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中毒窒息安全防范措施
(1)礦山必須責成專人管理礦井通風工作,井下應根據實際用風量設置風門、風窗、風墻等通風建筑物,并經常檢查,以確保采場,掘進有足夠的新鮮風量。
(2)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機械通風系統,主扇必須具有同型號和規格的備用電動機,主扇應有使礦井風流在10min內反風的措施。配置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設備。
(3)掘進工作面和通風不良的采場,應安裝局部通風設備,局扇應有完善的保護裝置,杜絕局扇循環風。壓入式風筒出風口距離工作面不應大于10米。
(4)炮后加強通風,嚴禁頂煙作業。放炮后,炮煙未排出前,人員不得提前冒險進入。
(5)主要進風巷和回風巷,要經常維護,保持清潔和風流暢通,禁止堆放材料和設備。
(6)掘進工作面,必須安裝局扇通風,局扇應有完善的保護裝置。采掘工作面通風由貫穿風流與局扇調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7)人員進入獨頭工作面之前,必須開動局部通風機并符合作業要求,獨頭工作面有人作業時局部通風設備必須連續運轉。
(8)無貫穿風流通風的采場、獨頭上山等獨頭巷道,應設柵欄和標志,防止人員進入。如需重新進入,必須進行通風和分析空氣成份,確認安全后方準進入。
(9)井下采場形式為巷道式,排塵風速最低應不小于0.25m/s。井下所需風量按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確定,供風量不得小于4m3/min·人。
(10)井下采掘工作面進風風流中的空氣成分(按體積計算)氧氣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高于0.5%。
(11)礦井通風系統有效風量率應不低于60%。
(12)采場形成通風系統之前,不應進行回采作業。礦井主要進風風流,不得通過采空區,和塌陷區,需要通過時應砌筑嚴密的通風假墻引流。
(13)進風井的空氣不應受到有害氣體的污染,從礦井排出的污風不應對空氣造成污染。
(14)各作業面之間不應采用氧氣含量低于20%、二氧化碳含量高于0.5%的風流串聯通風。
(15)采空區應及時封閉。采場開采結束后,應封閉所有與采空區相通的巷道。
(16)每年進行一次反風試驗,并測定主要風路反風后的風量。
(17)主扇風機房應有測量風壓、風量、電流、電壓和軸承溫度的儀表,每班都應對扇風機運轉情況進行檢查,并填寫記錄,有自動監控及測試的主扇,每2周進行一次自控系統檢查。
(18)風筒吊掛平直、牢固,接頭嚴密,避免車撞和炮崩,并應經常維護,以減少漏風,降低阻力。
篇2:防中毒窒息安全管理規定
1范圍
為了預防發生急性職業中毒和迅速對急性中毒患者進行正確救護,避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特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闡明了急性職業中毒預防、有毒有害氣體生產、使用、儲存及應急的管理內容與要求。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所屬各單位有毒有害氣體安全管理,是對《危險化學品控制程序》的進一步細化和補充。
2職責
2.1質量安全環保處負責對有毒有害氣體場所進行全面安全管理。
2.2公司各單位負責對有毒有害氣體場所的員工進行相應的安全技術知識、預防職業中毒教育培訓。
3管理內容
3.1急性職業中毒預防
3.1.1公司積極采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提高預防職業中毒的能力和現場應急救援水平,保證裝置的本質安全。
3.1.2公司應落實急性職業中毒的防護、急救措施,應做到健全組織機構、充實專業人員和配備急救所需的儀器設備、藥品器材。
3.1.3公司建立健全塵毒監測、巡回檢查、人員培訓、藥品器材保管使用及防中毒事故預案演練等規章制度。
3.1.4有毒有害氣體場所所在單位應制定相應防中毒事故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填寫“應急演習記錄”,質量安全環保處對各單位演練情況進行考核。
3.1.5存在有毒有害氣體的場所應根據崗位情況、毒物性質設置氣防柜,氣防柜須配備相應急救防護器材和藥品,并定期檢查更換,保證器材完好備用、藥品有效。
3.1.6存在有毒有害氣體的場所或崗位應自然通風或進行機械通風,使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符合國家規定要求,保證員工有良好的作業環境。有毒有害氣體場所應加強檢
測,要定時定點巡檢,及時發現跑、冒、滴、漏。
