并把礦燈、衣物等明顯的標識物,掛在避難場所外面明顯的地方,然后進入室內靜臥待救。

篇3:防治瓦斯煤塵爆炸的安全措施

煤礦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屬于井下重大災害事故。在瓦斯、煤塵爆炸事故中,由爆破作業直接或間接引起的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占有很大比例。為此,加強爆破管理工作,避免爆破作業引起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發生,應為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點。防止爆破作業過程中引發瓦斯、煤塵爆炸事故,除要建立灑水滅塵、瓦斯排放系統及定期清掃積塵以外,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及國家相關規定,則是防治和杜絕此類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1、爆破作業是必須做到“一炮三檢制”。

2、必須依照爆破說明書說明的炮眼深度、角度,使用爆破材料的品種、裝藥量、封泥長度、連線方法和起爆順序進行爆破作業。

3、井下爆破作業,必須使用煤礦許可用炸藥和煤礦許用電雷管,不得使用過期或變質的爆破材料。

4、在有瓦斯和煤塵爆炸危險的采掘工作面,應采用毫秒爆破,在掘進工作面應全斷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斷面一次起爆的,必須采取安全措施;在采煤工作面,可分組裝藥,但一組裝藥必須一次起爆;嚴禁在一個采煤工作面使用兩臺發爆器同時進行爆破。

5、裝藥前必須首先清除炮眼內的煤粉或巖粉。炮眼封泥應用水泡泥,水泡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應用粘土炮泥按規定封足封實。嚴禁用爆粉、塊狀材料或其它可燃性材料做炮眼封泥。無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實的炮眼嚴禁爆破、嚴禁裸露爆破。

6、處理卡在溜煤(矸)眼中的煤、矸時,必須遵守有關規定:如爆破前檢查堵塞部位的上部和下部空間瓦斯;爆破前必須灑水。

7、在有煤塵爆炸危險的煤層中,掘進工作面爆破前,附近20m的巷道內必須灑水降塵。

8、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嚴禁裝藥、爆破。

9、在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礦車、未清除的煤、矸石或其它物體堵塞巷道斷面1?/3以上時,嚴禁裝藥、爆破。

10、采掘工作面風量不足時,嚴禁裝藥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