3.1.7員工及外來施工人員在進行檢維修、動火、進入有限空間內作業時,應嚴格執行公司《用火安全管理規定》、《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及《施工作業安全管理規定》,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并辦理相應審批手續后方可進行。
3.1.8存在有毒有害氣體的場所或崗位員工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各項操作。
3.2有毒有害氣體生產、儲存及使用
3.2.1生產、使用、儲存劇毒氣體應按照要求向相應機構辦理危險化學品登記。
3.2.2生產、使用、儲存劇毒氣體應按照《劇毒危險化學品管理規定》執行。
3.3有毒有害氣體泄漏處置及人員中毒救護
3.3.1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應根據泄漏量大小和毒物性質采取相應措施,如:組織營救中毒人員;疏散有關人員;隔離污染區;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個體防護;針對毒物性質和泄漏現場選擇預處理辦法;采取相應技術處置措施,直至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3.3.2存在有毒有害氣體場所的員工必須掌握本崗位、本工種接觸毒物的性質、中毒癥狀、預防中毒的措施及急救方法等,尤其應會正確使用防護器材,在其它員工發生中毒時,崗位員工應及時采取正確方法施救并報警,施救時要注意個人防護,防止事故擴大。
4相關文件和記錄
4.1相關文件
《用火安全管理規定》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施工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劇毒危險化學品管理規定》
4.2記錄
應急演習記錄
5更改
本辦法的更改執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關規定。
篇3:礦井中毒窒息安全防范措施
(1)礦山必須責成專人管理礦井通風工作,井下應根據實際用風量設置風門、風窗、風墻等通風建筑物,并經常檢查,以確保采場,掘進有足夠的新鮮風量。
(2)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機械通風系統,主扇必須具有同型號和規格的備用電動機,主扇應有使礦井風流在10min內反風的措施。配置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設備。
(3)掘進工作面和通風不良的采場,應安裝局部通風設備,局扇應有完善的保護裝置,杜絕局扇循環風。壓入式風筒出風口距離工作面不應大于10米。
(4)炮后加強通風,嚴禁頂煙作業。放炮后,炮煙未排出前,人員不得提前冒險進入。
(5)主要進風巷和回風巷,要經常維護,保持清潔和風流暢通,禁止堆放材料和設備。
(6)掘進工作面,必須安裝局扇通風,局扇應有完善的保護裝置。采掘工作面通風由貫穿風流與局扇調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7)人員進入獨頭工作面之前,必須開動局部通風機并符合作業要求,獨頭工作面有人作業時局部通風設備必須連續運轉。
(8)無貫穿風流通風的采場、獨頭上山等獨頭巷道,應設柵欄和標志,防止人員進入。如需重新進入,必須進行通風和分析空氣成份,確認安全后方準進入。
(9)井下采場形式為巷道式,排塵風速最低應不小于0.25m/s。井下所需風量按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確定,供風量不得小于4m3/min·人。
(10)井下采掘工作面進風風流中的空氣成分(按體積計算)氧氣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高于0.5%。
(11)礦井通風系統有效風量率應不低于60%。
(12)采場形成通風系統之前,不應進行回采作業。礦井主要進風風流,不得通過采空區,和塌陷區,需要通過時應砌筑嚴密的通風假墻引流。
(13)進風井的空氣不應受到有害氣體的污染,從礦井排出的污風不應對空氣造成污染。
(14)各作業面之間不應采用氧氣含量低于20%、二氧化碳含量高于0.5%的風流串聯通風。
(15)采空區應及時封閉。采場開采結束后,應封閉所有與采空區相通的巷道。
(16)每年進行一次反風試驗,并測定主要風路反風后的風量。
(17)主扇風機房應有測量風壓、風量、電流、電壓和軸承溫度的儀表,每班都應對扇風機運轉情況進行檢查,并填寫記錄,有自動監控及測試的主扇,每2周進行一次自控系統檢查。
(18)風筒吊掛平直、牢固,接頭嚴密,避免車撞和炮崩,并應經常維護,以減少漏風,降低阻力。